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真人,比如張三丰被稱為張真人?

小市民1988


我就先不去追根溯源什麼是真人了,直面您的問題。個人認為在武俠小說可以稱為真人最少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武功高強,獨步天下:舉例,就拿金庸先生小說裡的張三丰(張真人)和王重陽(重陽子真人)來說,張三丰創造了內家功夫太極拳,威震武林。王重陽當年華山論劍,功夫獨步天下。



(2)德高望重,開山立派:還是舉他們兩人吧,張三丰乃武當派開山祖師,王重陽乃全真教開山祖師,都是掌門級別的一把手,而且還都是開宗立派宗師級的人物。



(3)行俠仗義,高徒輩出:除暴安良,匡扶正義這也是真人必須要具備的;至於高徒就更不用說了,張三丰有武當七俠,王重陽有全真七子。



綜上所述,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就很難被江湖尊稱為真人,當然這只是僅限於武俠小說,針對此題而言,至於真人的出處來源,奇聞異事,就不在此囉嗦耽誤大家時間了,謝謝!


知聞是你


真人是道教術語,是指那些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天尊、真人,都是同體異名的概念。如同佛、真如、法身一樣。《鬼谷子》:“生受於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

廣義上的真人是民間對道士的尊稱。狹義上的真人是被冊封的得道者。莊子被唐玄宗李隆基封為“南華真人”,列子被唐玄宗於天寶元年封為“沖虛真人”,丘處機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長春真人”。

武俠小說中較為有名的真人有:

王重陽。系道教鍾呂二祖嫡傳,為全真教開創者。元世祖忽必烈敕封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射鵰》五絕之一,綽號中神通,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中獲勝,號稱武功天下第一。精通一陽指和先天無極功。

全真七子。全真七子為王重陽的七位嫡傳弟子。即丹陽子馬鈺被冊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其餘長春子丘處機、長真子譚處端、玉陽子王處一、太古子郝大通、長生子劉處玄和馬鈺之妻清淨散人孫不二皆有朝廷冊封。所習天罡北斗陣法,曾力鬥東邪黃藥師。

張三丰。姓張名通,字君寶。歷代統治者對他尊崇有加。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等等。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在武林聲名顯赫。是武當派開山祖師,將武當派發揚光大,威名遠揚,江湖豪傑、黑白兩道無不拜服。根據覺遠大師臨終前背誦 《九陽真經》的其中一部分,取其精華自創武當九陽功。百歲太極拳劍功夫練成後,武功之深,已到了隨心所欲的極高境界,門下七位徒弟有“武當七俠”之稱。

陸菲青。《飛狐外傳》中武當派掌門,道號無青子。早年綽號“綿裡針”,精擅武當柔雲劍術,擅長用“芙蓉金針”打穴。陸菲青為了躲避仇人,而化名陸高止,隱身總兵李可秀家為西賓。後結交紅花會群雄,並與並肩作戰,對抗朝廷。在師兄馬真和師弟張召重死後出任武當派掌門。後又在天下掌門人大會中暗中出手,救出紅花會大當家陳家洛的書童心硯。

紫陽真人。梁羽生《白髮魔女傳》中武當派掌門,卓一航的師父,武功卓絕,劍法天下無雙,他和四個師弟黃葉道人、白石道人、紅雲道人、青蓑道人,合稱武當五老,門下弟子,數以百計。武林共推紫陽道長是天下第一高手。

沖虛道人。《笑傲江湖》中武當派掌門,擅長太極劍法,是少林寺方證大師的好友,武林正派的代表人物,是任我行宣稱佩服的三個半人之一。沖虛道長為人謙沖,虛懷若谷,性格隨和,雖不願過多插手江湖,但時刻憂心江湖安危,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手。

木桑道人。《碧血劍》鐵劍門前輩,華山派掌門穆人清的好友,九難的師父。江湖外號千變萬劫,精通輕功暗器。在袁承志少時曾悉心教導,把神行百變輕功傳給他。


何用牛刀


武俠小說中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真人?

一般古代或者武俠小說中,對於德高望重,在江湖或者民眾心中有一定聲望、地位、實力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個稱謂比如:真人、大俠、俠士、聖僧、英雄等代表了個人名片的稱謂。

既然此處問道真人,那我就來闡述一番個人看法。真人,一般江湖中出現的大多為隱士,真人稱謂乃出自於道家。一般道家弟子均稱謂道長,道長這是對於所有未得到江湖認可或者是道家承認冠名真人的稱呼。所以真人一般是道家人專用稱謂。

真人在道家代表了地位尊崇,德高望重,而實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般實力都是得到門派認可的,還有一種就是門派元老級別的人。江湖中出現非道家人所謂的真人,那必定也是和道家沾親帶故的人,在江湖中混出了一定的聲望後所得!

張真人本是道家人,無論實力、江湖聲望、高潔的品德、門派地位等等方面都是一應俱全的。所以有此稱謂理所應擔!

何為真人?真性情,真好人,真正的人!人性的複雜多變,種種的現實誘惑,花花世界和塵世的汙濁,想要做到這幾點真的很難!真人何其少!





眾善力合yu人旭


真人是道教的尊稱,道教中的四大真人是指南華真人,沖虛真人、通玄真人、河靈真人。南華真人即莊子,名周,字子休,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者,其道論基本內容就是逍遙,要進入逍遙的精神境界,就必須泯滅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差別界限,做到物我兩忘。沖虛真人即列子,名禦寇,列子的思想特點是“貴虛”,把宇宙形成分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發展階段。傳說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並且在道術上超過了他們,九年以後,他就能御風而行。通玄真人即文子,姓辛,名轎,號計然葵丘濮上人,是老子弟子,約與孔子同時。他對老子的道論有所發揮,認為作為世界本源的“道”就是氣,陰陽對立雙方可以相互轉化:並且他將自然之道引申為人事,要求統治者體道,實行無為而治,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目的,楚平王用其言,使天下大治。後來他遊歷吳越,曾為范蠡的老師,封官而不就,隱居在吳興餘英禺山修煉道術,後登雲昇天成為神仙。洞靈真人即庚桑子,又名亢桑子,亢倉子,庚桑楚。他認為保養生命需要做到全形保性,像嬰兒一樣天真無知,放棄一切利害得失,成為至人傳說他得太上老君之道,能以耳視目聽,居住在畏壘山六年,五穀豐饒,後遊歷吳國,隱居於毗陵孟峰,修道而成為仙人。



道藝2


真人是道教的稱謂,並不是武俠小說才有。

真人一詞最早出於春秋戰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從中可以看出,真人是指有道行的道人,並不是所有的道士都叫真人。在《水滸傳》裡也只有羅真人才能叫真人,就連公孫勝這樣的懂法術的道人也沒資格叫真人,足見要想成為真人是多麼的難。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篇》:"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顯然,所謂真人就是道教稱為的仙人。有人說仙人分為三種,即天仙、地仙、散仙。天仙就是天上的神仙,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就是天仙中的至尊,用無上權威統領三界。地仙就是地上的神仙,與百姓雜居,以最直接的方式瞭解百姓的疾苦。像鎮元子、羅真人、山神、土地、龍王等就是地仙。散仙則是在天地間遊走的神仙,像八仙就是。最早只有八位神仙稱為八仙,後來又有了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之分。只是這種劃分流傳的並不廣。民間廣為傳播的還是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

地上的道人修成神仙就是地仙,才能稱為真人,無生無死,無來無去。真人還能繼續修練,成為神通更廣大的神仙,達到一定的境界也能升為天仙的。有的神仙不願顯揚,就是修為很高也不到天上去,一輩子做地仙。最著名的就是就是鎮元子,被稱為地仙之祖。還有太乙真人,先是在崑崙山跟隨元始天尊學道,成仙后在乾元山金光洞修行。


章異


★真人,道家說法。是指一個修道之人修煉到全身經脈打通、內氣充盈強勁之後的一種身體狀態。自學站樁,每天如果堅持練4到5小時,自己切身體會什麼叫真。


用戶8232840580155


張三丰,武當派的武開山祖師爺,明英宗賜其號“通微顯化真人”,那個在金庸小說《陰天屠龍記》中是男主角張無忌的師公。歷史上確實有張三丰這個人,而且可能有三個張三丰,宋朝的張三丰,元朝的張三丰,明朝的張三丰。 很多讀者通過金庸的作品瞭解到張三丰其人,對他出神入化的武當神功以及仙風道骨和高尚德行,欽佩不已。歷史上確實有張三丰這個人,而且可能有三個張三丰,宋朝的張三丰,元朝的張三丰,明朝的張三丰。 宋朝的張三丰,又名張三峰,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年。我們所熟知的張三丰,是金庸筆下那位仙風道骨的張真人,他擁有高超的武藝,是武當派的創立者,在江湖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張三丰此人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根據記載,張三丰是南宋末年至明朝初期的道士。 有一說法是張三丰生於1247年,卒於1458年;另一說法是張三丰生於1264年,卒於1458年。張三丰是南宋末年著名的道士和儒士,擅長書法和繪畫,在文學詩詞方面也有頗高的造詣。因為張三丰不在乎自己的穿著形象,於是江湖上人稱“張邋遢”。張三丰擅長丹道修煉,他創造了很多武當學派分支,比如隱仙派、蓬萊派等等

真人,指古代道家、道教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常用作稱號,如莊子、列子、關尹子在唐代皆封為真人。現在我們把修為很高的道人也稱為真人,其實不一定“真”,但這是尊稱。


夢迴蘇思達裡


首先說明一點“真人”這個稱謂源於道家。不存在武俠小說或其他小說。好比方佛教裡沒有降龍真人,伏虎真人。“封神”裡道家的闡教十二仙就有“黃龍真人”。

真人:指古代道家、道教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代表了道家神仙可學,天尊可成的思想理念。

常用作稱號,如關尹子、文子、列子、莊子在唐代皆封為真人。道德經與四子真經所代表的玄學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天師改為真人封號,如明朝洪武時,正一教來朝,洪武帝大喝:“妄甚!天豈有師乎?(翻譯:太狂妄胡說了,天還有老師哇?作為天子不是又被壓了一頭邁?)因此改號真人。”此後,各教天師掌門都以真人自稱。

追本溯源後,又回到原來的問題上。金庸寫作上很厲害,對佛道知識涉獵蠻深,在在武俠小說中虛中有實。張三丰在民間很有根基,傳說及故事廣為流傳,。真人一說不是金庸封的,是民間早就有此稱謂。如同金庸另一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描寫全真教的全真七子,歷史確有這些人物。其中的長春子丘處機最為出名,受鐵木真慕名邀請,七十來歲跑了三萬多公里去勸阻鐵木真戰爭不要屠城,妄殺百姓。(另一版本的西遊記)死後被元世祖尊稱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傳統武俠小說基本就是張三丰和全真教有當“真人”的資格。仙俠玄幻之類的就另當別論咯。

手打辛苦,不知這回答滿意否?


掬火煙在手


真人一詞最早出於春秋戰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再後來《洞元自然經訣》曰:道言:真人者,體洞虛無,與道合真,同於自然,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翻譯過來就是: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

比如關尹子、文子、列子、莊子在唐代都被封為真人,鬼谷子、張三丰、王重陽、安期生等都是得道真人。

而在武俠小說演繹過程中多指武功高深莫測,道法修為極高的人,比如金庸小說中人物王重陽。





星爺臺前幕後


大家好,我是小公子Sunny,首先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就這個問題我在此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比如張三丰,王重陽,有著開派祖師的,都可以稱為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