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隔离的患者逃跑了

大家好,我是牙叔。宅在家期间,我经常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详细地询问我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你们呢?是不是也曾这样被爱的“骚扰”过呢?嘿嘿,今天的故事,便是来自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者。

01

我从没有想过,我,一个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将会成为仅次于医护工作者的一线人员。

我叫刘英勇,是重庆市云阳县双江街道的一名社区综治委员。2015年,我放弃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事业,返乡发展,在2016年12月进入社区工作。

1月22日下午,我刚下班就接到街道紧急开会的通知。会上通告了此次疫情的严峻,并安排部署了接下来的工作。我们被告知,取消所有假期的轮班和值班,全员上岗,加强戒备。

我所在的位置,重庆云阳,与湖北比邻。云阳的面条比较有名,很多做面条生意的云阳人,散布在全国各地,光是湖北就有不少。再加上在湖北的务工人员,云智能大数据显示,今年从湖北回乡人员将有三千多人。

1月23日,武汉市下令“封城”,所有对内对外的通道都暂时关闭。我们也开始宣传、巡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扎堆,督促居民了解学习防疫知识,做好自我保护。

作为一个小县城最基层的社区,物资缺乏是可想而知的。

药店的口罩早已脱销,街道办事处也无法满足我们工作人员对防护口罩的需要,还好前几天我家里自备了一包。就这样,戴着最普通的口罩,我的摸排登记工作开始了。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挨家挨户的上门统计从湖北回乡的人员,甚至是只要从武汉转车、停留的,都登记在册。

刚开始,不少居民不肯配合工作。他们平时习惯了扎堆闲聊、打麻将,要让大家不聚集、出门带口罩,真的很难。尤其是老年人,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住院隔离的患者逃跑了

小广场上不听劝阻聚集的人群

23日上午巡查时,我发现一家小商店的几张麻将桌上都围满了人。屋子里烟气缭绕,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我上前提醒他们不要扎堆聚集,这种密闭的空间感染的风险很大,希望他们在这非常时期严肃对待,尽量呆在家里。

人群稍微安静了下,马上开始七嘴八舌的回应:“哎呀,没得关系,没得关系,哪有那么严重!”

“这大过年的,不打麻将做什么哟——”

“我说年轻人,我老头子活了这一把年纪,啥子阵势没见过,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填自己的坑,不关你的事。”

见大家无动于衷,我提高声音:“这次真的不一样,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对你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都散了吧,回去多看看新闻就知道我们每天宣传的是真是假了。一定要严肃对待,做好防护,尽量待在家里,绝对不能再这样聚众打牌了。”

“好好好,马上回家!”人群里懒散的回应了几声。

没想到,等我巡查一圈回来,店里面的麻将仍然打得热火朝天。我有些恼火,拿起扩音喇叭,再次提醒他们回家,陈述利害关系。大家这才极不情愿地散去,老板更是不乐意,骂骂咧咧,满是情绪。

这种情况直到1月25日,县里下达了文件,发布了公告,宣传车不断地进行宣传,且强制执行之后才算消停。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虽然有一部分人不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但绝大多数还是挺给力的。听到我们的宣传,看到我们每天都在摸排登记,不少从湖北回来,或途经武汉的人员还主动到社区报备,并积极地在家自行隔离。

看着我们日日忙碌在一线,家人担心我们只有最低级的防护措施,每天却要接触着不确定的人群,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就连我们自己也是忐忑不安。

但社区的条件有限,大疫当前,我们没有退路,硬着头皮也要上。

每天出门前,媳妇反复叮嘱多加注意。晚上只要我一回来,前脚刚进门,后脚她就催促着我赶紧去洗手。父母亲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偏方,每天上班之前逼着我在鼻孔里滴两滴香油。

02

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大量的年轻人在外务工。春节返乡,便成了大家聚会、团年、走亲访友、举办各类酒席的重要时刻。这期间,出行拥堵,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一旦出现一个感染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1月25日,中午刚准备吃饭,我就接到通知,辖区内的一家宾馆打来电话,举报店内有一位湖北籍住客。

我顾不得吃饭,和支书一起赶往现场。

值班的前台工作人员竟然连最普通的口罩都没有戴,见此情景,我们再一次提醒她们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并把家里给我准备的口罩拿给她们。两位同志连声感谢,无奈地告诉我们,外面买不到,店里也没有了。

根据宾馆前台提供的房号,我们到这位客人的房间查看并了解情况。

客人的情绪很激动,不愿意透露别的,只是反反复复地说:“你们凭什么不让我住,凭什么,我还没回去,你们这是歧视,是侮辱!

“我,我还没到家,武汉,武汉封城了,我回不去了,我,我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我爸爸妈妈怎么办---怎么办呢?”

我和同事也只能不断地安慰她,说明我们的工作:必须要清楚当事人到底是没回过武汉,还是从武汉出来?若是从武汉出来,一路上所乘的车以及车上的人员,停留的地方,接触到的人都是我们上报和排查的内容。

这是对所有人员负责,更是为整个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尽的义务。然而,我们好话说尽,她还是无法稳定情绪。我只能告诉她先冷静一下,我们过一会儿再来,就和同事快速离开。

说实话,让客人平复一下情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也担心呀!现如今,武汉、鄂A、4201,成了人们谈及色变的字眼。和这样一个无法确定来历的疫区人员接触,尽管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我的心里也还是害怕呀!

出来后,我们到前台了解情况,想知道客人为什么这么激动?

宾馆经理告诉我们,这位客人是23日夜里入住的,当时前台值班的是一个新来的小姑娘,听说客人是在重庆工作,没有回过湖北,并且还看了她的工作证,就让她住下了。

今天服务员在打扫房间时,听到客人打电话说的是湖北话,就把情况反应给了经理。经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且“谁知道客人说的话是真是假”,于是就请客人立即退房。客人当然不肯,就起了冲突。

一个小时后,我们再次登门。此时,客人平静了许多,并且主动道歉。原来她本是在重庆工作,虽然知道家乡形势严峻,但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去,因为担心家中的父母。

尽管父母一次次打来电话不允许她回去,并告知武汉即将封城的消息,她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要回。直到1月23日凌晨,车辆无法通行,封城已成为事实,行至半路上的她,才不得不折返停下来。

她甚至按照百度地图,尝试过从其他路线想要绕路回城,均告失败。

住院隔离的患者逃跑了

到宾馆了解客人情况

我有些感动,同时也庆幸她不是从武汉出来,并且是自驾车,但还是叮嘱她,就地隔离,尽量少出门,避免给不明真相的人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给她做好登记,说明每天要配合工作人员做的工作、留下她单位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之后,我们离开了这里。回办公室后,我们还要逐一核实确认。

03

没想到,下午的时候,我所在的社区和兄弟社区同时发现疑似病例。

当120呼啸而至的时候,原先无所谓的社区居民们,终于开始紧张起来。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除了登记回渝人员,再加上排查疑似病例的接触者,还要每天几次为密切接触者量体温,监督其居家隔离,尤其要排查那些有发烧症状的人员。

两天后,确诊结果出来,我们社区的疑似病例幸运地被排除,而兄弟社区的那位却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人。

接到确诊通知的第一时间,确诊病例所在的单元,被全部隔离。社区工作人员也在楼下搭起帐篷,昼夜值班。除了每天必须的测量体温外,还承担起为隔离居民买菜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责任。

晚上,在工作群里,我看到一张同事带着餐饮用一次性手套工作的照片。有同事调侃说,戴着吃“羊脚脚”的手套去做“白衣天使”的工作。

住院隔离的患者逃跑了

同事群里发的戴着一次性的餐饮手套给居民量体温

1月26日,一位居民反应,从武汉返乡的邬刚一家,其中两位已经发烧两天了,但他们拒绝去医院。

我如临大敌,赶紧和一位同事去做他们的工作,劝其到医院就诊。百般劝说下,邬刚一家三口终于同意去医院,我和另一位同事陪同前往。他们一家三口开自己的车,我和同事另乘一辆车,一前一后地赶往医院。

最终,医院以疑似病例将这一家人住院隔离,我们也回去安排和邬刚曾接触过的其他家人的后续隔离工作。

没想到,第二天医院给我们打来电话说,病人一家三口跑掉了。

社区只好一面安排人寻找,一面再次去做家属的工作。

我很疑惑,在许多人打个喷嚏都心惊胆战,害怕自己“中招”的疫情之下,邬刚一家在医院已经判断为疑似,并且住院隔离的情况下,应该是积极配合治疗才对,为什么要逃跑呢?

思来想去,我觉得应该还是有什么隐情和难处。

和领导谈了我的看法,他也表示赞同。带着深入了解并尽力为居民解决困难,而不是强制执行的诚意,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家庭。

住院隔离的患者逃跑了

上门走访登记

开门的是患者邬刚的母亲,屋子里冷冷清清,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我们也不敢坐下,站在进门处说明来意:“大妈,您儿子的事我们已经通过电话了,当时大伯说不知道他们的去向。这次我们来是想了解一下情况,他们跑掉一定是有原因的,能不能告诉我们,究竟是怎么个状况?有什么难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嘛,您看怎样?”

老太太为难地看了看我们,忽然嚎啕大哭起来。

我们正想着如何安抚时,卧室的门突然开了,老爷子晃晃悠悠地冲出来怒吼:“走,走,你们走,别管那个逆子,让他死了算了,我没这个儿子。”说完“砰”的一声又进去关上门。

见此情景,老太太哭得更厉害了。我们费了好大劲,终于把她安抚好,从她的叙述中,我们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04

从医院逃跑的正是老两口的儿子邬刚一家三口。

儿子儿媳在湖北做生意已经很多年了。从在菜市场卖蔬菜开始,慢慢地转成卖鲜肉,到后来承包了一些饭店,有了固定的客户,发展到最后扩大经营做起了生鲜,冷冻批发。

儿子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买了房子,孩子也接到那边去读书。眼瞅着日子越过越好,可从2018年开始,老太太的儿子受一些狐朋狗友的影响,接触到网络赌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

儿媳曾多次打电话希望二老好好管一管,两位老人也经常打电话劝儿子不要再继续赌下去。儿子总是嘴上答应着,背地里仍然深陷其中。直到今年春节前回来,二老才从媳妇口中得知店铺没了,甚至连住房都被他偷偷地抵债了。

“这次媳妇是回来离婚的,老伴因为受到刺激生气,血压上升,已经躺了好几天了。现在又加上儿子一家又成为疑似病例。天呐,这可怎么活呀?”老太太又哭起来。我们只好一遍遍地安慰老太太。

抵债的店铺、 房子,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可以尽力做儿媳妇的工作,希望她能够考虑不离婚,让这个家不要散。只要儿子肯改邪归正,钱可以再挣,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医院,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终于,我们做通了老太太的工作,她给了我们一个地址。

按照她给的地址,我们驱车赶往乡下---老人儿媳的娘家。其实老太太也不确定在不在这里,因为儿子从医院逃离,确实没联系他们。

我们驱车前往,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目的地。还好,人在。

看到我们,这一家人有些吃惊。

“没想到吧,没想到我们还会来找你。”我强压着火气。

“你知不知道你这一跑,徒增了多大的恐慌、麻烦?这还不算,关键是,你们这样做,给你岳父母带来多大的危险?你们如果真的被感染,他们一家都要跟着遭殃。”邬刚听罢,抱着头蹲在地上,双手不住地锤打自己的脑袋。

“起来,男子汉大丈夫要有担当,人非圣贤,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愿意改,就有救。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啥子都没了。更何况,医院只是说疑似,这不还没确诊嘛!你说你跑啥子跑嘛,跑才是对不起你媳妇娃儿。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确诊了,只有好好配合治疗,才有希望。有困难,可以说出来,逃避有用吗?”我把装着几个同事临时凑的三千块钱的信封扔给他:“走吧!真想要警察来吗?”

临走时,我们嘱咐邬刚的岳父要主动去村里报备,自觉做好居家隔离,一旦有发烧不舒服,一定要去医院。谨慎起见,我们还是联系了那边的村委说明情况,让他们做好监督。

这一家人终于回到医院。我们联系了社区医院,为高血压的邬刚父亲检查身体,同时也送了一些慰问品,希望两位老人能安心在家隔离。三天后,结果出来,核酸检测为阴性,他们一家可以回去自行隔离。

事后,同事问我:“你把他骂成那样,不怕他恨你,投诉你态度差?”我笑着回应,有些人就是要骂一骂,骂了他才清醒。缺乏理智的人,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对待是没用的。

如今,邬刚一家的隔离期已满。

问及当初逃走的原因,邬刚懊恼地说:“我当时真的很绝望,积蓄被自己败光,媳妇要离婚,感染上这个肺炎,又没钱治疗,大概是必死无疑了。觉着自己对不起父母、媳妇和孩子,就想着去给岳父母赔罪,然后找个地方等死算了。

“可能是太绝望了,钻了牛角尖,没有正常的思维。媳妇也想着去见她父母一面,完全没想到会给别人带去危险。结果还是岳父母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我哪能让你们帮我垫付医疗费。唉,我欠他们太多了,以后一定痛改前非,好好报答他们。”

经过几次做工作,再加上这段时间的相处,他的妻子可能也看到邬刚真诚改过的态度,最终同意暂时不离婚,考核他几年再说。

05

时间在紧绷的神经中不紧不慢地过着,全国的确诊病例仍在不断增长,我们县的确诊病例也有增加。

我们没有工夫害怕,也无暇去设想未来。

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隔断一切有可能扩散的病毒携带者。

在社区办公室的一角,堆着十几箱方便面,那是这段时间大家的干粮。自25日以来,我们一直坚守在岗位,午饭就是一桶泡面。

好在2月2日至2月6日,云阳县连续五天确诊病例零增长,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们更加有信心了。

目前,第一阶段的排摸登记工作已结束。县里也实施了交通管制,取消了长、短途客运班车以及公交出行等措施。

自2月6日起,全县又实施了小区、村镇封闭式管理,每家每3天派一人出门采购,确保正常的生活,其他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外出。

虽然管控严格了些,但那是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我们的工作压力也相对减轻了一些。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一是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其所居住区域的隔离;二是监测最后一批从武汉返乡者以及和他们有接触的人员;三是继续排查有发烧症状的人。

毕竟,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太长,暂时的零增长并不代表危险解除,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终于不再每天吃泡面了!社区办公室所在的物业处有锅具,我们同物业管理的同志一起搭伙,饮食上总算是正常了。

哪知,2月7日至17日,我县确诊病例又增加了5例,形势依然严峻。而我们每天继续如之前一样,电话接到手软耳鸣,解释到口干舌燥,填各种报表,发各种通知,处理各种突发的问题和家长里短。

晚上回到家,我真想瘫在床上睡到地老天荒。

有人说医生是一线,社区工作者是0.5线,因为医护人员接触的都是病人,明确知道风险,会做好防护,但社工每天接触成百上千的人,虽然大部分居民是健康的,但那个别的携带病毒的人谁又能知道呢?

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去做好自身的防护,尽管安全风险是未知。

我只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灾难面前,尽我所能,做我能做之事。我相信,这不仅是所有社区工作者的心声,也是每个国人的心声。

坚守仍在继续,经历了这一切,才猛然发现,从前波澜不惊的日子多么美好。

这两日,阳光灿烂,天空明净,经历了一波降温和雨雪,总是雾蒙蒙的天空终于清晰起来,脚下的长江在明媚的阳光下安静祥和地环绕着连绵的群山。

青山、绿水、蓝天、浮云,经历了一冬的暮霭沉沉,云阳,又恢复了她原来的模样。

一切都会过去,云开雾散之后,一定会春江水暖。不光是云阳,武汉如此,中国亦如此!

--------------------

作者 | 清扬

编后语:

他们没有特定服装,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

他们没有执法证、资格证,有的只是一张居民熟悉的面孔;

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

仅仅一个通知,就让他们在亲人的牵挂、担忧中,义无反顾地踏上抗疫征程。

他们,就是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他们也是疫情面前的逆行者。

如果他们通过电话、微信、上门、宣传打扰了你;如果他们迫于当前形势限制了你的出行、探亲、朋友小聚,请你理解。

支持他们的工作,也是保护你自己。

同时,知音集团的员工也没有闲着,以郭圣刚为代表的集团员工,自发组织联系爱心企业,为抗疫一线女员工捐赠了200箱急用物资。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知道已送往哪些地区吗?请移步抖音号:yashu2020,解开爱的谜底。


疫情之下,我的故事

知音真实故事向所有读者征稿。了解疫情的读者、志愿者、患者、媒体同行和医护人员,我们想要征集你们身边发生的,疫情之下你的独家故事。

1、征稿字数不限,形式不限,图片 、视频均可。

2、客观真实,不造谣,不传谣。

[email protected],我们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