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易县开元寺

在河北省易县城内东北隅,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毁前的主要建筑毗卢、观音、药师三殿,均为辽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建筑遗存。三殿东西横列,其配列法颇为奇特。这三座相比现存辽代建筑形式更加独特,原真性也更高。有极大的建筑学价值,如果保存下来会是我们教材中的范例。可惜的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这三座辽构毁于日军飞机炸毁。

1934年秋,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三人在进行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的过程中寻访了易县开元寺,他们对寺院环境、经幢等情况及毗卢殿,观音殿,药师殿三座主体 建筑建筑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与测绘。一年后, 关于此行所有重要建筑的调查成果,均以纪要的形式发表于《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纪略》一文中,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那么为什么唐宋辽金的古建如此珍贵呢?


梁思成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李诫的《营造法式》,此书颁布的年代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使用的年代则贯穿整个宋辽金时期,因此当然要测绘这一时期的建筑实物更为重要。且唐代遗存下的古建几乎不可寻,至今为止只有佛光寺东大殿可作教科书式范例,其他要么结构简单,要么存在争议。

其次,梁思成将斗拱作为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即“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式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亦未尝不可”,并且认为斗拱在唐宋达到鼎盛,其后便趋于没落,即“唐宋建筑之斗栱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明清以后,斗栱渐失其原来功用,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其退化程度,已陷井底,不复能下矣”,他的调查研究当然也是以其推崇的建筑为重心。

再次,测绘工作既是在研究,也是在保存史料,在战乱的年代,田野调查和测绘工作必然兼有一种抢救的心态,毕竟当时保存下来的元明清建筑数不胜数,宋辽金建筑则不仅少,而且很多都不为人所知,时刻有泯灭的危险,今天看来,易县开元寺便是被毁之范例。

下为刘敦桢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察时所保存的图文资料,及日本建筑史家村田治郎1939年到易县考察时所摄图片。

毗卢殿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重建于辽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 毗卢殿殿在寺中线上,平面三间正方形,单檐九脊顶。外檐斗拱双杪重拱计心,次间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相联,成为缠柱造。斗拱后尾一律偷心。殿内斗八 藻井,下部排列斗拱,上部则于阳马之间,以小支条,配列菱形格,当为辽代原物。檐柱及榑,断面皆近于八角形,至为奇特。

观音殿在毗卢殿之东,平面三间正方,单檐九脊,如毗卢殿而略低小;结构亦较简单。斗拱在栌斗口内施替木以承华拱一跳,如华严寺海会殿及佛宫寺木塔顶层所见。

药师殿在毗卢殿之西,广三间梁二间单檐四阿顶。外檐斗拱双杪偷心,跳头仅施替木,无令拱,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柱头铺作承梁栿,而补间铺作后尾 仅承平棋藻井,两者荷载截然分划,不相淆乱为仅有之孤例。

刘敦桢1934年秋天的描绘当时开元寺的境况: “现在开元寺并无住持,凋落得十分可怜。中部自天王殿、地藏殿至毗卢殿,都划归易县建设局。东部观音殿,现为古物保存所收藏各种石刻的场所。西部药师殿及附近杂屋,充保卫团团本部。后部空地,明时系僧正司廨舍。现在和寺前一大片空地,都已辟为苗圃。” 唏嘘之余,殊不知目前很多古物的遭遇也竟与之雷同。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毁的辽代建筑:河北易县开元寺,太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