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安全實現全面復工最關鍵,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李稻葵:安全實現全面復工最關鍵,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根據研究,本文主要提出6個觀點:

第一,根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的模型預測,如果政策應對得當,當前的新冠病毒暴發對經濟增速的負面衝擊將是可控的,總體影響將是有限的,如果疫情的實際影響在一季度末或者上半年末得到控制、從而實現全面復工,那麼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別為-0.17或-0.36個百分點,原定的全年經濟發展目標能夠實現。

第二,新冠疫情相比SARS對經濟影響的最大不同在於我國的經濟增長處於不同階段,同時新冠病毒的特點與SARS非常不同,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安全順利地實現全面復工最為關鍵,比任何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都更為重要。

第三到第六個觀點分別對應走向全面復工過程中的四個挑戰與應對措施。

第四,應該推出防感染型經濟活動的規範和標準,嚴防復工後的疫情大面積反彈;

第五,應該明確只要在復工期間嚴格執行了疫情防控科學規範,由復工產生的新增病例不追究地方政府和企業責任,防止地方政府一心保疫情數據,無心復工;應該對關鍵產業鏈進行梳理,對部分關鍵的短缺環節要進行產能兜底,防止關鍵企業不復工,導致其他企業復工後窩工;

第六,應該公佈各個年齡段人員和不同身體狀況人員的死亡率等更加詳細的數據,防止社會心理對於疫情過度恐懼。

李稻葵:安全实现全面复工最关键,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一、新冠病毒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根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的模型預測,在政府對疫情應對得當、能夠像2003年應對SARS時那樣及時出臺到位的疫情防控及經濟穩定措施的情況下,如果新冠病毒疫情能夠於2020年第一季度得到控制,實現全面復工,那麼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將為-0.17個百分點;如果疫情持續到2020年第二、第三或第四季度,預計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別為-0.36、-0.55和-0.77個百分點。此前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在疫情發生前公佈的對2020年經濟增速的預測為6.1%,考慮新冠疫情的影響後,根據疫情結束的時間不同,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應在5.3%--5.9%之間。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政策應對得當,當前的冠狀病毒暴發對經濟增速負面衝擊是可控的,總體影響是有限的,能夠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首先,儘管短期來看和消費相關的各項指標的總量會發生明顯下降,但增加值的下降不會十分嚴重。第二,不同於SARS疫情,新冠疫情發生在第一季度,恰為全年經濟活動最少的時期。第三,近年來物流運輸、電子商務和網絡協同辦公的發展,使得在防疫期間繼續開展部分經濟活動成為可能。第四,此次疫情過程中,政府在經濟運行方面應對措施的出臺較SARS疫情明顯前移。以上原因均會相較SARS疫情部分程度上減小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但是也同時要注意到,SARS疫情發生時我國經濟正處於上升期、經濟加入全球化的加速期,而此次疫情發生時我國經濟則處於下行趨穩期、全球化逆流的複雜期,因此,在戰勝新冠病毒的過程中,關鍵之關鍵就是要安全順利地實現全面復工,這比任何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都更為重要。

新冠病毒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隱蔽性。研究人員發現,該病毒的R0(人際傳播指數)為2.2(95%置信區間:1.4至3.9),相比之下,SARS的R0約為3,而HIV的R0約為2至5。新冠病毒還擁有較短的倍增時間,每6.4天感染病例數就會增加一倍,與之相比,SARS的倍增時間為14.2天,是新冠病毒的兩倍多。與此同時,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相對非常長,因此要有疫情長期存在和反覆的思想準備。第二,致命性不及其他嚴重的流行病。目前它的死亡率為2-3%,且死者多數是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相比之下,SARS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死亡率分別為9.6%和34.5%,一般流感的死亡率要低得多,約為0.1%,但其影響面更廣,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世界每年死於流感的人數約為25萬至50萬人。

根據以上分析,與SARS相比,新冠病毒疫情的特點很可能是弱而不死,死灰常在的情況,比較難於徹底消失,但其實際殺傷力會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疫苗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能研發成功、投放市場。因此,寄希望於比較快地出現零新增感染的情況不太現實,應對的關鍵點是降低其實際殺傷力。

我們在以下三種情況下預測了此次疫情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

情況一,疫情實際影響在2020第一季度末基本得到控制,湖北省以外實現全面復工。

情況二,疫情實際影響在2020年6月底得到基本控制,全國實現全面復工。

情況三,疫情實際影響在2020年年底得到控制,最終實現全面復工。

我們以2003年在政府積極應對措施下SARS疫情的影響為基準,預測新冠病毒暴發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圖1是2001-2007年的GDP增速,僅從該數據很難發現SARS暴發的影響,這表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為了觀察這類短期影響,我們使用了2003年的季度數據,圖2顯示了2003年第二季度(SARS暴發最嚴重時期)不同行業行業的季度同比增速的相對變化[同比增長的一階差異除以2003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是為了消除規模效應。2003年,中國經濟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而在2019年,GDP增長率僅為6.1%。因此,我們認為對相對變化而不是絕對變化進行預測,是更為精確的預測方法。],發現不同行業所受的影響存在很大差異: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速降幅最大(從2003年第一季度的7.7%降至2003年第二季度的2.3%),住宿和餐飲業所受的影響次之(從11%降至7.4%)。

李稻葵:安全实现全面复工最关键,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圖表1,2001-2007年中國GDP增長(%),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李稻葵:安全实现全面复工最关键,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圖表2,2003年第二季度分行業增加值的相對變化,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注:相對變化=(2003年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長-2003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長)/2003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長。

參照SARS疫情對2003年不同行業增加值增速的影響,我們對當前的疫情影響進行預測,其中,我們做了以下兩項調整,以反映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第一,由於物流運輸、電子商務和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使得在防疫期間繼續開展部分經濟活動成為可能,由此我們認為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將弱於2003年。第二,由於此次政府更加積極倡導居民減少出門次數,這將會顯著抑制批發零售消費的增長。

由此,我們計算出當前冠狀病毒暴發對不同行業季度同比增速變化的絕對影響(圖3),並通過計算跨部門季度同比增速影響的加權平均值來計算冠狀病毒暴發對整體GDP季度增速的影響。最後,我們用加權平均乘以季度產出比重來估算疫情對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每個季度GDP的季節性至關重要。根據以前的經驗,第一季度GDP通常是佔全年GDP比重最低(2019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GDP份額分別為22.0%,24.5%,25.5%,28.0%)。因此,如果到第一季度末實現全面復工,那麼其對第一季度GDP的負面衝擊所導致的GDP年度下降幅度將小於2003年第二季度SARS暴發時的情況。]

李稻葵:安全实现全面复工最关键,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圖表3,預計疫情對分行業增加值的季度同比增速的絕對影響(%),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我們的預測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疫情於2020年第一季度得到控制,實現湖北省外的全面復工,那麼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將為-0.17個百分點。如果疫情持續到2020年第二、第三或第四季度,預計影響分別為-0.36、-0.55和-0.77個百分點(圖4)。我們的預測結果大致上與國內外其他研究機構的預測是一致的。

李稻葵:安全实现全面复工最关键,比任何刺激政策都重要

圖表4,冠狀病毒暴發對2020年中國經濟整體增長的估計影響(百分比),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注:對第X季度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計算方式為各部門的加權影響之和乘以X季度的產出比重(即2019QX的產出除以2019年的總產出);如果暴發被包含在X季度中,則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是第一季度到X季度的影響之和。

二、走向全面復工的挑戰與應對

根據以上分析,與非典等其他疫情相比,新冠病毒具有傳染性較強、隱蔽性強、健康人群死亡率較低的特點,我們認為社會各界應該做好在經濟社會基本正常運行的環境下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弱而不滅、死灰常在的思想準備和政策預案。我們認為不能期待疫情完全排除之後再考慮全面復工,相反,應該研究在全面復工的過程中應對疫情,從應急反應過渡到常態化全面應對。如果不能逐步增加復工面,疫情會很難得到有效控制,包括醫療物資的生產、運輸、科學分配以及百姓的生活物資供給也會難以為繼。隨著疫情的發展,經濟能否正常運行正越來越成為能否儘快戰勝病毒的關鍵保障,疫情防控能力與經濟的運行密切相關。如果不能逐步走向完全復工,不僅會傷害我們應對疫情的能力、發生各種次生危害,同時也會留下就業、債務、產業鏈外移等諸多經濟領域的後遺症。

我們分析,在走向全面復工的過程中,主要將面臨四個挑戰,有關方面應該考慮相關對策。

挑戰一:嚴防復工後的疫情大面積反彈

為了避免復工後的疫情反彈,必須推出防感染型經濟活動的規範和標準。要針對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地區有相應的科學管理辦法。目前復工的關鍵是恢復生產性行業,尤其是製造業和建築業,建議把當前的社區網格化防疫管理推廣到工作崗位的防疫管理,對於員工的工作和生活進行統一管理。

其中最關鍵是三個步驟,第一是在工作場所要採取嚴格防控疫情的生產操作規範;第二是改善員工統一住宿、餐飲和衛生方面的條件,修建臨時性板房,減少員工的居住密度,甚至可以租用一些經濟型酒店來幫助企業解決住宿問題,這也是疫情防控時期幫助相關酒店業恢復經營的一種方式;第三,針對復工人員的身體狀況進行不斷監控。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出臺鼓勵企業復工的相關政策,幫助企業分擔防疫成本。對嚴格按照疫情防控流程復工的企業,有關部門應該推出疫情復發成本兜底的承諾。

科學復工後的一整套嚴格的管理流程,反而可以避免因為疫情形勢轉好後社區管理和居家防護的鬆懈,尤其是大量製造業和建築業的就業人員普遍生活在公共衛生基礎差和防疫知識薄弱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因此在科學的基礎上宣佈防疫規範下的復工,實際上有利於在更長的時期控制傳染。

挑戰二:地方政府一心保疫情數據,無心復工

疫情暴發期,疫情防控的應急性措施是控制傳染,因此各地方政府防疫工作的核心是控制感染人數。目前,應該說醫療部門和科研部門已經對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和致死率取得了很多共識,隨著防疫應急性措施開始產生效果,對於地方政府的防疫工作考核指標應該相應發生變化。不能一味看重新增病例數,而是應該強調每億元GDP的病例數,兼顧防疫和復工。過度強調對於新增病例數的零容忍,一方面政府將對於復工有顧慮,付出過高的經濟成本,一方面將可能形成瞞報的動機,反而不利於最終戰勝疫情。因此,要對地方政府和復工企業明確一點,只要在復工期間嚴格執行了疫情防控規範,由復工產生的新增病例不追究地方政府和企業責任,同時由上級財政對於企業發生的隔離費用進行補貼。

挑戰三:關鍵企業不復工,導致其他企業復工後窩工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各行各業有著很長的產業鏈,由於過去互聯網和物流的快速發展,產業鏈上下游鏈接十分緊密,國際合作十分密切,如果產業鏈上的一個供應商出現問題,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可能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目前,一方面一些有能力組織復工的企業在復工後由於上下游供應商無法配套,存在開工不足甚至再次停工的現象;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企業都互相觀望上下游企業的復工狀況再決定自己是否復工情況;因此,復工問題既影響著整個產業鏈的正常運行,同時也具有正外部性的特點。

因此政府應該對關鍵產業鏈進行梳理,對部分關鍵的短缺環節要進行產能兜底,政府承諾補貼最終無法被利用的產能。政府要高度重視當前部分大型企業的零部件供應難題,應與企業密切溝通,給予企業在尋找替代方案時的政策便利。政府特別應該優先照顧兩類企業,一類是有出口訂單、有出口履約壓力的企業;一類是處於全球關鍵產業鏈、供應鏈,為外資企業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保證這兩類企業恢復生產,按期履約,對維持中國企業信用有重大意義。中國出口企業在疫情中如能按期完成訂單,有助於外商對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發展的信心,也有助於展現出中國企業生產經營的韌性,以及中國應對危機的強大優勢。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供應鏈的安全,防止西方一些國家以供應鏈斷裂為藉口,進行製造業的轉移。

挑戰四:社會心理對復工心存憂慮

在醫療收治和醫藥研發方面不斷推進的同時,還要在社會心理方面加強應對。這兩個方面的相關度很強,但是各自規律不同。就社會心理而言,目前大眾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新增病例、重症人數、死亡人數等數字以及部分個體病例遭遇。我們建議要多公佈一些更為具體的統計數字,幫助社會更加全面理性客觀地認識病毒。比如,建議公佈各個年齡段人員和不同身體狀況人員的死亡率,由於身體健康的青壯年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很低的,所以公佈這個數字有利於大規模復工人員的心理安撫。同時,應該儘快公佈一些有科學根據以及有科學數據支撐的治療方法和方案對於感染人群的治療效果,如果能夠證明大部分沒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人群在感染後,經過治療的死亡率與流感嚴重程度相當,對於社會大眾心理安定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穩定作用。

□李稻葵 厲克奧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新冠疫情課題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