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单兵突击步枪,会以有托为主还是无托为主?为什么?

冰雹蓝天


下一代会以有托步枪为主。 我军大量装备的95目前是广受网友们争议,只要是95的文章下面翻评论黑的占多数。当然无托步枪并不是一事无成,也并不存在设计落后,步枪嘛,大家的射程威力都够用,打谁头上都活不了,说到底也就是个设计的问题,95设计紧凑,还是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握持比较舒适稳定,适合亚洲人使用,并不太适合五大三粗的西方人使用,所以世界第一第二大军事强国美国俄罗斯都没有装备无托步枪。


满配原装95-1


下一代还是要回归有托步枪的,有托步枪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经过这么多国家的不断研究,设计上是最为成熟的,而装备无托步枪的就那么几个国家。而且在使用上很多战术动作都是根据有托步枪不断实战总结出来的,而我们的95并没有经历过实战的考验,许多战术动作都是在训练场演练出来的,像法玛斯已经被法国抛弃,所以大家对有托步枪的呼声还是很高得,有托步枪将很快回归,肯定不会是03和11。



95就是拓展性太差,跟不上国际潮流嘛,这并不能怪设计师,毕竟在二十年前这种设计还是很惊艳得,枪械更新换代比较慢,要加装那些炫酷的配件就要改装,大部分还在使用81和95,比不上西方国家,主要还是因为穷,枪械从设计到装备部队耗费的财力巨大,所以要设计出绝对可靠的枪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军的下一代枪械我想会惊艳四座的,大家还是耐心等待。


改装的95-1


军械官


最近这几年,尤其是国内,无托步枪可谓是声名狼藉,而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95。但我个人觉得无托步枪也有它自身的优点:短小灵活。无托步枪还是很适合东方人的体质的。

无托步枪,实际上是让东方人可以与西方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威力和有托步枪相等,但又轻便精干,作战中反应迅速还节省体力。

这枪落后吗?

谈无托步枪,咱们要先冷静的区分一个问题:到底是这种思路不对还是压根就是你设计水平不行?你把皇马的战术拿来给国足用,国足就能踢出亚洲了?那可能吗?踢的菜,是战术问题吗?不是路不平,还是你人不行。

但谈到设计水平,估计大家又想把95拎出来批斗了。这没必要。95的所有缺陷,都因为它叫95,仅此而已,没必要对它有过多的苛责。以当年的国力,一把步枪成本就给你限制死在3000块钱、5000块钱,拿出来的东西就是这水平,没办法的事。当然,把国足放在这里,对军工来讲是不公平的。95的问题,人,只占了2成,另外的8成是时代的限制。那时候国力啥样啊,我们张将军回忆那时候就容易掉眼泪......那时候歼8还飞不稳呢,空军主力还歼6、歼7呢,能搞出95,不错了。

最近有消息称新步枪快露面了。以现在的国力,新步枪的价格最低最低得1万起,正常来讲得2万。这些年技术水平的提高,再把成本放宽到2万一支,开发的新枪即便是无托,是不是也得比95强一大截?

无托步枪有不少缺点,但是,归根结底都是钱的事儿。钱到位,缺点就是不存在。

在新一代步枪的问题上,如果还停留在打人民战争的思维里,把成本压的过低,可以这么说,有托无托都一个效果。

现在的单兵防护越来越好,防弹衣已经普及,头盔的防护力也在不断提高再加上作战环境的复杂,导致各国的步枪都面临着杀伤力不够的窘境。这几年逼的美军不停的往出翻M14,俄罗斯甚至搞了个12.7mm口径的短狙。小口径步枪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绝路,未来,步枪的口径必然是要加大的,是必然要重回7.62的。

未来的步枪一定要变大。

因为它要保证可以在远距离上有效击穿防弹衣,而要达到这效果,必然要增加口径,增加枪管长度和厚度。

如果未来弹药口径回归到7.62mm,那么开发一款无托步枪,它的长度就应该介于81和95之间,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当然,现在钟情81这种长枪的人很多,但瞄准镜、夜视仪、消音器、战术手电、榴弹发射器你都挂上,再试试......

今时不同往日,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81杠、AK47,那时候的枪拿着顺手,现在不行了。因为战术附件以前是不存在的,现在是必须有的。就像消音器,未来,肯定是人手一支。这些年美军通过演习和实战发现消音器的作用非常重要。它的主要用途不是说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而是枪口噪音小,方便己方的指挥和互相配合。现在它的部队里,消音器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是趋势。

你以前用81杠顺手,未来再开发这种有托的长枪,再加上消音器,加上瞄准镜尤其是带夜视的,肯定非常难操作,得赶上38大盖长了。

要是无托步枪,加上消音器,跟81杠一样长。还是占优势。

就像问题里提的,下一代步枪应该是有托还是无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法国人、美国人、俄国人用有托,不能成为中国是否用有托的依据。因为咱们的体质跟他们不一样。在中国还要分南北方呢,是不是?身高1米85,体重190斤的美国兵端着顺手的枪,让中国身高1米70,体重140斤的兵直接拿过来用,能合适吗?拿鼠标操作巴雷特觉得挺爽,真给你一支,扛出去走5公里你试试。对中国有参考价值的是以色列和新加坡,因为他们的体质跟我们差不多。他们用着舒适的步枪,我们用也一样。而这两家依旧很钟情无托。越南人选用的也是以色列的无托步枪。

就我国而言,新一代步枪的采购价一定是要比95上一个台阶的。如果价格放到2万,是95的4倍,那也完全可以开发出非常漂亮的无托步枪。什么人机差、左撇子不能用,弹壳烫脸......钱到位,都能解决。

下一代步枪,瞄准镜必须是标配。必须安瞄准镜,95的那个提拔也就可以取消了,瞄准线高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都说95瞄准线高,它的问题出在哪呢?归根结底是设计95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要装瞄准镜。95瞄准线高,准确的说是加上瞄准镜高,用机械瞄准,不高。95作为80年代开始立项的武器,它的思路还是便宜、皮实,方便大批量生产。那个年代瞄准镜只是个点缀。人家就没准备让你用瞄准镜。

总的来说,我觉得无托步枪的理念没问题。无托步枪短小的特征还是适合中国人的。也适合未来增加口径,增加各种附件升级。

用一句话说:钱码多厚,枪就能有多好,有托无托不是问题。剩下的就看重视程度了。


锐度何老师


个人认为:下一代单兵突击步枪,有托也好,无托也罢,适合本国国情才是最重要的!


先一起了解下两款步枪的区别:“无托”步枪与有托步枪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少了传统的枪托,而是将发射机和机匣整合一起,直接拿机匣当枪托,以机匣进行抵肩射击。

无托步枪,是世界突击步枪第二次重大变革的一款新型步枪,其代表作有南非CR21、奥地利 AUG、以色列 TAR-21、澳大利亚 F90、新加坡 SAR-21、克罗地亚 VHS1和中国 QBZ95等。

这种“标新立异”的突击步枪给单兵战术技术等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至今关于有托和无托的争论仍然存在。

无托步枪相比有托步枪相比优点有:

1、结构紧凑、重量轻。无托在不改变枪管在长度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全枪长度,提高了使用灵活性,尤其适用于车辆、机舱等狭窄空间或复杂地形条件。

2、射击精度高。无托步枪枪管轴线与枪托的主支撑点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有效避免了射击时的枪管上跳,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当然无托步枪的缺点也很明显:

1、无托步枪瞄准基线高,瞄准射击时容易将自身暴露给敌方。

2、受制于抛壳窗口的设计位置,“无托”步枪射击时,抛壳容易影响队友,溢出的火药燃气容易刺激射手眼睛。

作为世界军事强国的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装备无托步枪,暂时也没有研制无托步枪的计划,而中国目前却列装了大量QBZ95无托步枪(传言中国的下一代突击步枪将采用有托设计)。

难道是美国和俄罗斯没有能力研制无托步枪,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还是开头说的那样,无论下一代突击步枪采用有托还是无托,适应本国国情才是最重要的!


老家在农村


因为无托步枪是异端。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球所有突击步枪的设计都是有托为主,无托为辅。考虑到无托突击步枪并没有太大的、不可或缺的优点,加上目前各国换装突击步枪时都是选择有托突击步枪,所以未来全球下一代突击步枪很可能仍然是以有托为主。

无托突击步枪的最大优点就是在枪身长度较短的情况下得以拥有较长的枪管,枪管更长,可以让子弹拥有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威力。在枪管长度一样的情况下,无托步枪要比有托步枪短小,轻便,方便在空间有限的环境下携带和使用。

不过,随着枪支研发技术的逐步进步,无托突击步枪开始优势不再。首先,通过改进子弹发射药、弹头,使用新型材料制造可承受更高膛压的枪管,使得有托步枪在枪管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拥有和无托步枪相同的射程、精度、威力。特别是很多有托步枪采用折叠/伸缩枪托设计,在枪管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一些有托步枪折叠枪托后的长度甚至比无托步枪更短,无托突击步枪逐步失去它的一些独特优势。

在失去独特优势的同时,无托突击步枪的缺点开始被无限放大。无托突击步枪布局紧凑,步枪弹匣和枪机位置靠后,抛壳口也比较靠后。射击者使用无托突击步枪时,枪机大约在射击者抵肩位置,抛壳窗则刚好在射击者正脸上,射击时泄露的残余火药燃气对射击者非常不友好,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射击者在实战情况的射击。

而且无托突击步枪无法换肩射击,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如果是向右方过道进行移动射击时,射击者需要露出更大面积的身体,受伤概率明显增大。此外,无托突击步枪由于射击使用时总体长度较短,无法合理进行抵肩射击以减小后坐力,使用体验、人机功效不及有托突击步枪。

目前光学瞄准镜正在逐步取代机械瞄准具,成为很多突击步枪的标准配置瞄具。为了适应不同距离作战、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突击步枪需要较长的皮卡汀尼导轨来串联瞄准镜,加装激光瞄准指示器、战术灯、前握把等枪支配件后,无托步枪在加装枪支配件时多有不便。

不可否认,无托步枪曾经凭借独特的优势,获得很多使用者的青睐,拥有过一个辉煌兴盛时代。但随着技术进步,有托步枪开始逐步拥有兼并无托步枪的独特优势,无托步枪走向下坡路也就不可避免了。


科罗廖夫


以无托步枪为主,还是枪榴结合的步枪。(战略步枪)且不要看完我的结论就停止阅读,我下面将科学的分析给各位。无托步枪传统意义上讲是在保证枪械尺寸短小的前提下实现常规突击步枪(有托步枪)的威力。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95式被抱怨即便在同类无托步枪当中也不是上品,除了故障率二次伤害风险大外,就是加装瞄准具时瞄准基线过高,不利于射手隐蔽,这是可以肯定的。不过我们不管是不是跟风而作的产品,很显然这种设计是有极大可取之处的。

我们所认为的无托步枪其实仅有弹匣后置一个标准,其实也算是有枪托的,毕竟用来锤人不会坏枪。有托步枪就是弹匣前置。

无托步枪整体结构紧凑。造成断裂的可能比有托步枪小很多,即便白刃战爆发的可能已经很小了,(用不上不是不利于,结构强度高更适合白刃战,不一定是长度)但是该优点对于武器的正常使用有很大的便利,比有托步枪更好携带。

结构紧凑整体强度高,即便“白刃战”损毁率也不会很高

枪榴单兵武器的出现和外骨骼是新生的武器矛盾体系。为了提高士兵单兵武器的威力,通常会选择增加榴弹发射器,而不是一味提高步枪弹的口径。外骨骼目前都是非全包裹式外骨骼,但具备了一定的防护能力和提高了士兵的战场滞留及机动能力。原本只有后者的功能是外骨骼的初衷,但是防护也即将变成建设重点之一。因此对于枪榴武器系统采用无托式布局是最合理的。而有托步枪才是不合理的结构。在人们对我国95式是跟风制作,上了当的质疑声中倒可以真正推理出,某国正想带偏我国轻武器体系,包括口径和布局。我个人也认为口径要改大一点,不是来自跟风,而是要应对对方可能的外骨骼装备。当然使用类似钨合金的弹头是不可能的,只能看以后能不能在小口径的前提下通过其他材料提高枪弹的威力,不行只能增加一定可承受的口径弹药。

很多国家都有战略步枪设计,请不要以重量来衡量是不是好武器,毕竟处于人工持有和外骨骼持有还有一段时间。


虽然说外骨骼基本可以忽视轻武器体积,重量问题,但回到小型化便携和非人体携带的运输问题,结构紧凑依然有必要,再者威力更大的武器会对士兵的武器外破坏更大,那么武器也必须坚固耐用才是,无托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外骨骼加持下,面对必须增加了重量的“战略步枪”不是大问题,更何况要求武器耐用皮实,威力大。赋予良好的人机工效,供弹设计也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无托就是一个选择。



对于反对无托步枪换装弹药的效率上有人认为,更换弹匣的速度不及有托步枪前置传统弹匣布局快,认为可能是无法看到装弹过程,或者是因为低头换弹匣造成的。此事我并不同意,但是采用无托式布局的步枪,它的弹匣一定要要在下面吗?不可以在侧面吗?此外为什么不能是自定义方向供弹。这并不是有难度的设计。

枪榴结合不一定要将弹匣和弹鼓固定在下方,也可以设计为可自定义供弹方向,方便射手习惯提高人机工效。




即便要兼顾外骨骼持有,或者非外骨骼持有的过渡问题,那也是无托步枪更好。

有托步枪即便设计紧凑但是安装了榴弹和瞄准具后,重心靠前实际上不利于射手使用,更突出的是有托步枪强调的“单手持握”就行不通了。

图中的哥们儿手应该很软了


新型的步枪瞄准系统也是很重要的标准,比方说很多国家的枪榴武器上都安装有具备夜视红外成像的自带能源瞄准具。如此要能够稳固的安装或者拆卸及能够简单易用,其平台不一定是要皮卡丁尼导轨,而是其他安装结构不需要矫正。这类瞄准设备加上电源等,体积和重量都有一定的增加,这对于安装的平台要尽可能平直和一定的宽度,是想有枪托的步枪的重心如何配平。有外骨骼当我没说,但是能够优化人机功效是该放弃这种优势吗?


客矢解


这个问题,远远不是短短的500、600字能说清的。


可以这么说,有托是传统势力,而无托则是新兴势力。有托的最大优点,就是受众广,惯性强。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比如说重心靠前,容易前重后轻、全枪的布局不够紧凑等等。



当然,很多国家的军队自古以来,就装备的是有托的步枪。所以他们的士兵与训练内容,也早就已经适应了有托步枪。所以自然地,他们也就非常适应这种结构了。比如说像美军那块儿,就特别适应AR15系列自动步枪的操作,即便是遇上像XM8、SCAR等性能上优于传统的AR系自动步枪的武器,他们也不愿意更换新的武器(把穷说的如此清新脱俗)。


正在测试中的SCAR自动步枪


而也有很多国家,就偏好于无托式布局,比如说英国和我国。英国最早出现了可以实战化的无托步枪——EM1和EM2。但是由于美国的强加干预,这两款武器最终也腹死胎中,最后不得不“吃屎”采用了更加落后的FN FAL自动步枪。


一直到八十年代之后,英军也一直还在使用FAL自动步枪


但是咱们“龙虾兵”可不甘于吃屎,从六十年代开始,就相继开发新的无托步枪,从XL64到最终的L85,大嘤帝国终于如愿以偿的换上了无托步枪。


在海湾战争中英军使用的L85系列自动步枪


其实嘛,无托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结构,而且早就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全枪布局了。国外的AUG、L85A3、FAMAS等等(别说什么HK416替换FAMAS,别人替换的是老款的F1型而不是更新的G2型),都完全证明了无托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结构。


FAMAS F1与G2的区别


在无托式步枪上,最大的优点就是短小精悍,能在相对短的枪身上把子弹加速到一个更高的初速,从而弹道更为平直。即便是从2002年开始,美军发展了SOST,专门给M4等卡宾枪用,但是仍然比不上从M16上发射的M855。


MK318步枪弹,这也是一种SOST


子弹在枪管内的运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火药气体急速膨胀、火药燃烧殆尽以及弹头逐渐减速三个阶段。即便像SOST这种弹药,也只能让发射药在很短的时间燃烧殆尽,但是并不能在枪管中对弹头进行充分加速(第二阶段的问题)。换句话说,无托式布局的优点无可替代。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不要再黑95了,早就改进了,95一1己经是把很不错的枪了,今年阅兵又展示了一款有托枪也不错,中国军队军兵种多一种制式枪是不能满足需要的,95一1就比较适合小空间和特点需要样式挺好看的,相信我国制式枪的研发会越来越好,点赞中国军工,点赞人民军队!


用户4910483524171


步枪自从其发明伊始就成为了士兵手中的最基本的武器,更随着士兵走过了几个世纪,从滑膛时代到线膛时代,从栓动式到自动步枪。在发展过程中还掀起过一阵无托步枪的潮流,然而随后没有就有走向了有托,那么下一代步枪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

无托步枪实在一定的时代潮流下兴起的,在那个机械化战争理论为主导是年代,士兵需要不断的从步兵战车或者装甲车上下来投入战斗,然后在乘坐到达进行转移。想想看在一个体积特别小的车内挤了一个班全副武装的士兵是有多不方便。尤其是车门还特别小,传统步枪的长度是宽于车门的宽度的,要是一不小心就会卡在车门处。总之传统的步枪由于长度无法降下来特别不适合车内携带,因此无托步枪就这这种环境下受到了重视。

无托步枪的最大好处自然是长度短了,然而这个优点也是付出代价了。简单的说无托步枪就是将枪机等零件集成在枪托内或者机匣直接当枪托使用。这样就出现了弹匣在扳机后面,弹壳也是从扳机后面的地方抛出,这个位置离脸特别近,一个不小心弹壳就打到脸,人机功效特别差。

很显然无托步枪的有点和缺点都很突出,而如今机械化已经过时了,因此无托步枪的优点也就没哟那么突出了,这时缺点却很突出,因此可以见到连法国都不用自己的法玛斯,改问德国购买HK416了。总结来看下一代步枪依旧会采用传统的有托设计。


楠竹一


本人没打过突击步枪,但爱好军事,时常也很关注网上有托无托的争论。总结一下发现实质性差别有两点:

1)无托步枪的优势显现在战场。短小的尺寸机战步战都有优势,尤其是近战。枪挂在胸前时枪托贴近右肩,可快速进入射击状态。可单手扫射,这在近战时很重要。射击稳定精确,因为质心平衡嘛。据枪运动(一边持枪瞄准前方一边脚下运动)时手比较省力。缺点是耳朵吵,弹壳可能烫脸,余烟呛鼻。至于瞄准基线高其实只要是直枪托都一样,和有托无托无关。

2)有托步枪的优缺点和无托步枪差不多正好倒过来。

分析一下可知无托步枪的优势在战场上。战场上步枪的唯一使命是杀死敌人保护自己。至于耳朵噪弹壳烫脸硝烟呛鼻这在战场上算个鸟事。而有托步枪优势在训练场或低烈度作战。训练时能让使用者舒服一点,少点自伤,使用者肯定会更喜欢。低烈度作战时间短,战场意外少,无托步枪的优势也就发挥不明显。

中国多年不打仗了,所以对步枪的战场使命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在所难免。网上黑无托步枪的人不会是战场上下来的人,因为他们根本说不出一条无托步枪在战场表现上的缺点。说的都是打靶时的缺点。

我上面说的是有托/无托步枪,不是专指95式。95式的一些设计缺陷(如快慢机位置,无空仓挂机,无扩展导轨等)都不是无托步枪的缺陷。


airoam


人类喜欢折腾,其实,折腾也是一种探索,说明不再安于现状,迫切想改变现状,所以人类才会进步,表现在步兵枪械的研制和装备上,也是折腾来折腾去。

关于究竟是无托步枪好,还是有托步枪出色,经阿富汗、伊拉克等实战检验,事实上已经给出了答案,从率先装备玛斯无托步枪的法国军队,采购了有托的HK-416步枪,又率先淘汰了玛斯无托步枪,特别能说明问题。

法国军队彻底淘汰无托步枪,英国军队也在逐步淘汰L-85A2无托步枪,让跟风无托步枪,说无托步枪如何好的军队非常有压力。

再争论无托和有托孰优孰劣,已经毫无意义,看看研发了AK-47和M-16这两把全球最经典传统与有托步枪的苏(俄)美两国,保持了非常强的定力,绝对不跟风无托步枪,就知道无托步枪的最终命运了。

当然,步枪枪械发展是和弹丸发展是同步的,栓动步枪时代,发射大威力步枪弹,射程远威力大,但威力过剩,导致后坐力大,射手不易掌控枪械,步枪长且笨重。

所以弹丸装药量降低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就脱颖而出,以战时德国MP-44步枪为代表,开了中间威力步枪弹之先河;战后苏联的AK-47步枪,则将其发扬广大,影响了步枪的研发和装备。

美国人是从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步枪,直接跳过了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步枪,开了小口径步枪弹和步枪之风,发射5.56毫米小口径弹的M-16步枪终成一代名枪。

面对小口径弹的风潮,苏联都耐不住寂寞,研发了5.45毫米步枪弹,由发射7.62毫米弹丸的AK-47步枪升格成AK-74.步枪。

5.8毫米的95式步枪,轻巧适合东方人的体质,但受到成本的制约,无战术导轨等都没关系,但不设置空仓挂机机构,都什么年代了,对士兵都不体恤,实在是说不过去。

三大国都有了各自的小口径步枪,但实战发现小口径步枪不是万能的,在阿富汗、伊拉克等规模有限但却是常态的治安战中,装备小口径步枪的正规军,却常被装备老旧栓动步枪的抵抗组织吊打,而无还手之力,因为小口径步枪根本射不到,手持小口径步枪的,只能躲起来保命要紧。

于是,俄罗斯又重启了7.62毫米步枪子弹的生产线,因为5.45毫米小口径子弹杀伤力有限;美国已研发成功正在生产6.8毫米子弹和步枪,不久也将装备其军队。

中国也在研发新型步枪,保有两种口径5.8和7.62毫米,两把新枪都将是有托步枪,新枪将出现在建国70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将逐步取代95式无托步枪。

现在,网上关于无托和有托的争论,基本上已经偃旗息鼓,得感谢法国人做出了表率,假如无托步枪非常优秀,为什么还要淘汰玛斯无托步枪。

日已落帝国,得顺便提及,也在淘汰军队的L-85A2无托步枪,用M-4A1卡宾枪和HK-416有托步枪取而代之,成了有托步枪胜过无托步枪最好的注释。

综上,人类在步枪枪械和子弹上,不断地探索着,也称得上在来回折腾,目前,又即将回到中间威力步枪弹,6.5-7.62毫米口径这个区间内,小口径步枪和无托步枪的神话,事实上已经终结了。

当然,有托也不再是先前的木托和金属折叠式,而采用了新工艺和新材料,更实用和更先进的伸缩式枪托,这应该是步枪的发展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