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2020年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參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將經歷一場意義非凡的考試:既是傳統意義上選拔性的考試,又是抗擊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社會人生大考。

一是從2019年末開始,教育部考試中心接連發布一系列重磅文件:研製併發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這三個方面回答了“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些教育的根本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海波在《中國考試》2020年第1期刊發了長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為今年乃至未來幾年的高考命題重新定調。此前,考試中心相關領導及各學科命題專家集中在《中國考試》2019年第12期撰文,全面解讀高考評價體系,提出了“基於高考評價體系的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

二是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紛紛推遲春季學期開學。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對“停課不停學”工作提出明確意見。

根據以往的高考備考節點,春季學期開學本該進入二輪複習階段了,而今年的高考備考,因為上述兩大背景,顯得尤為特殊。所以,探討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的2020年高考命題趨勢,落實基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科學備考、精準備考,顯得特別重要。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一、“後考試大綱時代”:基於“三新三舊”,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

“後考試大綱時代”由教育部考試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海波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一文中首次提出:“發揮高考評價體系支撐作用,做好‘後考試大綱時代’命題工作。”提出這一命題,是基於適應新時代對高考內容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2020年乃至其後幾年的高考命題,既面臨高考綜合改革、高考內容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高中新課程改革這四項改革並行推進(新課程與新高考不同步、選考科目命題能力建設、取消考試大綱不適應)的挑戰,又面臨“三新三舊”(新舊高考交疊,新舊課程、新舊教材更替)的多重挑戰。

因此,“後考試大綱時代”指的是:實施新高改的省市,從2020年起,取消考試大綱,命題“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參考高考評價體系”;老高考的省市,考試中心不再修訂新的考試大綱,將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

相關專家認為:就新時代對高考提出的育人目標要求而言,現行的考試大綱難以滿足“增強立德樹人導向、構建適應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的評價體系”這一新時代要求。因此,高考作為上接高等教育、下連基礎教育的重要樞紐,需落實課程標準理念和要求,加強考試與教學的銜接,更好發揮考試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必須有一個更能反映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有利於與高中教學溝通互動的新體系”。高考評價體系真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的。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二、關於2020年高考命題趨勢的預測

1.2020年高考命題的整體要求

關於高考命題工作,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要求從三個方面下功夫:做好高考命題工作的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確保各項改革協調推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研究高考各學科內容改革和命題工作方案;處理好高考內容改革與高中課程標準的關係,高考內容改革要與高中新課程改革、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既要堅持統一性,也要正視差異性做到齊頭並進、教考相長、以考促學。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2. 2020年高考命題趨勢預測

(1)以綱為綱,以本文本。先說“以綱為綱”。這裡說的第一個“綱”是指《考試大綱》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大綱(《課程標準》)。2020年高考命題的變化之處如上所述,一是實施新高改的省市,取消了考試大綱,命題“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參考高考評價體系”;二是老高考的省市,考試中心不再修訂新的考試大綱,將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實施新考改的省市要重點研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新課標中的“學業水平測試與高考命題建議”部分,以及根據學科核心素養制定學業質量標準,理清學業質量水平和考試評價的關係。比如語文學科語文水平四對應高考命題要求;老高考的省市則需重點關注《高考試題分析》(2020年版),變化之處在於分單科出版,內容上做了較大調整。每科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試要求,對各學科的能力要求做詳細闡述並附例題說明;第二部分——2019年高考試題分析,在詳細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2019年的高考各科試題進行較為權威的解析;第三部分附有近幾年的真題及解析。

再談“以本為本”。第一個“本”是指近3年的高考試題和教材。近兩年來,高考命題注重迴歸教材。比如,2019年高考語文學科“依據國家人才需求和高校新生選拔要求,也依據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關於核心素養的要求,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試題在以往高考實踐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審美鑑賞能力等關鍵能力考查的力度。”比如對思維靈活性的測量,這類試題要求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作出判斷或解決問題,能夠舉一反三。作答此類試題,學生必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又能夠在考試時間內迅速調用、組織和使用這些知識。與以往相比,2019年全國卷多道試題以或顯或隱的方式指涉高中教材和課堂教學內容。

第二個“本”指的是以學生為本,命題貼近考生實際。

(2)綱本結合,彰顯規律。老高考的省市要關注考綱考題和新課標(大綱)的融合。一是研讀考試中心的《高考試題分析》,二是同樣要細讀每個學科新課標中的“命題和閱卷原則”部分,結合高考試題,分析高考命題是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又是怎樣考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價值的。

(3)融入“四層”“四翼”,強化情境設計。

近2年,高考命題突出情境設計。情境是高考評價體系中的考查載體。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四層”考查內容和“四翼”考査要求,是通過情境與情境活動兩類載體來實現的。命題人通過選取適宜的素材,選擇不同的情境,再現學科理論產生的場景或呈現現實中的問題情境,讓考生在真實的背景下發揮不同水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功能,共同實現核心價值的引領作用。

比如,高考語文的試題情境包括個人體驗情境、學科認知情境和社會生活情境;高考數學的試題情境可分為課程學習情境、探索創新情境、生活實踐情境這3類;高考英語的試題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3大主題語境,其下又包含若干主題群,同時列出主題語境的內容要求;物理科考查情境分為生活實踐問題情境和學習探索問題情境;化學考試的情境分為日常生活情境、生產環保情境、學術探索情境、實驗探索情境和化學史料情境;生物學試題的任務情境包括3類: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生命科學史情境;根據歷史學的學科特點和試題情境的複雜程度,歷史科試題情境可以分為簡單情境、綜合情境和複雜情境;按照素材又可以分為學習情境,、生活情境、社會情境和學術情境4類;思想政治科的試題情境分為簡單情境、一般情境、複雜情境;地理試題情境可分為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

高考中的情境試題,主要有四種:一是基礎性為主的試題,二是綜合性為主的試題,三是應用性為主的試題,四是創新性為主的試題。比如,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彰顯的“三結合三情境”,仍將成為2020年命題的重點:“將作答要求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將命題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設綜合的探究情境。”“將命題設置與生活現實相結合,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

2020年各學科高考命題將一以貫之,強化情境設計,“四層”考查內容與“四翼”考查要求。結合學科特點,重點關注以下素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凸顯的教育價值:生命教育,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醫護人員的敬業奉獻精神,等等。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4)對接學科核心素養。近兩年的高考命題對核心素養的考查,經歷了從2018年嘗試考查到2019年的全面考查的過程,2020年應該步入深度融合階段。無縫對標學科核心素養,將是又一個重要趨勢。建議認真研讀刊載於《中國考試》2018年第10期的文章《高考語文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5)繼承發展,借鑑出新。認真研究2020年高考模擬(山東、海南)。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將實施新高考,2019年11月30日-12月2日,備受關注的2020年高考模擬(山東、海南)卷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各科試卷彰顯出鮮明的特色:繼承發展,借鑑融合,守正出新。

高考命題是在繼承中發展,借鑑中出新的,2020年高考模擬(山東、海南)卷的變化出新之處,值得認真研究。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三、新形勢下的高考備考策略

1.“停課不停學”,破解新課題。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了高考複習備考的節奏。全國各地為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據實情,出實招,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生居家學習提供支持。“全民網課”成為新常態。研究者認為,集合了“工具+場景+主體+內容”(工具指網絡,場景是家庭,主體是學習者自己,內容是指泛在的學習資源)多重要素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多態學習模式,正在改變著教學生態:學習同伴由多人變為個體,資源由靜態單一變多元豐富,學習方式由被動變為自主,學習內容由教科書變為世界,學習工具由“大腦+語言”變為“大腦+網絡”。應對新形勢,處於二輪複習初始階段,高考備考的策略也得發生變化。

一是轉變教師角色,調整教學方式。教師轉變角色:不再是知識的搬運工和傳遞者,也不僅是知識擁有者,而是學習者,指導者、協同者和創新實踐者。在教學活動組織上,專家主張做到“四個不照搬”:不照搬學校課程表、作息時間表、課時時長和教學模式。以更有效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居家學習:“自學+作業”,“微課+作業”,“互動分享+知識整合”

二是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建立備考課程開發共同體。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使之成為適合校情、班情、生情的備考資源。組建學科團隊,分工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團隊教師既可以分享分工開發的課程資源和教學設計,也可以開展分工協作教學。如山東省臨沂第四中學化學團隊教學的做法:高三化學課由化學組8位教師輪流講授。直播課要關聯到高三化學組群,全體成員集體聽課並輪流寫出評課記錄。每晚7點準時召開視頻會議,交流當天聽課心得和平臺使用心得,進行集體備課,給第二天上課的教師出謀劃策。

三是加強管理,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

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要求學生學會時間管理。同時,組建班級學習群,按學力組建學習小組,彼此學習,互相監督,彼此鼓勵,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 建構專題,研究課型,落位課堂。

首先,在研究考綱、考題和大綱、學情的基礎上,建構專題。專題的設計可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依據學科內容的內在聯繫,採取綜合重組的方式;依據高考重點題型設計,目的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依據學生問題設計,重在落實考查能力要求和解題技巧。

進入三輪複習時,還可以設置若干個微專題,精細到菜單的形式加以落實。

其次,研究課型及教學流程,為學生返校學習做準備。主要的課型有:複習課、專題課、訓練課和講評課。

比如,專題課的課堂流程:科學設計專題——構建體系、詳簡適當;目標引領課堂——明確目標、依據考綱;創設問題情境——素材典型、問題科學;課堂討論探究——學生學習、多維互動;歸納基本觀點——解剖分析、提升能力;強化專題檢測——熟練運用、鞏固所學。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3.關於學生備考的操作策略。

1)整體而言,分為5個步驟——

將考點變思路:把考察點知識變成一條條答題的思路;

將思路變方法:把思路具體為每種題型的答題方法;

將方法變流程:再將答題方法變成答題的步驟,從答案中找思路,從答案中找規範;

將流程變習慣:通過訓練,建構答題系統,形成自動化,個性化;

將平時當高考:平時訓練的時間安排、答題步驟、方法和高考一樣。合理安排答題的時間。高考語文答題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1分對應1分鐘。每個版塊花多長時間,做什麼,怎麼做,都得有精巧的安排。比如,作文保證55分鐘時間,用5分鐘時間、按思維導圖的形式構思,先想好,再寫好;又如,現代文閱讀需提速,如何提,可在適當壓縮古詩文閱讀時間方面下功夫。再如,晚自習40分鐘的訓練,選取分值為40分的題量進行訓練,等等。

(2)注重培養尖子生和臨界生。

(3)對早晚自習、周測、月考、錯題整理,提出具體的要求。

(4)狠抓書寫。借鑑名校經驗,做到:動員到位(向書寫要十分);榜樣引領(卷面書寫展示);歸類明確(問題落實到人);指導細化(臨摹指導跟蹤);考試量化(書寫制約總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孫海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J].中國考試,2020年(1)

[3]張開.基於高考評價體系的語文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J].中國考試,2019(12)

[4]顧之川.高考語文如何落實核心素養[J].中國考試,2018(10)

[5]張志勇.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學什麼怎麼學[N].中國教育報,2020-02-19(3)

[6]餘國志.疫情是否會倒逼一場新的學習模式“革命”?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2020-02-20

基於“後考試大綱時代”和抗擊新冠病毒:高考命題趨勢與備考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