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女兒,常犯的三條“慣例錯誤”,媽媽們越早知道越好

自從國家的“二胎政策”實施以來,“七大姑八大姨們”除了“催婚”“催生”以外,又多了一項新的業務----“催二胎”。她們用得最多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帶一個孩子是帶,帶兩個孩子一樣也是帶,一起帶大就好了。

在陳皮剛滿兩歲後不到一個月,我的女兒出生了。相比當初的“高需求寶寶”哥哥,妹妹一出生就顯得乖巧恬靜,讓全家人都寵愛有加。隨著女兒的長大,我發現,帶一個孩子跟帶兩個孩子,才不是“一樣也是帶”呢!同樣地,很多社會普遍的養育女兒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甚至會傷害到女兒。

錯誤做法一:把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女兒是媽媽的珍寶。許多媽媽愛女兒的外在表現方式,通常是給女兒買好看的衣服、裙子,把女兒打扮成美麗的小公主,賞心悅目。然而,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當愛美的媽媽給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時候,是會阻礙女兒的探索慾望和創造力發展的。尤其是2至5歲的女孩,處於對世界探索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她們樂於通過實踐與嘗試尋找未知世界的趣味。試想一下,當一個穿著漂亮公主裙的小女孩要到路邊沙池裡玩泥沙的時候,她的媽媽會鼓勵她自由探索嗎?不!大多數媽媽為了怕孩子把身上漂亮的衣服弄髒,都會制止孩子這樣做。雖然媽媽這樣的做法似乎看起來合情合理,但是她們並不知道女兒會因此被束縛,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女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養育女兒,常犯的三條“慣例錯誤”,媽媽們越早知道越好

另外,很多所謂漂亮的打扮,會影響女兒的身心健康。為了產品銷量,現在很多童裝童鞋品牌,設計出不少並不適合兒童裝著的款式,尤其是小女孩的露臍裝、高跟鞋等等。孩子處於身體發育的時期,骨骼發育沒定型,身體免疫力也沒有大人強,一些過於暴露和影響身體健康發展的衣褲鞋帽,即使款式再拉風,也不應該採用。更嚴重的是,過早地替孩子選擇這些犧牲舒適性來換取讚譽的衣服和搭配,會為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埋下禍害的種子。孩子從小就以為委屈自己取悅別人是正常的,長大以後,會容易出現討好型人格和價值觀扭曲。

所以,舒服方便的衣服,才是適合孩子的。

錯誤做法二:從小培養藝術氣質,學音樂、學舞蹈

許多媽媽希望把女兒培養成有氣質的女孩,從小就關注激發孩子藝術天賦,學習藝術才能,請專業的早教老師來做啟蒙。其實把孩子丟給早教老師,只能消除家長的育兒焦慮,並不能真正培養女兒。0到2歲的女孩,跟男孩一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安全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事物甚至對外人,並沒有太多的反應,她們最需要的,是媽媽陪她們玩,讓她們感受母愛,並不是媽媽把她們交給專業的早教老師,讓老師來代替媽媽的責任。

養育女兒,常犯的三條“慣例錯誤”,媽媽們越早知道越好

對於2-5歲的女孩子,媽媽要做的是給予自由和訂立規矩。自由和規矩,看起來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反向,其實不然。規矩之下的自由是活潑,脫離規矩的自由是放肆。孩子天生喜愛自由。自由玩耍,的確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豐富孩子的閱歷和經驗,鍛鍊孩子的創造力和思維。然而,過度自由,也會導致孩子散漫懶惰、缺乏毅力。所以,媽媽需要替孩子把握自由的度,也就是制定規矩。我們都看過很多琴童家庭的辛酸故事,講述的是家長如何含辛茹苦、想盡辦法督促孩子練琴的故事。想要培養女兒的藝術氣質,媽媽不必急於讓孩子學音樂、學舞蹈,首先得跟女兒一起制定明確的規矩,讓孩子知道對錯,學會分辨自己的行為。在這樣的基礎上,女兒在以後的學習裡會更自律。

媽媽希望培養女兒藝術氣質的想法是好的,但也不必焦慮過早讓女兒開始學習,可以先做好陪伴、教會自由與規矩,會事半功倍。

錯誤做法三:把女兒當成無話不談的朋友

經常會聽到一些媽媽滿臉自豪地說:“我跟我女兒無話不談、打打鬧鬧,關係就像閨蜜、姐妹一樣。”,並對這樣的親子關係樂此不疲。其實,這樣的母女關係,對女兒來說,並不是完全有益的。人們都普遍以為女孩懂事、早慧,可以更早地放開手,覺得她可以獨立思考了,這樣做會使女孩變得無助、茫然,其實她們仍然需要媽媽的指引和監督。與女兒成為朋友,也許更有利於媽媽瞭解女兒的想法和秘密,但是同時,也使媽媽的榜樣作用和監督作用削弱。

養育女兒,常犯的三條“慣例錯誤”,媽媽們越早知道越好

與男孩不一樣,95%女孩的榜樣是媽媽。在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裡,她可能會崇拜媽媽、敬仰媽媽,也會憎恨媽媽、指責媽媽,但是無論怎麼樣,沒有女兒認為媽媽不重要,所以媽媽是女兒最重要的榜樣。媽媽作為女兒的榜樣,在與女兒相處的過程中,不建議無話不談而更應該適當背上一點“偶像包袱”,注重向女兒展示注重尺度、積極向上、關愛他人、誠實善良等優良品質,或許短期內女兒會不以為然,但是長期下來,女兒會潛移默化,逐漸往你希望的方向發展。同時,在適當的時候,媽媽應該強化自己監督的作用,讓女兒遠離校園暴力、過早追求容貌與身材的完美、網絡危害、酒精和毒品等危險因素。

媽媽可以跟女兒成為朋友,但同時也要把握好度,不要忘記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的事實和為人母親的職責。

每個媽媽都希望給女兒最好的愛,那麼,請媽媽們從此以後不要再犯以上的錯誤,讓女兒享受更好的母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