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與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爭戰不斷,各種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楚文化則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影響深遠。

秦文化作為後起之秀,隨著秦國的爭戰和擴張而發展壯大。秦統一六國時秦文化也逐漸上升為正統文化,那麼秦文化與楚文化碰撞又會產生怎樣的火花。楚文化又如何在秦文化中存在,又對秦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接下來將由我來進行逐一的分析。

一、秦、楚文化的淵源

楚文化繼承了許多商周文化,他發展於長江流域,最早可追溯到楚國成立之初。《史記》中記載:“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至此楚國成立,當然這只是楚文化開始之初。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不斷髮展壯大,其每繁榮程度己超越了其他的文化。究其楚文化的發展進程,楚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這一點與秦文化就有極大的相似。

秦楚文化都為地域性文化,兩種文化也是隨著各自主體國家的興衰,而不斷變化與發展的。對於這兩種文化的碰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是必然的,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秦文化則來源於秦國,由於秦國成立時間小於其他國家,所以秦文化相對於楚文化歷史較短。秦國身處西北,受西方少數民族的長期影響,文化傾向於強悍好鬥,為了達到目得可以狠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

秦文化注重實效、功利、質樸和率真,不喜歡做事虛浮,追求大和多,不斷進步,為了實現某一目標,定會一住直前,不容任何困難和力量阻擋,這也是秦為什麼能一統天下的原因。

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與影響


而楚文化的代表人物為屈原,從他的作品《離騷》、《天問》、《九歌》等中可清楚的讀出楚文化的特點。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和神秘特質,更偏向於儒家與道家思想。可秦文化卻與其恰恰相反,其基礎是“明法度,定律令”的法家思想,當然在秦文化發展後期變成了一種極端文化。

而這種極端文化是非常可怕的,雖然在前期,他可以激勵將士,提高士氣,但當天下一統時卻為秦國毀滅埋下了種子。

《漢書刑法志》這樣描述秦國:"其生民也狹隘,其使民也酷烈。…皆幹賞蹈利之兵,庸徒鬻賣之道耳,未有安制矜節之理也。"《荀子議兵》也有類似的話:"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即狹隘),其使民也酷烈。"而商鞅之法又規定"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在這種政治下,秦人社會養成了十分明顯的功利色彩,其生活節奏和社會風氣裡顯現出"急促"的特徵,與齊、魯等地"舒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法顧然很好但如果過於嚴厲,一點人情沒有,那將變成了苛政,將激發起社會一切矛盾,果不其然,秦存在極短時間內便被以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劉邦項羽所滅。

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與影響


二、楚文化在秦朝的存在

秦人佔領江漢地區,就在這故楚之地全面推行秦國制度,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對楚文的精神則進行著毀滅式的打擊,比如說焚書坑儒等,使楚文化的精神慘遭滅頂之災,但楚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悠久的歷史,因此可以在秦國的打壓之下頑強的活著,並得以發展為日後滅秦打下基礎。

相對於楚文化的精神,秦國對代楚文化的器物和技術就包容多了,因此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主要表現在物質上。秦人仿建的楚宮,清楚地打上楚印記,瓦上作楚字。宋敏求《長安志》說:“瓦作楚字者,秦瓦也。秦作六國容室,用其國號以別之。”

秦人佔領楚地之後,大肆收括民財和盜掘墓寶,又將楚地的能人巧匠強虜到關中。楚文化因此大量傳入秦國本土,間接地和廣泛地影響到秦文化的發展。

楚文化在秦國時期還是廣泛存在著的,當然這廣泛存在只是在物質方面。但秦國為什麼如此打擊楚文化的精神方面,主要原因是兩種文化的相對立,秦始皇為了維護自已統治,他不允許其他精神與自己精神相違背,並且秦國重法,是法家思想。而楚文化更多是道家與儒家思想,而這種思想與秦文化的核心相差甚遠,因此秦朝對楚文化的精神是比較排斥的。

但相對於楚文化的物質,由於秦文化歷史較短,物質層面也是秦文化的短板,所秦國很樂意於接受楚文化的物質層面。

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與影響


三、楚文化在秦朝的影響

楚國是大國,特別是宣王、威王時期進入了著名的“宣威之治”,國力極盛,但楚懷王在位後期“外欺於張儀,內惑於鄭袖”國力驟減,又被秦國騙入武關,因此被禁於咸陽至死。又因為秦將白起攻下楚國都城郢,秦楚從此由世交變成世仇,而這仇也被雙方各印在了文化之上。

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哪怕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最後消滅秦國的必然是楚國人。楚國雖然因此滅亡,但楚人的思想上並沒有放棄復國之心,加上秦朝暴政,迅速激起了楚人的反抗。

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關於這場起義司馬遷的

《史記·陳涉世家》裡有比較詳盡的記載,其中有幾句令人記憶深刻的名言警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苟富貴,勿相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與影響


由此也可以看出楚人的鬥爭精神也特別強。就是因為這種精神才使得楚文化有著更加強大的生命力,使楚文化在秦統治之下生存。“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大意是說狐狸死了,它一定將它的頭對著它出生的山丘,講的是楚國人為國奮鬥的愛國情操,除此之外從屈原所寫的詩中也能看出楚國人的愛國情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統治,口號就是“大楚興,陳勝王”,建立張楚政權,後來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等義軍滅了暴秦,建立了赫赫有名、光輝燦爛、威震世界的大漢朝。

劉邦與項羽更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項羽叔父曾是楚國大將,而劉邦更是楚文化的忠實迷,穿楚服,唱楚歌,跳楚舞。從這方面來說楚南公的預言成真了。從這一方面難道不可以說是楚文化戰勝了秦文化嗎?當然對於文化來說不存在所謂的誰戰勝誰之說,兩種文化只會想互借鑑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輝煌而又燦爛的中華文明。

楚文化在秦統治時期的存在與影響


有學者指出,從戰囯晚期到秦代,是秦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盛世的出來,當然與楚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糸。

四、結語

誠然秦朝對楚文化進行了不可恢復的破壞,但終究楚文化沒有被毀滅。這與外國不同,外國那些消失的文化,是在外族入侵後進行了徹底摸除。而我國則是內部戰爭,不可能從根本上對楚文化進行毀滅。特別秦始皇統一文字,更加促進了楚文化的發展,和部分文獻的保留,也對後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便捷。

當然文化與文化之間,就像力與力之間,相互作用力,你影響了我我影響了你。

秦文化的發展不可能不受楚文化的影響,應該說秦文化的最終成就,是在楚文化的影響之下形成的。而楚文化則在秦文化的影響下更加豐富,最終演變為了漢文化。

而兩種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不管如何,他們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中華璀璨的文明。

參考文獻:

1《史記》

2《長安志》

3《漢書刑法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