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濟將來是不是有可能超越歐盟?你怎麼看?

西格瑪的化學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好不好,現在來看人口規模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自第1次工業革命以來,這地區的經濟規模和它的人口規模已經沒有了必然的關係了。或者可以至少這樣說,他們不再是成正比的關係。

比如,美國的人口只相當於中國或者印度的幾分之一,但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經濟發展水平,美國都是遙遙領先。美國的人均GDP已經突破了6萬美元,中國才只有1萬美元,印度只有2000多美元。

由此可見,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的好不好,真沒有什麼很大的關係。在北歐很多國家中,人口規模非常之小,冰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人口多不多,但他們卻是全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

我們來對比一下東盟和歐盟。東盟地區的總人口大概是在6億左右,歐盟的總人口是5.1億左右。比之下東盟的人口比歐盟高出接近1億人,大概相當於越南的總人口。這是在經濟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上,東盟要遠遠落後於歐盟。歐盟的GDP總量大概是17萬億美元,人均GDP3萬多美元。而擁有6億人口的東盟地區GDP總量還不到2萬億美元,人均GDP只有兩三千美元。這個差距非常之大吧。

未來東盟的經濟能夠趕得上歐盟嗎?我是看不到任何希望。這兩者在經濟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上差距太大了,不是一般的大。我不出意外的話,東盟在本世紀末經濟發展水平都未必能夠趕得上歐盟。你看東盟的人均GDP,現在還只有歐盟的十幾分之一。

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科技的作用是越來越重要,人口規模和土地規模的作用並不大。否則的話怎麼解釋一個土地面積只有幾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四五千萬的英國,是如何征服全球成為大英帝國的?正是因為英國誕生了第1次工業革命,它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所以以工業文明徵服農業文明是無往而不勝的。

在鴉片戰爭中,為什麼清王朝有80萬的軍隊在門口作戰會輸給一個只有2萬多人的英軍呢?就是因為英國有軍艦、大炮,說我們只有鳥槍、刀劍。所以英軍對清朝的軍隊是具有碾壓性的優勢。


財經知識局


是的,具體來說是個錘子!

近日來,印度最後時刻拒絕加入RCEP的新聞再度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人們在調侃印度自命清高的同時,幾乎忽略了這個能量巨大的RCEP是何方神聖。

2012年,東盟十國發起RCEP,並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如果這一設想成為現實,屆時亞太西部將出現一個涵蓋35億人口的巨大經濟區,對世界經濟格局將起到舉足輕重的巨大作用。

一直以來,東盟作為東南亞國家的“朋友圈”,在國際社會始終有著較高的熱度,這讓很多磚家學者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亞歐大陸對另一側的歐盟,並堅信東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全面超過歐盟。

但靜夜史認為,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雖然都是“盟”字輩,本質都是區域團伙,但兩者本質上的巨大差異,註定了東盟即便使勁渾身解數,也無法與歐盟並駕齊驅,更遑論全面超越。兩者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等方面:

1、自身條件

東盟與歐盟的最大差距在於他們的總體實力天差地別,而這種差距,是難以用後天的努力彌補的。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昔日的國際舞臺中心歐洲不得不面臨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

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德等國從“煤鋼聯營”開始,一步步開始了歐洲的經濟一體化。

歐盟在逐漸成型的過程中,因為德英法等國家利益的扯皮攻訐,使歐盟的成型之路變得異常坎坷。而正因為一體化的結果來之不易,所以歐盟也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組織更有向心力。

相比之下,東盟成立的歷程很簡單,所以運作起來也非常扯淡。如果說歐洲一體化是為了應對美蘇爭霸不利局面而進行的“強強聯合”,那麼東盟就是為了打發無聊時光而組織的社團,類似於退休老太太廣場舞協會。

而之所以產生如此反差,根本原因在於兩個區域組織的自身條件有著雲泥之別。

在歐盟出現甚至二戰之前,西歐是國際社會的中心,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依靠大航海以來的野蠻掠奪,西歐國家紛紛走上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康莊大道”,建立了以歐洲為主導的國際秩序。

而當二戰後美國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後,由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引領世界的格局沒有改變,因此盛極而衰的歐洲依然是發達國家集散地。時至今日,佔據產業鏈高端的他們依然肆意收割著世界各國的財富,最典型如法國的時裝和包包。

所以,歐盟本質上是發達國家俱樂部,東歐窮國大多以加入歐盟為榮。

但東盟就不一樣了:

首先東盟在近代深受帝國主義蹂躪,時至今日依然殘留著殖民主義的痕跡,例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使得除新加坡外,東盟總體發展水平低下;其次因為經濟發展不理想,不僅東盟內部沒有形成緊密高效的分工,對外更沒有國際影響力;最後因為沒有所謂的國際影響力,東盟無論對內部成員國還是非東盟國家都缺乏吸引力,這是東盟一體化程度遠不如歐盟的原因所在。

2、外部環境

很多人認為,經濟的差距是可以通過發展來彌補的,東盟想要趕超歐盟,需要的只是時間,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嘲笑他們,包括印度也不能小看。

但靜夜史始終認為:選擇,或者機遇永遠大於努力。如果沒有所謂的選擇和機遇,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而東盟最大的悲哀就在於:它幾乎沒有任何機遇。

從近來英國轟轟烈烈的脫歐事件來看,日不落帝國的沉淪是必然的,歐盟的止步甚至衰落也是積重難返的。但歐盟本身的強大毋庸置疑,這種強大不僅體現在離了誰也能過,更體現在它的實力極大改善了國際環境。

雖然美國不斷操縱英國破壞歐盟,阻撓歐洲一體化。但歐洲一體化已經取得巨大成果。作為德國的曲線稱霸之路,歐盟在德國的領導下經濟實力遠超美國,且一體化程度遠高於一般的國際組織。換句話說,它是介於國際組織與國家之間的“超國家組織”。

而這一對美國極端不利的組織,卻是美國親手種下的苦果。二戰後為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美國默許歐洲通過一體化坐大,成為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堅固堡壘。

而當蘇聯解體,共產主義陣營不復存在,歐盟卻已經羽翼漸豐,和美國平起平坐了。今天的默克爾之所以敢不給特朗普面子,就是因為她的身後有歐盟,這個組織也許不完美,但在美俄等國之間闖出一片天已經足夠。

相比之下,東盟從來就不在美蘇對抗的前沿,對兩大陣營而言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再加上這些國家一個比一個窮,所以美國連阻撓的想法都感覺浪費。所以東盟的成型,是美國視而不見的結果。

正因為國際地位如此尷尬,所以為了提升存在感,東盟才舔著臉將周邊的中日印澳等重量級選手拉進來,但這無疑會導致東盟話語權的削弱甚至被取代。

而更尷尬的是,國際環境已經不允許東盟在自己的過家家裡自娛自樂了,因為周邊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已經是碾壓級別的存在,東盟不接受現實就只能繼續跳廣場舞。

所以,不是所有“盟”都叫“歐盟”,東盟想要趕超歐盟,還需要幾輩子的不懈努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東盟經濟總量能否超越歐盟,短期內恐怕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再說將來還會不會有歐盟和東盟呢?隨著英國的脫歐進程曲曲折折,讓人覺得歐盟的不可預測性更大些,英國一旦完成最後的那一步,其他歐盟主要國家會不會跟隨呢?只要再有一兩個大國脫歐,歐盟也就完了。此外,能超越歐盟也就意味著可以超過美國,顯然是不靠譜的。

目前來看,歐盟的經濟總量GDP是東盟的6倍以上,去年全年的GDP逼近19萬億美元,而東盟僅為3萬億美元,還不到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一個國家的GDP。而整個東盟10國中只有一個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大關,達到了1.042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五(東盟之首)。

▶2018年亞洲前十大經濟體排名

很明顯,以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總量來看,不要說與英法德等傳統西方強國相比,就是和歐盟二流水平的西班牙相比,也是差了近4000萬美元。

實際上,東盟比歐盟要早成立30年以上,它除了在總人口優勢上比歐盟多出整整一個億以外,領土面積兩者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差距(東盟460萬平方公里,歐盟432萬平方公里)。

歐盟28個成員國裡面幾乎將西方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囊括在內,尤其是像有著高科技優勢的德國、法國等,在東盟是找不出一家的,甚至可以說整個東盟都不能與德國比,除了人口。這一點大家應該理解,德國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可以說是先進製造業水平領先全球的。

事實上,歐盟是美國的“眼中釘”,也是美國方面一直都想“搞掂”的一個組織,即使不能讓其瓦解,也起碼要在其內部楔進一個“搗蛋鬼”,不論是歐盟在1999年推出的歐元,還是現在全球緊隨美國後的“最大經濟體”優勢,都是讓美國不安的。

歐盟與美國的經濟總量僅僅相差不到2萬億美元。特別是美元金融霸權地位,已經越來越受到歐元的挑戰,雖然歐元目前在全球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資產配置還只有20%的外匯儲備,比起美元的62%差距還很大,但是像俄羅斯這些去美元化的國家都紛紛提出來要以歐元取代美元,最起碼是加大歐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

總之,歐盟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及國際社會地位及話語權都遠遠不及歐盟,而歐盟被美國視為“眼中釘”就足以說明其威力之大,影響之深。比如說,歐盟中有四個國家排在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之列,有兩個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只能說像東盟這樣的大多數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經濟體,將來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空間,一旦實行區域經濟貿易自由化,肯定會突飛猛進,但還不至於與美國、歐盟等分庭抗禮。


東震木


東盟除了人口和麵積以外,在其他方面很難超過歐盟,未來也很難.尤其是經濟領域,東盟更難超過歐盟。

歐盟基本上全部是老牌的發達國家,而東盟基本上都是相對落後的後發國家。東盟的經濟體量和美國差不多,而東盟的經濟體量和印度半斤八兩。也就是說,美國和印度的差距,差不多就是歐盟和東盟的差距。東盟想要趕超歐盟,不是一般的困難。歐盟中的英法德三國,其經濟體量都可以分別拿來和整個東盟做比較。


東盟和歐盟是當今世界上最典型的兩個區域一體化組織,也是兩個最成熟的區域一體化組織。不過,東盟成立的時間雖然不晚,但是東盟一體化程度與歐盟的一體化程度差距還非常大。除了雙方的發展基礎不同以外,東盟還有很多方面是無法同歐盟相提並論的。

首先,歐盟各國的文化相對更為接近,相互間的互信基礎也更強。並且,歐盟各國同美國是一脈相承,強強合作的基礎非常紮實。而東盟各國則分屬不同的文化圈,文化不同則相互間的隔閡是短時間內難以消除的,自然會影響到東盟的整體發展。


其次,歐盟各國所處的位置相對集中,基本處於歐洲大陸,相互間的聯絡也更方便。而東盟各國的位置則非常分散,相互間的聯繫並不容易。這也是東盟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一體化程度還遠遠落後於歐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則,歐盟的發展相對較為均衡,基本上全部是發達國家組成。而東盟除了新加坡以及體量非常小的文萊以外,基本上都是較為落後的國家,其內部的發展程度也非常不均衡。這也是東盟難以超越歐盟的巨大障礙。

不過,歐盟其實已經是世界頂級經濟體了,東盟比不過歐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如果把東盟和其他區域一體化組織相比,則東盟優勢也是非常突出的。至少相比非盟等區域組織,東盟的潛力要強很多。


蘇綻


個人認為,東盟在15年內趕不上歐盟。

1,雙方基礎數據比較:東盟成立於1961年,面積460萬,人口6億,GDP3萬億,歐盟,成立於1992年,面積432,人口5億,GDP接近19萬億,除了人口領土差不多,GDP只是歐盟一個零頭。

2,中產消費者數量,優質教育資源,科研優勢,技術積累,產業鏈條,這些關乎未來競爭力的核心指標,東盟全面落後於歐盟,東盟除了新加坡突圍進入發達俱樂部,其他國家還沒上岸,歐盟成員好多是深度參與制定世界規則的大伽,而東盟還在等著歐美給活路。

3,歐盟經過了大風大浪——美國的經濟圍剿後活下來,還曾一度領先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而東盟還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未來中美博弈更加激烈,盟如何應對還沒經驗,這都深度影響東盟對歐盟的追趕步伐。

4,隨著人工智能普及,未來,科技競爭的權重會高於人口規模的權重,再說,東盟人口領先歐盟人口1億左右,不是特別明顯。

5,雖然好多產業正從中國轉移至東盟,咱們中國也曾趴在窗口對西方好奇而改革開放,然後也仰望歐美,承接他們轉移過來的低價值產業,掙辛苦錢,然後脫胎換骨進化成工業大國,但這個路徑不一定一二一一二一步調一致地適合東盟國家,畢竟,貿易環境已經變了,保護主義開始反撲,未必不影響東盟模仿中國的“出口導向”經濟模式。

個人預測,東盟內部越南和印尼成為東盟雙雄。

最後說一下個人胡思亂想的觀點,心裡琢磨,是不是儒家文化圈更適合“出口導向”模式進行快速工業化,日本,亞洲四小龍,中國大陸,都是儒家文化圈,都是代加工模式,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對加班持溫和態度的勞工,性格溫順而容易管理和控制,而伊斯蘭世界,南亞,南美,非洲,反倒是性格太尖銳,沒法規模化管理,而留不住這些低價值產業。如果,這個觀點正確,那就不難解釋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越南的發展速度為什麼在東盟國家一騎絕塵了,依次也可預測未來越南會很快崛起。


稀爛話


東盟不可能超越歐盟,原因如下。

一、熱帶地區無強國,東南亞普遍潮溼炎熱,天生不能強大。

二、全球變暖加速毀滅東南亞。2019年11月6日世界權威泰斗《科學》,2050年東南亞國家大部分地區變為不宜居地區,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被整體淹沒,瑞典政府氣候報告,2030年世界十大不宜居城市之首是當今宜居城市新加坡,致死熱浪,不宜居。2019年9月日本鳥島被整體淹沒消失,海平面加速上升。2019年10月NASA最新北極冰川監控數據,結冰減少8.2造平方公里,北極加速融化。最快2026年全球變暖引起的致命熱浪和海平面上漲深刻影響全球。

日本2019年7月29-8月5日一週高溫熱死54人,日本2018年低溫致死5人。

等待東南亞國家的致死熱浪,會越來越高,持續時間越來越久。

三、全球科技已經產生代差差距。

隨著人工智能和工業機器人的普及,依靠人力資源勞動密集型工廠發展的國家,將遭受致命打擊。

機器比人力效率高且廉價。

中國製造2025,工業機器人會成為主力,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數量是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的總和。

中國同樣是AI人工智能的領先國家。

東南亞國家沒有任何競爭力。


內蒙人不知道


有可能,但是什麼時候是未知數。世界是平的,後來的人會追上來。窮的地方不一定永遠窮。等東盟整體追上來後,按人口比的話,可能會超越,但是這種可能性短期沒有,長期有,可能性也不大。


晨風柔


不得不說,這個猜想挺帶勁的;只不過,要想實現,就有點葉公好龍了。說到底,東盟只是一個籌碼,左右逢源,搖擺不定,人心不齊,濟得甚事?

都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東盟這一組織裡頭,中國理應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奈何總有各種牽絆,導致合作斷斷續續,關係時好時壞,這樣的情形下,神仙都無能為力。

所以,除非是東風徹底壓倒西風,成為世間唯一的超級經濟體,否則就整合不了周邊勢力,更別提主導周邊事務了。

秦始皇的大一統,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漢代的絲綢之路,唐朝的開元盛世,明時的下西洋,向世界傳播了我們的姿態;未來能否世界大同,天下為公,就得看中國的智慧了!


蟄冬至


題主的問題是:東盟經濟將來是不是有可能超越歐盟?你怎麼看?

東盟在經濟方面超越歐盟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是我小看東盟,而是我不敢小看歐盟!

東盟和歐盟概況。

東盟和歐盟之間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是各自大洲內非常重要的國際組織。

  • 東盟

東盟又稱東南亞國家聯盟,在這個組織內一共有10個成員,還有兩個觀察員。該組織共涵蓋了450萬方公里的土地,一共包括了6.4億人口。

東盟的經濟規模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大約為8.5萬億美元,人均為1.3萬美元。如果按照名義GDP計算,則只有2.9萬億美元,人均為0.45萬美元。

  • 歐盟

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涵蓋面積為4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東盟的面積差不多,這片土地上一共生活了5.1億人口,比東盟大約少了20%。

但是,歐盟的經濟規模卻非常的大,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歐盟,一共有22萬億美元,人均GDP是4.3萬美元。如果按照美元計價,歐盟的名義GDP為18.7萬億美元,人均為3.6萬美元。

歐盟的經濟總量要遠超東盟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要遠超東盟國家!

歐盟的經濟規模不僅是比現在的東盟地區經濟規模大,重要的就是歐盟的主要成員國實力那可是相當的強悍。

歐盟和東盟幾個主要國家之間的比較。

歐盟主要的國家是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這4個國家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也都是八國集團成員。

八國集團是指世界上的八大工業國家,所以他們的工業水平工業產值都是可圈可點的。

例如,德國是世界第四大工業國,法國、英國、意大利也排名靠前且技術極為尖端,並且這四個國家正在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佈局。

(德國製造)

他們投入到科研領域的資金大約佔到了GDP的2%左右,所以他們的工業產品不僅在現在具有競爭力,在未來肯定也是如此。

東盟的4個主要國家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這4個國家中只有新加坡在工業方面極具競爭力,而其他三個國家都不行。

比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個國家,雖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並不高,但是他們服務業所佔的比重卻非常大,工業方面卻乏善可陳。

而且,除了新加坡在科研領域投入了鉅額資金,其他三個國家並沒有重視科技研發的重要性,所以和新加坡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新加坡投入到科研領域的資金佔到了GDP的3%,比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投入的比重還要大。

(新加坡)

但是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三個國家投入的就非常少了,馬來西亞投入到科研領域的資金大約佔到了GDP的1%,泰國大約0.3%,而印尼連0.1%都不到。

也就是說,未來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三個國家將會越來越依賴於服務業,這裡將逐漸淪為發達國家的後花園,所以也就失去了和發達國家競爭的能力。

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三個國家的人口已經佔到了東南亞人口的大約一半,最關鍵的是他們還是東南亞地區發展比較好的國家,菲律賓、緬甸等國就更不行了。

所以,新加坡就顯得形單影隻了,他雖然投入到科研的資金非常高,可惜他的人口只有幾百萬,根本就無法改變東南亞地區落後於歐盟的事實!


歷史風暴


那是沒有可能的或者說幾率極低,加上印度也許可以,不過因為大樹之下只能長草,所以加上印度的概率也沒有提高太多,它永遠趕不上歐洲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積累太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