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別讓困難群體“掉隊”

疫情吃勁期,乍暖還寒時。上海近日發生了兩件小事:一件,是浦東公安分局民警接到“流浪人員生活無著”的報警後,立即進行全面排摸,在橋洞等隱蔽區域共找到生活無著乞討人員17名,多部門隨即開展接力救助,或由救助站購買火車票,幫助返回老家;或安排臨時安置點,助其安心過冬、安全防疫。另一件,是一返滬復工人員來到租住小區,因房屋租賃合同一直由中介保管,無法當場出示而進不了門,當其以為不得不在外過夜時,公安、街道、居委會緊急出面溝通,幫助這位風雨夜歸人回到家中。

一枝一葉總關情。當前,疫情防控仍來不得絲毫懈怠,“守好門”“看好人”對於阻止疫情擴散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應認識到,“硬核”的抗疫措施與溫情的人文關懷並不互斥。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防止發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特殊時期,困難人群、弱勢群體能否得到周全的照顧,恰恰考驗著地方治理的“繡花功夫”和執政溫度。

低保家庭、獨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難的殘疾人、無人撫養的事實孤兒……疫情之下,這些困難人群因經濟條件、家庭及社會關係等方面的弱勢,基本生活和應急需求面臨更大困難,心理防線也更加脆弱。社會救助作為保民生的基礎性制度,更要在此時做到力度不減、對象不漏、針對性更強,避免他們成為社區裡的“孤島”。

“智慧公安”建設在特殊時刻凸顯作用,讓數據多跑路,免百姓奔波苦;“安心居委”不僅嚴格“守門”,也能溫情“入戶”,讓孤老、殘障等弱勢群體在家“有米有菜”,能喝上一鍋熱湯。有媒體報道,一些困難人群購買口罩等防護品難度更大。相關部門和社區應進一步加大排摸力度,聽民所需,以更靈活的救助方式解除他們的燃眉之急。

受疫情影響,不少地方出現了新申請“低保”等社會救助的家庭,這些“急迫”需求的背後或許是一時難以逾越的困難,更需重點關注,救其所難。上海民政部門新近發文,對新申請低保的家庭,暫時取消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環節;福建也出臺規定,對疫情防控期間突發困難的家庭,實行先行救助。非常時期,精簡一切能夠精簡的審批流程,儘可能讓困難群眾第一時間得到救助,這樣的舉措合乎規定,更順應民心,既服務疫情防控的大局,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理精神。

還必須認識到的是,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部分人的生計難免受到影響。他們或是收入來源暫時中斷的打工者,或是經營陷入困難的小商販,而他們的聲音往往更不容易被聽到。當前,湖北以外疫情較輕的省份應騰出部分精力,儘快研究新困難人群的救助工作,拿出主動發現、應幫盡幫工作方案,為他們送去及時有效的幫扶,更帶給他們工作生活的信心。

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裝在心裡、扛在肩上,落實到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我們就能凝聚起全社會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強大精神力量,迎來春風化雨、山河無恙。

疫情下,别让困难群体“掉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