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不遺餘力弘揚振興豫劇祥符調

核心提示
李瑞,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開封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豫劇祥符調傳承人,開封市第二屆拔尖人才。主攻武生、鬚生、紅淨等角色,曾榮獲“國花杯”戲曲大賽金獎、河南省第十二屆戲曲大賽表演一等獎等獎項。在他40餘載的藝術生涯中,主演劇目60多部。作為豫劇祥符調的領軍人物,他以對豫劇事業堅韌不拔的執著和拳拳之心,為弘揚開封的豫劇事業竭盡心力,為振興豫劇祥符調做出了積極貢獻。


舞臺生涯40餘載 塑造人物60多個
對於一位剛過60歲的豫劇演員來說,能在60多個劇目中飾演主角並得到領導、專家和社會認可,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十幾歲時,李瑞即以優異成績被通許縣豫劇團錄取。進入劇團後,他不怕吃苦、勤奮好學,在《紅燈記》中飾演的李玉和一炮打響,隨後又成功塑造了大量的舞臺藝術形象:現代豫劇《沙家浜》中飾演郭建光,《朝陽溝》中飾演栓保,《豔陽天》中飾演肖長春,《楓樹灣》中飾演趙海山,《磐石灣》中飾演陸長海,《杜鵑山》中飾演李石堅……無論飾演哪個角色,他都認真體會角色的外形特徵和心理活動,在表演細節的處理上有著自己的獨創之處。在排演古裝戲的過程中,他不但認真體會角色特點、把握角色性格特徵、揣摩角色心理變化,而且還翻閱了不少與之相關的書籍和報刊資料。之後,他在《逼上梁山》中飾演林沖,在《對花槍》中飾演羅成,在《封神榜》中飾演蘇護、梅伯、姬昌,在《大宋英烈》中飾演劉豫,在《三哭殿》中飾演李世民,在《秦香蓮》中飾演陳世美、韓琦,在《穆楊會》中飾演楊延昭,在《劉公察》(1~3部)中飾演劉墉,在《花打朝》中飾演唐王、程咬金,在《樊梨花徵西》中飾演薛丁山,在18集電視連續劇《祥符春秋》中飾演戲中戲的關羽……由於他善於找到角色的特點,因此所飾演的每個角色都能在舞臺上立得住,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認可。隨著舞臺經驗的積累,他的表演藝術日臻成熟,不但獲得了多個獎項,還於2005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負重拼搏勤於探索 藝術風格獨具特色
李瑞的從藝道路是順利的,又是曲折的。1970年,他考入通許縣豫劇團,1982年調入開封地區豫劇團,1984年地、市合併,他又進入開封市豫劇二團,擔任主演演員兼演員隊隊長;1989年開封市的劇團再次合併,他又成為開封市豫劇團的演員。1993年到1995年,開封市豫劇團成立二分團,他擔任二分團團長。為了彌補過去多年來的文化課短板,1995年至1997年,他到河南大學進修;2001年至2005年,他先後擔任開封市豫劇團副團長、團長;2006年撤團建院後,他擔任開封市豫劇院第一任院長;2011年,他擔任開封市豫劇院書記兼常務副院長;2012年,他提前退休。
李瑞先後師從於豫劇名家李良庭、馮佔順,學習並繼承了早期豫劇祥符調著名演員陳玉亭的聲腔藝術,並根據個人條件不斷摸索,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演唱中,他以小嗓歌唱為主、大嗓為輔,爆發力強,聲如洪鐘,餘音嫋嫋,其聲腔高亢激昂、奔放流暢,能讓臺下觀眾心潮彭拜、如痴如醉。他的表演動作到位,沉穩、老練、大氣,以舞臺人物的刻畫為出發點,不斷完善、創新,塑造出的角色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他的扮相威嚴端莊、雄渾偉岸,適合塑造大英雄和帝王將相角色。在塑造趙匡胤的過程中,他大膽採用以“紅淨”應“工”的表演方式,一登場亮相,便贏得臺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紅淨”是介於鬚生和花臉之間的一種角色,濃郁的祥符調“紅淨”念唱風格猶如虎嘯龍吟,跌宕起伏,令觀眾直呼過癮,百聽不厭。在趙匡胤這個角色的扮相上,他沉穩大方、威而不怒、憂而不過、傲而不狂,塑造出了這位開國之君胸懷廣闊、高大感人的藝術形象。

院團改革奮發有為 著力培養後備力量
2005年,李瑞臨危受命,擔任開封市豫劇團團長。2006年4月,在他的主持下,開封市豫劇團成功完成了撤團建院工作。隨後,豫劇祥符調研究保護中心、河南省戲劇研究生實習基地相繼在開封市豫劇院掛牌成立,標誌著開封市豫劇事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為了開拓市場,李瑞想盡一切辦法調動演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豫劇院的演出陣地延伸向了滎陽、沁縣、鞏縣、長垣、滑縣,最遠擴展到了山西晉城和長治,使職工收入大幅度提高。
為了改變角色不齊、人才缺乏的現狀,豫劇院先後從滎陽藝術學校和菏澤等地招來幾批年輕學員,通過傳幫帶等多種形式,全面培養接班人。如今,一大批年輕演員已經成長起來,如袁小月、王偉、賀磊、蘇麗娜、石妍、周豔鳳、王婷婷、劉倍倍、石聰聰、範濛濛、宋景景、宗豔、楊燕、張新岑、徐寧、齊龍、宋蒙、王賓、楊魁等。其中,袁小月在《梨花歸唐》《竇娥冤》等戲中扮演女主角,王偉也成為多個劇目中的男主角。李瑞的徒弟黃二龍也成為河南省豫劇一團的骨幹演員。
為了提高豫劇院的演出質量,他們排演了《繡花女傳奇》《穆楊會》《竇娥冤》《抬花轎》《花打朝》《秦雪梅》《梨花歸唐》《趙氏孤兒》《姊妹易嫁》等新劇目,還排練了原創劇目《翰園春秋》《趙匡胤》《趙王樓傳奇》等。其中,《翰園春秋》《趙匡胤》分別參加河南省第十一屆、第十二屆戲劇大賽,均獲得了“文華獎”。

回顧這麼多年走過的演藝歷程,李瑞心潮難平、思緒萬千。他說:“振興豫劇,要從振興祥符調入手。作為開封人,我有責任、有義務為發掘、繼承、創新、發展祥符調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他渴望各級政府能夠多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給開封豫劇以支持,採取一切措施、想盡一切辦法多出人才、多出好戲、多出精品,讓豫劇祥符調真正唱響全省、紅遍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