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供稿:杨晓富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云南满族一村)

距保山城西北八十多公里,有一个掩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山村,名叫水沟洼,这是迄今发现的云南第一个满族村落。为了寻根,我特意来到瓦房乡,一睹“白山”真面目。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水沟洼)

“水沟洼,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乡党委书记何兴有说着把一本装帧精美的《水沟洼简介》递给我。看我一脸惊诧的样子,他接着解释道:“这是省民委考证后得出的结果。”众所周知,满族祖祖辈辈生活在东北长白山,而在祖国西南的大山褶皱里居住着一个完整的满族村落,当然是云南第一村了。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云南满族源流实考》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水沟洼满族文化村)

走进水沟洼,一座满旗风格的民居赫然醒目,台阶上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猎猎招展;朱漆大门在夕辉中显出一份皇家独有的尊严,大门正前方矗立着一棵高大的索伦杆,这是萨满教祭祀神鹰神鸦(满族的图腾崇拜)的神杆,不许拴牲口,或堆放污秽之物,每年族人在此举行祭祀仪式,我只能仰望,不敢触摸。宽敞的天井布局南、北两厢,东边是一间气宇轩昂的正堂,里面陈列着满族惯用的骑鞍、弓箭、旗袍、大铜盆等生产生活用具。尤其北面墙上那幅手握乾坤、仪态庄重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像,让我肃然起敬,禁不住三叩九拜。旁边悬挂着爱新觉罗·溥仪的孙子启年亲笔题写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飘逸潇洒,不愧皇家之作。屋里陈设充分体现一个渔猎民族的原始风貌,隐隐透出一脉皇室后裔的自豪与荣光。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黄氏家谱)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文)

来到村委会,刚一坐定,村主任拿出一本《黄氏家谱》说,“水沟洼全都姓黄,‘黄’!正黄旗的‘黄’,是正黄旗的嫡系子孙。”我更加纳闷,翻开家谱仔细寻找蛛丝马迹。一段记载清晰可见水沟洼满族祖先的迁徙之旅:“闻我始祖黄佐原籍湖北省江夏郡(今江夏区),于公元一三九五年洪武二十八年(乙亥)从军入伍。时值云南省大理府浪空县(今洱源)佛光寨普元杜发生叛乱,奉旨征讨,始祖随军入伍,任百户指挥职。”黄佐从南京应天府出发,征战十八年,平叛后安家于洱源县三营府登村。后来,云龙何天恩反叛,黄佐后人黄荣保被封为千户侯奉命征讨,叛乱平息后镇守北冲(今隆阳区瓦房),遂落籍于平安寨。清同治年间,时逢回汉相争,黄荣保后人黄鳌因破敌有功封为六品千长之职,至同治十年(公元1872年)解甲归田,将其族人从平安寨迁到水沟洼。看罢,我似乎领略到黄氏一族代代都是吃“皇粮”的人。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使用的纺线车)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家用的木升)

据考证:满族黄姓来源于旗人老姓黄佳氏、伊喇氏、乌雅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纳喇氏、鄂济氏、广佳氏,以及女真统一蒙古草原后加入满族的洪鄂罗特氏、黄氏等。按照《黄氏家谱》的记述,水沟洼满族的祖先黄佐原籍湖北省江夏郡,这支黄姓满族应为广佳喇氏,亦称真广吉喇部,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今永吉乌拉)等地,当属满族最古老的姓氏。蒙古灭金后,广吉喇部一部分并入蒙古族,另一部分于元初入驻中原,受汉文化的熏陶,这些进入中原的广吉喇部族逐渐改为汉姓广氏、黄氏等。现代满族的八大姓都取其原来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字为姓,或取近音的汉字为姓,譬如:马(马佳氏)、索(索绰络氏)、那(那拉氏)、舒(舒穆禄氏)、富(富察氏)、崔(崔珠克氏)、蔡(蔡佳氏)、曹(曹佳氏)等,连最尊贵的皇族爱新觉罗氏也改姓金,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是“金子”之意。云南省民族学会满族研究会在《云南满族源流实考》碑文中写道:水沟洼《黄氏家谱》记载的“为明朝入滇的云南满族主要之源”。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家的古锁)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家的石磨)

何兴有书记说,他带领水沟洼的村民代表去吉林寻根,回来后学习东北满族的礼仪文化和生活习俗,还聘请了专家前来水沟洼讲授满文,以便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满洲传统文化,让西南边陲这个满族村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村主任也饶有兴致地介绍起来,水沟洼有八个小山包,农户建房按照旗人民居建盖,统一规划在八个山头,慢慢打造成山坳里的“八旗”旅游村。同时,村子里的静湖,满语叫“阿勒托斯腾”,把它建成“黑水”式的风景区;村后的300亩高山草甸辟成赛马场,用当地优质松木沿永昌古道打造一条栈道,直通腾冲、缅甸、印度。那时,塞外风光如画来,白山黑水又一村。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家的古门窗)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启年书法)

听着听着,我仿佛进入一个遥远的梦境,轻轻吟哦墙上那副对联:“白山黑水万里跨越根生西南边陲地,悠日远月千般锤炼光耀永昌彩云乡。”妙,真妙!我问是谁写的?何兴有书记告诉我,说是省上一位书法家写的。大家毕竟见识不凡,高人一筹,短短一联,道出了水沟洼的前世今生。白山黑水是满族的发祥地,努尔哈赤在这里建立了“八旗”制度,1614年,他统一女真各部后,将旗人军队编制成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随着部队规模扩大,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称“八旗”。满族依靠“八旗”,灭了明朝。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建立了大清王朝。满族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中原大地两度建立朝代的少数民族。所以,毛泽东主席评价说,“满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的古龙床)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满族使用的牛铃铛)

我不禁问何兴有书记,“现在,水沟洼的人还穿满族服装吗?”他说,以前的老辈子还穿马褂、旗袍,现在基本被汉化了;但是,我们已从东北学成归来,村委会倡导村民恢复传统,穿戴旗人服饰,本村的市人大代表黄建梅去开人代会就穿旗袍,带动了村里好多妇女也跟着穿起来,红艳艳的一片,端庄大气,优雅大方,确实体现出满族的民族特色。水沟洼,已被列入省级民族特色村,正在申报国家级民族特色村。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市人大代表黄建梅:满族)

走出瓦房村委会,迎面走来一溜驮包谷的马队,脖颈上的铃铛在晚风中悠然荡响,给宁静的水沟洼平添一抹诗意。暮色中八个山包错落排列,宛如祖先早已布下的八旗营阵,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沧海怎么变幻,始终磨灭不了他们对白山黑水的记忆。

云南满族第一村——瓦房水沟洼

(西山夕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