累计问责399人!事关疫情防控 咸宁开设“红黑榜”

2月24日,湖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举行第31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咸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和云南省对口支援工作情况。湖北省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云南对口支援咸宁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勇刚,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同济咸宁医院)院长杜光,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十六潭社区党委书记郭芬芳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累计问责399人!事关疫情防控 咸宁开设“红黑榜”

咸宁累计报告新冠病例836例,已治愈出院445例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介绍,截至2月23日24时,咸宁市累计报告新冠病例836例,重症病例23例,危重病例10例,已治愈出院445例,病亡11例。

王远鹤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咸宁市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全面排查,累计排查304.1万人次,排查外地来咸人员33.41万人,其中武汉人员15.44万人,密切追踪者14349人,其中暂为确诊和疑似病例369人,隔离期满已解除11207人,正在隔离接受医学观察的2773人,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累计登记16957人次,累计隔离留观3787人。

王远鹤说,为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咸宁市对全市小区、楼栋、村庄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做到无感染、无输出,乡镇、村、社区,目前全市共有“三无”乡镇26个,“三无”村、社区857个,“取消聚餐、聚众活动,红事一律禁止,白事一律从简,压实源头防控”。

在救治上,目前咸宁市征用宾馆、酒店、学校等场所共91个集中隔离点,可用于各种隔离的房间5673间,对11个定点医院的传染病收治区进行扩容改造,共有可收治病人房间1625间,床位3449张,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王远鹤指出,咸宁市共有4595名医护人员投入一线救治,目前治愈率达到53.2%,病亡率1.3%,“云南省在人员和物资上全力支援咸宁市,先后派出2批共498名医护人员支援,给予咸宁市极大的支持”。

已通报表扬39人,火线提拔2人,处分135人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介绍,针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担当作为的人,咸宁市给予表彰和提拔。截至目前,全市通报表扬39人,嘉奖记功11人,火线提拔2人,火线入党42人。与此同时,对不勇于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的人严肃追责问责,累计问责党组织37个、党员干部399人,其中处分135人,“市内媒体开设红黑榜,用正面典型引领、反面案例警示党员干部,营造奖惩分明的防控氛围。”

他介绍,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咸宁市还积极谋划复工复产,“目前全市复工复产企业达到797家,农业春耕备耕也正在有序开展。”

密切接触者基数大,需严防疫情“倒春寒”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表示,咸宁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难点。

王远鹤介绍,咸宁市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从两位数变成个位数,最近实现0增长;发热门诊单日就诊人数从最多时的1470余人下降到600人;患者病亡率下降至1.3%;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的治愈率提高到53.7%。

但王远鹤也表示,咸宁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首先,重症、危重症病例多数年纪比较大,很多人伴有基础性疾病,救治难度加大;其次,集中隔离点密切接触者基数比较大,消化存量需要时间;最后,复工复产的到来给疫情防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防止疫情反弹的压力较大。

对重症患者“一人一策”救治,中药使用率达97%

云南对口支援咸宁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勇刚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表示,医疗队加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抽调各个学科的专家成立联合专家组,对全市重症、危重症病例进行联合诊疗。明确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明确专门的专家和专业组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集中救治。

咸宁市中心医院(同济咸宁医院)是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院长杜光介绍本院救治特色时表示,咸宁市将中西医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在咸宁市重症、危重症病例中,中药使用率达到97.56%,普通及轻症患者使用达到99.86%。在危重症病例中实现了与西医协同,提高了临床的疗效。

“在抗击新冠肺炎当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疗工作。市政府安排了800万元的专项资金,储备了相关的中药材,采购了大量与防控有关的中药饮片。”杜光介绍,从2月1号起,安排了中医专家到各县、市、区开展中医诊疗,目前中药的使用基本覆盖所有的病例,包含隔离点人群的应用。

咸宁一社区为老人安排“代购员”

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十六潭社区党委书记郭芬芳介绍,为做好物资配送服务,居民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购买生活物资,对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社区安排“代购员”到定点商家进行购买。

郭芬芳介绍,为保障居民生活,社区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严格人员进出管理,所有小区只留一个进出通道,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除了参加防疫的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出。二是做好物资配送服务,居民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购买生活物资,对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社区安排“代购员”到定点商家进行购买。三是提供临时应急服务,安排应急保障车和志愿者,为有临时就医和其他应急需求的群众提供服务。累计为居民提供应急接送服务达1200多次,有效解决小区封闭后,买药难、看病难等问题。四是注重心理疏导,每个小区每个楼栋长建立了楼栋微信群,与志愿者们一道做好信息收集和服务。并且从咸宁本地高校招募5名专业的心理医生加入微信群,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也在群中和居民进行互动。

记者 | 马丽 孙俊 梁皓

直播摄制 | 王彬 魏文彦 陈晓石 周圣

技术统筹 | 朱昊

主编 | 刘蕊俊 徐珊珊

编审 | 管佳莹

监制 | 邓秀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