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24小時書店疫情下的緊急自救

記者 | 馬越

2月24日,“二月二”這一天,由許知遠聯合創辦的單向街書店,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發出眾籌求助。

這個堅持了15年的書店品牌,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一家開始營業,預計整個2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這意味著絕境。

“每一個普通人的疼痛和焦急,匯成了此刻我們共同的命運。”求助信裡說。

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顯而易見。比起餐飲行業的大聲疾呼,實體書店的發聲微弱了很多。當然也是因為飯店屯菜可以出售,可以送外賣,因為它是生活必需,而圖書卻不是。

2月4號晚上10點,廣州體育東路1200bookshop的店員開始準備打烊。

白天的客流已經急劇減少。這座南方城市夜晚熱鬧的景象不再,零星的幾個顧客走出門,和戴著口罩的店員點頭,彼此用眼神致意:“注意安全。”

廣州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第一次在夜晚熄了燈。

事態開始變得嚴重的時候,書店老闆劉二囍還在國外。春節前夕他按照計劃出行,去考察洛杉磯當地的實體書店。國內防疫升級的消息接連不斷,他開始感到忐忑不安。

一家24小时书店疫情下的紧急自救

變化來得突然。正常營業的狀態被疫情踩了急剎車,整個春節到2月的前兩週,他在國內一半以上的門店關閉,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勉強保持營業狀態的門店,收入也非常慘淡,甚至不及平日的十分之一。不出意外,二月份所有門店將全線虧損。

春節,通常是實體書店行業一年中資金鍊最脆弱的時候。

整個1月份,除了給員工發工資,大部分書店都在為春節檔和開學季做準備,採買進貨,給供應商結貨款。尤其是中小書店,如果沒有收入,房租、工資、貨款每一項都在成為壓垮它們的重擔。

劉二囍聯絡了房東,嘗試申請租金減免,在遲遲沒有得到肯定的回覆後,他在創辦實體書店6年來第一次覺得,“可能真的到了事關生死的時刻。”

“大家都覺得,關門結業接下來就是遣散員工,快要活不下去了。”孫謙是最早覺察到行業集中迎來生存危機的人之一,她是國內實體書店聯盟“書萌”的創始人。整個春節,書店群裡的同行們都是唱衰的聲音。

大年初二,她看到同行曾鋒寫了一篇《一個書業人的鼠年春節隨想》,呼籲書店自救。於是緊隨其後,決定發起一份書店現狀的調查。“第一是希望大家知道受傷的不止你一家,第二是讓大家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在關心書店,我們先要把信心提振起來。”孫謙告訴界面新聞。

截止2月5號,從全國範圍內收到1021份問卷,孫謙和曾鋒合作發佈了一份報告。他們發現,停業書店已經超過了90%,超過99%的實體書店目前沒有正常收入,79.04%的實體書店的資金則撐不過3個月。

“基本可以判定,自2013年以來的實體書店回暖復甦期將宣告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出現大範圍的中小實體書店應急調整甚至閉店現象。”報告中說,“實體書店需要自我診斷、開方找藥、自我解救。”

看到這份行業報告,還在洛杉磯的劉二囍和10個同事緊急開了會,盤算著該如何計劃下一步。佔據往日營收4成的咖啡業務做不了,圖書雖然並不像水果蔬菜那樣怕爛在地裡,但它們只要擺在書架和堆放在倉庫多一天,書店便會承受多一天沒有流水的壓力。

遲遲無法復工,員工們擔憂當下的疫情,也擔憂未來的生計。

劉二囍曾經說過自己不太贊成實體書店“太過悲情”的表達,“早幾年,傳統書店面臨集體凋零,面臨消亡自然會有惋嘆的情緒。大量媒體哀輓式的報道,加劇了這種悲情。”他說,“悲情難免,只是不希望過於渲染這種情緒,生活總得繼續,要努力樂觀。更值得著墨的應該是探尋如何改變與應對,面向未來。”

但眼下顧不得那麼多,求生欲讓他開始尋求線上渠道。

2月15號晚上11點55分,劉二囍在1200bookshop的微信公眾號中第一次向讀者們發出了一封求救信,“六年來,不打烊書店一直24小時亮著燈,夜間從未停止過營業的1200bookshop總店(體育東店),夜間已經熄了燈。對此我們非常擔憂,如果這種狀況持續再久一些,書店的燈也將在白日無光。”

通過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讀者可以購買1200bookshop的儲值卡、帆布袋文創,或是包含圖書和文創的“盲選禮包”——讀者可以留言當下的感觸或者閱讀傾向,書店則會盡力為每個人的需求來匹配。

多虧書店微信公眾號積累了超過10萬的粉絲,很快,這篇文章的閱讀量超過了10萬。讀者留言道:“加油,自救不丟人”“請一定要撐下去,等疫情過去之後我去廣州找你。”

由於直飛航班取消,劉二囍輾轉泰國終於回到廣州,同時帶回來的,還有朋友幫忙在海外採購的2000個口罩。微信小程序圖書訂單超過了2000單,文創帆布袋也賣了1000多個。

平日的咖啡消費區、地上都擺滿了書,所有人的工作量比往常突然大增,他一回到店裡,就和所有員工一起忙著選書、打包和發貨。

一家24小时书店疫情下的紧急自救

實體書店,在各個零售領域中應該算是最賺不到錢的行當。傳統書店尤其是中小型書店,很難與電商平臺在價格上有什麼競爭優勢。在資金壓力之外,主營業務單一、收入來源較少也是問題,“我們在行業內做過調查,如果賣書的收入佔到30%以上,那就一定是虧損的。”孫謙告訴界面新聞。

願意開書店的老闆,大多出自情懷。

劉二囍創辦24小時書店的念頭,是在中國臺灣環島1200公里時誕生的——1200bookshop的店名,也正是來源於此。夜裡2點鐘,還有出租車在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門口排隊,給他“帶來了很大沖擊”,而他也被這種人文關懷所吸引。

一家24小时书店疫情下的紧急自救

2014年回到廣州,他就在居住的小區附近找了間鋪子,臨街的店鋪充滿了煙火氣。後來隨著業務的擴張,1200bookshop的幾家分店開在廣州和深圳的商業中心。但劉二囍始終讓總店保持24小時營業——“為一座城市點燃一盞深夜的燈”,舉辦讀書會、觀影會、音樂會等各類文化沙龍活動,每週六晚從12點到凌晨2點的“深夜故事”也在持續更新。以及,這裡還會為揹包客提供過夜的容身之所。

“有三分之一的顧客會經常來,還有人喜歡在這裡過夜。”劉二囍告訴界面新聞,“對於這家總店,我始終把它當做理想中的獨立世界——而它也是最接近獨立書店形態的。”

截止2月24日,1200bookshop的總店仍然沒有恢復24小時營業,還有1家仍然在閉店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