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齐心协力抗疫,条友们,你们都在家干什么呢?

阳光总在磨砺后


下面我分三项介绍下自己宅家的生活:

第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少出门,不聚集,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我会在家学着做点美食,做做运动,听听音乐,浇浇花草,舒缓心情,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除了偶尔去超市购下物,采办些生活必需品,就是在家找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搬个小凳,晒晒太阳刷刷新闻,了解下最新疫情动态,渴望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还会不时录些视频,学着做一下,以便提升自身技能;

第三,除了自己在家微信和电话帮助客户解决一些简单的咨询问题,和单位同事开一下微信视频会议,就是还会轮着到单位去现场值班,处理一些棘手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做好科学防护,健康自己就是关爱他人,让我们一起静待疫散花开!加油!

好了,我的回答完毕,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小琼JANE


很羡慕你还在家里呆着呢,我们早就要求上班了。在家的时候每天我就是厨师,负责给80岁的父母做饭,然后陪父母聊天、玩手机、看电影、洗脚……我特别理解一句话“老小孩,小小孩”人老了真的跟小孩似的,哈哈哈哈,他们太可爱了。我愿意天天都能在父母膝下环绕。他们在那么艰苦的年代把我们养大,培养我们读书太不容易了。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做到回报他们,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健健康康、晚年幸福!谢谢!


FG享受生活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也刚好想写写这个问题!可恶的疫情,破坏了我们的春节,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为了不添乱,做贡献,都窝在家里!我联系了很多朋友,大多数人因为这种状态,整个生活规律都乱套了,白天黑夜也颠倒了,一个个都快闷疯了。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疫情虽然是坏事,我们何尝不该用这段难得的宝贵时间,给自己多充充电呢?宅着也是宅着,学习多好呀!疫后肯定会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会是什么呢,我们又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了哪些准备?

说说我自己吧。在元月28日,我带领我们中华志愿者爱心创扶团队发起了“我们在一起”,援助在鄂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放弃了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因为患者多,医护人员不足,他们都忙着没时间吃饭,没时间睡觉,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直接用上了成人尿不湿!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该尊敬和爱护的人!感恩很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我们捐助的第一批物资顺利在6号被武汉市东西湖人民医院签收!疫情不歇,行动不止!我们不能让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流血流汗又流泪!

为了帮助更多人加强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面对疫情,做好正确防护,避免恐慌,我们团队又组织了社群公益活动,邀请了张巧林等知名专家在群里进行健康分享,群友反应积极,效果还是基本到了我们的预期!

多多学习,做我们能做的事,做有社会价值的事,宅在家,同样有价值!



从城渔夫


疫情之前正赶上单位放假,我就在单位内部值班,一直值班到疫情后员工复工。随着复工人员的到来,我又从事疫情防控工作,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七点下班,主要工作是在单位门口给员工们测量体温,扫码,登记。每天忙的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再苦再累也值得。


用户565197455875


疫情期间,我的时间安排是:7:30起床,8:30早餐结束,打扫卫生。10:30左右开始锻炼身体1小时。下午13:00左右午餐,午睡半小时。15:00~18:00偶尔包一包饺子,蒸包子、馒头,看书,学习。感觉一天下来挺充实的。


小小记L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这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就需要每一个人责无旁贷,共同参与。正如小区的宣传标语:“不出门在家,就是在给国家作贡献”。

其实这段时间大家宅室难熬是事实,特别是那些长期习惯了户外活动的同志更是如此,就我和家人而言,合理的安排调整作息,感觉时间也就在平静中过去。现将本人的疫期宅家某一天的作息分享给大家。

一、早上

早上一般8点起床,较平时提早了一个小时,洗刷后就开始煮晨饭。晨饭后差不多就上午9点过,一家人分工合作打扫卫生,洗锅碗的、拖地板的、擦桌子板凳的。一趟下来又过去一个小时,接下来就各自安排,看电视、看书、绘画。

二、中午

临近中午,吃饭是少不了的。午饭都是由我主厨,还有两个同志打下手,帮着剥蒜、洗菜等杂活,我就负责切菜、炒菜。中午一般是三菜一汤。吃完午饭并收拾完厨房卫生大概就到一点半的时候,然后午休。下午差不三点时候午休结束,又各自安排,有的看《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有的逗宠物狗,我就楼顶跑步锻炼身体。当然没有楼顶的建议在室内炼自编操。

三、晚上

不知不觉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依然是我主厨,其他同志打杂(家里就三个人),吃完晚饭大家一起看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完联播后有兴趣的继续看中央台的其他节目,看手机关注疫情的新闻,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到晚上12点之前全体休息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西充三杠爷


每天在家的作息时间也是安排得满满的。

早上6点起床,去阳台打开窗户,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夹杂着记忆中残存不全的广播体操。

7点钟准时打开电视,看半个小时的早新闻。

洗漱完毕后,进厨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准备吃早饭。

9点左右,打开手机,看看头条、抖音、微信朋友圈有没有更新的内客,处理或回复一下。

到了中午,再进厨房,找到储备的食材,做点精细的菜品面食,召集家人一块儿吃午饭,完事冼盘子刷碗,半小时后上床午休。

下午2点左右,读一个小时的书。然后再去阳台轻轻地活动活动。

到了将近5点钟,再次拿起手机,浏览一下自己喜欢的文章、诗词、视频等等。

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是必看的。

余下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写点东西,觉得能拿得出手的,发一发,觉得不太满意的,存为草稿,方便以后修改。

晚上10点半熄灯睡觉。

这些日子里生活虽然单调枯燥乏味了一些,每天只能呆在家里,但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警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比起来,我们能做好的,只有这些了。


月归西山


我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上不了抗疫战场的第一线,在家老老实实地呆着,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早上7点左右,开始打羽毛球早锻炼。从正月初三至今,一天也没有停过。其实我也知道,早锻炼有一定危险性,但是基于以下的原因,让我一直在坚持。一是过个春节,长了几斤,如果不锻炼,离肥肉横行就不会远;二是只有锻炼,才能增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三是打羽毛球,人与人之间距离较远,只要注意防范,传染的概率极低。

8点左右,有时会去菜市场买菜,购买一次,可以吃上三四天。

回来洗澡吃早饭,接下来就是玩手机,听音乐,看电视,吃花生,瞌瓜子,吃水果,晒太阳,或者一边刷手机一边大便,诸如此类,总之把无聊发挥到极致。

12点午休开始,一觉醒来,洗把脸,重复着上午的故事。

晚上10点多,调到央视新闻频道,听着听着进入梦乡。


航母5号


我在家所做的事情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因为想法的改变,决定了我所做事情的不同!

第一阶段:1月22号到正月初二

这段时间我也会每天关注疫情的发展,但说句实话,那会并不很在意,认为会在十五左右就会恢复正常,既然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日子可以什么都不用干,能够好好休息休息,索性放空自己!每天睡到自然醒、看看电视、听听歌、打打游戏、刷刷抖音、买一堆好吃的随意吃、找人聊聊天,浇浇花,喂喂鱼,总之过得很随意,感觉就是放空状态,完全跟之前拼搏挣钱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每天新闻报道的增加,觉得疫情遥遥无期,慢慢认识到疫情比想象中的严重,回想起每天自己做的事情,感觉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于是想做出改变!

第二阶段:正月初三到现在

初三我开始收拾家,把一切整理的干干净净,不看电视,不玩游戏,耐心的陪孩子玩耍,让他开开心心的,现在他很黏我,每天中午让我哄他睡觉,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开始学习做饭(以前从不进厨房),这些天学会了烤蛋糕、炖肉、做红烧鱼,做鱼香肉丝,看着家人吃的满意的样子,真的感觉很充实,体会到了做饭的乐趣,重新开始阅读,静静的感受文字的魅力,让自己找回失去已久的阅读乐趣!从昨天开始上班了,下班后没有了应酬,也突然不想去应酬了,因为感觉在家里呆的时间能给我最大的温暖和幸福,或许,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家庭生活,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

希望这样的日子早日结束,也祝愿全体医务人员健康,患者早日康复,借助这个平台也想呼吁大家:请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吧,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了,珍爱地球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谢谢!


心雨漫月


对我来说与往常没什么大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春节没法回娘家(和对象是异地恋)。单身的时候是宅女一枚,婚后又成功地转为“居里夫人”。

每天照旧地重复家务,围着锅台打转。现在还多了一项,就是看管孩子,特别是要提防着不能让她溜出去玩耍。

作为人口没那么密集的农村,偶尔让孩子出去解解闷也未尝不可。只是当下家里口罩实在少的可怜,只能留着大人外出采购食材用。而且外面也有不少其他孩子在疯玩,想想只能多花点心思稳住家里的这枚“女汉子”了。

希望早点打赢这场“防疫战”,春暖花开之时,大家都能感受大好时光。顺便对作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深深地鞠一躬:感谢你们,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