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直拍选手,许昕的反手和王皓什么不同?

怀德35


大家好,【乒谈】来回答这个问题。同为直板选手,王皓和许昕的反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1. 目标

王皓横打反手的目标就是得势得分,许昕反手目标就是为了不被针对的太厉害。

王皓会推挡,但是从小就不用推挡,反手位的球基本都是横打横拉或者侧身解决,比赛中极少用推挡。因为打法标新立异,王皓的打法在刚开始的时候受到过很大的质疑,而围绕着推挡该不该放弃,横打和推挡如何结合,曾经也是业内研究的重点。但是王皓用成绩证明了这个打法的合理性。


许昕以正手著称,以前反手薄弱。虽然贵为世界第一,但是世锦赛上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反手被严重针对。下定决心技改的许昕,反手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确实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这样能节省体力,也能为正手创造机会。


2.用法不同

王皓的横打是体系化的,而且得分比重甚至比正手大。从发球接发球都有一套衔接,主要以中近台为主;许昕更多的是处理对手给到反手的球,远台也可以反拉,到手主动进攻偏少。王皓的反手有实力,可以连续进攻,许昕反手没那么强,但是手感和弧线很好,能打出神球,能为正手创造机会。两人的反手是两个系统。


我是【乒谈】,12年乒乓经验。普及乒乓技术、解读乒乓人物、带来乒乓资讯、推荐乒乓器材,只想为您展示有意思的乒乓。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欢迎您关注我,一起探讨乒乓事。


乒谈


我觉得,虽然许昕和王皓都是直拍选手,在反手运用上许昕的反手和王皓不属于同一个路子。许昕是反手抽一下过渡以后,再通过正手去解决问题。而王皓的反手是那种我站住了,你正手对抗也好,一直与你用反手拉死你也可以,能够打两面相持最好,王皓是完全把直拍打成横拍类型了。

由此可以看岀,许昕还是明显的直拍打法,相较于王皓的“横板化”直拍,许昕在正手位的跑动范围更大。


怀德35


许昕是多年前放弃推挡改横打,属于全台正手单面背的打法。脚步好,跑动范围大,世界第一直板弧圈。类似金泽珠。反手有一板加力撕加力弹。搏杀型。但是连续相持能力跟王浩相比肯定是弱点。

王浩从小就是直拍横打,根本不知道啥叫推挡。连续相持能力肯定好过许昕。但是这种打法很冒险,成材率太低。好在王浩成功了。

直拍横打这项技术因为人体结构的原因导致拍型打开角度不够。这是先天不足没办法。所以导致这些年也没有出来第二个王浩。近年来直板的凋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直拍又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前三板优势大,所以现在从体校到各专业队都会留给直板1-2个位置。不会完全舍弃。真心希望有一天我国乒乓球能解决直板反手的问题。让传统直板重塑辉煌。




野球大叔


从技术细节来说,王皓的反手领先所有直板运动员的原因,只有一句话:食指扣住。直板反手难打,最难的是亮板形。横板自然地握拍,拍形就很亮了,直板则是会很自然地压得很平(其实相对应的,直板正手天然好亮拍形,横板则比较容易压拍形)。太平的拍形几乎全是坏处:击球面积小容易漏球,击球不实容易打薄皮,球的质量低,也不容易制造弧线。大多数直板运动员的反手为了亮拍,都让拇指往里伸,拇指发力往下摁让板子亮起来,同时食指放松以避免压拍。但这么调整的代价就是,第一,正手可能就有点吊腕,或者亮不开拍面(典型如薛飞。刘国梁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正胶本来就是吊着手腕打的),第二,用不上食指的劲,触球瞬间手腕手指的爆发力用不上。我是业余直板,反手残废,问遍了认识的高手,看遍了除了王皓的教学视频,所有给直拍横打的建议都是“拇指稍微用力摁住拍子,食指放松,把拍形亮起来”。许昕早年大钳握拍,握拍很实,正手很扎实,反手就随意发挥(听天由命),偶尔还来一下推挡。后来改成偏小钳,反手调整空间大了点,也放弃推挡了,但食指还是没有怎么放松。所以他反手还是没有太多调整拍形的空间,高速高质量的反手对抗中容易失误。王皓最诡异的地方就在于,他是食指扣紧的,但反手依然能亮拍,同时也没有很明显地影响正手。。。所以说王皓古往今来只有一个,我至今也想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只能说天赋异禀。你可以去看一下王皓的皓令天下教学视频,他原话是“食指扣住,触球时手指手腕甩出去,从上到下把球撕出去”。就这句话,至今没有任何直板能做到,也许最接近的是黄振庭。技术层面的不同决定了两人反手的战术选择。王皓能从容不迫地站在反手打相持,他根本不怕对反手,不管是快节奏的对撕,还是中远台的拉,或者是反手贴一板。王皓反手就像个无级变速箱,所有节奏所有类型的球都有稳定高质量的处理办法(当然,防守还是会比横拍差一点)。许昕的反手没有这么多挡位可供选择,他的反手没有办法打快速连续对抗,所以他反手要么等对面起板时搏一板,上台就赚了,要么拧一板后面争取用正手解决,总之就是不打反手对抗。再啰嗦一句,老有人看许昕反手打上几个好球,就说“反手有进步”,都是扯淡。遇上反手不那么强势的对手时,他反手调整的余地就大一点,搏杀成功率就高一点罢了。碰上樊振东张本之类,反手还是被打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