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射戟算呂布一次“謀”的表現嗎?

茶壺蓋子


從呂布的人生經歷來看,轅門射戟的確是他“謀”的表現。或者說,呂布所有大事件中,唯有此事與“謀”沾點邊。至少他經過了思考,而不是憑著本能行事。

(電視劇中的呂布)

轅門射戟的前因

事情得從呂布逃出長安講起。

董卓被呂布殺死後,取代他的王允缺乏大局觀,對於董卓舊部拿不出有效的處置措施,導致西涼軍在董卓舊將李傕和郭汜的率領下造反了,聚集十多萬兵馬反攻京城。

呂布不敵,率百餘騎逃出長安,先去投奔袁術,但袁術覺得此人桀驁不馴,不願收留。呂布又去投袁紹,在與河北起義軍的作戰中十分勇猛,立下戰功,之後恃功自傲,引得袁紹忌憚,想要暗中除掉他。

呂布從來不是聰明人,但他有著野獸般的直覺,趁夜逃走了,路過陳留時得到了太守張邈的款待。

(電視劇中的呂布)

之後曹操去打陶謙,對他不滿的陳宮趁機說動張邈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終於有了一塊地盤。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回師,用一年多時間收復兗州各城,呂布只好帶著親信投奔劉備。

當時的劉備,也是剛剛擁有了第一塊根據地徐州。徐州本來是陶謙的,但曹操認定了陶謙是自己的殺父仇人,數次攻打。陶謙惹不起,只好在臨死前把徐州這塊燙手山芋給了劉備。

也就是說,劉備和呂布有著共同的敵人:曹操。這也是呂布選擇劉備,而劉備明明不喜歡呂布的為人卻還收留他的原因。

(電視劇中的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率軍攻打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呂布本來應該支援劉備,但他不但不支援,還在袁術二十萬斛大米的誘惑下攻佔了劉備的治所下邳,自任徐州牧。

劉備被袁術打敗,回軍途中才知道大後方失守,惱怒萬分,但無處可去,不得不向呂布求和。

呂布沒什麼大志向,不想把事做絕,又因袁術沒有兌現承諾,便派車馬迎接劉備,送還其妻妾兒女,讓他擔任豫州刺史,駐守小沛。

但劉備時刻想著收復徐州,呂布也防著他,雙方心存芥蒂。在這種情況下,呂布還能通過轅門射戟救劉備,是因為他終於聰明瞭一次,知道劉備若是不保,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

(電視劇中的劉備)

轅門射戟的經過

劉備已經不是徐州之主,袁術卻還不放過他,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前去征討,劉備不敵,向呂布求援。

呂布的將領們挺高興,說:“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意思是您早就想殺劉備了,現在正好借袁術的手。

但呂布認為,如果袁術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對下邳形成包圍之勢,到時候己方就危險了,所以讓劉備活著牽制袁術才最有利。

(電視劇中的劉備)

這種想法無疑是正確的,向來有勇無謀的呂布能想到這一點很難得了。

但如果呂布再有雄心壯志一點,他最應該做的是在袁術打來之前就把劉備滅了,留著一個痛恨自己的劉備,等於是留著禍患。

呂布救援劉備的方式很特別,他帶著步兵千人、騎兵二百趕到小沛,在城外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

人的名,樹的影。呂布成名已久,又有刺殺董卓的功績,是公認的猛將。紀靈懾於其威,滿心驚疑,不敢輕舉妄動,收兵回營。

接著呂布設下宴席,宴請紀靈和劉備雙方諸將,大家不敢不給面子,全都去了。酒至酣處,呂布說劉備是他的兄弟,兄弟被困,他特來相救,但他是個愛好和平的人,生性不愛與人爭鬥,只喜歡替人解除糾紛,所以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如果他能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支,就請大家各自罷兵,如果射不中,大家再繼續打。

(箭法無雙)

紀靈等袁術大將覺得很新奇,也不相信他隔這麼遠的距離能射中那麼小的目標,就同意了這個提議。

呂布很有自信,引弓一射,果然中了。紀靈大為佩服,遵守承諾,第二天又喝了一天的酒,之後領兵退走,劉備之危也就解除。

當然了,紀靈之所以守信,不只是因為呂布的箭術,還因為他明白了呂布的立場。呂布擺明了站在劉備那一邊,雖然他目前只帶了一千多名士兵,但後續肯定還有幾萬,若是不在此時就坡下驢,後面必有一場硬戰。

紀靈沒把握打過呂布和劉備的聯軍,撤軍是最好的選擇。回去後袁術也沒責備他,正是因為知道他的決定是正確的,至少把隊伍帶回來了。

(轅門射戟)

總之,轅門射戟的確是呂布“謀”的表現,一方面,他看出了救劉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救下劉備卻沒付出什麼代價,這在戰爭中是很少見的。所以這不但是謀,還是大謀。如果他能一直保持這種水準,後來也不至於被曹操和劉備弄死。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人們對呂布很大的一個誤解就是有勇無謀。要說呂布無謀,曹操第一個不答應。正史上在兗州之戰中,呂布一套三環套月的連環計差一差沒要了曹操的老命,要不是有成群的貴人相助,估計曹操最多也就落個與公孫瓚齊名。

翻回頭說袁門射戟這件事,150步射中戟上小支,說實話到現在我都不相信能射的中。先說說這150步有多遠,據《漢書•食物質》記載:在漢代6尺為1步,對已出土的漢尺進行測量的結果顯示,漢尺一尺大約在23至24公分之間,6尺就相當於1米4左右。《三國演義》描寫袁門射戟的距離是在150步,1.4×150=210米。各位知道210米是個什麼概念嗎?我國最新下水的055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長度是180米,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長度是110米。也就是說,袁門射戟的距離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或者一艘萬噸級驅逐艦在長30米,而且還要射中戟上小支,還只有一次機會,可能嗎?但是這件事確實見諸於史書。雖然《三國志》上沒寫距離具體有多遠,但確確實實有這麼個事兒,而且長戟確實利於袁門之下,因此距離短不了多少。倘若如此,呂布是不是有點過厲害了,怎麼想都覺得太過超現實,因此也就有了一種陰謀論的可能,一切都是在演戲。

當時的形勢是呂布既不想除掉劉備,也不想得罪袁術。而且如果劉備被幹掉了呂布肯定也難受,因此就需要一個叫兩家和平罷兵的藉口。但是當時袁術是真心要滅了劉備,所以任何道義、口號上的藉口都已經沒用了,怎麼辦?靠天意,但是天意自古不靠譜,因此就需要製造一個靠譜的“人造天意”,怎麼造?演戲。首先需要一個足夠長的距離讓觀眾看不清箭的具體落點,從大賬到袁門的這150步就比較合適,隔著兩個足球場估計誰也看不到究竟有沒有射中小支。然後再設個什麼小機關,比如在戟上栓根細繩,在箭飛過後拽拽繩讓這杆長戟動一動,之後小兵們再配合著一歡呼,而且估摸著事前也排練了排練,於是乎就有了袁門射戟的傳奇。

以上純屬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倘若果真如此,那袁門射戟就是呂布這個只懂戰術不懂戰略的笨蛋謀的一計。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件事的初衷是兩邊都不得罪,但是真的做到了嗎?自古出頭的椽子先爛,此事之後呂布就成了那個出頭的椽子,而且最後果真爛了。


人世繪


轅門射戟不能算呂布的謀略,只能說是一次耍無賴的表演。

首先看轅門射戟的由來。當時劉備佔有徐州之地,後因討伐袁術徐州被投靠了自己的呂布奪取,劉備只能屈居小沛。後遇袁術大兵壓境,完全無能力招架了,只好向徐州呂布求救。袁術為達到徹底消滅劉備的目的,先送了二十萬斛糧食給呂布以結其好,目的就是要呂布到時不馳救劉備。

但呂布回過神來很快明白,袁術要是滅掉了劉備,直接面向徐州,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了。所以不可能因二十萬斛糧食而讓自己處在危險之中,救劉備是必須的了。

呂布於是玩了一次手段,將自己的方天畫戟立於轅門百步之外,讓袁術的大將紀靈與劉備一起看他表演箭法,射中了兩家罷共,射不中自己退出,任由兩家交戰。結果呂布箭法高超,一箭射中畫戟,迫使袁術退兵,也就為劉備解了圍。

其實這不是“謀”的表現,呂布本就是貪財好色、言而無信之人。吃了原告吃被告的這一手法,完全符合他的本能和特性。這也只是他無數次不講信用中的一次而已。


湘水微波


呂布,三國猛將。縱觀三國能征善戰的將軍不少,關羽和張飛也是五虎上將,劉備也武功高強,三人大戰呂布,也沒分出高低來。表明呂布在戰場上太能打了,但有勇無謀。就其人品,不敢恭偉,反覆無常,見利忘義。是殺爹坑爹的能手。唯有一次,這貨卻實動了腦子。袁術送糧給呂布,布大喜,又派大將紀靈帶十萬大軍,來打劉備。呂布利用張飛醉酒,鞭打自已的岳丈,而趁機拿下徐卅。覺得太過份了,讓劉備暫守小沛。呂布覺得,劉備在自已無路可去時,留下自已。自已又用不光彩的手段奪取了徐卅。有愧於劉備。但袁術那又收了^人家糧食,不好得罪。才有了轅門射戟的精彩謀略。這是呂布一生,唯有的一次閃光點。也是讓後人唯一稱頌的地方。


用戶7250116464786高


呂布這個人有勇無謀,而且反覆無常。轅門射戟頂多是呂布“勇”的一次表現。時劉備東襲袁術,呂布就趁此機會取了下邳。劉備戰敗,之後沒辦法就依附了呂布。呂布就派遣劉備守衛小沛。呂布入徐州以後,自號徐州刺史。這個時候,袁術反將過來派遣紀靈等人率三萬多人馬圍困攻打劉備,劉備只得向呂布求救。當時謀士孫乾提議,如今小沛糧少兵力不足,怎能抵敵得了敵軍?可以給呂布寫信,向他求助。劉備很贊同孫乾的意見,就給呂布寫了一封信。信裡講道,感謝將軍垂念,讓我劉備在小沛容身,實拜雲天之德。如今袁術想要報私仇,派紀靈領兵來到,我危在旦夕,除將軍外沒人能救我。希望一旅的人馬,以救倒懸之急,實感榮幸。呂布看了劉備的信,就和陳宮商量,前幾天,袁術又是給我寫信又是給我送糧,叫我莫要幫劉備。現在劉備又要我派兵馬相救,再有劉備駐守在小沛,不會對我造成威脅。倘若袁術消滅打敗劉備,他再和別人聯合對付我,我處境就不妙了,劉備當救。

於是呂布緊急召集步兵與騎兵火速趕往救援劉備。其中也可以看出劉備的高明之處,劉備充分利用了唇亡齒寒的箇中利害關係來引誘他們,讓他們全力保護自己。

紀靈等得知呂布至,都收起兵不攻劉備。呂布就在離開小沛西南一里處安下營寨,讓手下人約紀靈吃飯,紀靈等也請呂布他們吃飯飲酒。眾人在呂布營中吃飯之際,呂布對紀靈等言,劉備和我是兄弟。因今日被將軍圍困,特意來解救。我呂布生平不喜好戰鬥,只喜歡解。並說我有解斗的法子,讓人把畫戟插在轅門外,之後對劉備與紀靈說,轅門離開中軍一百五十步,我若能一箭射中畫戟枝幹,你兩家收兵,如若射不中,你們都回營,痛快廝殺。有不聽從我話的人,我絕不輕饒。紀靈心想,如此之遠的距離,呂布即使厲害,也不會射中,就答應了。再看呂布,呂布顯出神威,將袖子挽起,搭上箭,拉滿弓,只叫了聲:“著!”,箭去就好像流星落地般,正中畫戟枝幹,帳上帳下將佐、小佐,盡皆一齊喝彩,呂將軍厲害,呂將軍神威,呂將軍太牛了。於是呂布用智謀化解了袁術與劉備的矛盾。


曉雨歷史觀2號


<strong>轅門射戟算不上什麼謀略。當時袁術想打劉備,擔心呂布跟劉備聯合,所以給呂布送了一批糧食,呂布收了糧食,袁術緊接著就派紀靈來打劉備。劉備向呂布求助,呂布也擔心劉備被滅,自己再沒有援助,於是想到反悔。最終上演了轅門射戟的一幕,如果硬要說是謀,那麼只能說呂布想了一個反悔的理由。

<strong>


太宗歷史


 轅門射戟,讀音:yuán mén shèjǐ;是歷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國志·呂布傳》,呂布為了阻止袁術擊滅劉備所使的計謀。後來羅貫中將這個典故改編為膾炙人口的“呂奉先射戟轅門”,也就是《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是三國名將呂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場戰爭。


  對於呂布轅門射戟的一段話也寫得相當精彩。

  呂布率軍出現在戰場上,紀靈心中恐懼,張飛也擔心不已。呂布提出,邀請劉備到自己大帳飲酒,張飛不答應,劉備嘴上說,我對待呂布不錯,呂布必定不會害我。可是劉備的心中那肯定惴惴不安,看劉備讓關羽張飛帶著武器隨身護衛就知道了。看到劉備慌張,呂布告訴劉備,今天是專門為幫助劉備接觸危難來的,並提醒他日得志,不要忘記自己的這份恩情(此處是為後來白門樓呂布殞命,劉備落井下石伏筆)。在正史中呂布有轅門射戟一事,但是卻沒有要求劉備記得報恩。羅貫中加了此句,顯得呂布功利心太重。正史中,是劉備提醒曹操不殺呂布會有後患,呂布才大喊:“大耳兒最叵信!”可見,正史中的劉備才不愧是梟雄,心機很深,反倒是呂布,比較單純了。


  兩人正喝酒,人報紀靈來了。劉備大驚,就想躲開。呂布告訴沒關係,紀靈進來見到劉備,也轉身就走,卻被呂布一把扯住,如同提孩子一般拉到大帳。呂布的驍勇無敵,可見一斑。而呂布分別邀請二人,共同議事,用心巧妙。


  三人落座,呂布居中,紀靈居左,劉備居右。呂布儼然大哥,頗有氣慨。呂布表明態度,說自己一生最喜歡的就是勸架,希望劉備紀靈看在他的面子上雙雙罷兵,不要爭鬥。劉備自然高興,可是紀靈卻說自己回去無法交代。畢竟劉備兵少,註定失敗。張飛看到紀靈吵嚷,心中氣憤,就要和紀靈廝殺,正在危急時刻,呂布大怒,說:“取我戟來!”結果呂布一拿到兵器,紀靈劉備都大驚失色,以為呂布要把他們全都幹掉。呂布卻好言勸說,表示自己並不是要強出頭,而是把一切交給上天決定。

  呂布讓人把方天畫戟在轅門之外插定,然後告訴紀靈劉備,自己的大帳距離轅門有一百五十步(一步約等於一米五),如果自己一箭能夠射中方天畫戟中的小枝,雙方必須罷兵。如果射不中,雙方廝殺呂布也不再管。紀靈也是大將,能夠百步穿楊,已經是百年罕見的神射手,更不要說一百五十步了。在紀靈看來,就算是再硬的弓也不可能射到那麼遠,更不要說還要射中目標了。紀靈於是一口答應。


  然後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書中還有一句詩詞,雖然是俗語,用在此處卻很貼切“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


  呂布射箭之後,全軍將士一起喝彩,紀靈也不敢出聲。這一箭,就可以看出呂布的臂力箭術實在高出紀靈太多,此時若是反悔,紀靈必然走不出呂布大營。而張飛和關羽則沒有一句描寫,既沒有說張飛關羽稱讚呂布箭術高超,也沒有寫張飛嘟嘟囔囔說呂布箭術稀鬆。不過,不寫才最好,可以看出張飛關羽心中的矛盾——沉默確實是最可能的選擇。

  從呂布幫助劉備,卻又沒有聯手對戰紀靈,就可以看出呂布還是很有頭腦。畢竟剛得到人家許多糧食,撕破臉總是說不過去。以轅門射戟的方式來逼退紀靈大軍,是當時最好也最節約資源的選擇。同時,更能彰顯了呂布武力的強大,呂布何樂而不為呢?


梅姑姑318


如果是謀,就用不著射戟了;正因為他無謀無策,必須用武技來恐嚇紀靈,讓紀靈看見攻打劉備得結果可能就是戟上面的那隻小枝。結果,紀靈被嚇住了,帶來了3萬人,沒敢打小沛。

如果是真的謀,那麼,很顯然劉備是睚眥必報得。呂布率1200人來助紀靈把劉備給滅了,他怎麼會有後顧之憂呢?當然了,也就不會有“是兒最叵信者”這頂帽子,讓劉備摘不下來了。


公明淏


個人認為算。

這是個制衡策略,通過轅門射戟,呂布收穫糧草,劉備方的一點恩德,也展示了自己的強大武力。一石三鳥結果。


紅鬍子老王


轅門射戟是三國時期,呂布智勇雙全唯一一次表現。這次輸了,劉備性命難保,只有勝利才算有謀,結果呂布一箭中地,成就了他天下第一的武功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