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胡适的新文化运动,我们现在会不会还是用文言文写作啦?

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历史车轮的发展,不可阻挡,仅仅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的,更需要特定的历史时机。推行新文化运动的时候,除了胡适以外,还有陈独秀,鲁迅等文化巨匠在积极推广,最主要的是有广阔的施展舞台阵地,例如北京大学,上海的申报等等。加之无数的革命新青年作为主力军,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响应,最终才得以取得成功。




春天的小小菠菜


即使没有胡适的新文化运动,我们现在也不会再使用文言文了。

首先发起新文化运动的是陈独秀,胡适是后来加入的。

现在我们看来许多事件都是个人造成的,但历史早就预示着事情必然发生,偶然的只是由哪个人来完成。

文言文的形成和某个人的爱好没有任何关系,它就是由于科技限制下的必然选择。我们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就是刻在骨头上的文字。对于甲骨文我们能知道刻的困难,这也就导致了文字必须简短,意思必须丰富。这也就是文言文形成的雏形。当然平常的对话就没有这种限制了,我们可以随便说,因为没有技术限制。接着竹简的使用,导致文言文可以稍微放开了,不需要那么短了。纸张和毛笔的发明更是让这种限制变的更小了,从明清开始出现小说就可以发现,小说这种长篇都能出现,而且也越来越趋向白话文小说,这说明文言文已经开始没落了。

等到了民国,西方技术的传入,这种写作技术上的困难从根本上消除了,文言文的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但民国是个特殊的时代,是我们开始反思和怀疑的时代,那时的我们正在抛除旧的一切,而文言文在这种风气的助力下,更快速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所以不是我们抛弃了文言文,是新技术的出现,让文言文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跟胡适的新文化运动没有必然关系,有的只是偶然关系。也就是在必然会被抛弃的文言文下,偶然选择了胡适来推动。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马删除。


昨日光


诚哉斯言。胡适的事功若干年后检讨很多都会过时,都会重新思考比如禅学研究水经注研究,但有一样我们永远会记得他的好,那就是白话。文言改白话是划时代进步,解放了人的思维,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方式。胡适不遗余力提倡白话,其现实效应便是1920年年代北洋政府将国文教科书改白话,后来各大学国文系开始慢慢研究新文学。无论是实用还是现实,胡适都居功至伟。我们无论怎么表扬他批评他但有一条悬诸日月而不变,那就是他提倡白话的功绩,我们应该记住他。


民国滋味


应该不会。1.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事物的发展都是秉承一定的规律持续发展的,而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仅仅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中的偶然,即使没有胡适提出,也可能足张适、王适,终究会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事情会促使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从而改变我们使用文言文写作的方式。2.从文言文自身的发展趋势来看,文言文太过高于生活口语,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必然需要改进。所以即使没有胡适,恐怕我们也不需要用文言文写作。当然如果今天会用文言文写作也很高大上,很有范儿啦!



小虫御木


不会

晚清其实已经是白话文写作了,白话口语从北宋开始大规模取代文言,其实都很通俗易懂,明朝小说大流行,白话文其实已经压倒文言了,清朝除了官方的一些文章,科举试卷,修古人书,其他的大部分是白话文,五四只是新瓶装旧酒,白话口语这种话东西绝对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文言的减弱也不是一天完成。

相反是连绵几个朝代,逐步跟换的,绝对的口语白话和绝对的文言都不存在,因为本来就是一体的。只是文言部分强弱的问题。

大量文言句式,词语,成语,俗语,大规模存在,文言从未消失,现代人读诸子百家毫无压力。


王涉


不会。

历史会选择胡适出现,

也会选择李适 XX 出现终结文言文。

历史不总是向前,也可能暂时后退,但总的趋势是朝前的,

所以这是必然


李vincent


没有胡适先生也会有别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停止前进。之所以是有人改变历史,那是因为他顺应历史潮流,且正好站在历史转折点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