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疫第一方“人参败毒散”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考

人参败毒散方出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自宋代以来就有古代医家提出,用它是应对瘟疫的一剂良方。根据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所著《寓意草》中关于人参败毒散的记载,古人发现用人参败毒散的药方,增加人参的用量,减少独活、前胡用量,熬制服用,治疗瘟疫效果极好。喻嘉言推此方为治疫第一方。

中医的外感病一般都是由皮毛而入,所以治疗就用散法,由皮毛而出。如风寒感冒就用辛温之法,风热感冒就用辛凉散法,再则风热、风寒夹杂湿的,我们在整体基础上加治风湿风药,如羌活、独活、防风等(风能胜湿,如同洗衣服,放在有太阳又通风的地方,水湿之气下去的会更快些)。当然感冒还有暑湿、阴虚、阳虚等治法均不同。

疫厉之气由口鼻而入。如清代医家解说如下:吴有性在《瘟疫论.原病》中说:“邪之所者,有天受,有传染,有所感殊,其病则一。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邪气从鼻而入,首先灌注于肺。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有论:“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邪气自口而入,则首先影响胃。喻昌则从中焦与胃的病变关系上提出《尚论篇·详以瘟疫以破大惑》中说:“然从鼻从口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故中焦受邪,因而不治,则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即认为邪气进犯中焦之后进而影响到胃。

肺开窍于鼻,鼻口相连,口为整个胃肠的开口,通及中上二焦,如发病,首先直通中上二焦,后贯通三焦。所以我们治疗,就应该由皮毛和中上二焦为主入手。危者阴阳厥脱,治疗应顾及真阴真阳。疫厉之气合风邪,从口鼻及皮毛入侵,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病邪束表、入肌化热,固此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痛、头痛等。寒邪束表,肺失宣降,则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稀薄色白。


治疫第一方“人参败毒散”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考

方用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是因方药间于寒热之间,即可治上焦之肺,又可治中焦之气、水;还可防阳明之实,及太阴之虚。

荆芥、防风,解表散寒,辛散透表,治上焦(辛不只是辛散解表,也可辛散里之表,如痛泻药方防风,建中汤的桂枝)。

柴胡、薄荷解表疏风,合枳壳可以疏肝,这不正适应于,现在疫期不能外出,一直在家的郁闷心情吗?并防木郁土中,化火入阳明引起湿热,阻止形成易感体质。

枳壳、桔梗、前胡宣肺利气,并且枳壳可宣中焦之气,宽中,诸药使上中二焦气机畅通无异常。

茯苓渗中焦之湿,防湿热蕴结可阻形成易感体质。水、气畅,中焦自和。

人参补正气,正气盛邪不相干,固可增强免疫力抗邪。甘草补中,解毒,合人参补脾胃,可至中气实,阳明、太阴强,邪气难入。以上为治中焦,兼顾上焦治法。

羌活、独活辛散治肌表之寒湿,防湿化热蕴结,形成易感体质。

川芎味辛,为血中之气药,活血祛风止痛,并可防病入血分之邪出表。

少佐生姜避秽祛邪。固此人参败毒散对预防,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初期,是有防治兼并作用。

附:

预防药量供参考:人参15克、茯苓15克、川芎6克、羌活9克、独活6克、柴胡15克、前胡9克、枳壳12克、桔梗12克、薄荷6克、生姜12克、甘草6克、升麻9克、连翘9。建议每天一付,服五到七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