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不遗余力弘扬振兴豫剧祥符调

核心提示
李瑞,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开封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豫剧祥符调传承人,开封市第二届拔尖人才。主攻武生、须生、红净等角色,曾荣获“国花杯”戏曲大赛金奖、河南省第十二届戏曲大赛表演一等奖等奖项。在他40余载的艺术生涯中,主演剧目60多部。作为豫剧祥符调的领军人物,他以对豫剧事业坚韧不拔的执着和拳拳之心,为弘扬开封的豫剧事业竭尽心力,为振兴豫剧祥符调做出了积极贡献。


舞台生涯40余载 塑造人物60多个
对于一位刚过60岁的豫剧演员来说,能在60多个剧目中饰演主角并得到领导、专家和社会认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十几岁时,李瑞即以优异成绩被通许县豫剧团录取。进入剧团后,他不怕吃苦、勤奋好学,在《红灯记》中饰演的李玉和一炮打响,随后又成功塑造了大量的舞台艺术形象:现代豫剧《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朝阳沟》中饰演栓保,《艳阳天》中饰演肖长春,《枫树湾》中饰演赵海山,《磐石湾》中饰演陆长海,《杜鹃山》中饰演李石坚……无论饰演哪个角色,他都认真体会角色的外形特征和心理活动,在表演细节的处理上有着自己的独创之处。在排演古装戏的过程中,他不但认真体会角色特点、把握角色性格特征、揣摩角色心理变化,而且还翻阅了不少与之相关的书籍和报刊资料。之后,他在《逼上梁山》中饰演林冲,在《对花枪》中饰演罗成,在《封神榜》中饰演苏护、梅伯、姬昌,在《大宋英烈》中饰演刘豫,在《三哭殿》中饰演李世民,在《秦香莲》中饰演陈世美、韩琦,在《穆杨会》中饰演杨延昭,在《刘公察》(1~3部)中饰演刘墉,在《花打朝》中饰演唐王、程咬金,在《樊梨花征西》中饰演薛丁山,在18集电视连续剧《祥符春秋》中饰演戏中戏的关羽……由于他善于找到角色的特点,因此所饰演的每个角色都能在舞台上立得住,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他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不但获得了多个奖项,还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负重拼搏勤于探索 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李瑞的从艺道路是顺利的,又是曲折的。1970年,他考入通许县豫剧团,1982年调入开封地区豫剧团,1984年地、市合并,他又进入开封市豫剧二团,担任主演演员兼演员队队长;1989年开封市的剧团再次合并,他又成为开封市豫剧团的演员。1993年到1995年,开封市豫剧团成立二分团,他担任二分团团长。为了弥补过去多年来的文化课短板,1995年至1997年,他到河南大学进修;2001年至2005年,他先后担任开封市豫剧团副团长、团长;2006年撤团建院后,他担任开封市豫剧院第一任院长;2011年,他担任开封市豫剧院书记兼常务副院长;2012年,他提前退休。
李瑞先后师从于豫剧名家李良庭、冯占顺,学习并继承了早期豫剧祥符调著名演员陈玉亭的声腔艺术,并根据个人条件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唱中,他以小嗓歌唱为主、大嗓为辅,爆发力强,声如洪钟,余音袅袅,其声腔高亢激昂、奔放流畅,能让台下观众心潮彭拜、如痴如醉。他的表演动作到位,沉稳、老练、大气,以舞台人物的刻画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创新,塑造出的角色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他的扮相威严端庄、雄浑伟岸,适合塑造大英雄和帝王将相角色。在塑造赵匡胤的过程中,他大胆采用以“红净”应“工”的表演方式,一登场亮相,便赢得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红净”是介于须生和花脸之间的一种角色,浓郁的祥符调“红净”念唱风格犹如虎啸龙吟,跌宕起伏,令观众直呼过瘾,百听不厌。在赵匡胤这个角色的扮相上,他沉稳大方、威而不怒、忧而不过、傲而不狂,塑造出了这位开国之君胸怀广阔、高大感人的艺术形象。

院团改革奋发有为 着力培养后备力量
2005年,李瑞临危受命,担任开封市豫剧团团长。2006年4月,在他的主持下,开封市豫剧团成功完成了撤团建院工作。随后,豫剧祥符调研究保护中心、河南省戏剧研究生实习基地相继在开封市豫剧院挂牌成立,标志着开封市豫剧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为了开拓市场,李瑞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演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豫剧院的演出阵地延伸向了荥阳、沁县、巩县、长垣、滑县,最远扩展到了山西晋城和长治,使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
为了改变角色不齐、人才缺乏的现状,豫剧院先后从荥阳艺术学校和菏泽等地招来几批年轻学员,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全面培养接班人。如今,一大批年轻演员已经成长起来,如袁小月、王伟、贺磊、苏丽娜、石妍、周艳凤、王婷婷、刘倍倍、石聪聪、范蒙蒙、宋景景、宗艳、杨燕、张新岑、徐宁、齐龙、宋蒙、王宾、杨魁等。其中,袁小月在《梨花归唐》《窦娥冤》等戏中扮演女主角,王伟也成为多个剧目中的男主角。李瑞的徒弟黄二龙也成为河南省豫剧一团的骨干演员。
为了提高豫剧院的演出质量,他们排演了《绣花女传奇》《穆杨会》《窦娥冤》《抬花轿》《花打朝》《秦雪梅》《梨花归唐》《赵氏孤儿》《姊妹易嫁》等新剧目,还排练了原创剧目《翰园春秋》《赵匡胤》《赵王楼传奇》等。其中,《翰园春秋》《赵匡胤》分别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戏剧大赛,均获得了“文华奖”。

回顾这么多年走过的演艺历程,李瑞心潮难平、思绪万千。他说:“振兴豫剧,要从振兴祥符调入手。作为开封人,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发掘、继承、创新、发展祥符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渴望各级政府能够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开封豫剧以支持,采取一切措施、想尽一切办法多出人才、多出好戏、多出精品,让豫剧祥符调真正唱响全省、红遍全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