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立羽立羽立羽


就个人来看,哲学是用逻辑思维来推导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科学却是用试验验证其存在。


录子


尽管科学和哲学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异,我们先从什么是哲学和科学开始。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这是一项利用理性来探索和理解现实(形而上学)、理性思维(逻辑)、我们的理解范围(认识论)、道德善(伦理)、美的本质(美学)等问题的活动。


哲学可以定义正确的知识,是对现实和存在事物的本质研究。自古代文明以来,哲学就尝试解释世界上的一切。如果哲学家对一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人们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智力或训练就能理解这种话语。凡是具有一般智慧的人都可以用日常的言语和逻辑在哲学中解释一切事物。


什么是科学?

科学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研究,已经存在了三个世纪。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谓的科学在其旅程的开始就被贴上了自然哲学的标签。科学努力理解各种现象。科学解释需要概念和方程式的帮助,这些概念和方程式需要适当的解释和研究,不经过学习的人无法理解。科学文本更加技术性,复杂性,需要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有更好的理解。

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一、科学可以被定义为基于观察和实验,对自然和世界进行的研究,而哲学可以被定义为对知识,现实和存在的基本本质的研究。

二、科学作为一种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存在的时间才有三个世纪,而哲学解释了古代文明以来的一切。

三、凡是具有一般智慧的人都可以用日常的言语和逻辑在哲学中解释一切。另一方面,科学解释需要概念和方程式的帮助,这些概念和方程式需要适当的解释和研究,并且不属于科学界的人很难理解。


科普子期君


要明确,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学科),科学有不同的语境。要知道,科学有不同的分类,科学有三个语境下的意思。

1. 基于经验的科学,统归【恰好论】

国人常把某种说法·想法·做法,说成是管用的、合理的、切实的、进步的、高效的。

如,这么说是科学的,这种想法是科学的,这个操作流程是科学的。

2. 研究现象的科学,统归【现象论】

●现象,是“存在形式”及其“运动方式”在人脑中基于条件反射所表现的印象。

●现象分类: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注意,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自然现象。

●认知大自然≈发现现象+解释现象。

现象是珍贵的资源,解释有唯一的真理。

——这句话见仁见智,读者要仔细琢磨。

2.1 研究自然现象的,叫自然科学

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2.2 研究社会现象的,叫社会科学

例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管理学、语言学、语义学。

3. 研究方法的科学,统归【方法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特指工具,泛指点子(主意)、手段、方法、诀窍、技术、工艺、套路、程序、规程。

3.1 研究思维方法的,叫思维科学

例如,逻辑学、哲学、数学、法哲学、美哲学、科技哲学、价值观(幸福观)。

3.2 研究技术方法的,叫技术科学

把自然科学成果转化为物质技术装备的方法论,叫应用科学,或工程技术科学。

例如: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原理、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微电子学、电工学、仪器分析、激光制冷学、单晶硅制造学、压电陶瓷学、磁控管学。

技术科学的分类可多到数千数万个。可以说:自然科学有尽头,技术科学无止尽

综上所述,有基于三个语境的科学分类一览表,这样就可以探讨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联系与区别了。

4 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4.1 哲学的意思

哲学是什么?源于希腊语的philosophy是研究智慧的学问。智慧是什么?见仁见智。

笔者以为,智慧是恰到好处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智慧是五花八门的层出不穷的。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你有你的奇门遁甲,我有我的旁门左道。

只要有用、能用、管用、实用,能解决问题,不管什么方法,都是一种智慧。

智慧不会从天而降,只能来自生活体验,来自生产实践。不同智慧用于不同场合。

有的智慧很厉害,四两拨千斤,点石成金。有的智慧不咋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那么问题来了,千差万别的智慧,有没有一套可以融会贯通的套路或玩意呢?

有的,这套玩意就是哲学。哲学是研究人类以最高效率来认知世界的方法论。

4.2 最高效的哲学

古今中外,每一个哲学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意,有的哲学,是异想天开,是意淫。有的哲学,纵横捭阖,集思广益,是精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效的。

本文只讨论马哲的基本特征。显然,泛泛讲各种哲学,既没有可探讨的必要性,也不符合题目的善意诉求与积极意义。

4.3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特征1,物质运动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刺激脑细胞的电信号。

笔者学研物理学数十年,马哲的物质论,符合大量物理实验事实,尤其是真空不空。

特征2,对立统一论——物系的存在,是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相互制衡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核子是“光速震荡的电子”与“高密度场介质”之间相互制衡的对立统一体。

特征3,量变质变论——物态的质变,是特定环境下物系运动规模的累积效应。

例如,在至少有加速电压足够大的条件下,以光速对撞的正负电子急遽膨胀为正负光子,实现有形介质变成无形介质的飞跃。

例如,在地球大气层一般压强下,地表粒子消散为分子态。在地球辐射带较低压强下,分子态消散为等离子态 。在地球微波带(>150万千米)超低压强下,等离子态消散为电磁波。

特征4:实事求是论——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对策,不同语境有不同方法,这个不必赘述。

5. 科学思维的特征

为便于对比,这里的科学,特指利用多种方尤其是数学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科学。不涉及面向方法论的科学。以下给出科学思维的两大特征三个附注

特征1:基于测量的统计思维

这是最常用的面向现象的科学思维。统计思维,也叫实证思维、唯象思维。程序是:

发现与观察→实验与测量→统计与分析→建立方程组→审核与验证→发布与评审

典型案例:扭秤实验获得万有引力常数(F=GMm/R²→G),光电效应获得普朗克常数(eU=△hf→h),能量守恒获得玻尔兹曼常数(½mv²=1.5kT→k):

特征2:基于模型的演绎思维

通过发现大同小异的自然现象,总结出某个抽象模型,再用这个模型演绎其它现象。

例如,把一石激起千层浪抽象为简谐振动正弦波模型。用此模型,演绎或预测声波、光波、引力波、地震波,再加以验证。

电子自旋谐振子,扰动真空介质所激发的正弦波,作为引力波,其一个波节是引力子。

电子绕旋谐振子,切割核电荷引力线,扰动真空介质所激发的正弦波,作为电磁波,其一个波节,可拓扑为一个光子。

附注1:统计分析,是科学思维的灵魂,以事实为准绳,用数据说话,不可以伪造数据。

附注2:模型演绎,是典型的类比思维,最终还得大数据统计验证。否则,要警惕以偏概全。如把宇宙类比为黎曼球。

附注3:科学成果,只适合特定场合,而且在此特定场合下,不允许出现瑕疵与反例。

6. 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联系

这里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①二者的互补关系;②各自的功能区别。

6.1 哲学与科学的互补关系

哲学思维是对不同科学思维的高度抽象。哲学思维要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哲学思维是科学思维的指南,科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源泉。哲学源于并高于科学。

6.2 哲学与科学的功能区别

哲学只提供方法论,具有超然性、战略性、务虚性。哲学家要加强科学素养与学养。

科学要研究实证法

,具有接地气、战术性、务实性。科学家要加强哲学修养与涵养。

注意1,西方大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除了医学,理工博士都叫哲学博士Ph·D

注意2,中国哲学家为什么越来越被边缘化?为什么霍金威腾扬言“哲学已死”?

注意3,极富哲学的中医学为什么常被微词为八卦?难道不必用自然科学强大自己?


物理新视野


这是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探究的问题!

它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络里看到过的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某位专家与中国科学院的某位院士,俩人进行了一场关于”阴阳、五行是否属于科学”的辩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说:“阴阳五行是科学”;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说“阴阳五行不是科学;阴阳五行能造出来原子弹吗?”

事后更有北京某中医研究所跟着掺和,当然是以阴阳五行贯穿于传统中医学而发声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之“阴阳五行是科学”的说法喽。

据说,那场辩论没有取得什么好效果,反而让原本就吵得一塌糊涂的网络里争论得更加厉害了。

我看过那段消息的感觉嘛,一边忍俊不已,一边瞠目结舌……”关公战秦琼”了嘿,这都谁跟谁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阴阳五行”豁然入列。这便是引发网络争论以及那场匪夷所思之辩的缘由。

——科技部,国务院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部门。

——中宣部,中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哲学,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技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提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在了解以上基本情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现代汉语字典对“科学”与“哲学”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存在着某些交叉混淆。概念的不清晰,或正是导致人们思维混乱的“元凶”吧。

这让我想起了战国时期的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没错,就是它。马,是一个大集合,而白马仅是其中的一个小集合,所以么,以概念而论,白马并不等同于马。

返回到主题,就概念而言,可以明晰地分辨出来,”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哲学”。科学类归哲学还是哲学类归科学?这是个问题!

如果将符合规律的学问,都归类于科学之列,那么代表人类思想结晶的哲学,则是居于指导人类活动地位的最顶端之科学。其他符合各门类之规律的学科,则是在哲学指导下的科学活动,而已。

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因其没有灵魂而注定混乱。那么,作为拥有最起码五千年文明史且其文明源远流长至今尚未断脉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灵魂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至繁至简。繁到”博大精深”,简到“天人合一”。

回首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则是为强国而欲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其结果呢,德赛二位先生尚未正式登岸,马克思先生便捷足先登了。作为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处理其与“天人合一”的本土哲学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本土哲学家们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很遗憾,迄今为止,作为致力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如是,中宣部还在这个社会已将马克思主义奉为圭臬的当今,愣是将国民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且认识混乱不堪的本土哲学名词之“阴阳五行”原封不动地写进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里,导致这个社会的思想更加混乱……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难道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之哲学就不是科学吗?“阴阳五行”不能造出来原子弹,难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造出来原子弹吗?

迄今,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之哲学,运用最完整的,也就只剩下传统中医学了。

对本民族之哲学的不熟知甚而陌生的,不仅仅只有普通国民,还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不然某院士也就冒不出来那句“阴阳五行能造出来原子弹吗?”。而即便是当今研究传统中医学的专家教授们,对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也还得靠在大量阅读典籍过程中的【悟】。

所谓“阴阳”,包括但不限于“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所谓“五行”,则是一套完整的“制衡理论”。

打住,该回答正题了。

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言以蔽之,按当下对“科学”的定义,哲学思维即科学思维!


峡里人事1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1.哲学思维是战略思维。

2.科学思维是战术思维。

3.哲学思维是通过对一系列事情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总结出来的精华道理。

4.科学思维是对单一某件事采取认真的分析、精密的考虑然后进行细致、慎重处理解决。

5.科学思维强调的是点,哲学思维注重的是面。

6.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具体的事情时要采取科学思维。

7.当我们要长期面临一个问题时就要采取哲学思维。


明宇智远


哲学,是分析、推理、判断因果的学问。

哲学,与自然规律与法则密不可分,是遵循自然规律与法则的学问,是研究必然的学问。

哲学,是“道”的具体代表,“道”是通过哲学而发挥作用的。

哲学,是指导一切学科的顶层科学,是科学中的科学。

哲学,是道与理相结合。(根据“道”,也就是法自然法则进行推理),是在“道与理”的层面上。

科学,是理与术相结合的学问。

科学,是在“理与术”的层面上。

科学,是想办法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实验,要证明某种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学问。

科学,侧重于更多的是,研究用什么手段或者叫做方法,才能证明因果存在与否的学问。侧重于找到证明因果的手段。(手段,代表术)

通过科学证明,人们可以,得到需要的结果,避免不需要的结果。

在证明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哲学的分析与推理对其进行指导,多数都是以通过哲学的分析,推理与判断所得出的理论结果,作为要证明的课题。

简要回答这些,有不当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


顺其自然方能久远


首先,哲学和科学均出自西方,舶来词,哲学本义是爱智慧,科学本义是以理性思维为前提的一个研究方法、一个知识体系。

其次,科学来自于哲学,在近代西方,许多大牛以自己是哲学家引以为荣,而对科学家并不以为然(比如爱因斯坦直言自己是哲学家而非物理学家)。科学和哲学的其共同点是,理性思维。其不同点是,科学偏重从现象出发寻找本质来解释世界,哲学偏重从整体出发统摄现象来解释世界。

再后,理性思维分为归纳思维+演绎思维,两种思维各有优劣,但是,到了现代,已经变异只注重演绎思维,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包括很多大学教授),不用数学建模说话就不叫科学,不用数学建模说话就评不上优质论文(拿诺奖更是痴心妄想)。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归纳思维,如阴阳(二元对立统一)。也有演绎思维,如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科学大神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可勉强与之对标)。还有超逻辑思维,如太极、无极、太和、中、空、道、明德、虚极静笃等等,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和哲学的边界。

真理到底在哪里?

绝非哲学,绝非科学。

真理是理性思维无法认识也无法进入的。

故西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理性思维就是见到真理的障碍)。中国古人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理性思维就是见到真理的障碍)。


玉典麟须


哲学思维方式主要靠脑子冥想,比如佛陀普提树下,觉悟大道,外在观事物之象,内在思考其中的规律,不需要去实验,也就是说,哲学思维可以说是单向性的思考想像。

科学思维方式是从实验中,推导出事物的原理,事物遵循的规律,以文字表达和数学方程式论述,也就是说,科学思维以实验为标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双向性的去推导事物规律。

哲学和科学是不分家的,哲学从科学中完善自己,科学从哲学中提升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作用,是推动文明的发动机。


孙悟空科学指南


无论是哲学思维还是科学思维,在本质上都属于人类的认识,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它们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如果为了理解思维的本质与特点,根据认识的不同方式将思维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那么哲学思维是自上而下的思维,其更多的是考虑整体的自洽性;而科学思维则是自下而上的思维,其更为重视基本的物质构成为何物。

比如,东方人的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哲学思维,强调整体的自洽。佛教的“空”和道教的“道”以及中国的元气说,都是从整体来认识世界,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机统一性,是无形的。

反之,西方人的思维则是典型的科学思维,重视物质的基本构成。古希腊时期的原子论、以太假说、夸克理论和弦论等,都是科学思维的典型事例。其基本思想都是认为世界是由基本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宏观物质的性质是由基本粒子的性质决定的。

如果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哲学思维比较符合演绎法,需要首先提出自洽的公理和假说;而科学思维则主要是运用归纳法,找出具有共性的抽象概念和规律。

然而,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虽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面,但是它们分别都是人类不同的认识工具🔧,它们彼此之间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又是互为促进的关系,都是我们人类的认识所不可或缺的。

这就好比一个是望远镜🔭,而另一个是近视镜👓,各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现代物理学是从西方文明中产生的,是科学思维的结晶。然而,由于其过于注重局部的分析,致使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无法达成统一。

这两个理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非常成功的,它们分别很好地解释了各种宇观现象和微观现象。但是,一旦将两者结合时,就会产生无穷大,出现了认识的裂痕。前者是连续的,而后者则是非连续的。

这就好比一个技术娴熟的画家,用不同的手法绘制人体的各个部位,每一个部位都画的惟妙惟肖,但就是合不到一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怪物👹!

所以,现代物理学需要借助东方人的哲学思维,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自洽的角度来认识现实的世界。确切地说是需要提出一个具体的物理机制,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仅只是该物理机制在不同极限情况下的反映。

比如,既然宇宙是具体而有限的事物,那么其一定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构成的。而且,由于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存在任何绝对独立和自由运动的物体。

所以,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着由离散的量子构成的物理背景即空间和由高能量子组成的物理对象(封闭体系)即物质。宇宙的演化,在本质上就是离散的空间与封闭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质能的互换就是上述有机统一的最好例证。

总之,哲学思维强调统一性,注重的是整体的自洽;而科学思维则侧重于微观的组合,更加注重基本的构成。

前者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强调感悟的能力;而后者则是理性的,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的分析与推理,具有比较明晰的思维过程。因而,哲学思维更加需要天才禀赋,而科学思维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


淡漠乾坤


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有区别也有联系。

首先,是意识的对象。哲学的意识对象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规律(逻辑);科学的意识对象则限制于具体的研究范围,牛顿力学研究物质的机械运动,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分化合,天文学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等等。

其次,是真理的标准。哲学试图通过世界观确立普遍真理、绝对真理,科学则是通过经验确立适用范围内的客观真理。

上述两方面,决定了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与联系。哲学思维是通过特殊探寻最大的普遍性,科学思维则是通过普遍寻求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哲学定义的物质是客观实在性,牛顿力学定义的物质是作用力与加速度的比值。

由此可以看出,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哲学的高度抽象性与概括的普遍性是一致的,科学的具体性与技术的可操作性也是一致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对具体的科学有着指导作用,也就是:正确的哲学思维有助于确立正确的科学思维,错误的哲学思维也会误导科学使之偏离方向。

哲学无法替代具体的科学,但科学家却需要正确的哲学作指导,使科学思维以哲学思维为基础,以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