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有人說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面對疫情、災難、事故

他/她們挺身而出成為“逆行者”


從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到2019年的涼山火災

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

到2003年的SARS

......

無數在生死線上與死神賽跑的一線抗疫人員

讓我們看見了太多爍爍放光的非凡時刻

他們就像一盞盞微弱的螢火般閃爍

最終聚成了照亮黑暗的火種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即便是醫療科技、社會秩序

沒那麼先進的古代社會

也有一群在危難時刻

願意“挺身而出的凡人”


他/她們胸懷天下,救濟蒼生,祛災除疾

心懷感恩的閩南人

將他/她們奉為——神明

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記住他/她們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電影《蕃薯澆米》中人與神明共處


如明代《五雜俎》所說,“閩俗最恨者,瘟疫一起,即請邪神,香火奉事於庭,惴惴然,朝夕拜禮,許賽不已,一切醫藥,付之不聞”;明嘉靖《清流縣誌》亦云,“正月上元,十三、四、五日,各家門首懸燈,各里造紙船以送瘟鬼”;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載,“里社禳災,先日延道設醮,至期以紙為大舟及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備”。……


五代以前

福建處於移民輸入的欠發展階段

當時北人南來

對這片新土最擔心的便是“瘴癘”


於是人們對生存的期望

便是除病祛瘟

如保生大帝在兩宋時期的擴張

是瘟疫問題在醫術方面的體現

而對於醫術匱乏的地區

則以送瘟儀式以代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紀錄片《清水祖師》中祛瘟藥方畫面


1

今天就與大家一同細數

自古閩南人心中的守護神

保生大帝——施醫贈藥的民間大夫

宋朝時期,泉州疫病流行,名醫吳夲(吳夲,又稱大道公、吳真人,出生於泉州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帶著門徒在花橋亭義診贈藥,救人無數,贏得民眾的愛戴。吳夲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泉州民眾在其生前行醫贈藥的醫所——花橋,建廟祀奉,尊為醫神。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漳州白礁慈濟宮

而在泉州,除了中山路的“花橋慈濟宮”、青龍巷的“青龍宮”等宮廟外,位於新門街甲第巷有一處“歐陽詹遺址”,雖歐陽詹故居已經不復存在,但在故居範圍內,修建起了“泉郡甲第宮”,現也成了祀奉保生大帝的廟宇。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花橋慈濟宮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甲第宮


2

富美宮池王爺——捨身取義,救民免遭瘟疫

鯉城區南門水巷末端的“富美宮”所奉祀的正神共24位,他們多是各個朝代為國家、民族和人民作做過偉大貢獻的歷史名人,他們生前或為忠臣清官,或為英烈義士,或為一代名醫,深受民間敬仰。

在富美宮附祀的王爺中,有位池王爺(池夢彪),但民間傳說稱他是為救民免遭瘟疫,騙食了“瘟神”所帶之瘟藥而犧牲的,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其供奉。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泉郡富美宮

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主要是明代中後期,泉州曾因屢遭各種災害,特別是瘟疫的肆虐,人們為抗禦災禍、擺脫惡境,以求生存,於是民間紛紛建立小祠,供奉保護神、歲時典祭、企求神靈保境安民。

在沿江沿海地帶所設的小祠則多奉祀“王爺”,認為王爺有賞善罰惡,司瘟驅疫,降災賜福的職能。在傳統道教體系中,五瘟神的名諱是有記載可循的,分別為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故又稱“張、劉、趙、鍾、史”五府王爺。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泉郡富美宮送王船

每逢災患之年,人們便會以“送王船”和“放生公羊”等儀式,祈禱去除邪祟。如在端午時,借龍舟的滑行將瘟疫送離居住區,也就是演變成現在的“賽龍舟”;或讓王船順水流而去或一把火把象徵裝有“瘟疫使者”的紙船燒掉。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祥芝池王爺宮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端午蚶江送王船


3

關帝爺——關羽,見義勇為的熱血青年

關帝爺,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關羽,是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關羽一生“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關公受世人崇拜凡是命祿科舉、祛災除疾、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庇護商賈、通暢財源、決斷疑難等等,無不祈求關帝爺。塗門街的“通淮關岳廟”主祀關羽,每年“關帝生”,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信眾紛至沓來!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通淮門內的關帝廟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傳言,通淮關岳廟的關帝爺能驅除瘟神。舊社會至建國前,泉州遇到大災疫,人們無法抵禦,都要請出通淮關岳廟的大帝出巡。出巡時,街道兩旁民眾拿大掃帚清掃邪穢。神像一到,下跪叩頭祈求。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4

臨水夫人陳靖姑——捨身取義,一心為民

臨水夫人,泉州俗稱“奇仕媽”。在民間是地位僅此於媽祖的女性神明。本名陳靖姑,相傳是今古田臨水鄉人。民間傳說她自幼聰穎、有善心,長大後嫁給同村劉姓青年,婚後不久即懷孕,但當時福建久旱無雨,她為了祈雨而去世,死前發願,若死後得道,願盡力救助婦孺。

村人感念她祈雨的功德,自發為她修造宮廟,她也多次顯靈救助婦孺,成為在福建受到廣泛尊奉的婦女之神。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鯉城區西街臺魁巷奇仕媽宮,該宮坐西向東,三開間,一為正殿,所祀主神為陳靖姑臨水夫人。人們供奉臨水夫人祈求護佑產婦以及囝仔健康成長。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5

清水祖師——面黑心善,施醫濟藥普救貧病

清水祖師,俗名陳榮祖,原是宋代一名僧人,家住泉州永春縣小姑鄉人,法號麻章上人。麻章上人在泉州安溪修行十八年,他集資建立診所,為百姓治病。藥到病除,卻從不收藥費,也不收診療費。行醫救世、獨力募化、修橋鋪路,人人稱讚,泉州、漳州、汀州一帶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在他去世後,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澤,屢次奉報朝廷,敕賜“昭應廣慧善利慈濟大師”封號。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麻章上人在泉州安溪修行十八年,行醫救世、獨力募化、修橋鋪路,人人稱讚,泉州、漳州、汀州一帶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在他去世後,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澤,屢次奉報朝廷,敕賜“昭應廣慧善利慈濟大師”封號。


自古以來,瘴、瘟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這些神明的形象

都源自凡人、源自世俗英雄

我們身邊何嘗沒有這樣的“神”呢?


無論在什麼時代

總有一群善良的人極盡所能

明知微末,卻依舊逆向而行

守護著一方百姓平安

守護著社會和整個國家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

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守護神”


他/她們的捨己為人的品德

也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揚


此時此刻

真誠地對所有一線工作者說一句:

謝謝你們的守護

也請保護好自己

❤️

古代面對疫病,泉州民間有這些挺身而出的“守護神”們

疫情尚未結束,不可輕怠!


(來源:泉州府、古城新門、圭海四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