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對於常年在外的年輕人來說,每次春節回家是念想,也是考驗。生活習慣的差異和新舊觀念的衝突必不可少,甚至床的軟硬度不對、護膚品少一件、充電插頭不匹配這樣的小問題也影響心情,更不用說晚睡晚起、不疊被子、愛玩手機這些父母難以容忍的“壞毛病”,所以大家常常調侃“回家第一天,母慈子孝;回家第三天,雞飛狗跳”。和父母家人的相處,越長大越成為一個尷尬的難題。

而今年,突發的疫情幾乎“強行”將他們和父母“綁”在了一起,返工的時間推遲,假期被延長,一家人不得不在同一個空間裡朝夕相處十幾天。這彷彿成了一場“親情實驗”,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溫情正在悄悄發生……

陪伴

看到網上的一段話,很受觸動:

這個春節,很多人都說很無聊,但不知道你們餘下的人生裡還能不能有機會過這樣的日子:完全放下工作、放下心事、暫緩焦慮,名正言順地宅在家裡躺在床上,名正言順地無所事事天黑天亮,像極了小時候。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音樂、電影、書籍和時間——都擺在你面前了,你不看不聽,你說很無聊。

即便你對一切都不感興趣,你還有家人需要陪伴,在這段時間,你不用聚會,不用應酬,可以全心陪伴你的父母、伴侶、孩子和寵物,彌補你平時虧欠他們的時間。這種日子在人生中,過一天少一天,反正我很珍惜!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是啊,那些最普通的日子,因為陪伴變得閃光。

這個假期,我們家媽媽做飯,其他四個人每天輪流洗碗,爸爸負責買菜。我看了一些平時沒空看的經典電影,教快50的媽媽學寫她的名字,她覺得難極了。

我突然有個感悟:以前覺得自己是個有耐心的人,現在得到證實,我連教媽媽寫字都沒什麼耐心。

媽媽寫著,我在旁邊觀察,看著她歪歪扭扭寫自己的名字時,我又想哭又想笑,但是得憋著,我怕打擊她的自尊心。三個字媽媽練習了一小時,總算會寫了,但除了姓,又把名字兩個字弄混淆了。

疫情當前,在爺爺奶奶家。

每天早上起來和爺爺一起去樓下散步,回到家之後看爺爺在陽臺澆花、修剪富貴竹、點上一根菸慢慢地抽。

和奶奶學習怎麼發麵團才不會坑坑窪窪,學習刀工、刷碗、煲湯。

這二十天裡做了太多平常沒法定下心做的事。

清晰地記得一次晚飯,早早吃完後,爺爺摸著肚皮跟我說:“我記得你小時候,四五歲吧,在公園裡鬧著要坐小汽車,正打算給你買個套票,鬆開手掏錢的那麼一下子,回過頭你就不見了,把我急得原地打轉。”

爺爺眯著眼笑,奶奶也在補充我以前的囧事,比如餵我吃飯要從村頭跑到村尾,給我洗澡一定要拿壞了的鴨子玩具,吃雞蛋永遠不要蛋黃,睡覺的時候不能枕高的枕頭……

這些點點滴滴在我的記憶深處是模糊的,但是爺爺奶奶都記得很清楚。

客廳裡的燈光暖融融的,電視裡播放著疫情新聞,我突然深刻地明白:他們可能會忘記很多很多事,但唯一不會忘記的,就是怎麼愛你。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座標武漢。

“封城”之後乖乖待在家裡,自己是長頭髮,然後媽媽每天給我編辮子。

初一一個樣式,初二換一個樣式,我們決定編到開城那天為止。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突然發現這個新年是近幾年來和家人相處最久的一段時光了。爸媽輪流做著好吃的飯菜,而我還是被寵得像個公主,偶爾幫忙刷碗,跟奶奶一塊兒看電視,聊隔代的八卦。

這段被“困”在家裡的日子,其實我挺珍惜的。

前幾日因為疫情的緣故,總是低氣壓,但是幾天下來,我慢慢發現:早上醒來,爸爸做飯的聲音、媽媽打掃衛生的聲音、弟弟說話的聲音,都很讓人安心。

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雖然平平淡淡安安靜靜,可能大家都沒有說話聊天,只是低頭各自玩著手機,偶爾嘴裡嘟囔一句或者傻笑一下,可是那種氛圍也讓我心安。還真的想一直這樣子陪著他們。

我爸媽說這就是他們倆變成老爺爺和老奶奶的樣子。其實宅在家一天到晚陪著父母的日子也挺難得。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這個春節宅在家才發現:

爸爸媽媽真的老了。

其實媽媽也有一顆愛美之心。2月2號那天,她在微信裡跟我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2020.02.02),自己拍了一堆自拍照問我哪張好看,幫她保存起來。我說好的,看著媽媽滿臉皺紋,拍得很努力,笑得很開心,雖然有些模糊,卻是最美的。

其實爸爸屬於刀子嘴豆腐心,經常和媽媽吵架,分開了又想。

我以前從未見過爸爸落淚,那天在看一檔綜藝,講的是軍人兩年沒有見到自己的父母,爸爸居然感動落淚了,當時我真的有點驚訝,其實從另一個方面想,是爸爸老了。

今年這個年不太平,但讓我更加了解爸爸媽媽。不要求每天對他們說“我愛你”,偶爾說說他們就很開心了,多和他們分享開心的事情,不要總以為他們“老古董”,聽不懂。

溝通

今年春節,全國年輕人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大概是:如何勸說爸媽戴口罩、少聚會?

為此,大家甚至煞費苦心地P了各種土味表情包,轉發各種長輩喜歡的“震驚體”文章……在感嘆“心累”“這屆父母好難帶”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勸說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愛的溝通,當他們終於被說動,自覺戴上口罩那一刻,便是愛的勝利。

最近網上流傳一句話:“勸父母戴口罩,比當年他們勸我穿秋褲難多了。”

以前我們總是討厭父母說那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而現在,我們也在強迫父母接受我們的觀念,雖然他們可能會不開心,但這正是我們固執地愛著爸媽的方式。

那些讓他們趕快戴上口罩、不準出門溜達的碎碎念背後,藏著的是我們羞於說出口的那句“你們是我最重要的人,我無法想象失去你們會怎樣”。我們總是把表達愛意錯意為矯情,但其實,再親密的感情都需要維護,當我們坦誠地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愛,或許才能和他們達成共識吧。

其實大家不用太苛責父母爺爺奶奶聽不進去我們讓他們戴口罩的建議,可以多一點耐心啊,就像那個時候他們讓我們穿秋褲,我們也不耐煩聽不進去一樣,他們小時候是怎樣一遍遍教我們的,我們現在也要用一樣的耐心告訴他們,不用帶著年輕人的優越感過分苛責。

大家就慢慢來嘛,比如他們要出門,你就可以拿上兩個口罩,嘰嘰喳喳地給他們戴上,陪他們出門,只用語言講沒有用的,他們不願意,那你就用行動去幫他們。

返回工作城市前的全家福,給多多(狗狗名字)戴口罩太難了……最後勉強戴到腦門上拍了個照(多多的口罩是我戴了幾次換下來的,沒有浪費,而且我們本地沒有感染的患者,口罩比較安全)。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其實這次“如何勸父母出門戴口罩”成為當代年輕人的老大難問題,也說明了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和家人溝通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一種問題。

希望我們多用父母的邏輯和思維方式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多花時間和父母相處,瞭解他們的需求,找到適合雙方的溝通方法。

其實,閉門在家的日子,不僅是防止疫情,也是我們瞭解父母、跟他們相處的寶貴時光,不用應付叫不出稱呼的親戚,不用比拼工資和婚姻狀況,而是享受純粹的、和父母待在一起的片刻。

這個春節在疫情的“封印”下變得有些單調,告別了往年的逛街、約飯、走親戚,許多人的目光開始鎖定在身邊最親的人身上,這才發現,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端詳過父母,手機裡他們的照片和視頻也寥寥,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好像並沒有在我們的生活裡留下多少痕跡……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細微的記錄吧,以後在回望時,一切才有跡可循。

因為疫情的緣故,這次在鄉下待的時間是工作以來最久的一次。閒在家中無事,總在想各種辦法打磨時間,比如:拍照。

現在智能機已經很普遍,家裡的老人也都用上了,但他們很少會拿它拍照,也很少有屬於自己的照片,但其實老一輩心裡也很盼望能多一些照片封存記憶。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給家裡每個人都拍了一組人像照,就是以白牆為背景的寸照,拍得最滿意的是外公外婆的,很自然,很開心。今年他們剛好結婚50週年,這組照片算是送給他們的金婚禮物。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另外,還給家中的爺爺奶奶拍了一組日常生活照。我試圖通過照片去留住記憶裡的煙火氣,同時也想幫家裡人拍點合照,後續打印出來留給老人珍存。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在見不到的日子裡,他們有照片可以看,和村裡的老人們閒聊時也能多一份茶餘飯後的談資:“看,這是我兒媳婦大年初一在煮湯麵。”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除了照片,有些人也選擇用視頻記錄下父母間瑣碎的日常:吵吵鬧鬧地抬槓,為了到底是“山東海產”還是“山東特產”能爭論一晚……也許無聊,也許幼稚,可這就是我們面對生活最真實的態度,於是在困境之中,也能笑出聲來。


閉門宅家後,才知道的“真相”


願疫情早日過去

願我們帶著在疫情中感受到的愛

早日重回——

普通的日子和普通的人生

因為——

那就是最安心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