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食品訂單翻一番消毒液打敗化妝品“手比臉貴”

益生菌食品订单翻一番消毒液打败化妆品“手比脸贵”

立白消毒液生產線。(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冉冉)

益生菌食品订单翻一番消毒液打败化妆品“手比脸贵”

藥物、疫苗研發週期長、失敗風險大的特點不可忽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塗端玉)

疫情期間,一些具備跨界實力的企業發揮自身潛在優勢和協同能力,快速改造車間,以十幾萬至上千萬的日產量,短時間內填補緊缺物資缺口。這些企業盈利嗎?提高免疫力食品銷量增4倍;食品化妝品企業是怎樣內部跨界的?根據“出門化妝少、居家消毒多”增加消毒產品生產銷售超200%;疫情過後生產線作廢會有什麼代價……記者採訪相關企業,為跨界企業算算賬。

近日,一段生產消毒水、用飲料瓶灌裝的視頻,在網上火起來。

投700萬元生產消毒水

記者瞭解到,一家飲料食品企業投入700多萬元,改造生產線投產84消毒液,已經通過了第三方機構的檢驗,但由於生產消毒液對設備具有腐蝕性,因此其價值1000多萬元的飲料生產線將就此報廢了。

疫情期間,跨界生產層出不窮,最早有車企、石化、紙業甚至耳機企業都量產口罩,隨後防護服、益生菌、消毒水等抗疫物資,都從“毫無關係”的企業生產線上得到量產,並投放一線。

2月10日,廣州電纜有限公司正式復工,三天後加急改造醫用口罩鼻樑條生產線,兩天後第一批試製品運往番禺區一家口罩生產廠。記者聯繫廣纜瞭解到,目前該企業已經改造出一條日產1200千米的鼻樑條生產線,每日產量可供1000萬個醫用口罩使用。幸運的是,該企業生產線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電纜與鼻樑條在製作原理上是一致的,都是用塑料包裹金屬,只要滿足醫用級技術標準即可,因此等疫情過去後,生產線並不會浪費。

此外,碧桂園跨界研製出一種“煲仔飯機器人”,每小時做120份煲仔飯,24小時無接觸生產和配餐,馳援武漢醫護和隔離人員。類似的跨界生產還有一大批服裝、家紡企業(贏家、夢潔、水星、羅萊家紡),改造車間為無菌生產車間,進行防護服加工,加工後再進行消毒和封裝。

提高免疫力食品銷量增4倍

除了顛覆性跨界之外,不少企業還調整了自有生產線,將原來的“副業”升級。

比如營養品牌健合在疫情期間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調整生產結構,2月益生菌訂單為原來2倍,Swisse 維生素C相比去年同期接近3倍的增長,跨境益生菌銷量同比增加4倍。

記者採訪食品行業人士獲悉,此次疫情期間,消費者對於提高免疫力產品的需求快速增大。其中購買益生菌的消費遠遠超過歷年同期。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益生菌”,多個知名品牌只能“預售”。

乳企蒙牛也向記者證實,其主打益生菌的冠益乳產品在過去一個月裡的銷量同比增長3~4倍。

不止是食企,日化洗滌界的龍頭企業立白,也敏銳捕捉到疫情期間“出門化妝少、居家消毒多”的市場需求,優化生產結構,過去一個月里加大洗手液、84消毒液以及衣物除菌液的投產。記者從立白獲悉,除了捐贈之外,醫護消毒產品的銷售已經翻番,尤其消毒液同比增長超過200%。

跨界企業 能盈利嗎?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赴保障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的中央企業開展專題調研時強調,要不惜代價、分秒必爭,通過改造轉產、增產擴產、統籌海外採購等,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重點醫療防控物資保障工作。當前,國企民企都投入到這場緊急保供的應急生產中。

企業跨界生產、改造轉產,盈不盈利?記者採訪相關企業獲悉,目前直接跨界生產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產品的企業,除了部分服裝和家紡企業之外,都沒有將盈利放在第一位。

同時,利用自有生產線調整結構、改造轉產的食品及日化等企業,市場銷量成績不俗。但相關企業在抗疫號召下,捐贈了大批乳品、保健品及醫護消毒產品。在充分保證醫護及隔離人員以及抗疫一線的需求下,增加投產和市場銷售。

上市公司:疫苗“兵分多路”作戰 概念股存在一定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令人期待。22日下午,在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宋志恆表示,第1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並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開始進行重組病毒的培養,將於近期開展動物實驗;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透露,我國正多路線並行推進疫苗研發,預計最快的疫苗將於4月下旬左右申報臨床試驗,目前我國各類技術路線的疫苗研製基本與國外同步。

就浙江省情況而言,目前對病毒的篩選已到了第4代。但宋志恆也表示,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由於疫苗研發的週期比較長,所以必須尊重科學規律,經過科學嚴謹、安全的研究過程。

曾益新則介紹稱,目前新冠疫苗有5條技術路線同步研發,包括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有部分疫苗研發項目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來啟動疫苗的應急使用,以及應急審評審批的程序。”曾益新表示,在確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計最快在今年4~5月可以有部分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記者瞭解發現,目前的確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兵分多路”進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且技術路徑各不相同。根據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此前發佈的消息顯示,目前共有18家會員單位正在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工作,其分別採用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術路徑,加班加點進行攻關。在這18家企業中包括智飛生物、華蘭生物、遼寧成大、康泰生物、未名醫藥、沃森生物、博雅生物等7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康希諾生物、美股上市公司科興生物等。此外,在中國疫苗協會之外的上市公司冠昊生物、鵬鷂環保此前也發佈了與新冠肺炎疫苗相關的公告。

“在這次的疫苗研發方面,國內企業一大優勢在於,基本和國外巨頭公司處在同一起跑線;而就目前披露情況來看,無論是選擇哪種技術路線,國內的疫苗研製也基本與國際最前沿研究同步。”對此,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而一大風險就是,扎堆進入的企業固然多,疫苗在人身上的有效性、安全性還有待後續臨床試驗驗證。

此外,據瞭解,交易所目前也在一線監管同步跟進,對無實際業務支撐的“偽概念股”蹭熱點行為,或將啟動紀律處分。上交所此前發佈信息稱,近期部分涉及藥物研發、防疫物資、雲辦公、在線教育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出現一定異動;交易所已針對性強化了相應的信息披露監管。記者塗端玉

基金:年內最高漲幅近60% 半導體ETF排名靠前

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不計分級基金,已有基金年內漲幅58.96%。A、C份額以A類計,有16只基金漲幅超過40%,其中5只漲幅超50%。然而,從2019年初至2019年2月中旬,收益率最高的基金僅上漲約30%。具體到基金類型來看,前50名中大部分均為主動管理產品,僅4只為指數型基金。

在主動管理基金產品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銀河創新成長、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萬家經濟新動能等,目前年內漲幅接近或超過50%。

記者從四季報數據瞭解到,排在前三位的主動管理基金產品重倉股均集中在電子、通信、半導體等科技行業。管理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均表示科技板塊仍是未來主線之一。銀河創新成長基金經理鄭巍山認為,2019年科技股是依靠估值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2020年,科技股的核心邏輯將圍繞真實的業績增長來進行,短期看,2020年科技板塊持續向好,應用端或迎來爆發。

記者注意到,排在前50位的4只指數基金分別為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和國泰CES半導體ETF以及它們的聯接基金,跟蹤的標的均為半導體行業,且兩隻ETF分別以58.96%和56.58%的收益率位列總排行榜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數據顯示,資金的流入是收益率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月21日,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基金份額從2019年末的5.35億份,上漲至近19.17億份,國泰CES半導體ETF基金份額從2019年末的19.56億份,上漲至48.04億份。記者王楚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