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石涛是绘画界的曹雪芹”,这话有道理吗?

羁文


石涛先生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他的艺术主张是:"笔墨当随时代。″还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当时是一种超前的绘画理念。

(搜尽奇峰图)

吴冠中先生曾说:"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这也许是石涛成为反思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切入点。″有人说:"石涛是绘画界的曹雪芹,有一定道理。″

(搜尽奇峰图)

石涛先生重视写生,在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方面都有很高艺术成就。重视传统学习,他说:"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陈式,不拘泥一格,取其为己所好者学之。″

(搜尽奇峰图)

石涛先生《细雨虬松图轴》,用笔方笔和圆笔兼用,祟山峻岭的高地用方笔折角画外形。近景山石用使转的圆笔。整幅画有幽深、淡远意境。

(细雨虬松图轴)

他的画创新画法,吸收传统精华又不其束缚,巧用墨法。画艺精湛。他画的山水作品讲气势,苍茫恣肆。

(搜尽奇峰图)

《搜尽奇峰图》,构图巧妙,画中奇峰怪石和密集的苔点笔法,形成奇特风格。

石涛先生在画上的题诗,书法艺术也有较高成就。他学过董其昌、苏轼、黄庭坚等。笔墨厚重,生拙古朴,其行书汪洋恣肆。

(搜尽奇峰图)


神韵轩书法


知道曹雪芹伟大在什么地方吗?曹雪芹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作家”,这样的作家是非常稀有的,中国历史上仅有几人而已!例如,屈原、杜甫就是。

这些作家不是仅仅写了一部名作的问题,而是记录了伟大的社会历史和心理的深度。

曹雪芹是达到了这个深度的作家,他在《红楼梦》中所展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图景,可谓深刻而丰富。


我们就以他在语言上的造诣来说,也是前无古人的。他是白话文的大师,是诗、词、曲、赋、铭、诔的大师,这在历史上的小说作家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在任何一个文体的驾驭上,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这就是对曹雪芹这样的作家,只能用百科全书般的丰富和深刻来形容他的成就了。

一个作家要达到百科全书的巨大文学成就,那是非常困难的。

前面我们就说过,历史上两千多年也只有数人而已,可见这种作家的稀有性。

那么,画家有没有“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呢?当然有!

比如说,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件“百科全书式”的伟大绘画作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底伟大在什么地方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对社会图景的艺术和戏剧化的描绘,另一方面,是艺术技法的精彩无敌。

《清明上河图》出名以后,明代和清代都有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绘画作品,但是,没有一个假的《清明上河图》是能够提供精细丰富社会图景的,所以,这些作品,只能说“狗尾续貂”之作,与真正的《清明上河图》的思想、文化、艺术成就根本没法比。这就是差距!

我们再看看《红楼梦》出名以后,也有大量的“狗尾续貂”之作,但是,都没有取得任何艺术、文化、社会上的成就。

石涛就有点不一样了,他在晚清中国变革之际,地位越来越高,因为,晚清到民国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所以,石涛的地位就越来越高,到五四以后,就完全超过了清初“四王”在绘画上的统治地位。


其中张大千就号称自己是石涛再生,齐白石也愿意在石涛门下做走狗。新中国成立以后,傅抱石,石鲁都是石涛的追随者。

但是,从石涛到张大千、傅抱石,还真没有出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画家。

如果把石头的山水画最高成就《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长卷作品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比较一下,我们就看得出来,无论艺术成就还是思想成就,石涛前面还有这么一位伟大的画家,他怎么可能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画家呢?

  • 下图:石涛代表作品长卷《搜尽奇峰打草稿》


如果说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百科全书式”画家非常稀有,那么,至少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才比较符合这个档次。

当然,石涛也是非常伟大的画家,他不但在绘画上有很很大胆的创新和开拓,而且还在理论上高呼个性解放,不要陈陈相因。

石涛也不是空头理论家,也不是平庸的画家。

石涛在绘画领域的题材非常开阔,例如,除了山水画,他在花鸟、人物、动物都有涉猎。

而且在书法、文学上的,造诣也很深。

但是,无论绘画还是书法、诗词,他取得的艺术成就与曹雪芹那样高的成就还是有距离的。


比如说,同样是画家,赵孟頫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影响,石涛也是无法比的。

同样是画家,徐渭的书法成就也要高于石涛的书法。

同样是画家,郑板桥的文学、书法成就,也是高于石涛的。

而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诗、词、铭、诔、曲这些文学体裁,堪与历史上的任何大师媲美,这就是差距。

中国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


除了绘画,它还与书法、诗词、篆刻等艺术门类密切联系。很多伟大的画家,很难在诗、书、画、印上都取得空前的成就。

所以,我们说石涛的成就,与曹雪芹是没法比的。

这不是因为绘画和小说门类不同就不能比,而是要有比较的基础和依据。

如果是曹雪芹与黄公望、赵孟頫这样的绘画大师比,那就真有一比了。

石涛(1642----1707),清代大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著名的“四画僧”之一。他是明代藩靖江王朱守谦子、悼僖王朱赞仪十世孙。广西全州人。原姓朱,名若极,字石涛。由于石涛处于明末清初,他又是明宗室,所以,他的生卒也神神秘秘的,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年、1641年、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年、1710年、约1718年)诸说。这似乎有点像曹雪芹的身世,扑朔迷离的。

不过,石涛的大体经历还是基本上清楚的。他在安徽宣城居住了10多时间,结识了黄山画派的画家梅清,这是石涛初次与中国优秀画家相交流。

后来,他又到南京,在这个文化气息很浓的地方生活了10年。然后又北上北京几年。再后来定居扬州直至去世。

扬州也是曹雪芹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生活过的石涛和曹雪芹,都是清代的文化大师。

但是,石涛与曹雪芹的成就,真的无法比,而且,也不是画家中的曹雪芹。在画家中,还有与石涛同时代,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在书法上的成就,也要高于石涛的。

一个像曹雪芹那样伟大的画家,起码在绘画和书法都要有前无古人的艺术创造成就。


千千千里马


比喻欠妥,浅议如下:

一、身世近似,皆出身高贵,后家道中落,一生落魄坎坷。

曹雪芹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他的祖上是一个百年望族,属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十三岁之前,作为豪门公子,生活富华奢靡;由于父亲被革职抄家,家道中落,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移居北京后,成为普通贫民,饱经沧桑巨变,备尝世态炎凉之酸苦。

中国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清初四僧”之一,石涛(1642—1707年) 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图称监国,不料失败而被唐王处死。幼小的石涛靠着内官的庇护保全了性命。他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二、评价不同,皆有杰出贡献,但文化历史地位差异大。

当今,曹雪芹的成就与《红楼梦》的伟大,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全译本也有20多种。英国著名的东方文化研究者阿瑟·韦利曾评价:“《红楼梦》是世界文学的财富,它的出现给世界文学增加了荣誉,它使世界文学创作者受益匪浅。”

英国人有句话: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可见萨士比亚在英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之响亮与崇高。

  早在2001年,红学研究者蔡义江先生就曾说过:“曹雪芹是我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都毫不逊色。但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曹雪芹纪念馆或博物馆,这与曹雪芹的崇高地位和他对中华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极不相称的。”也有学者感叹,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曹雪芹的知名度与其他世界级作家相比也仍有差距。

作为明末清初的绘画大家石涛,其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巨大,他既是中国绘画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齐白石曾称其“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石涛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吴冠中曾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西方推崇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贡献属于发现了视觉领域中的构成规律。而石涛,明悟了艺术诞生于‘感受’,古人虽也曾提及中得心源,但石涛的感受说则是绘画创作的核心与根本,他这一宏观的认识其实涵盖了塞尚之所见,并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等西方美学立论之先河。这个17世纪的中国僧人,应恢复其历史长河中应有的地位——他是世界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早于塞尚200年。”

三、领域不同,影响力及历史地位悬殊,比喻欠妥当。


庄子之水


石涛曹雪芹是没法可比的,领域也不一样。但影响力却差不多……
所以说一下石涛吧,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一下……

古代皇朝时常出现争夺皇位、同室操戈的事件,父子反目,兄弟相杀都已是司空见惯。清顺治2年的时候,这一历史悲剧又在桂林靖江王府里重新上演着。

自李自成攻陷京京师后,第9代靖江王朱亨嘉就自封监国于广西,正嫌广西地方狭小,兵马有限,打算拿下广东实现宏图大业的时候,突然被南明隆武帝派兵一举擒获,废为庶人关进牢房,幽禁至死。

在这一场混乱中,幼小的靖江王长子朱若极在内官的保护下逃出王府,为避开南明和清朝的追杀,辗转流离最后躲入桂林湘山寺削发为僧。

自此世间少了一位叫朱若极的王子,却多了一名画坛宗师,石涛。

石涛

朱若极在湘山寺改名石涛,法号原济,原本是身份尊崇的靖江王子,却在一夜之间家门被毁,父母尽亡,只能流落寺庙剃发为僧,这等变故,在一个年仅4、5岁的孩子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命运的折磨让石涛尝尽了苦楚,后来杀父仇人隆武帝的覆灭和反清复明日渐微小的希望,又让石涛感觉家仇国恨逐渐失去了现实意义。于是他找到了新的生活寄托,绘画。

在湘山寺里,石涛经常看着寺内的兰花画画,他觉得兰花就像自己一样,孤高自傲。他一生中的写兰佳作不下于50幅,更被誉为继北宋的赵孟頫之后,最负盛名的写兰大家,本以为能能在佛寺平平淡淡的过活,却没想到命运又再次向他伸出魔爪。

在当时的环境下,连佛门这种方外之地也难以求得片刻安宁,湘山寺不久后也被乱兵摧毁,石涛和改名“喝涛”的内官只能又开始了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清朝康熙5年,清政府借着明安昌王后裔出家为僧一案掀起大狱,石涛2人为了躲避追捕,来到了1100多公里外的安徽宣城,先后驻于敬亭山麓的广教寺、金露庵和闲云庵等寺庙,长达15年之久。

敬亭山

在宣城的这15年,对石涛艺术理念的成型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石涛在15年间经常去黄山游玩,常年的观赏令他对大自然的美有一番独有的感触。

闻名于世的《罗汉百开画册》和《山水图册》就是石涛在宣城创作的代表作,他在画中所表达的诗中有画,先以气胜的意境令后世画家无不惊叹。

另外对石涛影响颇大的,是他在宣城期间结识了不少文人画家,这批人还成立了一个宣称书画社,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交流心得。

黄山画派代表人物梅清亦是石涛的忘年之交,两人还经常结伴前往黄山观景作画,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温泉都成为石涛作画的灵感源泉,他将这些奇景绘成了不少传世佳作,而这段经历对石涛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清朝康熙17年,沉浸在佛门和绘画之中的石涛迎来了绘画生涯的一个转折。37岁的石涛应钟山西天道院的邀请,离开宣城前往南京,之后的几年,对安稳生活了15年的石涛来讲,可以说是生活中较为得意的时期。

特别是被康熙帝2次召见这件事,更是让石涛倍感光荣。康熙帝当年南巡驻足南京,期间到名刹长干寺礼拜,石涛随众僧一同受召参见,5年后,石涛又在扬州平山堂恭迎圣驾,康熙帝甚至当众叫出石涛的名字,这让石涛欣喜

此事也对石涛的画艺产生了影响,为纪念这个时刻,他作了《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一篇,诗中情感真切,充满对皇帝的感恩戴德和受召的得意之情。过后不久,他还画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为其题诗,署名是“臣僧元济顿首”,显而易见石涛对清朝属臣这个称号颇感骄傲。

人虽身在佛门,石涛的心却在红尘。康熙召见过后,他就北上京城,在北京生活了3年。期间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之间应酬自然少不了礼尚往来,高官邀请他吃喝玩乐,他就得作画题字赠与对方,认识的高官不少,能懂他内心的却寥寥无几。

石涛一直希望能被清政府重视,却忘了一件事,自带着靖江王长子的身份降生时,其实就已经奠定了他往后在清廷的位置,在笼罩着文字狱阴影的清朝政坛,没有哪个官员会愿意和前明宗室深交。

北京孤寂的3年让石涛明白了自己在京城社会上的角色,他再怎么努力充其量只是个画匠。原本还揣着雄心壮志想在红尘中施展一番的石涛,心灰意冷地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

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苦瓜二字,仿佛寓意着他的一生。

石涛所画的苦瓜图

明了京城现实社会的石涛,怀着一颗冰冷的心离开京城,南下扬州,直至病故都长居于此。他回扬州后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绘画风格也转入最成熟的时期。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国宝《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石涛在此期间留下的传世之作,他将自己坎坷的命运和郁郁一生不得志的情感尽数挥洒在画作之上,并借此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观点,主张绘画应该向大自然索取灵感,了解所有想画的东西的规律性。

石涛故宫藏品

可惜石涛在世时命运对他太过苛刻,从出生直至死去,他都郁郁不得志,但他也没料到,自己的画作在后世竟是如此受推崇,他张扬的个性、超越时代的革新绘画理念更是直接影响了大多数中国画家。

王原祁曾评价石涛,“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仁雲莙時代藝術


我认为是有道理的,首先他们的人生轨迹差不多,都出生富贵,后家道中落,凭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磨难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成为各自领域的大家。

曹雪芹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石涛是明代宗室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原名朱若极,他的父朱亨嘉为第九世靖江王,于南明隆武时期自称“监国”于桂林,后被明将瞿式耜等擒获囚杀。清兵入桂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难以谋生,于是出家为僧,法号超济、原济(亦作元济)、道济,号石涛。他大部分的少年时光是在东躲西藏的苦难与窘迫中度过的,但这样的人生阅历,磨炼了石涛的性格,也拓宽了他的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感知,成为了其日后创作的宝贵财富,他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不精擅且富有新意。他的作品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做到和谐统一,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称得上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其画作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的绘画艺术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注:附图为石涛被广州、上海、故宫等博物馆收藏的部分作品








大神画室


中国画一代宗师•石涛

石涛(1642年一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法名原济),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水墨山水画,其艺术成就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石涛之后,凡是山水大家,无不临摹学习石涛山水,从中受益。山水画界更有:“不学石涛,难成山水”之说。可见其在国画界的地位之高。

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在文学界的影响有多大,石涛在国画领域的影响就有多大;曹雪芹在文学界的地位有多高,石涛在国画界的地位就有多高。所以石涛是绘画界的曹雪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合情合理。





南山明月


有人说“石涛是绘画界的曹雪芹”,这话有道理吗?要知道这话有没有道理,我们先看看他们的简介如身世、遭遇、性情、学识成就等等有没有可比性,从这些比较中会得到答案。

石涛,在国画领域的影响力很大,业界说他是清代以来三百年间国画艺术第一人。他的画笔墨恣肆新奇,反对当时仿古之风,是创新改革型不可多得的大师级人物,又是诗书画及山水花鸟人物皆擅长的集艺术大成的理论家。他的山水突破前人而达到随心所欲写自我的新境界,改革了传统笔墨技法,注重以大自然為吸取创作源泉,用墨浓淡干湿极尽变化,构图新颖、画面宏阔,,,敢于反叛传统而创立自我天地,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至今仍有相当号召力的国画改革和创新言辞,对后世国画发展有着突出的影响。。。在身世方面他是明靖江王朱亨嘉之长子,幼年遭变出家为僧,生不逢时,半生漂泊云游各地卖画为业。。。

曹雪芹,他的最大成就在于文学小说创作。他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深刻的反封建思想有力鼓舞人们反对封建束缚,追求新思想、新生活,它的杰出影响给后世文艺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没有《红楼梦》,就没有红学研究,以《红楼梦》做题材的诗词歌赋、文艺小说、评论、影视作品等等更不胜不枚举。。。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他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风流富贵、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好境不长,因被抄家而回京后靠卖字卖画和朋友救济为生,前后反差相当大,有着非一般的人生际遇。。。

经过上面对石涛和曹雪芹两人的身世遭遇、人格性情和才华表现的了解后我们发现他们确有近似之处,把他们说到一起也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有人说石涛是绘画界里的曹雪芹并不为过,也很合理和好理解,如果倒过来说曹雪芹是文学界的石涛反而让人感到不那么妥,因为相对来讲,国画对后世影响的广度是没有文学作品大的,吴冠中也说过一百个齐白石也比不过一个鲁迅,国画影响的是懂画的人,而大部分人都喜欢看小说听故事,所以石涛对后世的影响力虽然很大,但也是没有曹雪芹大的,只能把石涛比作画界里的曹雪芹合理点。。。以上拙见不喜勿喷,谢谢大家阅读!

梦幻画派创始人陈展鸣

二O二O年二月二十二日


陈展鸣


石涛(1630-1707),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苦瓜和尚,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石涛是明朝宗室,原本应是过富贵生活的,但由于国亡家破,因而他所走的道路十分曲折,早年的石涛面临着家庭的不幸,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从此登山临水,云游四方,漂泊或居留于异乡客地,足迹达半个中国。自然景观的长期熏陶,身世不定的感念,造就了这位天才画家。石涛的绘画作品和艺术思想,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所著《画语录》直至今日依然被奉为圭臬。

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都会了解曹雪芹。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

石涛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成就好比如曹雪芹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这观点是可以相通理解的





兰亭逐梦


先说说石涛,石涛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巨大,他既是中国绘画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齐白石曾称其“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在艺术上,他可以称为一个杂家,他会画很多东西。他不像八大那么精纯。有的人讲这个话的时候,所谓八大精纯、石涛芜杂,其实是带有一点贬义的。

石涛有着一种生命的大活泼。他有一种潇洒纵肆,那种漫天红树醉文章的感觉,石涛严格来讲不是一个僧人画家,虽然他一生佛教都是他的一个基础,但是他不像在深山古寺中生活的人,他的感觉是那样活泼,他对生活的体验是那样丰富,他身上所膺有的中国传统的滋养是那样的深湛,这是他成为一个旷世艺术大家的基础。他对传统的学术非常有研究,常常与当时的大学者在一起讨论问题,他是佛教研究专家,在道家方面有卓越见解,他的《周易》研究的水平也很高,他对传统艺术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了解,他对纸张、墨的了解,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再说说曹雪芹,曹雪芹是清代学者,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最后说说这两个人有没有可比性。他们一个是画画的,一个是写小说的。这两种艺术形式是没有可比性的––绘画表现的是定格的时间,展现的是永恒的画面;小说是以时间或人物的活动等为叙事线索表现现实社会生活的。

因此,这两个不论是在艺术成就还是艺术地位上都是没有可比性的。





艺术闲聊


不敢苛同。曹雪芹是中国古典文学(扩大为文化)的集大成者; 石涛对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方面是有限的,魏晋、宋元这几个书画传统的高峰期的特点,在石涛那里基本得不到体现,他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对清代“崇南贬北”的柔靡、沉闷的画风的一种打破。

所以二者不具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