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人們窮成那樣了,還生6、7個。而現在有的人一個也不想生?

宙憒4LTn3495


過去生活成本低,教育成本低。人們普遍認為,兒孫滿堂多子多福。所以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還有就是受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影響,有些人家為了生個兒子,一直生不停生。一大家子人飢一頓飽一頓的也照樣能生活下來。

現在可不一樣啊!從備孕起,各種醫生專家建議補這個補那個,懷孕產檢更不用說,生下孩子奶粉尿不溼又是一大筆固定支出。緊接著,早教班、興趣才能班、上學等等。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也願意為孩子投資,捨得給孩子花錢。因此,越來越多人更願意丁克,也不願意要孩子。


育兒實習生


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孩子卻勝一大堆,現在條件好了,卻有家庭一個孩子都不要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點,政策的變化,以前沒有計劃生育,有個時間段是提倡多生孩子的。後來實行了計劃生育之後,現在三十歲以下的基本都是一到兩個孩子。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很多正式工為了工作,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特別多。直到前幾年,放開之後,立馬湧現一批四十歲左右的夫妻都積極生娃,我身邊從事各行各業的夫妻,就有不少高齡二胎產婦近年才要孩子的。

第二點,伴隨著社會的變化,女性朋友基本上現在也都出來工作了。以前雖然條件差,但是時間充裕,生活還是相對悠閒的,很多人都沒有走入城市的工作崗位,而是在家務農,那農忙是有季節性的,沒事幹嘛呢,加上當時避孕措施落後,那就造孩子了。

第三點,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自古以來,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女人們在家相夫教子是理所當然,更有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這樣的說法。沒有收入的女人,生孩子在某方面也是為了取悅婆家人,也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多生了幾個也正常。


第四點,以前生孩子成本低,基本上只要餓不壞有口飯吃就行了,反正周邊人都窮,都是這麼過來的。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是育兒成本卻大大提高,從寶寶生下來那一刻,奶粉,尿不溼,早教,興趣班,幼兒園,學區方方面面都要花錢,生活質量大受影響。尤其是教育這塊,資源緊缺,學區房價位離譜,幼兒園半夜排隊預約,孩子讀書,更是全家總動員。

綜上幾點是我個人認為現在生兒慾望降低的主要原因。兒孫滿堂, 兒女雙全是傳統眼光中的幸福家庭,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人活一輩子,自己喜歡就好。如果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那麼要孩子就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拿我身邊一個朋友的例子來說,她投胎是女兒,基本上孩子就是她一個人帶,老公就顧著自己吃喝玩樂,過的是喪偶式婚姻,雖然男方父母極力表示想要生個孫子,但是我朋友一直沒有同意。做女人太累了,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帶孩子,三十歲的女人看起來有三十五六,圖什麼呢?


我個人提倡經濟條件足夠好的,喜歡孩子的,有責任心的父母可以多生兩個,反之,生一個足矣。


哈嘍我是小六


來回答!

我父輩他們家一共五姊妹!兩個姐姐,三個兄弟!

記得我奶奶給我講過,她們年輕的時候,因為思想的原因,想的多生兩個孩子有富裕的勞動力。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沒有怎麼讀過書。一心想的是如何把田種好!加上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想著怎麼都要帶個兒子!

老一輩那個時候的思想,只要有口吃的,自己的娃娃總不可能餓死!

現在的人不一樣了,因為社會,思想都在進步。

現在人的生活不止取決於溫飽,像父輩他們,有很多人沒怎麼接受過教育,只能在建築工地,社會底層,打工上班!

像他們所想的是不希望自己的娃娃再像他們那樣過著只能解決溫飽的日子!

都是想的如何能培養好一個娃娃,更是想的如何才能給自己後輩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那樣自己的後輩長大了,即使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至少不會是社會的毒瘤!

僅代表個人看法,不喜勿怪!

我是 感謝您的關注!



彭州青雲哥


這個主要是養孩子的花銷,當年母親生了我們兄弟六個,那時從來不知道什叫零食,從來不知道什麼叫零花錢,吃飯都是飽一頓餓一頓的,那時讀書也便宜,在學校住宿反正整學期都是吃著從家裡帶的鹹菜,穿的就更別說了,所以說以前養小孩成本低。

現在的小孩花銷可真不得了,幾乎都當成少爺,小姐供養著,長大了還得娶媳婦,娶媳婦是一筆大開支,然後還要買房,買車(生女孩還好點!),許多家庭都是叫苦連天,不堪重負!

請問現在誰還敢多生小孩呢?


紅旗漫卷西風85270121


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反正多個孩“多瓢水”的事,都能養大。所以爹媽哪天高興了,一不小心多生一個也不違法。有的是盼著有個兒子,覺得沒個兒子這香火就傳不下去了。所以生一個是閨女,再生一個是閨女,再生還是閨女,直到第七個是兒子了,滿意了,不生了。我就有兩個同學,一家姓趙,四個姐姐,一家姓胡,六個姐姐。我在家是老大,這“挑水,劈柴,拾煤渣”的事自然是少不了的。真希望有三五個姐姐就好了,還不個個都能當“丫頭”使喚呀!


人心厚道


以前好像都不生病,我們那時候三歲就跟著外出幹活,可以說會走路🚶就做事了,減輕父母負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我們那一代人非常的堅強,現在才我一個孩子,好難帶,就是因為太少了,多幾個就好管,因為不用管,跟著走,否則捱餓。

能生的儘量多幾個孩子,真的,會有辦法的。


馨媛日誌


我是農村的,我就想多要孩子,每當孩子叫爹我心裡非常高興,那都應該到我家來的生命體。我不自私,都說中國老齡化了。那錯了,只是孩子少了,孩子多了,5個孩子養2個老人,就沒有老齡化了。5個孩子喊爹的時刻,那才叫滿滿幸福


雞心紅膽爰珍


先講講為什麼以前人們要多生。

一個是因為古代壽命短,兒童存活率低,養一兩個很可能拉扯不大就沒了。再一個古代農村往往就是人口多拳頭大就有話語權,人丁稀少就會受欺負排擠。這兩點現實意義就促進了古代傾向於多生孩子,尤其是多生男孩的意願。從現在的視角再回顧,還能發現的一點是,y染色體只隨男性遺傳,同姓氏只隨男性傳承相結合,構造了y染色體同姓氏的對應關係。雖然重男輕女是陋習沒的洗,但是這也說明了中國幾個人口大姓劉李趙為什麼都是帝王之後,更解釋了為什麼百家姓就這麼點姓氏——還有很多稀少的姓氏隨著戰亂,疾病,沒能留下子嗣,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能留下來的這些百家姓,往歷史上數一定能找得到對應的帝王將相大戶人家。

至於現代社會,少生孩子的一大原因是因為城市化帶來女性地位的相對提高,導致女性不願意把生命浪費在漫長的懷孕生子產後恢復的週期中,更願意在職場中找尋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帶來了階級的相對不固化,使得人們更傾向於把家裡的所有資源都灌注在一個孩子身上,期望他能由此實現階級躍升,至少避免階級跌落。加上現在醫療科學發達,孩子基本都能養大成人,導致了大多數家庭都是隻生一個好,最多生兩個,更有甚者壓根不生。

——對了,說到階級躍升,古代的階級相對固化,窮人家並不能靠整合資源來保障孩子階級提升,階級的提升往往靠天賦和運氣,也就是說只能靠多生孩子來期望,萬一誰狗屎運發大財做大官了呢,多生孩子,也起到了一種生育彩票的作用。

但是對於某些小姓氏人群,依然面臨著如果只生一兩個孩子,會因為天災人禍,意外傷害,不孕不育,後代無生育意願等偶然因素,導致自己的姓氏就此沒有傳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說的嚴重一些,就是人類的遺傳庫中,就此少了一種y染色體,人類的多樣性不可察覺地降低了。

我們不妨展望一下,如果是在一個這樣的世界:女性生孩子不用擔心影響職場發展,生了孩子不用太過操心如何養育,大家的階級都差不多不用盼望階級躍升也不用擔心階級跌落,世界的資源足夠養活足夠多的人口,那麼,你還會選擇少生孩子嗎?


Iniesta51747181


這個話題特別現實,但我還是想拿出來聊一聊,是包括我在內身邊很多朋友的真實寫照。

“什麼時候再來一個啊?”

畢業兩年多,除了結婚生孩子,進入到妻子與媽媽的角色中,我並不想成為依賴老公,把生活完全寄託在他人身上的人,所以同時兼顧了工作,分身乏術的時候確實挺累的,但很充實知足。有時候還慶幸,還好一胎是個男孩否則身邊催生團的言語綁架就會從“什麼時候再來一個啊”變成“沒事二胎肯定是個男孩”。。。是不是很可怕很封建,都9012年了,生男生女是男性提供的染色體決定的,不是女性。

“生個二胎怎麼了,多少錢有多少錢的養法

這大概是老一輩最常有的看法,我以前也這麼認為過,孩子嘛,多少錢都能養活,有錢就富養,沒錢就窮養。但事實告訴我,從知道他存在在我肚子裡的那一刻,我就想把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到他,最好的奶粉,最好的尿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甚至是氛圍最好、從小一塊兒長大的令居也是優秀孩子的高級住宅……。時代在變,我們已經不是能隨便“湊合”的那一代人了,生活在北京,高收入的同時也就意味著高成本,如果再來個孩子勢必會降低現有的生活質量,我肯定是拒絕的,不是為了我們大人自己,也為了我的第一個孩子。

“等你老了就知道了,兄弟姐妹多才能輪流照顧你”基本從我父母那代人開始,60年代未70年代初生人,他們就已經有了保險意識,到現在我自己成家立業,和老公很明確的一點就是每年在購置商業保險方面的大支出,以及工作方面的正規社保從未落下。將風險提前化,加強保險意識,不要給自己的孩子造成負擔,就已經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了。反而多生個孩子,並不會改變你依然要面臨生老病死的事實。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都說第一個孩子會特別寶貝金貴,等到第二個也就那麼回事了。說實話,養一個孩子已經花掉了我所有的精力了,目前為止,我連照豬養的精力也分不出來了。這個社會不僅要求女性會生孩子,還得母乳餵養,經濟獨立,保持美貌,照顧家庭,教育孩子,伺候老公,孝順老人……真得太難了!

寫這一篇筆記的功夫,我已經跑出去兩趟給我兒子餵飯洗澡了,即使家裡兩個阿姨,我仍然不放心想親力親為,但現實總是很難兼顧,所以對於二胎,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我都實在跟不上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接受反駁。


豫宛抗哥


這個問題其實想想以前的生活狀態就知道了。

你說的這個生好幾個,應該是在90年左右計劃生育之前的情況了。我在北方農村出生,所以我的回答大部分還是講述農村狀況,當然地域不同,地區不同,農業結構不一樣情況也不一樣。

一個是社會歷史原因。

在之前雖然進行了改革開放了,但是到90年前,對於大部分地區來說,農業人口和農業生產還是佔據比較大的比重。農業結構下,孩子多,尤其是男孩多,也就代表勞動力比較多,產出多,收入也自然會多(也就涉及重男輕女思想的產生原因)更不用說再之前大鍋飯時期,人口多掙得多分的多。所以人們生孩子一部分也是因為勞動力需求。

一個是農村產業結構原因。

再之前,在農村大家生活狀態都差不多,你窮大家也窮,農業生產基本上是圍繞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開玩笑的說,除了回家睡覺,還能做些什麼?😂睡覺時間多了,孩子自然就多了,再加上農村對於安全套的概念並沒有像在城市普及範圍廣,也沒有計劃生育政策,自然就生的多。

另一個就是觀念問題。

北方人大部分思想觀念認為,一家人,尤其是熱熱鬧鬧的一大家子人,是家族傳承的維繫。尤其是對於男孩兒的需求,有很多人為了生男孩兒可能連續會生幾個女孩兒,就是為了最終要一個男孩子,這樣的狀況也是有的。但你說完全重男輕女?也並不全是,他就是想要男孩兒😂

當然現在社會,其實對於要男孩女孩兒,生一個兩個,都已經很自由化程度的選擇了。

現在人們不想生,一個是因為生的起,養不起。一個是因為人們思想觀念上的改變,再加上養老服務的崛起,人們對於是不是養孩子就真的是養老,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簡單回答這個問題,不對的地方還望看到的各位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