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在解放戰爭史上曾經有兩次非常著名的“聲東擊西”的成功戰例,一次發生在1946年6月著名的中原突圍中。1946年6月,國民黨悍然撕毀停戰協定,以10個整編師向中原軍區發起全面進攻。面對優勢之敵的四面圍攻,當時著名的中原軍區一縱一旅,7000人的部隊在旅長皮定均的帶領下,偽裝主力吸引了敵人東進,掩護軍區主力北撤。重兵重圍中的皮旅不僅沒有被犧牲掉,相反經24晝夜,在長途行軍1000餘里和大小戰鬥21次後,成功挫敗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圓滿完成了掩護任務,以3個團5000人的完整建制,勝利進入了蘇皖解放區,編入華中野戰軍序列。成就了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1955年,國家授銜,皮定均原核定為少將,正是因為這段出色的戰績,毛主席親自批示“皮有功,少晉中”,皮定均成為毛主席親自提拔的開國中將。


「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開國中將皮定均


而另一次著名的聲東擊西則發生在1947年的山東戰場。


「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1947年5月,面對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將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從敵人重兵集團中切割出來加以圍殲,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的進攻氣焰。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任用日本戰犯岡村寧次為顧問,陸軍副司令範漢傑統一指揮九個整編師、二十五個整編旅幾十萬精銳對山東解放區發起新的進攻。計劃兩個月解決華東野戰軍主力。

此時的華東野戰軍如果堅持依託山東根據地內線作戰,堅持幾個月的時間是沒有問題的,但解放區戰略反攻在即,為策應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華野執行了中央軍委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方針,即:

一、由陳士榘、唐亮率第3、8、10縱隊向魯西挺進;

二、由葉飛、陶勇率第1、4縱隊向魯南挺進;

三、華野總指揮部率第2、6、7、9和特種兵縱隊集結於沂水一帶,待機出擊。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天險黃河,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序幕。為策應劉鄧大軍南渡,華東野戰軍兵分三路,五個縱隊出擊魯西和魯南。這就是著名的“七月分兵”。

很快,葉、陶兵團攻佔費縣、棗莊等地;陳、唐兵團攻佔津浦路一段,威脅到了國民黨後方基地。 葉陶兵團的表現成功引起了敵人的注意,迫使蔣介石改變了尋找陳粟主力決戰的想法,急忙調整部署,從沂蒙山地區調走了7個整編師,首先殲滅1、4縱隊的葉陶兵團。

華野1、4縱彙集了粟裕手下著名的葉王陶三大主力之二,是精銳中的精銳。其中葉飛的一縱更是華野的第一張王牌,早就讓國民黨恨之入骨,1、4縱都是來自南方的新四軍老部隊,孤軍進入魯南,人生地不熟,成為國民黨軍首先考慮消滅的對象也是情理之中。

「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開國上將葉飛與陳毅


「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開國中將陶勇後任海軍副司令,渡江戰役中以炮擊紫石英號聞名

而此時魯南地區的連日大雨確實也給解放軍部隊造成了很大困難。葉陶兵團連續攻擊滕縣、鄒縣失利,被迫撤出戰鬥,此時分兵後的華野其他部隊也先後在攻擊臨朐、南麻、濟寧、汶上等戰鬥中受挫,更讓蔣介石喜出望外,他親自調集7個整編師,誓要“聚殲孤軍深入的”葉陶兵團。跑在最前頭的是隸屬於歐震兵團的整編85師。

歐震其人熟悉黨史的同志們並不陌生。他是廣州韶關人,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12師葉挺獨立團3營營長,是北伐軍中的一員猛將,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擔任第11軍24師71團團長。。然而也是他,在起義軍南下廣東的關鍵之戰湯坑戰鬥中,突然臨陣倒戈,讓一度被逼的想要自殺粵軍薛嶽部轉敗為勝。就連蕭克將軍都曾感慨:“湯坑一戰,是南昌起義從勝利到失敗的轉折。”試想如果沒有歐震,或許中國革命的歷史就要改寫。

「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歐震其人


言歸正傳,話說蔣介石七個整編師大兵壓境,自認為佈下天羅地網,國民黨的電臺密語把一縱和四縱一個叫“麵包”,一個叫“西瓜”,一打開電臺,一片面包、西瓜的叫嚷聲,國民黨認為自己是穩吃了!

此時,葉飛的日子真的不好過,前有攻擊受挫,後有強敵尾追,魯南地區連日大雨造成河流暴漲,山洪暴發,北上受阻,東進無橋,西有津浦路微山湖,南有隴海路和運河,出境非常險惡。此時部隊的軍心也是不穩,特別是孟良崮戰役中傷亡很大,大部分都是國民黨整編74的俘虜,開起小差也是夠嗆,比如,1團1營3連4班,8個人6個俘虜兵,一不留神就跑得只剩正副班長。這個倒黴的班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根思。

此陳毅粟裕也看到了葉飛的困難,提出了東返會師的建議。如何行動由葉飛機斷。但是向北向南敵人重兵以待,西面敵人也在調動,只有東北向是沂蒙山根據地,但沂河水暴漲,幾萬人無橋可渡。這是一個決定生死的決策。考慮再三的葉陶決定再次使出聲東擊西的辦法,派出一支部隊佯裝主力東返,主力向魯西南突圍,與陳士榘、唐亮兵團會合。

這支佯動的部隊承載著很大的壓力,必須具有犧牲精神。陶勇主動提出讓四縱的主力十師彭德清部擔任任務。彭德清和葉飛是福建老鄉,都是福建三年游擊戰爭中鍛煉出來的新四軍的一員虎將,後來他作為葉飛的副手先後擔任過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和政委,交通部副部長,成了葉飛的親密戰友。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從葉飛和陶勇的決策講,十師是隨時準備犧牲掉的,犧牲局部換取全局的勝利,承擔這樣的任務,對於十師而言是悲壯的,往東走,沂水擋道,後有國民黨精銳追兵,就算是完成吸引敵人的任務,結局也可能是全軍覆沒。但是這就是革命軍人的大無畏精神。考慮到兵力不足,葉飛讓第一師三團加強了該師。同行的還有一縱獨立師,我們熟悉的皮定均部,也許有了這位福將加成,讓這次戰鬥多了一份勝利的籌碼。

「老薛說史」華東戰場上的“聲東擊西”--華野一縱魯南突圍

彭德清少將


7月25日,佯動部隊向東直逼向城,與敵整七師、整48師激戰終日,給敵人造成向東突圍的假象。為了迷惑歐震兵團,十師在26日與敵纏鬥後,不等天黑就大踏步向東行動。敵人果然上當,調動全部主力向東追擊。而葉飛的左路兵團就在離敵人10裡之外的棗莊東北按兵不動,處理安置妥當2100名輕重傷員後,五個師的主力不惜一切代價向西突圍。當東去的歐震兵團發現自己追擊的一個師的時候,已經和一、四縱的主力拉開了一天一夜的行程,敵人無暇顧及擔任佯動任務的十師彭德清部,趕緊掉頭緊追葉陶主力,但是在道路泥濘的雨季機械化的優勢無法發揮。最終連預計遭受重大損失的彭德清師也完整地順利渡過沂河,躍入沂蒙山。

當蔣介石發現葉陶兵團主力越過了津浦路,大罵歐震等是一群耳聾眼瞎的庸才,有負黨國的廢物罪人。但也無濟於事了。

葉飛將軍後來回憶起這段歷史,深情地說:“一、四縱隊的部隊,過去常吵架,有時狹路相逢,少不了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互相有些看不起,因為都是主力部隊嘛。但配合作戰卻一直很好,總感到同是新四軍部隊,不能丟人現眼。這種感情微妙得很。它決不是山頭主義,也不是小團體主義,也不是風頭主義,而是滲透著階級友愛的革命英雄主義。所以在嚴重關頭,團結一致,顯示了自我犧牲精神。”我想這也是對我們的隊伍始終能夠走出險關取得勝利的最準確的剖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