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最近老楊在網絡上看到一篇博文,說是如何通過鼻子嗅茶葉的香氣來判斷茶葉品質的好壞,而且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絕對化的語言,來說明通過茶香就一定能判斷出茶葉的品質。看過這篇文章我為之一驚。愛茶、習茶已經十三個年頭,讀過的各類茶學書籍摞起來超過我的身高,走過的茶葉主要產區超過十個,拜訪的茶界名人超過50位,品鑑過的茶品逾千款。個人認為僅僅通過聞香就能準確判斷茶品品質的方法,不夠嚴謹科學,有待商榷。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一、茶葉的健康標準無法通過茶香來判斷

好茶的首要標準是什麼?茶界的共識是健康標準。茶葉屬於食品,是喝進人肚子裡的飲料,與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茶葉即使香氣再好也不能稱之為好茶。

通過茶葉和茶湯的香氣就能準確的判斷出茶葉的農殘參與量和重金屬含量嗎?人的鼻子不是檢測儀器,不可能精確地分析出茶葉中的化學物質成分,通過聞香氣來準確判斷茶葉中是否有害物質超標,基本上不可能。從這一方面上講,通過茶香來判斷茶葉是否是健康的茶不靠譜。

從另一個方面上講,發黴變質、製作工藝差、倉儲串味的茶品,當不良氣味積累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有特殊的氣味產生,我們可以通過嗅覺來發現品質不佳的茶品。因此,我們我無法通過嗅覺來判斷一款製作工藝得當、保存尚佳的茶品是否是健康的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嗅覺來發現變質、發黴、倉儲有問題的劣質產品。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二、好茶的品鑑標準“香、水、味、氣、韻”

在保證茶品綠色健康的基礎上,老楊認為一款好茶必須要達到“香、水、味、氣、韻”五個要素的完美統一。

“香”即茶香,主要包括幹茶香、熱湯香、冷杯香等。不同種類的茶均有各自的茶香特徵。茶香能夠體現出茶葉的品種特徵、工藝特徵、產區特徵等。以武夷巖茶為例,巖茶講究要有“巖骨花香”,其中的花香就是巖茶的茶香特徵。武夷巖茶正巖核心產區的茶,茶香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不僅僅有蘭花香、果香、蜜香,更有著產地山場小環境獨有的地理、氣候、植被的自然氣息,這種山場氣息給巖茶帶來了多變的香形、豐富的層次、濃郁的芬芳,難以言狀,只能用異香來誇讚。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 “水”是指茶湯入喉的順滑度、厚度。好茶的湯水入喉順滑,如絲綢般柔順而滋潤,不能出現舌面的刺麻感和鎖喉感。茶湯清亮,濃稠如油似蜜,掛杯明顯。


  • “味”是指茶湯的滋味。好茶普遍具有滋味苦澀均衡、層次豐富、口感飽滿的特徵,茶湯不寡淡,能抓得住舌頭,給味蕾以滿足感,讓人身心愉悅。好茶一定是滋味協調的茶,苦澀易化,生津快,回甘明確。


  • “氣”是指茶湯中的茶氣感受足,體感顯著,身體局部有發熱出汗的感覺,身心溫暖。個別茶氣感受強烈的茶品,可以使部分茶友感覺茶氣衝頭,有頭暈的感覺。


  • “韻” 是指茶葉品飲後的回味。茶湯入口生津,回甘迅速,甘爽入喉,有明顯的喉韻,茶香茶味縈繞於口中、心頭,振奮精神,使人忘憂,沉醉其中。


好茶一定是“香、水、味、氣、韻”五個因子俱佳的產品,五個要素綜合起來形成一款好茶整體的魅力。好茶,五個要素缺一不可。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三、茶葉感官品質審評與茶香

我國茶葉通用型茶葉審評方法為五因子審評,主要通過審評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五個因子來對茶葉品質(色、香、味、型)的高低優次進行評定。

整個評茶的流程的為:取樣→評外形→稱樣→沖泡→瀝茶湯→評湯色→聞香氣→嘗滋味→看葉底。每一審評項目均應寫出評語,同時還應加以評分,根據打分來綜合評判茶葉的品質。

茶香屬於茶葉感官品質審評中內質審評的一個項目,香氣的優劣不能代表茶葉的整體品質優劣。僅通過茶香來判斷茶葉的品質是以偏概全的行為。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四、茶香與茶葉品質的關係

茶香與茶葉品質的關係,老楊個人有以下的認識:1、茶香是茶葉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香也是茶品最能吸引茶友的魅力之一。2、高品質的茶品普遍具有優秀的茶香表現,香氣不佳的茶品也難以稱得上頂級好茶。3、簡單通過茶香來判斷茶品的優劣片面不科學,難以準確判斷茶葉的綜合品質。4、每一種類的茶葉都有自身香氣的特徵,不能只用一種茶葉的香氣評判經驗來套用所有的茶葉。比如:茯茶的優質茶品要求具有濃郁而純正的菌花香,而屬於綠茶安徽的大方茶則要求顯慄香,不能以茯茶的香氣標準來套用大方茶。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各位茶友,我們在判斷一款茶品的品質優劣時,首先就是要看這款茶是否是綠色無農殘的健康茶,農殘、重金屬、黃麴黴毒素超標的茶葉即使年份再久、數量再稀少、香氣滋味再好也絕對不能稱為好茶。在保證健康綠色的基礎上,一款好茶一定要做到色、香、味、型俱佳,茶氣感受顯著,韻味悠長,回味無窮,品飲後身心感受舒暢。好茶一定是香、水、味、氣、韻綜合感受尚佳的茶品。綜上所述,僅憑聞香來辨識好茶,並不靠譜。

聞香識好茶?不太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