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休息时间办公电话、短信也不断,假日期间不管何时何地都带着笔记本电脑办公……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是什么推着我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让我们如此疯狂拼命?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短时间内经济飞速发展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88年至2018年世界各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曲线来看,美国与日本的总值增速分别止于3.9倍和1.7倍,而中国则高达34.2倍。1988年,中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处于世界第八位,到了2018年,超越日本跃居第二位,并预计在2030年之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运行,大小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扩大生产、增加产能,上下游产业如同咬合的齿轮一起高速转动,制定一些制度、政策、措施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企业内的员工也在激烈竞争的企业环境中工作、劳动。员工工作好像越来越多,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延长时间甚是占用休息日的时间继续加班。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网络利用率不断提升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六成,移动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与此同时,各类通信手段也使工作时间与个人时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管人在哪儿,工作总是如影随形。信息化带来的过劳问题不断加剧,人们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占网民整体的74.8%。互联网催生出的繁忙的线上购物,背后支撑的仍然是大量体力劳动。最显著的就是快递行业。网上购物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买到心仪的物品,下单只需轻轻一点,过几天甚至次日就会收到订购产品。而订单之后的过程,快递分拣、录入信息、装货卸货、运输等环节,都依靠人力来完成。在双十一活动爆仓的情况下,快递无不是超负荷运转。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过度消费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消费超出了本身所需,跟从前相比,消费的目的变成了攀比、炫耀——不管工资高低,不论家庭存款多少,想要名牌傍身,吃穿用度讲“面子”,模仿明星穿衣打扮,看到富裕的邻居去国外旅游、到高级餐馆就餐、在孩子的教育上大量投资,就算力所不及也忍不住攀比……人们不再认为朴素节俭的生活是美德,只追求身份、地位带来的“光环”。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哪怕工作再累、时间再长,都要尽量多挣钱。即使挣得不够,也会透支信用卡或贷款来为未来的消费买单。这样一来,为了填补负债的大洞,就只有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相反,过劳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

过长时间的工作带来的身心疲惫,让我们忽视了跟自己跟家庭的关系,往往由此产生了很多家庭矛盾,比如与配偶沟通交流时间短了,时间一久双方互相不满意,导致最后离婚;亲子时间的不足,造成了两代人沟通的鸿沟;早出晚归,连对门邻居都不认识。

过劳让我们精神疲惫,亚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患抑郁症人数越来越多,“过劳自杀”屡屡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在医院、警察等特殊职能岗位,还有重体力行业、危险行业等等,如果体力和精神得不到充分休息,不仅容易工作中出现差错,还容易发生各种意外。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疫情爆发以来,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不断超负荷工作。中国疾控中心2月1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则显示,截至2月11日,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716名),其中5人死亡。

增加医护感染风险的原因除了防护物资奇缺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过度劳累。

2月18日,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年仅51岁。

2月20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疫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年仅29岁。

2月1日,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辉同志因劳累过度

,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1日凌晨不幸逝世,终年56岁

2月3日,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28岁的宋英杰(主持药剂组全面工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因多日连续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猝死在医院的宿舍。

2月10日,河南许昌长葛市董村镇新王庄村村医王土成,连续多日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年仅37岁。

……

感染新冠肺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住院治疗和隔离,康复返岗的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的医生黄虎翔说,之前一年只休七天,从医以来,从未休过如此漫长的假期。

最近,为了一线抗疫人员的健康安全考虑,多地官方发出了“强制休息令”,这样明智的措施真的来得太有必要。然而,那些捐躯的“战士”却再也看不到了。

疯狂拼命的“过劳”付出,让我们变得更好了么

一边是我们想要的假期如此奢侈,哪怕身在假期,办公设备也不敢离手,甚至在紧急情况下被召回到岗位。一边是压力让我们不敢放松丝毫,甚至“过劳”也无法满足现实欲望需求。重重矛盾交锋下,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值得欣慰的是,过劳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成立了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

面对中国日趋突出的过劳问题,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河清指出,我国“过劳现象”改革开放之前已经存在,立法防范“过劳死”是方向,法律标准要建立在科学的态度和医学标准之上,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过劳死”的医学标准,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来看,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还提醒,要认识到一个误区——更多的劳动能创造更多价值。实际上

并不是劳动越多,创造的的价值会越多。劳动投入与价值增长的关系存在临界点,当你超越临界点以后,收益会由正转变为负劳动,此后劳动投入越多,过劳程度越严重,经济损失越大。

临界点有两个,一个是社会组织的经济盈亏点,这个临界点在比较高的位置,另一个是企业的盈亏点,这个临界点则比较低。加班时间过长,导致效率下降、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也在下降。企业让员工加班,如果依法支付更高的费用,成本就会增加,当超越了收益和成本的平衡点,企业反而会亏本,就不会让员工加班。社会盈亏点是在企业盈亏点的上方,因为企业可以把负效应转嫁给社会。

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解决“过劳”现象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法,对违法现象要给予惩罚、纠正;从经营管理角度来讲,特别在一些事业单位,要加强科学化管理,减少无效的劳动,提高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严格按法律控制加班时间,发放加班费用;从个人来说,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预期,意识到“严重过劳”的危害,把握好节奏,量力而行;最后,则需要加强研究,尽早制定出过劳死的医学标准和法律标准,立法来防止客观存在的过劳死。

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解决“过劳”问题,让我们的生活真正从精神上幸福起来。



我是“会说话的木头”,一个有点耿的“木头”。

欢迎您的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