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这个新冠肺炎疫情啥时候可以出现拐点?你怎么看?

如意吉祥4578


现在各地都在复工 人员流动增加 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一些隐秘的 不表现症状的患者 或没有及时查验出来的患者成为传染源 还得用一段时间能掌控和消灭病毒传播


午夜没影影


拐点已经明朗,武汉进入攻坚,各地甚忧


最近一周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什么时候疫情出现拐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实时数据,再做自己的判断。

我准备从几个不同维度,讨论一下几个维度下的“拐点”。

今天根据最新的数据和新的模型说明,来说明最新的观点,也就是:“拐点已经明朗,武汉进入攻坚,各地甚忧”


1. 数学拐点与心理拐点的先后


拐点的数学定义是指:二阶导数为0,或者二阶导数不存在,拐点是函数凹凸的转折点。疫情出现拐点说明患者数量的增速下降了,但累计数会持续增加一段时间(下左图)。另一个数学定义是极值点(俗称所说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是指曲线开始掉头向下的点,这个时候的数学一阶导数为0(下右图)。


数学定义的拐点是指患者的增长速度下降了,相当于从S曲线的下段到S曲线的上端。而公众理解的拐点,往往是指已经进入平台期,曲线开始掉头向下,相当于数学中的极值点。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对拐点的理解和说明,都是存在偏差甚至错误。

本文采用数学定义的拐点和极值点,而数学中的极值点可以理解为公众理解的拐点。


2. 全国累计数据拐点明朗,新增确诊的极值点大概率是2月4日的3892例


目前提供的数据,包括确诊数据、疑似数据、住院数、重症危重数、治愈数和死亡数。其中最核心就是疑似数据、确诊数据是代表整个疫情战役的关键。

前两天,丁香医生专门进行辟谣和解释,关于今日疑似病例的正确计算方式:今日疑似病例 = 昨日疑似病例+新增疑似-疑似转确诊-排除疑似。


根据最新的全国累计确认和疑似病例数的图,可以认为全国疑似数量拐点已经明朗,与累计数相比,新增数更加直接代表即时情况,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新增确认从2月4日的3892例(大概率是极值点)开始持续减少或稳定,新增疑似数量已经连续两天加大幅度减少。连续两天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很快能够进入新增疑似和新增确诊都逐步减少的阶段。

再次重申,拐点明朗化,只是代表累计曲线进入S曲线的上端,逐步进入平台期。代表湖北(核心是武汉)的疫情防控进入真正的攻坚阶段,即控制住爆发期,进入平台期,减少增量,打存量的歼灭战。

趋势明朗了,只是给大家信心,困难依然艰巨。


3. 全国其他区域的累计确诊数量一周前出现拐点,2月3日的890例应该是极值点。


从区域来讲,数据可以按照武汉、湖北和全国其他区域几个维度进行区分。

从不包括湖北的其他地区看,应该在1月28日-29日之间就出现拐点,但这对应于每个地区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2月3日之后,每天新增确诊数下降的趋势已经出现。趋势看起来很明显,但其内在的隐忧非常巨大。


其他区域疫情防控也分为两个周期,一是从武汉输入病例的周期,二是本地区接触感染后出现的周期,如果第一阶段没有控制好,第二阶段有可能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也就是本地接触感染传播周期。第一周期可以从1月23日计算,目前已经结束,第二周期可以从2月3日以浙江为代表的各地进行严防死守开始计算。


从数据看,全国各地在第一阶段,通过有效的社区和居家自我隔离,筛查出所有的输入性病例,实施成功的“输入性病例阻击战”和“城市保卫战”。但非湖北的全国其他区域,必须包含了三十多个省份,其情况也是不同的,有些省份和地区第一阶段工作是不够扎实的,只是输入病例相对少,指数级增长的可怕没有显示出来。


4. 疫情发展预测


上海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曾对将来的疫情结局做过一次预测:

¦ 最好的结局:2~4周内所有病人治疗结束,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

¦ 最差的结局:控制失败,病毒席卷全球;

¦ 胶着状态: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增长,抗疫过程会十分长,可能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

下图为台湾大学化学系徐丞志助理教授根据各家预测绘制的新增确诊人数曲线图,可供参考。


我的判断比较倾向于状况二钟南山的版本,前提是各个省份打赢第二周期的疫情防控战役,第二周期的曲线不出现失控。

预计整个疫情结束的前后次序,也应该先是湖北之外的省份,然后是非武汉的湖北省,最后才是发源地武汉。


5. 结论


我的结论从两天前的“拐点已经出现,但明朗仍需时日”,进一步明确为“拐点已经明朗,武汉进入攻坚,各地甚忧”。

第一,从指标上讲,全国累计疑似、累计确诊拐点已经明朗,新增确诊的极值点大概率是2月4日的3892例,前提是不会出现第二条S曲线。全国新增确诊的极值点出现,可以较大限度安定公众的信心。

第二,从区域上讲,3. 全国其他区域的累计确诊数量一周前出现拐点,2月3日的890例应该是极值点,但每个省份的情况不一致,还是存在一些省份未达到拐点。

第三,湖北(核心是武汉)的疫情防控进入真正的攻坚阶段,即控制住爆发期,进入平台期,减少增量,打存量的歼灭战。这个周期预计需要两周时间见分晓。

第四,其他各地的疫情防控从武汉输入病例的周期,转变本地区接触感染后病例爆发的周期,由于基本传染数R0仍然在2.6-2.8之间,任何不重视都会导致疫情转土重来,所以风险堪忧。这个周期预计需要两周时间见分晓。

还是用陈薇院士的话结尾:“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长期奋战!”


2020/2/6


平地拔丈


你好,

截止2月9日24时,全国除湖北省以外的省份,新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数目已经连续六天呈现出下降势头。

而且2月9号开始,也是钟南山教授所讲的第二个14天开始,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从明天开始,疫情的拐点应该就会到来。

但是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随着工厂逐步复工,人流会出现交流,防控形势依然会很严峻一定要做好防护!

春天来了,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战胜NCP!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灵活的小胖医生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拐点”的说法,较早的一次出现是在1月28日媒体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的采访中。他表示,如果按照当前措施,应该能在近期看到一个拐点,情况好转可能在元宵节或更早时间出现。

一天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也指出,“拐点即将出现”的论断有一定道理,至农历正月十五,疫情管控将出现明显成效。

“拐点”意味着从“顶点”回落。换言之,在真正迎来拐点前,疫情各项数据仍将保持增长。1月27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首次破千,达到1771例,累计死亡人数同日过百,升至106人。1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一万,达11791例,这一数值在2月6日超过了3万。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新增确诊病例3399例,较前日数据(3143例)略有回升。截至7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31774例。

对于宅家已久的民众而言,这段疫情数值登顶前的爬坡教人格外疲累。“话别说得太早”“一天能量八回体温,疑神疑鬼”“不复工老底要吃光,去复工要担心中毒,两难……”观察网友评论,盼望疫情拐点的背后是社会不良情绪同样需要迎来的心理“拐点”。

与此同时,之前对疫情拐点的乐观态度似有降温。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指出,当前不对“拐点的出现”做预期,也很难做出这种判断。下一步的疫情防控重点在于落实现有的防控措施。“我们就是冷静、认真地观察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也有专家就疫情高峰再次出现的可能打“预防针”。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认为,第一个拐点到来后,疫情会否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高峰,仍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准备最长期的奋战。

医护人员相互检查防护服。安源 摄

2月5日晚间与央视栏目连线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疫情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不足。此外,社区和社会上未能接受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很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

自2月4日至6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仍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7日指出,这“不能证明拐点到来”。新增病例没有继续明显增高,这是好事,但就此判断拐点到来,言之过早。“我估计这个拐点到来还得有几天。”

另一方面,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下降。有北京呼吸内科专家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好的信号,说明全国防控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也预示湖北以外地区疫情拐点的到来。他认为,距离疫情高峰“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但具体出现在哪天,大家都是推测。

疫情拐点何时“实锤”?明确答案仍无法给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认为,只有将湖北所有的潜在病人都诊断出来,才可能看到确诊病例的高峰以及之后的疫情拐点。“如果湖北病人不及时诊断出来的话,很难看到全国的拐点。”

须指出,拐点并不代表胜利在望,而是战“疫”在途,需要理性看待。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1月31日就曾提示,遏制疫情蔓延是场“持久战”,不能在拐点出现后放松。

随着疫情的发展与对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力所能及之事仍是做好自我防护,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借用一位媒体同行的观点:“面对疫情,当你什么都做不了时,就做最好的自己。”(完)


电竞大前线


今年的这个新冠肺炎疫情啥时候可以出现拐点?你怎么看?

根据近日官方公布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来看,离拐点出现尚需时日,应该很近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拐点,可以理解为疫情开始稳定下降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判断需要观察二个关键性数据指标、和一个辅助参考性指标来衡量和分析判断。

二个关键性指标:

一个是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人数。尽管近日除湖北外的其他省市,新增确诊病例有明显下降,但是,全国总量还是同比上升比较多,尚未达到高峰值。按照钟南山院士的最新分析判断,新增确诊病例高峰值,预计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

二是新增治愈出院病人的人数。目前对诊疗方法和治疗药物,还在不断快速研究。这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以前没有过的。因此,科学最有效诊疗方法的研究,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才20多天。可喜的是,最近几天在诊疗方法和使用药物及配方,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临床使用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近日治愈病人已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更加成熟的诊疗方法,以及更加有效的药物的筛选和配制,需要不断改进,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同比稳定下降,治愈病人同比不断增加,此消彼长后,形成正在接受治疗的确诊病例总量,开始稳定下降了,就是拐点出现。

一个辅助性参考指标:新增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人数。从今天2月12、13日公布数据来看,全国新增疑似病例的人数,同比大幅度下降。如果疑似病例得到了大幅度下降,那么就意味着新增确诊病例应该会得到明显降低。这是参考线预测数据,最终还是以确诊病例人数为准。

疫情从出现到最终结束,要经历三个阶段和过程:上升期、稳定期、下降期。拐点就是稳定期开始转入下降期的转折点。而高峰值是上升期转入稳定期的节点。如果按照钟南山院士的分析,高峰值会在2月的中下旬出现,稳定期时间若能控制一个月(可能性比较大),到3月中下旬就会出现拐点,然后就是下降。按照钟南山院士预测分析,疫情会在四月份结束。

我是无来无去者。欢迎阅后发表您的评论。

无来无去者


理想化的情况下,疫情的拐点是应该已经出现的。

因为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周期为5-14天左右,最长也只不过是20天。所以,只要我们在家隔离14天,就会看到一个明显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下降。

这个时候,只要把你那些过了潜伏期,出现病状的病人进行再次单独隔离,治疗,以此类推,就会有拐点出现,并且“闷杀”病毒。

但是,现实呢?

由于部分人的“自负”,甚至依然在聚会,游走,导致了病毒的传播,所以拉长了一个潜伏周期的时间。

因此,这个拐点何时出现,还是要看各个地区的管制,以及个人的觉悟。

如果大家都做好了“闷一时”的决定,我相信拐点是很快就会出现的!

就怕有些人不以为然!

所以,多在家,少出门,勤洗手,带好口罩,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其他交给科研人员,医护人员,以及国家。

相信不久的未来,一定会见到拐点,时间不会很长!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前辈们留下来的经验值得研究,这种病毒很早听老人们讲叫“百日咳”,就是说从发现第一例到彻底消失病毒要肆虐100天。

由此算来从这次疫情的开始时间,估计到三月底、四月初病魔也就消退了。

2003肆虐的非典大概也是这么长时间,等待时间论证!


用户7947742760925


这场2020的疫情,打断了2020年的节奏。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数百人无家可归,亲人不敢认,不能与人聊天。城市封闭,企业推迟复工,确诊数字再往上攀升。

但在这场疫情中,我们更多的见的是人性的光辉,医护人员的伟大,每一个人都被这场灾难牵动身心,同时都希望自己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很多,心善的人很多,劳心费力的人很多,勇敢善良正义之士很多很多。每一个中国人,既平凡又伟大,他们都在为祖国繁荣昌盛,热爱祖国和人民。

疫情一定会过去的,拐点已经出现,真正能让世界变好的,永远是那一群怀着赤诚之心,坚守良知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我们钦佩。愿一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愿祖国大地早日恢复春天的荣光。




晨雨夜


钟南山院士说过:从1月23日到2月6日为第1个14天!从2月7日到2月20日为第2个14天!如果2月7日到2月20日之间没有新增疫情上升,疫情才算是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当前复工时间绝大数定在2月10日,离2月20日还有10多天的时间,期间变数很大。当前疫情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根本还没有看到我们想象中的疫情拐点。


懂你小姐姐


在最后一例病毒携带后14个工作日基本结束,为了更安全话,二十个工作日,象农村从开始就发现一二例已经二十几百没出现,就可在本镇本村本乡松 散管理,自由买卖,但是必须控制外来人员进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