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環評審批“預審制”,以環評服務速度倒逼項目進度 生態環境廳印發《通知》,六大舉措優化環評服務

2月21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環評審批進度促進復工復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對省廳高質量做好國省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服務等事項作出安排部署,並對市(州)生態環境局如何做好本地區項目環評服務提出了具體要求。

“此次通知在總結了近年來省廳有效做法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舉措。”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說,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要在堅守底線、質量第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環評審批進度,提高環評質量,要圍繞項目需求搶時間、優服務,真抓實幹加快項目進度,努力做到以環評服務速度倒逼項目進度,服務好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和助推高質量發展。

現在小編就給大家解讀下《通知》的要點亮點。

國省重點項目環評試行“預審制”,五項措施做好審批服務

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國省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是全省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服務好重點項目建設對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有重要作用。

《通知》對高質量做好國省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明確了五項服務措施。一是試行環評預審制度。對開工急需和環境問題複雜的重點項目試行環評預審制度,通過先期介入預判,既避免出現重大方向性錯誤,讓環評少走彎路,又可以支持項目落地的其他手續同步推進,在項目實質開工前完善環評批覆手續即可。

二是專人聯絡服務。對國省重點項目,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專人專班搞好聯絡服務。三是專家指導服務。對重點項目委派專家加強全過程諮詢指導服務,優化技術方案,努力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四是主動上門服務。省廳有關領導主動溝通省直有關部門、市(州)政府和建設單位,協調解決環評中的困難和問題,關口前移,延伸服務。五是強化統籌協調。廳主要負責同志和有關領導每兩個月調度重大項目環評工作,對急需的重大規劃環評和重大項目環評,及時協調調度。

生態環境廳負責人強調,預審制度是《通知》中重要創新之一,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有法定時限,試行環評預審制度正是把環評服務關口前移,提前研判,把困難和問題化解在前端,使項目開工前的其他工作能夠同步推進,不因環評未批而受限。“預審不是不審,是既要守住底線,又要搶抓時間,實質是一種超前服務。”

白酒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至4市,積極支持現代產業體系發展

經省政府同意,將白酒釀造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局部調整下放至成都、德陽、瀘州和宜賓四大優質白酒主產區的市級生態環境局,積極支持我省“5+1”現代產業體系優質白酒項目建設。明確四市生態環境部門要依法依規、科學規範開展環評審批工作,嚴把環評源頭預防關,並嚴格事中事後監管,努力探索打造白酒項目環評審批示範樣板,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優質白酒是環評積極支持服務‘5+1’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點產業,隨著產業政策的解凍,我們及時調整下放環評審批權限到優質白酒四大主產區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整合省市力量支持產業發展,讓項目不再扎堆跑省廳。企業期待、地方支持,我們順勢而為,將有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下一步要加強指導監管,確保審批下放質量不打折扣。”

開通“綠色通道”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進一步壓縮省級審批時間

生態環境廳負責人指出,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法定時限為60個工作日,但是我省實際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了60%,2019年平均審批時間僅為24個工作日。在總結以往有效做法基礎上,《通知》提出進一步優質高效服務要求,開通“綠色通道”,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數據系統建設,探索運用數據系統進行環評智能輔助分析研判,對位於產業園區內的建設項目,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無需另出具執行標準文件,市(州)生態環境部門參與專家審查會的項目,無需另出具預審意見。省生態環境廳審批的重點項目,有關處(室)、直屬單位應在2個工作日內提出會審意見。

指導環評單位挖掘縮時潛力,開放數據系統壓縮環評編制時間

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新措施已經將省廳審批時間壓縮到極限,還要進一步壓縮時間,就必須抓住前期環評單位編制這個關鍵環節,既嚴格監管又支持服務。”

《通知》明確,縮短環評報告編制資料收集時間,將“三線一單”數據系統在一定範圍內開放,向環評單位提供查詢技術指導,縮短編制時間。嚴格要求產業園區執行跟蹤監測計劃,鼓勵將相關監測數據提供入園項目環評編制使用。規範環評審批流程和要件,形成一張清單,一次性告知。加強環評單位針對性培訓。提升專業能力,提高編制質量。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梳理收集全國優秀環評報告,建立環評報告信息庫,評選年度全省優秀環評報告。對質量差的環評單位實行信用考評記分,倒逼環評單位提高編制質量。

“《通知》明確的上述措施,實際上是解決影響環評報告編制時間長的困難,為環評單位編制報告提供更好的技術服務,同時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促進他們以能力提升、質量提高來縮短報告編制的時間。”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

強化專家全程諮詢指導,讓市(州)政府和建設單位少跑路

《通知》進一步強化了專家對重點項目的全程諮詢指導服務。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環評專家庫。加強專家考評,實行動態更新調整,並與市(州)生態環境部門共建共享。二是加強技術諮詢和技術支撐。充分發揮好專家預審機制,組織專家力量對重點項目把好技術關,全程為環評審批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三是開展專家輪流定期定向服務。採用現場辦公、視頻、電話、郵件等多種方式為地方政府、重點項目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答疑解惑,讓市(州)政府和建設單位少跑路,讓環評報告編制少走彎路,縮短環評週期,提高審批質效。

進一步推進環評“放管服”改革,鼓勵市(州)形成環評審批樣板

《通知》鼓勵市(州)在強化環評源頭預防作用的原則下,於法有據地探索環評“放管服”改革,明確要研究制定我省重點行業環評審批要點,不斷提升全省環評審批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市(州)探索形成特色行業環評審批樣板。持續強化環評事中事後監管,繼續對相關市(州)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環評調研督導,幫助市(州)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市(州)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的環評文件定期和隨機開展抽查複核,指導市(州)生態環境部門提高環評審批能力。加強業務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市(州)培養一批環評業務標兵和業務骨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