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疾控中心:認真研判調重點 圍繞中心抓長遠

本報訊(記者 藺澤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疾控系統緊急行動,同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衝鋒在前、無私奉獻、英勇奮戰。在不分晝夜、夜以繼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月有餘,我市疫情呈現低流行、低風險的良好態勢,市疾控中心認真研判、審時度勢,及時轉變主攻方向,調整防控重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統籌“一辦六組”,向疫情防控新階段進階。

病原檢測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石,檢測結果為準確診斷提供科學依據,也是判定病例的“金標準”。市疾控中心作為全市唯一PCR生物二級實驗室,唯一具備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條件的單位,義不容辭擔負起全市檢測任務。在已檢測37次、507人份的基礎上,病原檢測重點由原來以發熱門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密接人群向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的檢測轉變、向疫情解除後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納入實驗室病原微生物常規檢測轉變。

流調處置是防控疫情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落實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的有效手段,是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關鍵步驟。市疾控中心現場流調處置組先後赴7縣區現場指導參與開展15次流行病學調查,查源頭、找線索,最大限度排摸密接人群,防範了疫情的蔓延和傳播。隨著疫情態勢趨於平緩,流調工作防線前移、重點下沉,對各縣區醫療機構、“三站一卡”等跟進開展技術指導、健康教育培訓等,持續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監測、預防和控制工作。

市疾控中心疫情研判組先後4次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及時準確的研判,從“輸入性散發病例發生的風險很高”“不排除聚集性病例有可能出現”“存在輸入性已發病患者及潛伏期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二代病例風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市仍存在本地病例出現的可能,不排除輸入性病例的發生”,在關鍵時間節點,提供科學的研判信息,為全市疫情做出了預測預警。

宣教工作從疫情伊始,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藉助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平臺推送溫馨提示和高頻次新推送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推文和疾控工作動態,印製3.8萬餘份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手冊、宣傳摺頁,擺放大型宣傳展板,設立3個健康諮詢與宣傳教育室,重點面向春節前夕來定返定過節人員、廣大普通群眾宣傳教育新冠病毒防控知識,疏解了市民恐慌情緒,培養了勤洗手戴口罩的預防習慣,有力有序宣傳預防、救治知識等健康知識。隨著復工、返校大潮的來臨,宣教工作向“六返”人群、學校學生、工廠工人等重點人群過渡,為企業護航、為學生保障、為政府服務,以現場指導、視頻培訓、直播互動等方式,為開展復工復產覆校等作出應有貢獻。

消殺工作是防範疫情擴散、消滅潛在病毒、構築安全防護的一道防護牆。在疫情來臨之後,市疾控中心對消毒室迅速採取了更新改造,做好了一切為現場調查處置人員的個人防護和消毒處理工作。市疾控中心消殺技術指導組先後深入各縣區、各單位、部分監測點,指導規範開展個人防護、疑似和確診病例可能汙染場所消毒處理、醫院消毒隔離、車站體溫監測點等開展疫情預防控制。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現場和紀委留置點的消毒、體溫監測等防疫保障工作。

市疾控中心後勤保障組通過“借、買、捐贈”等方式,絞盡腦汁找渠道,千方百計想辦法,開源節流,精打細算,保障前線戰士的“武器裝備”和“糧草供應”,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資保障。在保障了現階段應急物資的情況下,後勤保障組將由原來保當前嚮應急儲備保長遠轉變,保證“鍋裡有飯吃,倉裡有餘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