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朝代的覆滅,應不應該歸咎於女人?

張溢解密


在男尊女卑的奴隸、封建社會,把朝代的滅亡讓女人背鍋,例子很多!後代史官為什麼要這樣記載呢?因為這樣可以不減天子的威嚴與合法性,也是對後來皇帝的保護。



楊哥之翩翩舞


每一個王朝的覆滅,實際上都是氣數已盡,滅亡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要把責任歸咎於女子,實在膚淺,她們大多身不由己,地位低下,只是君王的寵妃,無權插手朝政,怎能把鍋加給女子。有人說她們天生尤物,迷惑君王,禍亂朝政,那也只是君王昏庸無能,色迷心竅,不關女子。看看褒姒和楊玉環的例子也能窺見一二,王朝滅亡其實與女子無關。

褒姒

提到褒姒,我們一般以為是她迷惑周幽王姬宮湦,為了博美人一笑,做出了烽火戲諸侯的荒淫行為,最後導致滅亡。其實不然,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政局,周幽王是西周第十二個王,在他繼位時,王朝就已經搖搖欲墜,日薄西山了。


早在西周中期開始,社會危機就已經加劇,對外與周邊的蠻,夷,戎,狄等少數民族矛盾衝突不斷,對內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矛盾日趨尖銳。在周昭王時期,楚國崛起,勢力日益壯大,與周王室摩擦不斷,昭王親自領兵伐楚,在二徵時落水而死,這就是歷史上的“昭王南征而不復”,經此一役周王室力量被嚴重削弱。而此時王室內部貴族階層爭執不斷,舊的貴族沒落,新的貴族崛起,逐漸分化,動搖了奴隸主貴族統治。


到了周厲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爆發了國人暴動,加速了其滅亡,暴動之後又遇天災,雖然周宣王極力穩住了局面,但周王室已經氣數已盡,到他死的時候,最大的外患獫狁也沒能解決掉。


之後就是周幽王繼位了,接了一手爛攤子,國家已是千瘡百孔,恰巧他自己本人還是一位暴君。在位期間朝政混亂,諸侯叛離,最後被犬戎聯軍攻入王都,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所以,西周滅亡是亡於內憂外患,亡於君主暴政,褒姒是無辜的,她一個弱女子身不由己,背上禍國殃民罵名,只是後來文人的一廂情願,有意如此撰記。


楊玉環

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妃楊玉環可謂國色天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連君王都不上朝了,她的魅力可見一斑。以至於後來的安史之亂都說和楊玉環分不開關係,但是安史之亂和楊玉環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呢?我看沒有,因為當時盛世之下的大唐朝,已然是一隻“紙老虎”,當然這隻“紙老虎”是相對於安綠山而言。安祿山憑什麼敢反,因為他擁有反的資本,天時地利人和聚齊。


安祿山得寵後,位高權重,就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的節度使,總兵力達二十萬,是中央軍的兩倍有餘,佔全部邊防軍的四層之多。此外安綠山利用邊境便利,與遊牧商貿民族做生意,不斷充盈自己財庫;重要職位,撤下漢人,全部自己人擔任;成立八千敢死隊,成立以一敵十的親衛軍;借朝廷名義殺掉各個部落酋長,引起對朝廷仇恨。在安祿山積極備戰,準備謀反的時刻,我們看看此時的大唐。


唐玄宗七十歲,年老遲暮,變的昏庸,只圖玩樂,不理朝政;中央軍久違沙場,疲於訓練,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朝中權貴大臣欺上瞞下,紙醉金迷,歌舞昇平。盛世之下的大唐,儼然就成了“紙老虎”,這樣的大唐怎麼能是安祿山的對手呢,所以安祿山一反,唐軍節節敗退,最後唐玄宗倉皇出逃。


盛世大唐,竟被打的如此狼狽不堪,誰的原因呢,當然和唐玄宗分不開,眾臣和將軍們不敢把矛頭指向唐玄宗,卻可以讓楊玉環背鍋,都是這個女人禍國殃民,應該把她處死,於是楊貴妃血灑馬嵬坡,就這樣含冤而死。我覺得這樣很不公平,也毫無理由可言,堂堂大唐那麼多能臣武將,尚且擋不住安祿山,她一個女子又能做什麼呢,你說她迷惑君王,那是唐玄宗自己墮落昏庸沉迷美色,與楊玉環無關。所以,安史之亂最大的責任要歸咎於唐玄宗,而不是楊玉環。


總結

王朝的更迭,興衰交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和規律。客觀的講,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動的,像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這些都要從歷史的縱向橫向去探究。單純的把亡國原因推給女子,說她們紅顏禍水禍國殃民,是很狹義和膚淺的看法,之所以我們會有這樣一種觀點,可能和歷史上文人喜歡這樣撰記有關,為了突出一個女子美貌,往往把君主寫的昏庸無能以致亡國,然後責任歸咎於紅顏女子,這樣一種形式大眾都喜歡看,符合大眾胃口。但是喜歡不代表它的真實性。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故事,閒談一笑就好,莫不要當

真。


芬芳杜若



在關於王朝覆滅的各種觀點中,最無聊、最尷尬、最缺乏說服力的一個就是女禍論了。

一個王朝之所以走向滅亡,因素是非常多的,諸如嚴重的災害、外敵的入侵、權臣的做大、帝王的昏庸、社會矛盾的尖銳、統治階級的內訌等等。從歷史來看,王朝的覆滅往往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甚至連單純把鍋甩給末代君主都經常是有失公允的。

就世人經常列舉的“女禍”代表妺喜、妲己、褒姒、馮小憐、楊玉環而言,她們並非執政者,沒有什麼參政議政的權力(妲己陷害忠臣等不過是小說家言,不足為據),在國運的衰微的過程中根本就沒什麼戲份可言。即使她們算不上白蓮花,寵幸她們的男人們還是還是要承擔主要責任的。

太姜(王季之母)、太任(文王之母)、太姒(武王之母)被譽為“周室三母”,在周王朝興起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們以後,“諸位王后在政治領域均具有合法的權威,如康王之後王姜安撫諸侯、宴享史官、參與南征的準備工作,協助周王處理政事,在周王朝權力系統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其政治影響涉及康、昭二世;穆王后王俎姜因軍功賞賜作戰諸侯;恭王后支配內史賞賜臣屬財物等,涉政的諸後均以周王輔助者的姿態出現,作為周王的得力助手,承擔著重要的政治功能。”(引自耿超《女禍論”源流考》)早在周代,女性已能參與國事,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戰國時期,幾位女政治家有了更為亮眼的表現。秦國的宣太后、趙國的威後和齊國的君王后都具有相當的眼光,或開拓進取,或從善如流,或保境安民,頗有可圈可點之處。

秦漢以後,在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的女性也是不乏其人。西漢的呂雉和竇漪房、東漢的鄧綏、北魏的馮太后、唐朝的武則天、遼代的蕭綽、宋朝的劉娥、明朝的李兮淽、清朝的孝莊皇后便是其中的代表者。她們固然不是秦皇、漢武那樣富有雄才大略的頂尖人物,但才智超群,比大多數男性皇帝更為成功,更有作為。他們知人善任,行事果敢,富有才略,都是傑出的政治人物。

當然,真正禍國的當權女性也是存在的,比如西晉時期的賈南風和北魏時期的靈太后(胡氏)。在掌權之後,她們心狠手辣,行事荒唐,治國無方,確實要為西晉、北魏的滅亡負有較大的責任。至於專權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則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說她富有手腕,堪稱女中豪傑;有人說她才地平常,實在難堪大任。在此,筆者就不表態了。當然,如果她早死15年(死於1893年),那麼其歷史評價應該不會存在什麼爭議。

雖然禍國的女主確實存在,但其數量並不算多。而治國有方的女政治家,在數量上則要遠多於禍國殃民的女性當權人物。總體來看,女性政治人物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其成績應該可以達到“良好”這一層次。


阿宇的美食日記


十分不應該😹😹😹

一個王朝的覆滅可能是積弊已久所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失去了民心,孔子曾說: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這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後蜀國亡國後花蕊夫人曾題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也許是最好的寫照吧!




䴉鄉斌哥


這都是傳統史學裡曲飾君主、委過於近幸的老把戲了。

如果說,這個女人是政治家,比如秦宣太后、呂雉、武則天、慈禧,你委過於她,我勉強也能接受,畢竟她們雖然是女人,也並非君主,但是她們掌握實權的政治家。

但是那些背鍋的女人,諸如褒姒、西施、蕭皇后、大小周後,都只是權力的附庸品,只是帝王的玩物,沒有權力,無法左右政治,拿什麼“禍國殃民”?

實際上,即使是女政治家,包括其他君主帝王,一個王朝的覆亡,並不是單純的個人因素,更不是電視劇裡那樣,帝王昏庸導致亡國的,亡國之君大多都是背鍋俠而已,何況女人?


南朝居士


和女人沒有一點關係!所謂的紅顏禍水在我看來就是男人無能的說法!

眾觀歷史,大部分王朝的覆滅都是君王昏暈無道,不把天下老百姓的死活當回事,只顧自己貪圖享樂才導致的!還有小部分是經濟土崩瓦解,各種矛盾導致!

要說女人,哪個男人不喜歡女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個千古一帝不喜歡女人?最典型的就是清朝順治皇帝為了一個妃子後來萬念俱灰出家當了和尚,後來不也沒亡國嗎?李世民為了武媚娘不也沒事嗎?

所以不要把男人的懦弱無能放在女人身上




順達機械CEO


我覺得不應該。

因為一個朝代走向滅亡,是很多因素造成的結果。比如,就秦朝來說,其滅亡是因為統治者殘暴不仁,縱容相權滋大。因為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秦朝的統治是相當殘暴的。加之受商鞅變法的影響,大一統後的秦朝推行嚴刑峻法。百姓常常一個不慎就被上酷刑、誅連九族。而且秦始皇到了晚年,荒淫無度,追求極樂昇仙之道,曾勞民傷財,修築阿房宮、出海求仙。這使得當時的百姓負擔加重,加之繁重的徭役壓迫,這才產生了反抗的情緒,並揭竿起義,與秦王朝展開一次次的鬥爭,最終走向滅亡。

此外,秦王朝滅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丞相權力過大。雖說秦朝推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但權力大部分仍掌握在丞相手中。世人曾說是奸臣趙高滅亡了秦國,然而趙高若沒有丞相李斯這個強大的靠山,又怎能讓自己的計謀一步步得逞?所以,在他當了丞相後,大權在握,更加變本加厲,濫殺大臣,導致眾叛親離,使秦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因此,朝代的覆滅怎麼能僅歸咎於女人呢?雖然歷朝歷代也不缺乏昏庸君王沉浸美色,而不理朝政,導致群臣激憤,盡失人心。但只能說,美色只是讓朝代滅亡的原因之一,並不是全部。所以,要將朝代的滅亡歸咎於女人,想必都是有失公允的吧!


ZzzC說史


一個朝代的粉面應不應該歸結於女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應該歸結於女人,我們以楊貴妃為例,我的觀點如下。

1.封建時代是一個男權時代。

我們都知道封建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在那個時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可以。(而如今這個時代女性,算了不說了,不然,這個月的零花錢就沒了。)男人的身份地位比女人高,這就會造成男人的話語權要遠遠重於女人。當唐玄宗娶了楊貴妃,貪戀美色,無心朝政,最終導致安史之亂,唐朝衰落之後。人們開始追究責任,人們想要找出出了事情的原因。

於是他們首先想到了唐玄宗,安祿山,楊國宗這些人。可是他們是誰啊,他們是男人,而且是有強大話語權的男人。他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而唯一沒有辦法辯解,而且話語權弱的只有那個已經死了的女人——楊玉環。

所以楊玉環理所應當成為了犧牲品。

2.封建時代是一個皇權時代。

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中的是什麼?人們看重的是天地君親師。除了虛無縹緲的天地之外,在他們心裡面,最尊貴,最榮耀的就是君王了。君命不可違,君命難違。在中央集權制度之下,帝王高高的坐在最高的寶座之上,他們低頭看看這無數的子女,有誰敢指責他們?安史之亂,死了無數的百姓。唐朝衰落,百姓受苦。

他們知道這時候一定要推一個人出來,來擔下這一切的責任。但是他們心裡知道能擔下這個最大責任的,只有唐玄宗。可是他們敢嗎?他們不敢。

於是,他們找了和唐玄宗聯繫最為密切,和這場戰爭聯繫最為密切的,和唐朝的衰落聯繫最為密切的一個女人,楊玉環。

3.封建時代是一個地位分明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封建時代是一個地位分明的時代,不僅有官員的高低,普通人之間更是分三六九等。人們要經過怎樣的奮鬥,才能夠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啊!而楊貴妃卻打破了這一切。她僅僅通過自己的美色,就得到了普通人幾輩子得不到的東西。其實楊貴妃並不是只通過自己的美色,以她的能力換到現在也是一個藝術家級別的。可是那時候的人們不知道這些。或者乾脆說是裝作不知道。因為他們嫉妒楊貴妃,對,沒錯是嫉妒。在《長恨歌》中白居易是這樣說的: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楊貴妃的嫉妒之情。普通的讀書人究竟要經過多少年的苦讀才能獲取功名。在他們的思想中,楊貴妃僅僅通過了美色,便可以不勞而獲,不僅自己得到了無上的地位和錢財,而且還讓自己的家人高官厚祿。因此這種嫉妒之情在人們心中慢慢的誕生了,人們根本遏制不住這種嫉妒之情,這種制度在人群之中蔓延,瘋漲。直到楊貴妃死了,需要一個人出來擔責任,他們的嫉妒之情,彷彿換了一副面目似的,變成了仇恨。於是楊貴妃理所應當的成為了他們嫉妒刀刃下的亡魂。

因此,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楊貴妃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她只是想要在那個封建的時代找到自己的一個棲身之處,罷了。可是封建時代的特性決定了你就是人們口中的罪魁禍首,你即使是死了也要被推出來問責,你註定要被這個時代推動著走。

以上內容取自本人原創文章,現轉至問答,感興趣朋友可以看看!





奉旨說史


這是一個很男權化的問題。但凡開疆拓土、建功立業,那都是皇帝的功勞,但凡誤國誤民,朝代覆滅,那一定都跟女人有關。比如說遠古時期有商紂王和妲己,中古時期有李隆基和楊玉環,近朝時代更是有大名鼎鼎的“壞女人”慈禧太后,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一直以來,新舊朝代的覆滅和更替,女人一直都在當背鍋俠,這是對女性的不敬,同時也是對男權莫大的諷刺。

其實在封建王朝中,女人永遠無法佔據主導地位,她們永遠只是皇帝的附屬品,永遠只是後宮三千佳麗中的某一個(哪怕你貴為皇后、皇妃)。

一個朝代的覆滅有很多複雜因素,當時的社會環境、內部矛盾,政治因素,國力強弱,周圍是否有強敵人環伺?但最關鍵還是當時的皇帝本人的綜合素質是關鍵。比如說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雖然當時明朝已被一個個前皇帝敗光了家底,但如果崇禎能不那麼剛愎自用,如果能用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當時明朝“爛船還有九斤釘”的底蘊,相信清朝不是那麼容易地打敗明朝的,這個,跟女人有什麼關係嗎?


四眼胖胖俠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不應該歸咎於女人,可能很多人會聯想都唐中後期的楊玉環和清末的慈禧太后,但女人最多隻能算是起到一些加速作用,但並不是全責。我記著1992年遼寧高考文科歷史有一道題就和其類似,說唐朝的衰敗歸咎於楊玉環對不對?一個朝代走向衰敗可以說都是由來已久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所有積壑的最後噴湧而已,在封建男權社會里,女人只是一個附屬品,楊玉環就是例子,她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性人物,那麼慈禧太后是封建社會女人自私狹隘、無遠大理想和極具侷限性的代表。相反武則天執政的大周卻繼續延續唐朝的發展和輝煌,把唐朝推向了巔峰。所以說一個朝代的覆滅不應該歸咎在女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