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诗句来描述一下四季之美吗?

杨乾悦


二月初二龙抬头,

沿河踏春看杨柳。

此时最美田园景。

牧童吹笛骑归牛。





墨缘崔彦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王涯《春游曲》 唐 韩愈《春雪》 唐 杜甫《春运》宋 王安石《初夏即事》李颀【望秦川】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知行河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du184567027


这首宋代(一说元代)翁森的《四时读书乐 》很好地描写四季之美,同时也写了读书之乐。春日风光好,鸟语花香,是读书的好日子,也是触发情思的大好风光。

四时读书乐

山光拂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用诗来描述一年四季之美,不用借用古人佳作名句,就地起材随吟一首吧。一年分四季,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轮换,各有各的景致,各有各的风韵,各有美景,各有干秋。

春暖牡丹国色香,

夏炎荷莲满池溏。

秋菊缤纷多绚丽,

冬寒梅艳雪中藏。






江山多娇21392


【四季美景】

春暖花开绿柳条

夏暑荷塘菡萏香

秋收稻谷枫红霞

冬雪梅绽暗香来






申卜元


春雨如丝远山濛,

阡陌纵横杨柳青。

布谷声声催人早,

扶犁躬耕垄上行。

《夏》

夏暑炎炎柳丝慵,

荷叶挺蔽粉莲容。

最盼一场雷阵雨,

惊却噪蚕捎爽风。

《秋》

秋风执笔墨彩溶,

峦山田野展画屏。

最美一轮圆月夜,

硕果垂金稻香浓。

《冬》

冬临大地逝华浓,

最是刺骨凛冽风。

瑞雪一夜纷飞至,

唯有梅花绽颜红。






诗酒相约


描绘四季的诗歌有很多,这里挑一些比较经典的来说,顺便附上简要的分析介绍:

春天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美景很多,贺知章这首着眼于柳树,描绘出柳条随风飘扬的感觉,又让人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四季皆可赏玩,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春游的感受,将西湖附近的美景尽收眼底。花、草、树木、飞鸟、山、水、堤坝,组合成了不同的春日图画。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常言“春雨贵如油”,这春天的雨细滑润泽,湿润了小草,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夏天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笔下的西湖夏天,宛若古代美女西施,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有它的美丽之处,就像美女天生丽质,不管淡妆还是浓妆,都好看。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这首诗同样是写西湖的夏天景色,西湖的荷花开得分外妖娆,绿色的荷叶成片铺开。与苏轼的诗不同,苏轼用了比拟手法,而杨万里则是直接实写西湖景色。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比较留心观察生活,往往从小处着眼,从他的《小池》便能看出,《闲居初夏午睡起》这首诗就充满夏天的小情趣,写夏天吃梅子酸的牙齿都软了,午睡起来,看到窗外芭蕉分绿,儿童玩弄着柳絮,自在逍遥不过如此。


秋天

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这首诗把秋意写得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还寄予了自己人生艰难的心声,读来不仅让人感到秋天的寂寥萧瑟,更让人感慨人生辛酸。


唐·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这首诗一改悲秋传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愉悦,看着晴空万里,鹤鸟飞翔,自己也忍不住吟诗高歌。


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这首诗把秋天的景色写得尤为细致,让人感受到了山林中的浓浓的秋意,具有色彩美、画面美。


冬天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白居易在大雪即将来临之际,邀请友人饮酒的诗歌,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还是比较愉快的,邀请友人留下,品尝自家酿的新酒。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诗将冬天的萧瑟寂寥写得淋漓尽致,孤独寂寞之感体现在字里行间。


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天里盛放的梅花往往成为文人吟诵的对象,王安石这首写梅花的诗写出了梅花凌寒盛放的傲骨,暗香扑鼻,耐人寻味。

每个时节都有每个时节的特点,这些描摹四季的古诗,作家们或从身边细微处着眼,或从广袤空间书写,都体现出了他们对于四季景物与真实生活的关照。


夏阳晢煜


如果说只用一首诗来描绘整个四季之美,那么宋朝的慧开禅师收入《无门关》的这首诗便是上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先说《无门关》。慧开禅师苦心遴选历代禅宗四十八例公案,编纂成为集子,定名《无门关》。慧开法师本人因为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所以特别注重这个“无”字参话头法门。怎么参呢?就是一直问自己“狗子有佛性也无”或类似“忽遇树倒藤枯,句归何处?”的句子,直至参透本心“无住、无相、无愿”、问到自己大彻大悟。

因此,慧开禅师在《无门关》序文里对“参话头”推崇备至说:“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再来看这首诗,表面平淡无奇,却又深藏哲思法味。诗歌大意明白如话:一年四季,各个季节之美各不相同。春天里百花盛开,秋天有秋月皎洁;夏天有凉风爽利,冬天有白雪皑皑。假如一个人没有忧、思、悲、恐、惊这些闹心烦事,随时纠结不已,那么岁月将是良辰美景,年年好时光、天天好日子。

俗话说“人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于一般人而言,人生苦多乐少,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乃至生、老、病、死,色受想行识带来的五阴烦恼无处不在。因此,我们要从慧开禅师诗意表达的禅宗智慧里,学习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要想得开、看得破、放得下、做得到。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这样,我们每一天都可以领略欣赏不同的人生美景,每一刻直至当下便是精彩的人生。











苍胡颉


(春夏秋冬)

春雨拂绿百花香

夏阳熏红美芙蓉

秋风陶醉梧桐树

冬雪热恋腊月梅

梅花傲雪度寒冬

冰凌花妍悄争春

紫燕呢喃舞消夏

枫叶林嫣万目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