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库存同比增长80% 企业仍不愿主动减产

钢铁行业:库存同比增长80% 企业仍不愿主动减产


物流不畅、原料趋紧、库存积压,需求延后,尽管疫情带来诸多不便,但仍未能阻止钢铁企业生产步伐。相比之下,主动减产远比撑不下去了被迫减产对市场的正面意义更大。


库存创新高

钢铁行业:库存同比增长80% 企业仍不愿主动减产


一场疫情让中国钢铁行业的库存创下了历史新高。

根据我的钢铁网资讯,昨天,我国五大钢铁品种厂社总库存3303万吨,这一数字的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18年3月16日,彼时为2530万吨,“现在库存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河北地区钢贸商王先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同样是昨天的数据,厂库1285万吨,同比去年的680万吨增长80%。

最主要的原因是供需的不平衡。疫情来临,下游开工时间被延迟,需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钢铁行业:库存同比增长80% 企业仍不愿主动减产

据了解,昨天全国主流钢贸商的成交量在5万吨,而往年同期这个数量基本在20万吨以上,“5万吨已经很不错了,周一的时候还不到1万吨。”王先生说。

另外,运输不便更是加大了钢材的流转难度。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复工,但是无论是汽车运输还是船运,很多司机和装卸工人都不能及时上岗,导致货物积压拉不出去。

山东省日照货车司机丁立军告诉新金融记者:“前面一直封村,上周刚放松一点了,但是我也没法拉货,要把钢材送到其他城市,回来又要隔离十多天,这还怎么干活。”其实,丁立军心里是想去拉活的,毕竟“没活干就没有收入。”

需求大幅下滑,供给却没有跟着减下来。

唐山某钢厂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和春节前比库存有一点点下降但非常少,“主要是因为原料运输不及时。”他对新金融记者说。

减产的量远远不及需求减少的量多,就造成企业库存高企,市场上供需严重失衡。

为啥不想减产

作为某钢铁信息综合网站的工作人员,张强(化名)每天在家的工作量甚至比在单位正常上班时还多。

“开很多会,和上游钢厂、中间的钢贸商、下游的终端用户,包括一些股票期货的投资者,这些都是我们的客户。”张强需要告诉每个客户现在市场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短期内的困难会到什么程度,对各方进行应有的风险提示,“当然,还是希望钢厂方面能够主动减产。”

业内预计,钢材库存的高点可能会在三月中旬出现,这表明企业们的减产意愿并不明显。

需求断崖式下跌,为什么钢厂不愿意减产,前述唐山钢厂工作人员道出了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从早期发布的消息判断,“当时都认为正月十五之后疫情会出现拐点,按照当时的判断,需求应该会很快恢复,所以很多钢厂都并没有减产。”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另外,“实话实说,近两年钢厂盈利能力普遍还不错,还是有一些资金能够维持下去的,下游需求不是没有,只是暂时没有,我们也都担心一旦疫情过去,市场需求猛增,到时候我们加班加点也可能赶不及,所以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减产。”

不过以眼下的情况来看,如果需求不大量释放,库存持续加大,风险可能会随时爆发。

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主动减产,如果实在不愿意减产,就只能降价或者推出什么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让下游企业愿意支付预付款,否则库存高资金紧张,后续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就大,这个是需要防范的。”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表示。

还能撑多久

如果坚持不减产,任由库存继续走高,下游需求又迟迟不能释放,最后很可能会使得价格大跌,到那个时候对企业而言损失会更大。

尽管很多地区都出台了帮扶企业的相关政策,但在徐向春看来,这些对钢铁企业影响很小,因为不属于小微企业。“但实际情况是需求推迟,资金又迟迟不能回笼,如果恰好碰到贷款到期,怎么办?”据我的钢铁网调研,以目前的情况,资金流好的企业可能还能坚持半个多月不减产,资金流不那么充裕的可能撑不到半个月就会减产了。

减产虽然对企业有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应该是企业可以承受的。

另外,主动减产和被动减产对市场引导作用也大相径庭。

如果企业主动减产,一方面,产品和原料的资金都不会被占用很多;另一方面,市场不会出现恐慌,有益于稳定价格,“这对市场的信心是很大的鼓舞,是考虑到库存压力和下游用户的压力,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王先生认为,供给适当减少、库存就减少,即使价格下跌也跌不了太多,毕竟供需之间相对平衡,“如果等到最后绷不住了,价格大跌,再去减产,那样对整个行业的冲击会很大。”

不可否认,疫情过后随着下游企业的逐渐复工,钢材需求会逐步恢复,从量上看不会减少只会推迟,换言之,春天一定会到来,但如何撑到春天到来的时候,是个问题。

新金融记者 刘畅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