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國學書籍跟近代外國書籍的人,有沒有感覺是兩種性格?你怎麼看?

陌上北花開


鄙人必定竭力解答。但是純屬個人觀點,你可以借鑑參考。首先我認為書籍是完全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但是讀什麼書完全是看自己的興趣愛好。

國學《道德經》.大家都比較熟悉,書中字字經典,內涵豐富,因此又被稱作百經之王!但是整體晦澀難懂,需要潛心研究,相信大部分人不會去鑽研,或者說是全部鑽研。

常看這類書的大部分穩重

這一類人,大多數是老成持重,有耐心,對國學書籍有著特別高的興趣,靜得下心來讀。

外國文學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追風箏的人》這一類暢銷且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的書籍,大部分人都會去反覆閱讀,這就是因為這類書籍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會讀一遍再讀一遍。

這一類人佔據的比例是比較大的,閱讀現代文學的比例可以達到78.9%,這裡說的是現代文學沒有細分國內和國外書別。


  • 剛才我們分析了這兩類書人,性格中可能存在的差異,但是總結來說,只有人選擇書籍,不是書選擇人,看什麼樣的書,完全是看自己的看好,閱讀習慣,文化底蘊“
    比如我就很差,太深奧的看不懂,只能看一些淺顯易懂的書籍……” ,朋友推薦,或者乾脆什麼書暢銷就買什麼的也大有人在,這都是沒有硬性規定的,
  • 其次呢,我認為一個人還是要擴寬閱讀面,吸取各種書中的精華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個的意思也就是說,不存在或者是很少存在只看一類書的人,這種人如果有那麼一定是某一個領域中的領頭羊。

  • 那麼,我們就來說一下這種只閱讀這麼一類書籍的人(◐‿◑),不好意思@我還沒接觸過。因為看書閱讀的目的,大部分人有這麼幾個
  1. 喜歡閱讀帶來的精神享受
  2. 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
  3. 與第二點相似為了某項考試或者工作需要
  4. 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

我想大部分人還是第一點比較多吧,所以還是應該拓寬閱讀面,性格並不是影響你看什麼書的原因,也就是平常說的“吃飯不要挑食,青菜大肉都要吃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能有一些啟發,謝謝🙏


永豐柳



再聚時把盞言歡


中國文學不用多詮釋,無論從神話故事還是聊齋志異史書著作或者明清小說等文學,中華5000年文化堪稱博大精深,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必須瞭解的。

而外國文學個人覺得奔放一些,崇尚英雄主義,也所謂浪漫主義。濃縮了世界各國的地域文化特色,語言的表達可能不一,但是弘揚真善美和對人生人性的思考是世界所有文學崇尚的主旨。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文化的沉澱,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寶庫。研究外來的文學,既是語言的闡釋,也是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對話。在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中外文明相互交融這一世界發展總格局的進程中,外國文學研究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外國文學研究是我國學術和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中國在深層次上了解世界,吸納世界文明的精華。

文學源於現實,由於地域與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文學存在很大的差異,可以說中國文學是悲與喜、哀與樂、魂與肉的結合,而外國文學則是悲與喜、哀與樂、魂與肉的分離。

1.中國文學

中國的文學傳統源遠流長,從《詩經》《論語》的時代,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1917年開始,我們的文學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新的場域、新的話語空間。中國新文學不是本土文學順理成章的延續。比如唐代文學進入了宋代仍然得以傳承,這兩個朝代之間的更替,對於文學來講沒有特別的斷裂,而是一種很自然的前後相續,唐宋詞和唐宋散文都是跨越歷史朝代的;唐詩在宋代被高度認同,黃庭堅等人的“江西詩派”就是以效仿杜甫為其標的。但是新文學和古代之朝代更迭與文學更迭關係都不一樣,它進入了一個新的語境——世界文學的新語境之中。中國文學源遠流長,但是基本上是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發生、發展。這其中也有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融匯。從漢代、南北朝一直到唐代,佛教文化、佛教文學的傳播和影響是常常被提到的中外文化和文3學融合的例子。但是整體而言,在幾千年間,我們的文學是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發生發展。進入19世紀末,隨著鴉片戰爭,門戶開放,外來文化的湧入,對於中國的文學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作用,改變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方向。中國文學開始面對世界文學、世界文化,中國文學也開始與世界文學、世界文化對話,開始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最近幾年,我們就看到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劉慈欣獲得科幻文學雨果獎,曹文軒獲得安徒生兒童文學獎,還有閻連科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到2017年又看到劉震雲獲得阿拉伯世界的文學獎項。

2.外國文學

自近現代以來被譯介到中國之後,很多外國作家的作品都成了國內家喻戶曉的名著,荷馬、維吉爾、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卡夫卡、馬爾克斯、川端康成、喬伊斯、薩特、加繆、海明威、沃爾夫等也都成為了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名字。

荷馬史詩• 伊利亞特 [古希臘]荷馬 著 羅念生 王煥生 譯

荷馬史詩• 奧德賽 [古希臘]荷馬 著 王煥生 譯

伊索寓言 [古希臘]伊索 著 王煥生 譯

一千零一夜 納訓 譯

源氏物語 [日]紫式部 著 豐子愷 譯

十日談 [意大利]薄伽丘 著 王永年 譯

堂吉訶德 [西班牙]塞萬提斯 著 楊絳 譯

培根隨筆集 [英]培根 著 曹明倫 譯

羅密歐與朱麗葉 [英]莎士比亞 著 朱生豪 譯

魯濱孫飄流記 [英]笛福 著 徐霞村 譯

格列佛遊記 [英]斯威夫特 著 張健 譯

浮士德 [德]歌德 著 綠原 譯

少年維特的煩惱 [德]歌德 著 楊武能 譯

傲慢與偏見 [英]簡• 奧斯丁 著 張玲 張揚 譯

紅與黑 [法]司湯達 著 張冠堯 譯

格林童話全集 [德]格林兄弟 著 魏以新 譯

希臘神話和傳說 [德]施瓦布 著 楚圖南 譯

高老頭 歐也妮• 葛朗臺 [法]巴爾扎克 著 張冠堯 譯

普希金詩選 [俄]普希金 著 高莽等 譯

巴黎聖母院 [法]雨果 著 陳敬容 譯

悲慘世界 [法]雨果 著 李丹 方於 譯

基度山伯爵 [法]大仲馬 著 蔣學模 譯

三個火槍手 [法]大仲馬 著 李玉民 譯

安徒生童話故事集 [丹麥]安徒生 著 葉君健 譯

愛倫• 坡短篇小說集 [美]愛倫• 坡 著 陳良廷等 譯

湯姆叔叔的小屋 [美]斯陀夫人 著 王家湘 譯

大衛• 科波菲爾 [英]查爾斯• 狄更斯 著 莊繹傳 譯

雙城記 [英]查爾斯• 狄更斯 著 石永禮 趙文娟 譯

霧都孤兒 [英]查爾斯• 狄更斯 著 黃雨石 譯

簡• 愛 [英]夏洛蒂• 勃朗特 著 吳鈞燮 譯

瓦爾登湖 [美]亨利• 戴維• 梭羅 著 蘇福忠 譯

呼嘯山莊 [英]愛米麗• 勃朗特 著 張玲 張揚 譯

獵人筆記 [俄]屠格涅夫 著 豐子愷 譯

包法利夫人 [法]福樓拜 著 李健吾 譯

昆蟲記 [法]亨利• 法布爾 著 陳筱卿 譯

茶花女 [法]小仲馬 著 王振孫 譯

安娜• 卡列寧娜 [俄]列夫• 托爾斯泰 著 周揚 謝素臺 譯

復活 [俄]列夫• 托爾斯泰 著 汝龍 譯

戰爭與和平 [俄]列夫• 托爾斯泰 著 劉遼逸 譯

海底兩萬裡 [法]儒勒•凡爾納 著 趙克非 譯

八十天環遊地球 [法]儒勒•凡爾納 著 趙克非 譯

3馬克• 吐溫中短篇小說選 [美]馬克• 吐溫 著 葉冬心 譯

湯姆• 索亞歷險記 [美]馬克• 吐溫 著 張友松 譯

愛的教育 [意大利]埃• 德• 阿米琪斯 著 王幹卿 譯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 [法]莫泊桑 著 張英倫 譯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俄]契訶夫 著 汝龍 譯

泰戈爾詩選 [印度]泰戈爾 著 冰心等 譯

歐• 亨利短篇小說選 [美]歐• 亨利 著 王永年 譯

名人傳 [法]羅曼• 羅蘭 著 張冠堯 艾珉 譯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蘇聯]高爾基 著 劉遼逸等 譯

綠山牆的安妮 [加拿大]露西• 蒙哥馬利 著 馬愛農 譯

傑克• 倫敦小說選 [美]傑克• 倫敦 著 萬紫等 譯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全集 [奧地利]卡夫卡 著 葉廷芳等 譯

羅生門 [日]芥川龍之介 著 文潔若等 譯

了不起的蓋茨比 [美]菲茨傑拉德 著 姚乃強 譯

老人與海 [美]海明威 著 陳良廷等 譯

飄 [美]米切爾 著 戴侃等 譯

小王子 [法]聖埃克蘇佩裡 著 馬振騁 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蘇聯]尼• 奧斯特洛夫斯基 著 梅益 譯

靜靜的頓河 [蘇聯]肖洛霍夫 著 金人 譯

這些世界文學流傳於世富有世界主義是根本原因,在我看來,世界主義至少可以被描述為下列十種形式:

(1) 作為一種超越民族主義形式的世界主義。

(2) 作為一種追求道德正義的世界主義。

(3) 作為一種普世人文關懷的世界主義。

(4) 作為一種以四海為家,甚至處於流散狀態的世界主義。

(5) 作為一種消解中心意識、主張多元文化認同的世界主義。

(6) 作為一種追求全人類幸福和世界大同境界的世界主義。

(7) 作為一種政治和宗教信仰的世界主義。

(8) 作為一種實現全球治理的世界主義。

(9) 作為一種藝術和審美追求的世界主義。

(10)作為一種可據以評價文學和文化產品的批評視角[8]。

無論中國文學或外國文學的經典之作都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大鴻篇。

當了解中國文學文化,再鍾愛外國文學者,他的思想一定是開闊的,就像哥倫布探索新大陸一般。之所以覺得大篇幅介紹外國文學,因為我們要博覽眾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種大視野去領悟世界文學的格局和思想。

莫言2012年獲得瑞典諾貝爾文學獎,把我們中國文學帶向了世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文學熱。

他的《酒國》、《紅樹林》、《檀香刑》、《豐露肥臀》、《生死疲勞》有興趣可以看看。

文學無國界,傳遞真善美即可。


天下敦煌


一般來說,喜歡看國學書籍的人可能比較傳統,喜歡看近代外國文學的人可能比較浪漫。其實這也不一定,就像堅強的人,也有柔弱的一面,柔弱的人也有堅強的一面一樣。不管是傳統國學還是近代外國文學,對於喜歡看書的人來說,其實都沒什麼兩樣。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環境,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看什麼書籍,都是各取所需,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帕!


行到水窮a坐看雲起





Hot辣逗


您好,不好意思才回答問題。應該是喜歡看國學書籍的和看近代外國書的人都是愛看書愛讀書之人,和性格沒有多大關係吧。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是美國作家。記者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大家不會忘了(老人與海)吧,還有(太陽照樣升起)等等……,都是我的在學校學習過得,大多數中國讀者都喜歡。作品還拍成電影。其影響很大。

還有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演說家,他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等等……馬克吐溫還有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便。作品也有很多拍成電影。中國讀者都家愉戶曉。

再有中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不光是我們炎黃子孫愛讀愛看,有的讀者肯定是讀過好幾遍的那種。外國朋友也愛看也愛讀,對四大名著也有很高的評價,和很高的研究。

所以說喜歡看國學書籍和近代外國書籍,好書人人愛讀愛看,和國籍無關,和性格無關,和你的欣賞水平有關。和你的文化底蘊有關,和你對這本書的喜好有關,和你願不願意讀好書有關。


糊塗小老太


不會的。國學書籍它所表達的傳統思想是幾千年以來,甚至誇張點吧,它是上古時期,至少幾萬年的無數聖賢以及仁人志士思想的總結,真的是博大精深,浩瀚無邊。都是對這個世界的客觀理解和總結,而我們只是瞭解他的九牛一毛而已,甚至一根毛也不算,所以我們無法理解,覺得太假而已,不是所謂的科學。而外國書籍是他往往是基於近代或者現代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是不好,而是有侷限性罷了。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講究包容性的,包羅萬象,求同存異,能從事物的表面直接看到實質,一針見血。而外國的書籍講了一本書,說的再多,往往只是描述事物的表面,我們還要自己去看透本質,國學思想可以幾句話就說的很明白,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去用了,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我們平時還是要多經歷、多看、多聽、多學、多想,理論加實際,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要最後把自己給丟了。什麼都信,又什麼都不信,只信自己!當然自己要把自己的本心守住,不要迷失自己。還是要有包容心,不僅要包容別人,更要包容自己,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誰都一樣的,誰也不例外。中國的文化不僅要包容,中華民族包括血統都是非常有包容性的,中國人的根本判定標準更應該以文化來判定,而不單單以血統或者法律上的國籍來判定,認同中華文化、中國的就是中國人,反之就不是。我們做人或者做事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己要有個度,自己來判定,這個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的。變與不變,善與惡,有為與無為,強與弱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只是手段而已。我們都是從道悟德,做人做事要從德用道,這就是道德或者得道,順天道者仙,逆之者魔,我們凡人二者兼之,看我們怎樣取捨,不要遭天譴就行。


碰巧路過而已


書無論你看不看它就在那裡,而人的話你不想學誰也勉強不了你。我自己到現在為止經歷的都是東方的教育體系,當然西方的哲學我也有品讀過。就我現階段來看西方的入門易精通難,而我們東方的入門就難精通就更不易了[捂臉]

雖然這樣說,但學習就好比登山,有的山你看的到終點也馬上就登頂了,有的山明明你看的到終點🏁卻可能一輩子都爬不到那個山頂[靈光一閃]最後我來說一下性格,我的看法是人生而不平等但人生而且善!學什麼都一樣看你自己想學什麼,路有很多條看你自己想走什麼路[可愛]


蓴湖牌門頭有個小劉


人者,要博覽古今中外之好書也,好的吸收,不好去之。又要研究歷史和現狀,從而思索,好之趣也,樂也,好也。人也是一樣,好人多學,學其之優也。不好的人,也要學的,學其反面吸取教訓,就會少走彎路。總之,益智好,美好也!


用戶92952095740


一體兩面

國學讀來心曠神怡

國外書籍讀來暢快淋漓


多讀讀兩類不同的書籍,接觸不同的文化

複合成長

增廣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