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到现在,病毒传到第几代了?传染性与毒害性是强了还是弱了?

浪遏飞舟389999


我个人定代应该是这样分代,第一个得病的人是第一代(原始病毒)这个人传染给第二个人或多个人是第二代(属于儿子辈),这第二批人传染给第三批人是第三代(属于孙子辈)。当然,也可以以变异来定代,就是第一个得病的人病毒什么样就定第一代,无论他传染给谁或别人互相传染只要病毒还是一代那样没有变化变异就还是一代病毒。个人认为按前者定代会逐渐减弱,这个弱是对人体增加了熟悉程度进而产生亲和力同时也产生抵抗免疫力,往共存方向走。使宿主不致死但会成为携带者。我也不是搞医的,估计是这样的。


协作精神


新型冠状病毒自流行开始,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从最近疫情数据来看,每日新增确诊患者呈持续下降趋势,多地区呈现零增长的现象。此时会有很多人跟题主有一样的疑问,病毒传染性及毒害性有没有变化?
其实,新型冠状病毒,还是最初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今晚刚刚结束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卫健委新冠病毒肺炎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目前对不同地区分离的104株病毒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其同源性高达99.9%,也就是说,病毒并未发生变异。


病毒没有发生变异,其致病性也就没有变化,依然具有较强传染性,且人群中普遍易感。尤其是昨天清晨,武汉一名29岁女医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去世的消息,还有前几日山东济宁任城监狱疫情暴发事件,都给我们一次次的敲响警钟。

时至今日,已经有77269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2596人死亡,且死亡患者中有168名为医护人员…

虽然从疫情数据上来看,最近全国疫情已经有所缓和,但钟南山院士一再告诫大家,目前并不能认为疫情拐点已经到来,疫情高峰可能在2月底出现,而未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将会是防疫工作的攻坚期,大家一定要继续加强个人防护工作,切不可松懈!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已经有四代病例了。疫情:风险依旧存在,坚持才能胜利

.

现在全国防疫的情况是:疫情仍在发展,病毒愈发复杂,并且,也依然没有特效药。

一切迹象都表明现在仍不能放松警惕。虽然我们已经觉得熬了很久,但极大可能,目前还在抗疫上半场。

我们当然都坚信,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和努力,完全可以打赢这场仗。但显然,我们距离胜利还有一段时日,短期内,我们还必须得严防死守。

对没错,“死守,熬也要熬死病毒。”不上班的人最好继续宅着,能不出门还是尽量不出门,不见人。

因为目前,重庆发现了65起聚集性疫情,上海聚集性疫情有45起。其中家庭聚集有38起,单位同事有3起。并且,因为聚集而导致互相传染的案例,占比相当高,而且一直在增加。

所以,想聚餐、聚会的,还是要坚定地缓一缓。

不要心怀侥幸,不要不以为然。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坚持才能胜利!



经济信息速递


这种问法就是不了解病毒的传播特性。不存在第几代的,比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染上第29传和第158传的毒株的。而第158传的,由于筛选的原因,可能传染性强得多,也可能因变异衰退了。病毒一直在人传人,难分代的,例如目前患者身上的毒株,从第139传到3987传都有,你说算第几代?


dstdx72


强了是弱了,现在主要看病人传播的成度发现变异没?通过c七看!对比一下!看症状改变没!如果沒变,证明还是那个病毒,弱指的是病人减少了!控制传染源就是病毒变弱的标志!‘病毒繁殖也会减弱。、目前看减弱了!传染源控制了!病毒无法繁殖了。



幸福的小颖


疫情还没出现拐点,是人民众志成城,一线防控人员的工作到位,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少去人多的地方,不聚餐,不餐会,不串门,在环境或居住环境可许下,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不要让辛苦一线的防控人员,众多人民的付出,功亏一篑。


周才华4


病毒传到几代这没法论,致病的毒素强弱取决于人的抗体,或许有的人根本不感染,有的感染自愈,有的死亡。烈性瘟疫都要死人,往后,随着时间推移,致病率可能越来越少


谢祥试


从始至终,不会变。

但从始至终,都不能弄明白他的能量及所有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