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突发的疫情,不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诸多中小企业也因此命悬一线:企业无法复工,收入来源丧失,而员工工资、房租等各种成本还要照样支付。中小企业本身现金流就比较吃紧,受此影响,其生存压力可想而知!疫情下活下来,成为每家企业当下唯一的目标,也是最关键的需要做的事情。于是,给员工减薪,减少工资成本,好像成了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这不又有爆料人来找笔者吐槽了。

你好,我是名创优品的一名员工,公司在发薪日前要求全体员工“自愿”降薪。1月的工资是2月25日发。在即将发工资的时候,部门领导紧急召开小组微信【语音】会议,告知降薪的事情,全程不提名创优品,并要求我们私聊回复同意还是不同意。领导之后在群里发起“匿名”投票,但其实他作为发起人,可以看得到谁投了什么选项,这种操作我真的目瞪口呆。

晚上快11点时,行政部在企业微信发布了公告,照之前通知的降薪,实名水印打得密密麻麻,让你无法截图。需要员工回复同意或不同意,如果点不同意的话是点不成功的,必须实名发邮件到hr邮箱表达不同意。那么发邮件的人是否被列入裁员名单?既然不同意是没用的,为何要假惺惺发投票?

作为一名认真对待工作和公司的人,我表示2月降薪可理解,毕竟门店业绩受影响(虽然我们从2月3日开始在家办公,7x24小时几乎无休,但基于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我理解公司2月份的降薪)。

但1月为什么降薪❓

“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疫情下活下来,成为每家企业当下唯一的目标,也是最关键的需要做的事情。进入2019年,经济上已经很难。本来中美约成,经济已露曙光,谁知会有疫情雪上加霜。各行业都遇重创。中小企业尤其难受,因为它们本来就在罅隙中生存,因为一汪小水而存在。

“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2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0)8号文,即<strong>《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

这份意见使当下风向标发生了变化,国家定了一个原则:在防控到位的情况下,全力支持复工复产,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而人社部办公厅1月24日下发的<strong>《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

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只需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strong>这个生活费标准我们再拿北京市作为例子来说。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27条规定。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国家或者本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可以预见的是,若企业停工或倒闭,劳动者必然会面临待岗、失业、收入减少等风险,导致社会关系不稳定,矛盾激化。在(2020)8号文的背景下,企业不管是停工、复工还是半复工,可能都会面临着减薪与减员。这对于企业而言,虽然很敏感,却是个现实且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以上法律条款如果要施行,<strong>但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双方协商。

按照爆料人的说法来看,现在名创优品有那么一些只是通知的意思,<strong>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就必然是违法的。


我们再看名创优品给出的两项选择。

一、1月份薪资,全体员工按照税前应发的80%发放,2、3月份,基层员工按税前应发的70%发放。

二、停薪留职按照税前30%发放。

“逼迫”员工“自愿”降薪,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名创优品讽刺吗?

对比国家政策以及名创优品出台的政策来说。现在也已经确定了名创优品停工停产超过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了,所以名创优品就必须要支付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员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没有提供劳动的就只能发放生活费。对比来看,到手也是比国家政策拿到的多啊。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发放工资,名创优品的员工们拿到的只会更少。

如果疫情影响从1月20日开始确认算起,名创优品给员工1月减免20%的薪资,也确实有那么一些能站得住脚的理由。但确实就显得公司与老板格局太小了,老板任何时候都要跟员工计较,这样的公司,笔者的建议就是,不待也罢!

当然,在非常时期,很多企业向员工提出过渡期的薪资调整“建议”,不过这是双方协商的事,如果某一方“强迫”,那就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去申诉,要求企业按劳动合同履行义务。不过这样做的前提就是不接受企业的调整“建议”,不愿意与企业“同患难”;所以,劳动仲裁后的结果可能是拿到劳动合同的工资,但必须要离开企业,是走是留,这个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写在最后

企业难,职场人更加艰难。笔者还是那句,好聚好散。企业要裁员,那企业就做好员工的善后问题。员工觉得企业坑,就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自由、平等、包容,这才是我们职场人与企业对抗疫情而静下心来做事的必要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