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嘉慶帝后,為何不怕兒子除掉他?

皎空孤月碎語


嘉慶原名永琰,是乾隆的第15個兒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死後追封的),嘉慶生於1760年,死於1820年。1796年登基為帝。

乾隆當了60年的皇帝,從1736年到1795年。乾隆25歲登基,退位的時候都已經85了。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當皇帝當的最久的人,第一個是他的祖父康熙當了61年。乾隆也是皇帝中最長壽的一人。

嘉慶雖然登基但手中並無實權,權利依然掌握在乾隆手裡

乾隆生在帝王家,在雍正的兒子中脫穎而出,也算是經過一番廝殺和努力終於取得皇位。可以說不管是從奪嫡中,還是當皇帝的時間。以乾隆當時的情況,乾隆當皇帝太久了,即使退位了,全力還依然掌握在乾隆的手裡,朝臣還是聽乾隆的。

即使退位了也是幕後皇帝。在當時乾隆退位以後,嘉慶雖然當上了皇帝。也尊乾隆為太上皇。但事實上乾隆並沒有搬出屬於皇帝的居所,而嘉慶帝還是住在自己原來的宮殿。嘉慶能被乾隆看重立為太子,很顯然並不是傻子。雖然自己已經登基,但也能看出乾隆的態度。自己手中本身也沒有權利。所以即使心裡有想法,也只能憋在心裡,乾隆手握大權,哪怕已經退居二線,也根本不怕兒子最後會反水。

乾隆帝退位的時候已經太老了,沒有幾年活頭的人,嘉慶帝犯不上弒父弒君的危險

《清史稿》: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吁咈(迂腐)之風,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

  • 嘉慶自己本身並沒有祖父和父親年輕時的雄心和壯志。

嘉慶自己本身,算是一個比較勤政節儉的皇帝。沒有康熙和乾隆那樣大刀闊斧的革新的精神。是一個比較中庸的皇帝。所以清朝從嘉慶開始由盛轉衰。當然這也不是嘉慶造成的,在乾隆後期的時候,因為乾隆自己本身當皇帝當了也太久,已經老了,所以也開始享受,生活比較奢侈。朝廷大臣貪汙成性。嘉慶接手的帝位,其實是乾隆留下來的一個空殼子。

影視劇乾隆年輕的時候

  • 85歲的老太上皇號,耗也給耗死了

《清史稿》:四年己末春正月壬戌,太上皇崩,上始親征。

乾隆退位的時候是85歲,這個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歷史上,很少有人能活到這個年齡。所以在嘉慶看來,乾隆都已經85了,熬死了三個皇后(一個是死後追封的),很多的嬪妃和兒子。即使退位當太上皇,即使太上皇吧,全力緊握手中,但是以乾隆的年齡又能握住幾年呢。嘉慶帝自己本身也年輕,什麼就不用做,光耗就能把乾隆給耗死了。冒險除掉85歲的太上皇真沒必要。所以這也是乾隆退位以後不怕兒子除掉自己的一個原因。自己都這麼老了,兒子嘉慶還能容不了他嗎。

  • 除掉退位的太上皇,還要揹負汙名

但凡當皇帝的都希望自

己在史書上留下清明。太上皇都85歲的高齡,他自己心裡非常的明白,嘉慶即使當上皇帝也不可能加害於他。畢竟乾隆手中還握有大權,如果嘉慶想自己早點當家做主,即使冒險除掉了太上皇。也可能會落得一身屎。最後有可能連皇位都保不住。這樣不划算的事兒,乾隆心裡明白,嘉慶即使心裡想也肯定不會幹的。

乾隆作為一個帝王,難道還不瞭解帝王心

乾隆一生走過了85,其中60年都在皇帝的位置上待著。掌握了千千萬萬人的生死。乾隆也是一個有手段,有能力的皇帝。在他眼裡,即使退位不讓權。嘉慶也根本不敢,也不能起什麼心思。畢竟皇位已經到手了,雖然自己沒有長全,但是權利也並沒有在朝臣的手中,只是還在父親的手裡。所以再等幾年又何妨?

乾隆之所以相信家庭的不會除掉他,主要還是瞭解嘉慶的性格和為人。嘉慶帝並不是一個心狠的人,也不是一個大膽的人。乾隆的心裡:“我雖然退位全力,也依然在我手裡,你敢起什麼么蛾子,別看是皇帝,我依然能廢掉你”!

總結:事實證明,即使嘉慶的什麼也不做,當然也做不了,乾隆也是在退位,不到四年之後就駕崩了。

乾隆駕崩之後,嘉慶就把權力收到自己的手中。治貪官汙吏,把大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辦了。可憐的嘉慶,有一個坑兒子的爹。留給嘉慶的江山是滿目蒼痍,加上嘉慶自己本身的性格,即使再勤奮,也無力迴天。大清朝開始慢慢的衰落了。


青史匯


扯呢,乾隆皇帝當了六十年皇帝,

他之所以想禪位,

一方面因為自己的爺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

為表達自己的孝心,

不願傷爺爺的風頭,

另一方面就是想輕鬆一點,畢竟年齡大了,

但乾隆當上太上皇之後,

對兒子嘉慶皇帝說:“大事還是我來辦!”

實權依在,

這時候的嘉慶就像慈禧太后時期的光緒皇帝一樣,

出事了,鍋由皇帝背,

有功了,喜報太上皇。

我覺得這個時候的嘉慶只能充當乾隆的傀儡,

即使不滿也只能等著乾隆自然死亡,

所以等他掌權後首先下刀的就是先帝的寵臣和珅,

也是他對父皇的不滿的一種宣洩。

他的皇位是乾隆給的,

父皇對他功大於過,

為何不忠?

在皇室,不忠誠於皇帝的皇子死的一般都很慘。

比如康熙廢太子老二。


凱哥歷史觀世界


乾隆皇帝是個非常能幹的皇帝,也是最強勢的太上皇。

25歲繼位當皇帝后,整整六十年執掌國家大權,所有的重大決策都是他自己做出的,禪位後又當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一直牢牢把握著國家的權利,兒子嘉慶皇帝僅僅是個傀儡。實際說了算的還是乾隆皇帝自己。

一、為什麼要禪位給兒子,去當太上皇?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9歲。他很重視鍛鍊,所以身體很好。他完全可以像其他的皇帝一樣,一口氣幹到死,但是他曾經在繼位之初就說過,爺爺康熙當了61年皇帝,自己當60年就好了。

所以當他當了六十年皇帝的時候,他就決定禪位。

二、牢牢把握政權,嘉慶僅僅是傀儡

1796年正月,乾隆皇帝把皇位禪讓給嘉慶皇帝,自己去當太上皇,但是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勢的太上皇。他比其他幾位太上皇,比如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比如李淵、比如宋高宗趙構都要強勢的多,這是因為他一直執掌中國的最高權力六十年,所以的決策都是他做出的,所有的高級官員都是他任命的,他習慣了統治國家,國家和人民也習慣了他的統治,而且他禪位之後,身體依然健康,頭腦依舊清晰,又掌握著實權不放鬆,兒子嘉慶僅僅是個傀儡,或者說實習皇帝。

乾隆皇帝依然住在養心殿,依然掌控朝政。禪位後的一天,他在圓明園對使臣說,朕雖然禪讓給兒子了,但是大事還是我決定!換句話說,就是讓位不讓權。嘉慶皇帝已經等了好多年,也不在乎多等幾年了。

三、嘉慶君位已經確定,沒必要去弒父弒君

乾隆皇帝和嘉慶之間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乾隆皇帝把皇位讓給嘉慶,已經是天高地厚的恩德。

嘉慶皇帝已經如願以償,雖然有名無實,但是也不過就是再咬牙等幾年等老頭子死了就好辦了。他沒有任何理由去除掉乾隆。沒必要弒父弒君,留下千古罵名。


陳健4396


乾隆不怕兒子除掉他的原因很多,我們從其他角度說說乾隆不怕兒子嘉慶除掉他的原因

1.地位已保,只等順利接位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皇儲當的都是謹小慎微的,為什麼呢?就怕自己表現不好被自己的皇帝老爹廢黜。但是嘉慶不一樣,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於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慶元年。老皇帝這麼說說明嘉慶自己的位子已經完全確保了,只要自己乖乖的不鬧事,安心等著老皇帝過世就可以順利接班了。

2.就算有心鬧事,也無力實施

歷史中對於嘉慶接受乾隆禪位的心理狀態記述的很少,就算有也不會說的很明白。但是就我分析,依乾隆對嘉慶的態度,他自己心理應該很明白自己所處的地位。如果說一點沒想鬧事的事情我們也不好說,但是我想象的畫面是,就算嘉慶皇帝因為自己的身份問題生氣的話,只要一想自己所能施展的能力的話,估計就會打消這種念頭安心去當傀儡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歷史上凡是皇家自己人鬧事的,手裡都有兵權,有謀事之人。當時的嘉慶皇帝別說謀士了,就連聽自己調動的兵都沒有一個。怎麼說呢?

乾隆六十年九月,在乾隆皇帝宣佈禪位決定的同時,還專門明確了“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

這就能看出來,嘉慶是徹徹底底的傀儡了,身邊都沒有一個可以商量事的人,所以也只能慢慢的,乖乖的等著了。

3.就算實施了,朝廷也沒人支持。

退一萬步說,就算嘉慶動手提前接班了,朝廷也沒有人支持,為什麼這麼說呢?

乾隆朝晚期,朝堂基本被四大黨派勢力把持,分別為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中庸派、以錢灃為首的御史派和以和珅為首的貪官派。劉墉、錢灃在嘉慶朝雖得重用,但當時仍然是乾隆皇帝手下忠心耿耿的臣子;和珅和阿桂,更是乾隆皇帝一手扶持、一手提拔的國之柱臣,對乾隆皇帝的擁護和支持,更是不用懷疑。

看這朝廷大臣的配備,都是自己老爹一手扶植起來的鐵桿大臣,自己這要是真的動手提前接班,落下罵名不說,朝廷這些老臣還沒一個能支持自己的,以後的工作都不好展開,就算提前接班,也撈不到任何好處

所以,綜上一想,我估計當時的嘉慶也就安安穩穩的默默的等著老爹翹辮子了。除掉老爹什麼的事情早就拋到腦後了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在古代歷史上皇權的交接一般都是在皇帝死後之後才會交接,像乾隆皇帝還在世就把皇位禪讓給嘉慶這樣情況是非常少見的。但是乾隆雖然禪位給嘉慶了,但是卻沒有把權力給禪給嘉慶。

乾隆皇帝在25歲時登基為帝,在位時長60年,也就比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康熙帝(61年)少一年。據說乾隆在位時說過,因為自己非常崇敬自己的爺爺康熙帝,所以自己不想要打破他在位時長61年的記錄,在位滿60年就禪位。

至於乾隆禪位後不怕嘉慶除掉他,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乾隆雖然禪位給嘉慶了,但是卻沒有把權力給禪給嘉慶。第二:乾隆已經很老了,乾隆退位時已經85歲了,這個年齡已經很大了,沒幾年可活了。嘉慶已經即位了,除了乾隆,沒有其他競爭對手了。

1795年,乾隆帝頒佈了退位詔書,宣佈把皇位傳給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雖然乾隆把皇位傳給了嘉慶,但是他依然掌握有權力,國家重要官職人員的任命依然要經過他的同意才可,原來的宮殿也不願搬離,等等跡象表明乾隆是禪位不禪權。嘉慶帝相對於在位60年的乾隆帝來說力量還是很弱小的,沒有勝算。

第二,乾隆已經很老了,已經85歲了,沒幾年可活了,嘉慶帝在忍忍幾年就好了,再說,自己已經是皇帝了,沒有競爭對手了,不怕。還有就是,如果嘉慶帝除掉乾隆的話,這個名聲就要壞了,要背上殺父的惡名了。沒必要,這樣靜靜的等就好了,這樣還能有個父慈子孝的好名聲。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有不同觀點的客官可以在下面討論哦!


汗青長綿


乾隆帝自小便以自己的祖父康熙為榜樣。繼位之初,就曾立下誓言“在位時期絕不超過康熙,只幹六十年。”

其實這只是乾隆的一個小計謀,因其祖父康熙是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歲,在歷代帝王中也算是高壽了。而乾隆二十六歲才登上皇位,他壓根沒想過自己能活到八十多歲,所以才立下這樣的誓言,想要博得一個好名聲。

造化弄人,乾隆帝不僅活到了八十六歲,身體和精神狀態都還不錯。但迫於當初立下的誓言,乾隆只能將皇位禪讓給嘉慶帝,並對嘉慶帝說:“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所以乾隆這個太上皇是與眾不同的,比起整日驚魂難定的唐高祖李淵、終日以淚洗面的唐明皇、被囚禁於南宮的明英宗,乾隆帝手裡依然掌握著國家大權。嘉慶只是個“穿上龍袍的普通皇子而已”。

乾隆帝禪位後仍居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其次就是不時御殿受朝,嘉慶侍立或設小座於一旁。從這樣的記載來看,嘉慶帝這時是沒有實權的。乾隆做太上皇期間,三年的時間中,所有的聖旨以及皇家命令,都是乾隆帝授意嘉慶帝發出的,這時候的嘉慶一切聽乾隆的。所以即使嘉慶想要殺掉乾隆,也沒有軍隊供他驅遣。再則嘉慶已經取得了皇位、乾隆又年歲已高,更沒有必要除掉乾隆了。


作家牛佔龍


乾隆當上太上皇之後,仍然是大權在握。而嘉慶雖名為皇帝,卻沒有實權,他自己都小心謹慎,怎麼敢對乾隆有不軌行為。

乾隆大權在握,控制朝政

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舉行歸政大典,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乾隆當了太上皇之後,仍然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當年身為太上皇的乾隆還召見各國使臣,並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於皇帝,但大事還是我辦。”

嘉慶即位之後,朝廷大臣還是乾隆時期的原班人馬。特別是最高權力機構軍機處,仍然是乾隆時期的和珅、阿桂、福康安、劉墉等人。這樣,嘉慶縱使有什麼想法也很難得到執行。

“二皇帝”和珅,權傾天下

嘉慶即位後,軍機大臣福康安和阿桂相繼去世,軍機處就剩了和珅、劉墉和董誥等。和珅權傾天下,劉墉和董誥只能裝傻充愣以求自保。

八十多歲的乾隆雖然想掌握朝政,但是因為年紀大精力不濟,也只得依靠和珅來協助處理政務。朝堂之上,和珅就站在乾隆和嘉慶旁邊,乾隆的意思都通過和珅向大臣們傳達。和珅成了大清朝的“二皇帝”,而嘉慶只是個尷尬的傀儡。

嘉慶小心謹慎,曲意逢迎

眼看著乾隆和和珅仍然掌控朝政,嘉慶也是無能為力,只得小心侍奉太上皇,曲意逢迎和珅。

嘉慶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所,其他時候對自己不必三跪九叩,他還不斷賞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婢僕女。因為嘉慶帝明白他的皇位都掌握在乾隆和和珅手裡,只能巴結好和珅才能保住帝位。

有了和珅的配合,乾隆這個太上皇完全掌控了朝政,他也得以無後顧之憂。乾隆駕崩後,嘉慶就立刻對和珅進行清算、逼其自盡。由此可見,嘉慶即位初期是多麼的憋屈,他對和珅是多麼的痛恨。


時光山人


乾隆禪位後,肯定會怕嘉慶帝除掉自己。因此,權利仍然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朝中有什麼大事還是要通過乾隆自己決斷。

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的時候,乾隆還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對使臣們說道:“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在養心殿去世,享年八十九歲。而這個時候才是嘉慶皇帝親政,真正當上皇帝的時候。





海學390


在乾隆25歲時發誓自己最多隻做60年皇帝,畢竟到那時候自己已經八十多歲了,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多,在位六十年的乾隆準備禪位,既能保證自己尊老愛幼,不同康熙搶風頭,又能仿照堯舜禪位留下美名,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在乾隆即位之初,曾在其祖父康熙帝排位前盟誓,由於清聖祖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61年)的皇帝,而且又是少有的一代明君,乾隆即祖宗之基業,本身對其祖父就極為崇敬,所以他立誓希望能夠不負於康熙開創的盛世,並且在位時間也不敢超過康熙。當時乾隆已經25歲了,可以說這是他極為自信的表示,所以真當他85歲時,既以立過誓言,自然就要禪位與其皇子。

其實,乾隆願意當太上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看準了嘉慶是個中規中矩的人,他可以完全的掌控他,而且還能實現他的承諾。

不過乾隆雖然禪位給嘉慶,可是自己還貪戀權位,不肯放手。基本上國家大事都是乾隆這個太上皇在管理,他甚至還佔著皇帝的寢宮——養心殿。當然他這麼做,嘉慶屁都不敢放一個。不過嘉慶卻恨上了乾隆的寵臣和珅。因為乾隆有什麼事都是同和珅商量,把嘉慶完全架空了。

綜上所述,乾隆皇帝之所以會當上太上皇,完全是迫不得已。年輕時把大話說出去了,君無戲言,晚年的乾隆帝只能踐行自己的諾言,別無選擇,否則就是在自己打臉。至於乾隆帝,怕不怕嘉慶帝幹掉自己,當然怕,但乾隆帝早已準備,不僅牢牢握住了槍桿子,控制著軍隊系統,而且將一部分造成當作了制衡嘉慶帝的馬前卒。這些人想要合作就必須和嘉慶帝鬥,否則根本等不到嘉慶帝四年的太陽出山……

【我是慧眼尋歷史】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慧眼尋歷史


乾隆禪位於兒子嘉慶帝后,其兒子一則己繼承了皇位成了天子,沒必要還犯下弒父殺君之罪留下惡名於史,既遺臭萬年還背上千古罵名。二他心並不狠毒,也是一位品行優良、仕父盡孝的親王,登基後也不會做出弒父殺君、大逆不道之罪。因此乾隆不會擔心兒子嘉慶帝即位後會除掉他,背上弒父不孝之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