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可以成功?

心恬澹


日本明治维新可以说改变了日本近代的历史进程,同一时代的中国也开始了洋务运动,同样是现代化改革运动,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武士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前的社会,国际环境

在十九世纪中叶,亚洲的大多数地区和国家都还在处于封建社会时期,而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经从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而日本还在处于德川幕府时代,这也是日本的最后一个幕府。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和中国一样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当时的日本只和相处了几百的老领居,中国,朝鲜等国保持着外交,商贸关系,并且只能在固定区域通商,日本全面禁止外国的商人,平民进入日本,也禁止日本本国国民出国,修建远洋船只,闭关锁国管制得比清朝还要严。

德川庆喜

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让家庭作坊,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雇佣制度,这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而政府管控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开始逐渐瓦解,商人阶级在日本国内的力量不断壮大,封建社会的旧制度成了对商人阶级发展的主要制约,进而产生了变革的需求。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将舰队开进了日本江户,以武力胁迫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全面展开贸易,一年之后美日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并开放了通商港口,这不但对日本造成了强烈冲击,也让英,法等西方国家看到了机会,纷纷要求和日本通商。

黑船来航

“黑船来航”让日本各阶层的民众意识到了日本的落后,即便在统治阶级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变革的必要和迫切。日本的武士阶层成为了革新派的主要力量,开始号召恢复天皇权力,让幕府让权,全面展开变革,而日本藩国和幕府的一直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商人,武士,贵族,平民阶层开始联合到了一起,号召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为何能够成功?

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皇室和幕府是存在着矛盾的,皇室是没有实权的,另外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施幕藩体制,也就是幕府和地方

日本中下层武士
的藩国共同统治国家的一种封建制度,而幕府和地方藩国又存在着利益冲突,新崛起的势力是商人阶级,这群人又联合了中下层武士,共同推动了“尊王攘夷”行动。

但是“尊王攘夷”行动,主要针对的是日本幕府和西方列强,而这个时候日本幕府还掌握实权,加上有西方列强支持,最后也导致了“尊王攘夷”行动的失败,不过也因为此次行动的失败,让日本的一些先进分子意识到,必须要推翻德川幕府,这场行动开始发展成了倒幕运动。

1865年日本倒幕运动开始,到1877年9月西南战争结束,日本幕府时代就此结束,日本成为了一个实君立宪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事实上在1867年,德川幕府的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将权力交还给日本天皇后,日本天皇就逐渐掌控了国家政权,虽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但是实君立宪,日本天皇又有很大的权力。

大政奉还

在1869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时,日本天皇拥有很高的决策权,加上又有旧贵族,中下层武士,以及商人阶级的支持,在推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面对的阻力也少了很多,接着明治政府将地方划分府,县,削弱越来藩国,旧贵族的势力,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这也给推动改革助力不少。

另外日本是全盘西化,从教育到经济制度,甚至连军事改革也全盘西化,这也非常的符合西方列强的需求,虽然在“黑船来航”事件后,西方列强也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但是在促进日本推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西方列强也对日本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

日本明治维新是同时从各个阶层发动的一场变革运动,加上支持者众多,而变革最主要的支持者日本天皇也掌握着实权,因此明治维新受到的阻力较小,变革也最终取得了成功。

明治天皇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坤文史


导语: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主要是日本统治阶级内部上层有这个改革意向。如维新变法派主要大名长州山口县,萨摩鹿儿岛,土佐高知县,肥前佐贺,长崎二个县等四个诸侯。其次,幕府腐败卖国引起中下层武士阶层强烈不满,这些武士向荷兰学习西方文化和知识,形成改革维新中坚力量兰学改革派。最后日本的民族性格就是永远屈服强者,永远向强者学习。

一,倒幕势力形成,萌芽资本主义阶层诸侯。从上而下改革维新,阻碍迎刃而解。

日本西南四藩镇: 长州,萨摩,肥前,土佐。因为外贸萌芽资本主义和资本家,四大名本来与日本幕府矛盾多,以是新生的中下层资本家,工厂主,倾向维新的武士阶层必然和四大名结盟,形成倒幕派。倒幕派正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和主要策划者,指挥者。1868年,长州藩高杉晋作策划兵变,夺取长州政权,正式拉开了倒幕运动。

1867年,长州,萨摩二藩组成5000天皇军,打起尊天皇的舆论口号,拉起清君侧的大旗。正式武力倒幕。倒幕军在京都与幕府军1.6万人激战,幕府军惨败。1868年,幕府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江户城。1869年,天皇军攻占北海道,日本全境统一在维新改革派手中。维新变法开始。

二,废藩置县,奉还版籍,中央集权。向西方积极学习。培植大财阀,进入资本主义。

1868年,天皇改江户为东京。年号明治。明治维新正式启动。下诏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人身依附制度,解放生产力,是为奉还版籍。然后废藩置县,彻底根除封建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维新变法成功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全盘西化,鼓励人民剪发,穿西装,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经济私有化扶持政商大财阀。日本正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快车道。

最后总结: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封建主义制度不是很牢固。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可以掌握武装力量消灭反对派。在有外敌入侵的危机下,有救国的爱国情怀。有强烈学习意识,不保守传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0662088555999437"} --}

红红火火讲历史


日本1868年正式开始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可以说是十九世纪后期东亚国际政治中的“黑天鹅”事件,是一场“意外的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把眼光放回当时的国际格局和日本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的世界是西方主导的殖民帝国时代,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中,西方是主导力量,其余的地方是附属或者处于从属西方、被影响的地区。就连强大的清王朝都成这个样子了,日本同样也好不到那里去。因而,日本居然能通过明治维新成功摆脱这种附属状态已经是非常让西方意外的事情了,更何况还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因而总的来说,这场明治维新非常的成功。

那为什么日本能取得明治维新的成功呢?这是很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因为当时更强大的清王朝都没能成功。因而日本的成功就更有吸引力了。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弄清楚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什么,这才能是正确的逻辑起点。

明治维新,本质上就是一场改革。但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场争取独立与实现富强交叉的改革,是一场夺取了政权的武士阶层依靠国家力量主导的改革。明白了这一点后这个问题就有思路了。既然本质上是一场改革,那么根据历史一般经验共识,改革成功的关键要素取决于这么几个方面,而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一是,改革时是否具备合适的土壤,主要是阻力的大小,也就是考虑内外部环境对改革的约束力问题,以及是否合适改革。

二是,改革领导层的决心和力量大小,也就是看改革者能用多大的力量去贯彻改革。

三是,改革本身措施的实施,包括改革的措施是否正确恰当,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用力是否准,操之过急还是稳中有进。

四是,能否对改革成果进行巩固和强化。这点也很关键,就像取得一次考试成功后不能及时巩固,恐怕不能长久维系。

(补充一点)五是,日本这个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化,即向先进文明学习的传统。这点还是有必要做出说明的,否则是不能完全理解明治维新的成功。

以此建立逻辑框架,二林君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因素一:明治维新时的国内外环境——日本改革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中

(一) 国内环境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伴随着明治维新开始的是日本国内“倒幕运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以说这也是日本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对内阶级矛盾激化,对外不断的出卖国家利益,丧权辱国。面对这样的国内外危机,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中下层武士开启了“倒幕运动”。经过1868年戊辰战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封建幕府的统治,为正在开启的改革扫除了障碍。

而倒幕运动的主导力量武士阶层是十分倾向于改革的。早在1867年他们就提出过“大政奉还、录用人才、扩充海军”等八大主张,史称“船中八策”。而且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缓和国内矛盾,改革也是必须的。因此日本当时改革的阻力是很小的,国内改革的条件也相对来说成熟了。

改历来之旧习,政权奉还朝廷,广进天下之公议,仰承圣裁,同心协力,共保皇国。

(二) 国外环境因素分析

这一方面主要有两个角度的作用。一是,当时正处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交替之际,老牌大国已经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了,其余大国也相继开启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就连清朝也早就开启了洋务运动。因此总的国际环境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这是历史的潮流。其他 大国的工业化成就为日本接下来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思路和基本的物质条件。

二是,西方大国对日本改革的相对容忍。就在戊辰战争中,列强就对日本的这一举动持一种保留态度。1868年2月,英、法、美等几个大国就宣布对日本的战争保持局外中立。在日本开启改革历程后西方大国还积极接受日本的考察使团,向日本提供资金和技术。他们的打算是将日本进行改造后变成一个有力的资本市场。然而结果弄巧成拙了。因此总的来说西方大国对日本改革的干涉阻力不能说没有,相对来说要少的多,清王朝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这是日本当时所处的有利国际环境。

二、因素二: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拥有坚定的改革信念和保障改革的力量

明治维新是以天皇为总代表的武士阶层力量推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调整。

首先,改革的推动者是掌握了国家实际权力的政权领导者推动的,这样可以保证其他亚国家力量不能阻止这场改革。比如在1877年,由于改革士族俸禄制度而引发了较大规模的叛乱,即所谓的“西南战争”。但最终在国家力量的打击下,很快就平息了这场阻止改革的战争。

其次 改革者有坚定的信念走通改革的道路。这一点从两个角度就可以印证。一是,就在倒幕运动进行的同时,1868年4月,天皇就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破历来之旧习”和“求知识于世界”等主张。由此可见统治者改革的坚定和急迫。二是,1871年为了更好的推行改革,日本政府派出了大规模、高级别的外交使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使团总共访问了美国在内的12个西方国家。这些出访的人有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重要的大臣。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的决心,他们势必要将日本带出被殖民、被压迫的局面,想实现彻底的改变。

对于日本统治精英阶层来说,这场“革命”的本意在于使日本民族摆脱了西方殖民的命运,避免了像清王朝那样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

三、因素三:改革措施本身系统有效——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环节

在环境和条件均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那么决定一场改革是否能最终成功的重要环节就在于改革的措施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了。就像考试前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看你临场发挥的水平高低了。

日本的明治维新重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收缩国家权力。主要内容有“废藩置县”。这一措施是在1871年实行的。改革之后各府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原来的各藩知事则迁移到东京由中央政府供养。这样日本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的行政体系,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这点是继续推进改革和保障稳定的关键一招。

二是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主要内容是“殖产兴业”。这一点可以说是日本西化改革中一个独特的创举。由于不能像西方大国那样资产阶级是经过几个世纪发展壮大起来的,靠日本国内资产阶级自身的发展壮大很明显是来不及了。因此由政府主导,仿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先采用国家力量创办近代企业,然后等差不多成熟后在无偿或者以低成本的方式转让给资本家。

通过这种特别的发展模式,日本很快就诞生了一大批近代企业,也创造了一大批资产阶级。可以说日本的资产阶级是由政府创造出来的。

三是在改革社会方面,实行“社会西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从小学堂到高等教育都采用西式教学。这样培养了一大批懂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而且政府花大代价投入教育,这一点一直延续到今天。社会生活方面,引进西方的生活模式,改革旧有的一些日本人生活方式。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精神中的那些核心理念依然保留下来了。消除社会等级歧视,不再是传统的贵族、平民或职业之间的高低等级之分,这极大的有利于阶层之间的流动。还比如西式婚礼、西式洋房等等。

四是军事方面,仿造美英德等大国建立近代军队,尤其是海军。日本仿造德国改革陆军体系,仿造美国、英国等建立新式海军。尤其在海军的建设上,日本尤其重视。受《海权论》的影响和日本自身岛国的特点,海军建设是日本军事改革的最核心内容。日本不惜花大代价到英国等去购买新式军舰,聘请西方军事教官训练海军。

以上是主要的改革措施,我们可以看见,这些改革措施是系统完备的,涉及到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这样,日本才能从头到尾的实现“西化”,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改革。可以说措施系统、科学、有效。这是这场改革的关键所在。因为对比一下当时清王朝的“洋务运动”就知道了。清朝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方面,其余的基本上很少改变,是一场非常不彻底、不完善的改革。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四、因素四:对改革成果从制度建设的高度进行巩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的改革基本上都涉及到各方面了,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日本并没有因此停止了继续“西化”的步伐,它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对日本所取得的成就和措施进行定性和巩固。这一点体现在1889年,日本宪政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件出台了,即《大日本帝国宪法》。

这部宪法的出台,直接表明日本不再会回到之前那种封建传统社会了,而是朝着日本特色西方化前进。这一点对于日本改革成果的巩固以及下一阶段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国家战略发展的根本依据和前进道路。

日本所采取的措施可谓是完善有力,而且还在国家制度层面对日本的性质做了根本性的规定,这就保证了日本再也不会倒退了。“明治维新”到这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直接的证据就是1895年甲午战争的胜利以及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不但强起来了,还“霸”起来了。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东亚的新兴强国,并逐步摆脱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

五、不得不说的日本学习文化,这是思想上对明治维新成功的巨大贡献。

日本,一个偏居东亚海岛的岛国,一个从来都是先进文明“附属”的国家。在这个国家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文化,那就是向最先进的文明学习,以改变自己的困境。这对于我们理解明治维新的成功很关键。

如果从文明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说就是一个向西方先进文明学习的过程。但这种学习又是一种保留的学习。日本不会丢弃自己的核心理念。如果读过《菊与刀》的朋友们应该能认识到这一点。

由此我们不得不想到公元七世纪中期的时候,在日本也有一场事关民族前途的改革,即大化改新。这是一场仿效当时唐朝的制度、文化和生活的一次重要变革,日本由此也由落后的部落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是何其的相似,1200多年后,日本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又向先进的西方文明学习。这两次学习日本都成功了。足可见日本的学习能力之强。

为什么说这个重要?对比一下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不能学习西方的制度,全面西化呢?那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都是文明的中心,文明对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着深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你想让中国改变这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能够的。这样我们还是中国人吗?但日本就不一样了,他本来就没有属于自己优越的文明,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文明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他要做的就是再次学习以挽救自己的危亡。

说白了就一句话,日本的脑子能够转过这个弯来。这样在面对改革的时候能很快适应。

六、总结一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日本明治维新政策得当合理的原因,也有当时日本所处的有利国内外环境。这些都为日本的改革成功做出了“贡献”。当然也有改革者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追求。最后是日本本身就是一个愿意学习和接受先进文明的民族,有必要时,他可以再次向强大的文明学习。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功了,他是亚洲唯一一个通过改革摆脱被西方殖民命运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从西方殖民中挣脱出来成为西方大国竞争者的国家。


二林说国关


一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近代化建设的成功,基本拜明治维新成功所赐,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究竟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外在因素对明治维新的成功产生了哪些影响?日本的内在因素对明治维新的成功又施与了哪些助力呢?

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大成功,首先是当时日本国内的局势使然。当时,日本国内正值在“黑船来航”的冲击下,处于一种尊王攘夷、公武合体、富国强兵等各种主张导致的幕藩对立的激荡时代。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在日本以善战著名而又桀骜不驯的萨长二藩(萨摩藩和长洲藩)分别与英国及英法荷美四国开战了,这就是著名的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

停靠在伊豆下田港口的“黑船”

正是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了日本宝宝一大跳,领教了西方列强强大的日本藩国自此以日本人的善变天性心机一转从“攘夷论”者纷纷变成了支持向西方学习的急先锋。明治天皇也借机迅速完成了大政奉还、王政复古、废藩置县等大举措。接下来在西南战争中平定了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最大的士族叛乱后,明治政权趋于稳定,明治天皇也才得以顺风顺水的开始向西方学习施行内阁制度、确立立宪体制等近代化布局。

其次,各路勤王志士,尤其是去欧洲历访的使节团中那些睁开了眼睛看世界的如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和伊藤博文等明治英杰们,他们以锐利、洞察、谋略的眼光考察了欧洲后,把欧洲先进的交通、电力、科技、制度等等形成了报告,在给出了正确、中肯的改革意见后呈给了拥有远见卓识的明治天皇并被采纳,这些对明治维新的成功也居功至伟。

山口县萩市,木户孝允旧宅

第三,江户末期的时候,整个江户幕府虽然没落了,但却不能埋没了江户时代的功绩,正是在整个江户时代,日本人以低调的努力使得学问发达,庶民思想进步,从而才为将来的近代化成功蓄积了底蕴。

第四,特别要提到的是,因为江户时期以本居宣长为首的国学大师们对日本国学的倾力弘扬,使得到了明治初期时,日本国学已经很发达了,这让天皇制意识和国民国家意识得以在所有国民中得到了充分的浸透和认可,当然也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正是这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才使得明治维新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得了大成功。

在这诸多导致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里,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当今平成天皇在谈到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时说到的“识字率”三个字。在这一点上,日本专家们与天皇抱持相同观点,他们也认为,幕府末期时,日本国民已经普遍具备了高识字率。识字率高,换言之,就是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高,也即是说在当时日本的知识教育已经浸透到了普罗大众阶层。

江户时期发展起来的国学、和算(日本传统数学,包括一些很优秀的行列式和微积分的成果)和因应用和算而得到长足发展的天文学等都是最好的证明。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当时的教育方式与注重培养精英式知识分子的中国、印度以及伊斯兰国家相比是不同的,他们注重的是普及普通民众的识字率并籍此提高国民整体的知识水平,这使得日本精英型知识分子的数量虽然很少,但普通大众的知识普及率却很高,这就让普通日本人基本都能做到通过读书理解数理知识和抽象概念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良好的铺垫,幕末的日本人才都普遍具备了能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文化功底。因此,当机会到来之时,日本人就能如鱼得水般的融入到了富民强国的大潮之中,从而推动明治维新获得了大成功。

萩市的松下村塾,这里被视作日本明治维新的胎动之地

那么,日本又是如何自古代起就能做到高识字率的呢?日本专家经过调查发现,日本人之所以识字率高,知识水平高,是因为日本古代女性的识字率高使然,而且,调查还显示,如果单论女性识字率,古代日本女性的识字率绝对位列世界前茅。那么,问题来了,以华为师的古代日本是如何超越老师而做到这一点的呢?

这还要从日本的地理环境说起,日本四面环海岛内多山少平原,因此也就不适宜牛马等家畜的发展,而家畜业不发达,自然也就无需去研究为了驱使牛马(雄性牛马)劳作所必需的“去势”(阉割)技术,不懂“去势”技术,当然也就不会由“去势术”衍生出来的“阉人术”了,如此,体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就是在宫廷里不会像中国那样产生宦官阶层。那么,作为天皇或者幕府将军,为了保证他们“大奥”(内宫)的皇后、嫔妃不出轨,自然只能用“女官”了。

因此,自平安时代起,日本大奥的事务性工作全部都是由女官负责的,长而久之,自然也就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女官,其代表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女流作家、歌人的紫式部和清少纳言。也因此,日本女官制度自古就非常发达,女性的知识水平也平均偏高,女性文学也开始有了长足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公元11世纪时日本女性文学的发达,已经远超于其他国家的女性文学。

正如日本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彼时,日本女性的知识水平也顺理成章位居世界首位了,原因就是当时整个世界还处于女性普遍不识字的时代,日本女性自然一枝独秀。接下来的整个幕府时期,与平安时代天皇大奥里尚有少许男性进出不同,幕府将军们鉴于皇家大奥里发生过的风流韵事,防微杜渐,在整个将军大奥里,从类似秘书、文案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到巡逻、警备、门卫、担水煮饭就全由女性接管了。尤其是到了江户幕府时代,拥有千人以上的将军大奥,除去将军本人是男性外,其余所有人皆为女性,而且这些女性身份高者则为贵族出身,低者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的才女。如此庞大的后宫,如此众多的知识女性,女官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脑补一下,延伸到这些人的家族、亲属,当时日本女性的知识水平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日本自镰仓时代(也有说法是平安时代)开始形成并完成于江户时代的“直系家族”风习(即长子留家继承家族的一切,而其他子女却需出外谋生的习俗)也对日本人识字率的提高起到了催化作用。为什么如此说呢?据日本人自己说,这种世界上少有的直系家族继承文化,对学习知识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作为有知识的母亲自然会把知识传给继承家族的孩子,而出外谋生的子女同样会形成这样的“直系家族”体系,而且是每家都会出现这种情形,也就是说每家都会出现有知识的母亲要把知识传给继承家族的子女的现象,如此代代相传,千年下来,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所以,到了江户末期明治初期时,日本人的整体知识水平之高也就可以想像了。

正是日本人这种整体的文化素质才使得明治维新能得以在日本顺利施行并获得大成功。而究其根源,则正如日本当今天皇所说的那样,是日本人“识字率”起到了根本的作用。而这种高识字率,却是因为日本平原少家畜文化不发达,因此不懂去势,从而没能形成宦官制度,使得女官制度发达,最终致使女性文化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并代代相传才让日本人在明治时期得以大放光彩,一举跨入强国行列的。

京都灵山历史馆,一间以幕末和明治维新为主题的博物馆

日本国民当时普遍的高识字率使得他们的文化程度、个人素养都站在一个傲视其他亚洲国家的高水平上,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并能使其与本国文化相融相生,滋生出最适于本国发展的道路、方法,最终让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化转型,得以步入强国俱乐部。如此看来,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真得感谢没有适于牲畜生长的平原以至于没有练成“阉人”的自然环境所赐。


铭哥说史


这个问题是整个东亚近代史乃至全球近现代史的一支显学,整整几代历史、社会和政治经济学者们为解释它而争吵了上百年,写的相关著作足足可以装满一个小型图书馆。如果要简单扼要的做一解释,那么只能说,现在主流的观点是: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其实已经具备了维新成功的绝大多数条件,只欠政府正式宣布“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的动员令。而中国戊戌变法时基本上不具备日本所有的成功条件,变法失败几乎是必然的。比较具体一点说,日本在黑船开国前的江户幕府后期,就已经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熟度上全面超过了中国,尤其是在经济组织管理体系,甚至比当时欧洲列强也差不到哪里。比如说日本自发发展出了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市场-大阪米市,幕府和各藩也都早就有极类似现代财政赤字和公债发行的运作经验。

在教育普及上日本甚至很可能是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其识字率之高简直是一个外挂,全国成年男子半数以上识字,这个数字在当时欧洲似乎也只有荷兰等极少数几个中小国家勉强可比。而在科学文化上,即使锁国时期,日本兰学通过长崎这个窗口,仍然相当程度上保持了对欧洲科技的追踪,并非如中国一般,连知识阶层都对现代科学体系基本一无所知。其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维新后不久,日本就涌现出了大量能与欧美同行相比的一流(非超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

相比之下,日本政治精英层在维新成功中的作用反而次之了,其实与一般国人以为的不同,德川幕府其实并不反对维新开国,事实上在早期,西南强藩和孝仁天皇为首的公卿势力才是激进攘夷派的代表。
倒幕运动的意义在于用现代中央集权体制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日本国内长期的诸藩对立,市场和资源分割,从而使得日本能够集中全国国力,率先开始了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历程。

周周周树人


明治维新是一场为了反抗欧美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成功使当时的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实现了富国的目的, 并为日本之后的一系列殖民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外部原因

1、欧洲列强三足鼎立的互相牵制有利于日本进行改革

几方势力在欧洲以及亚洲特别是清朝国内的势力较量, 引起当时清朝国内的诸如太平天国等组织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民族运动, 诸列强国家已经无暇顾及远离亚洲大陆的日本国内进行的维新改革。这一现状使得明治维新改革具备了不受干扰、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外部条件。

2、英国对西南雄藩的支持给日本提供成功经验

英国对西南雄藩支持的明治天皇表达好感,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西南雄藩的改革成功给维新运动提供范本。

内部原因

1、统一稳定的国内环境

日本幕府政权被推翻后,新上任的明治政府在打压一方不满的士族势力后使国内得到一段和平时期。

2、改签条约,建立独立国家

日本派代表团试图改签不平等条约,虽然改签条约没什么进展,但是代表团看到国外的富强后决定回国使国家富强才能有改签不平等条约的机会。

3、维新派掌握主权

日本代表团在回国后,形成了维新派,微信派掌握主权,大力发展改革。

4、改革符合国情

维新派的改革在各个方面考虑到本国国情,使改革得以成功推行。


Bcd说史


日本明治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总体上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侵略势头还没有以后那么猛烈,并且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们正忙着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因而客观上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使很多东西得以操作起来。

首先,日本封建统治相对中国来说比较薄弱,因而倒幕派的实力能够发展壮大;其次,倒幕派发展壮大以后推翻了幕府的腐败统治,拥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

明治维新实行了全面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其中: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由此,日本开启了波澜壮阔的脱亚入欧的路程。



人间分析者


1、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日本文化(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性格) 环海隔绝,给日本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岛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孤独感。

环海封闭与孤独感使日本民族不仅具有内向心理特征,也有一种冒险,探索的精神。(而中国则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巨。

除沿海沿江部分地区外,其他地方交通一般比较困难,所以,即使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乃至攻陷京城,各省的内陆仍然至为安全,绝少激起普遍的同仇敌忾的意念。

2、兰学运动的启蒙运动作用 , 所谓兰学,是指日本人在与荷兰人贸易或接触后,煞费苦心地从荷兰文书籍和百科全书中挖掘出来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学问,其涉及医学、军事、冶金、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为明治维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武士阶层的作用,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即时人所谓的“志士”。他们在明治维新及其以后的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扩展资料

一、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二、历史局限性

1、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2、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3、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4、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宾宾说情感


明治维新运动是日本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可以成功?

一、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促使大多数日本人都希望通过改革和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摆脱被西方国家殖民的目的。

19世纪中期,美国派军舰强迫日本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陆续强迫日本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大多数日本人都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都希望进行改革和推翻幕府统治。

二、以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个强藩为核心组建的倒幕派天皇军击败幕府军,迫使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投降,为明治天皇推动明治维新扫除障碍。

三、在掌握实权后,以明治天皇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学习西方,进行全面改革的意志非常坚定。为表达改革的决心,日本明治天皇带头穿西装、剪短发。

四、明治天皇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改革。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日本政府甚至直接出面扶持大资本家采矿办厂等等。

(3)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直接听从天皇指挥的近代军队。

(4)科技方面:大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西方设备。

(5)教育方面: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在日本全国各地建立近代化学校。等等

五、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获得巨额赔款。这为日本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大量资金。

六、日本政府派遣多个考察团去欧美国家学习。他们认真学习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为日本推动明治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七、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在东亚地区集中精力侵略中国。这使日本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推行明治维新运动期间没有遭受外国干涉和阻挠。

这些就是日本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日本通过推行明治维新运动,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寒松722


首先,日本人比较容易达成共识。日本的国民性中有着较强的集体主义因素,它深受 “和文化”的影响。有的国家往往在变革中因触及既得利益而争斗不止,但是,明治维新却没引发国家分裂和大规模内战。作为“明治维新三杰”的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另一位是木户孝允)之间曾有过先“富国”,还是先“强兵”之争。但是,后来即使发生西南叛乱,西乡以自杀结束生命,日本也没有陷入大规模内战,维新的进程和富国强兵的目标并未受到影响。

其次,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佩里舰队来到日本后不到十年,美国爆发内战;沙俄陷入两次俄土战争,1875年日俄签订领土交换协定,协调了利益;欧洲则爆发普法战争。日本虽然面临列强战略上的威胁,但是维新派的武士们还是抓住了一段战略机遇期,实行内部改革。明治政府吞并琉球,清朝无力也无意进行有效阻止,说明周边国家也没有谁能够阻止日本的崛起。日本受到的唯一一次强有力干涉是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但是十年后的事实证明俄国也不堪一击。可以说甲午战争的胜利是明治维新成功的标志,日本从此取代中国成为亚洲最强国家,1905年,日本又战胜俄国,获得进入列强俱乐部的通行证。在经过明治维新崛起不到四十年的过程中,日本没有遇到真正强有力的外部干扰,实现了近代化目标。

最后,日本较全面地接受近代文明成果。萨长等藩的维新派志士发动此次变革的初衷是救亡图存,他们最初的口号是“尊王攘夷”。但是,当他们“倒幕”成功之后,却放弃了“攘夷”政策,开始派“岩仓使节团”去欧美进行全面考察,回来之后,实行“殖产兴业”,不但在技术上学习最先进的知识,而且在制度上也实行欧美的治理模式等。不但如此,明治时期的日本还深受福泽谕吉思想影响,实行“文明开化”,积极“脱亚入欧”,吸收先进理念,倡导人人平等。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事实上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并焕然一新的“异类”国家。

当然,绝不能忽视的是,明治维新也是日本此后走向扩张主义的起点。近代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今天的人们不能不认真思考。然而,仅仅从近代化和富国强兵目标本身来看,明治维新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变革。在19世纪西方列强威胁亚洲的时代背景下,萨长等藩的下级封建武士们为了避免日本成为殖民地,从1868年到1905年,经过不到四十年的锐意变革,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国变成了与列强并列的近代国家,这是值得其他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行进的国家借鉴和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