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公司愛搞企業文化?給員工洗腦反而把員工洗沒了?

天空海闊憑魚躍


這種公司的企業文化根本就是不想給員工錢,還想員工死心塌地為他賣命


輕鬆158884479


因為那些企業做的“企業文化”不是真的企業文化。

1、把唱歌跳舞、感恩的心當做企業文化

這種所謂的企業文化在很多銷售型公司、美容美髮行業尤其常見,每天晨夕會、各種表彰會就是唱歌跳舞、唱感恩的心,把這個當成企業文化。

我曾經在廣州短暫的入職過一家公司一週,公司是做高端皮具護理,是典型的銷售型公司。公司規定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開全員會(全員在公司辦公的也就不到100人),早上開會要跳抓錢舞、下午開會要唱感恩的心,用老闆的話來講,任何問題都是員工的狀態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一支舞一手歌就可以解決的,如果不行,那就再來一首。

後來我就離職了,因為我覺得我永遠無法跳舞、永遠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2、把拓展、團建、做廣播體操當做企業文化

同樣有那麼一小撮企業把企業文化狹隘的理解為早上做廣博體操、週末加班做拓展做團建。這些企業狹義的把企業文化理解成為是一種企業氛圍,所以拓展、團建、吃飯、喝酒都是在解決團隊氛圍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氛圍是文化中的一種體現形式,但是把氛圍就全部的理解成為企業文化就過渡的窄化了企業文化。

3、把口號包宣傳欄當做企業文化

這一類企業在形式上已經比較接近企業文化了,會在文化上去用口號去體現公司願景、目標,會去用口號、宣傳欄傳遞一些行為方式,但是仍舊停留在表面,也就是停留口號和宣傳上,很少會重視其內在含義、內在思想的。

所有這些企業把企業文化都停在這幾種形式,那麼而對於員工來講就是用淺顯的理解方式來培訓、要求甚至是洗腦員工要為企業付出、要貢獻、要創新等等,在員工眼裡就顯得低劣、粗糙甚至不上檔次。

當然作用是有的,畢竟天天在一個人耳邊做心理暗示,他有一天也會相信自己是個天才,但是這種概率非常低。


真正的企業文化就需要進行系統性建設

企業文化是一個龐大的概念,簡單的歸類理解,可以把企業文化理解為由願景、使命、價值觀三個部分組成。

這三個組成元素是什麼概念,用西遊記取經來解釋:

唐僧師徒去西天之路的目標是取得經書,這個目標就是願景。但取得經書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實現最終目的的實現手段,而最終目的是普度眾生,所以普度眾生才是西天取經的使命。而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唐僧會嚴格要求師徒遵守清規戒律,這些也就是要求他們的行為方式,記得悟空開了殺戒後還要被唐僧用緊箍咒來叫他做人就是一種約束,這種有約束的行為方式就是價值觀。

所以回到企業文化,也有願景、使命、價值觀。願景就是經歷一定時間歷程達成的一個具體目標,而使命則是一種責任、價值觀則是企業裡面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方式。

阿里巴巴部分節選願景、使命、價值觀:

願景:分享數據的第一平臺、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活102年”......。
使命:促進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
價值觀: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可以看出,願景是一個具體可達成的目標“第一”、“最高”、“102年”,使命則是最終的企業責任“商業文明”、價值觀則是一種行為選擇方式“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所以由上面我們可以得出一點總結,很多企業把企業文化淺顯的理解是一種形式、是一種口號,所以員工就會不接受、牴觸,覺得是洗腦,而系統性的企業文化基於價值觀、願景、使命梳理是與企業的戰略、管理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相輔相成的,並且不單單是一種口號宣傳標語等等,在企業制度、各種價值選擇、各種做與不做、各種要與不要的決策上都灌入其中,員工則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被企業文化同化,選擇了和企業共同的行為方式。


以上觀點,請參考。


職場教練李麟


看重錢的老闆,只會給員工談理想;看重員工的老闆,很少談論沒用的理想。

對於如今好多私營企業而言,所謂的企業文化,無非有以下幾種。

一是談奉獻。“公司是我家,繁榮靠大家”。

二是談付出。“越努力,越幸運”。

三是談理想。“你今天的每一份付出,決定了你未來的生活”。

但理想雖豐滿,現實真的很骨感。

在老闆眼中,你永遠是一個打工者。你付出的越多,老闆越富有,而你不過是拿你應該拿的報酬。但你無論努力的多麼完美,你永遠不及老闆的一半,雖然他啥也不用做。理由只有一個,老闆創造了平臺,而你只是維持平臺運轉的一個小零件。而最終的產出效益,只會流到老闆的手裡。

一般的小型私營企業,都會以企業文化來給員工洗腦。比如,加入公司,只要好好幹,三年買車,五年買房。最終的結局確實,老闆買了好幾輛車,擁有好幾套房。而大多數員工依然一無所有。

如今的時代裡,年輕人都很現實。談理想固然重要,要是老闆沒有給予實質性的東西,沒有面包的夢想只能是瞎想。有理想,前提是得填飽肚子。很多私企容易給年輕人制造一種假象,職業前景似乎很有希望,似乎理想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實質則是離理想越來越遠。

真正有實力的大企業,是不會給員工談論所謂企業文化的,有的只是規章制度。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為什麼有些公司愛搞企業文化建設,洗腦把員工都洗沒了?

作為一個培訓師,我發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題主你這麼發問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和邏輯錯誤,以及立場偏斜的問題!首先,企業文化建設這個話題比較大,和您後面說的洗腦(我估計你指的是培訓)並不等同於一件事,培訓包含在企業文化建設裡;其次,您問題裡的立場非常偏斜,您這話裡話外就已經下了定義,文化建設和培訓是不好的,這樣太多引導暗示性的字眼,在我看來其實您問這個問題只是需要別人來附和你的觀點而已,並不是想知道不同的答案;為啥說您邏輯錯誤呢?因為按照您的問題來說,因為做了洗腦(培訓)和公司文化建設,所以員工離職了,按照你的邏輯反推,應該就是不做培訓和企業文化建設員工就不離職了,這可能麼?

我說這麼多,不是說您有什麼錯誤,因為很多時候,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立場和角度不同,您站在員工的角度看問題沒什麼錯誤,我在這就從老闆的角度來說說為啥企業要培訓!

1.老闆需要在一定層度上統一公司員工的思想,現在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好,競爭壓力很大,所以企業想生存下去就有點像上了戰場,需要團隊有戰鬥力去應對競爭。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進而產生每個人不同需求、利益,在團隊中必然導致一定層度的衝突,如果不能在思想上做好一定的統一,團隊成員做出一定的利益和行動上的妥協,那麼光是內鬥就搞死企業了,還怎麼去競爭?企業如何生存?我黨為啥能以弱勝強,部隊有戰鬥力,還不是因為思想工作做好了,做通了,團隊中的成員都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在努力,在個人的利益上做出了一定的妥協才達成的嘛!思想培訓或者說洗腦只是工具並沒有什麼對錯,有對錯的只是用工具的人用來幹什麼,為惡還是為善!

2.在培訓中,特別是體驗式的培訓可以幫助老闆看到人員的素質,甄選人才,老闆開公司是為了賺錢不是善堂,肯定希望留下來的是能為公司創造效益的人才!可有些人面試多了和社會經驗足了,在平時掩飾自己就比較好,可在實際去解決問題和做事的時候,就不好掩飾了,一個人的素質就真實的展現出來了,這樣培訓可以讓老闆迅速的選拔人才!

3.有些人覺得,與其花錢去搞培訓,還不如發錢給員工更好,可在企業管理中,不可能只從物質上做激勵,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只靠發錢做激勵,初期還行,可發成習慣了,那就不行了!而且員工能被物質吸引留在公司,也會被別的公司更高的物質吸引走,靠砸錢留住人的土豪畢竟是少數,而且砸錢的效果會越來越差的!咱們中國畢竟還是個人情社會,真正能留住人的往往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和感情方面的,作為一箇中國老闆,還是希望公司內有一點情感和人情味的,這樣公司才能留住人!所以老闆才會選擇花錢去做培訓,提升員工和打造團隊凝聚力,加快企業成長!

4.做任何培訓是有成本不是免費的,這費用還不低,可作為一個老闆為啥還要做呢?沒有哪個能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老闆是傻的,做培訓是企業中或者團隊中存在問題老闆沒有辦法解決了,沒有辦法了才去藉助外力來解決!如果企業和團隊沒有問題,或者老闆能自己解決,他吃飽撐著了才會花錢去培訓好吧!老闆選擇培訓,有可能是為了解決企業和團隊中的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團隊學習成長不夠或者說沒有學習氛圍,強制培訓學習!

5.正常的培訓是不會造成員工的流失的,因為我們理智的思考一下,有多少人在去一個公司面試的時候會問你們公司有培訓麼?有培訓我就不上班?有多少員工是在離職的時候會考慮,有培訓,我不做了?大多是考慮工資,待遇和晉升發展的問題吧?所以,不培訓,該流失的人還是會走,反而是做了培訓,還有可能讓團隊的人思想和精神提升,你是老闆你怎麼選?

總結一下,題主的個人看法比較偏激,雖然我也想像您說的培訓能有那麼大的作用(那我就發財了),可事實是,培訓真不能造成員工跑路,公司的待遇和制度,晉升渠道等才可以!退一萬步來說培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可參加了培訓的認真學習的員工,確實比不參加的員工要強一點!

我是柳州培訓師麻寧,希望我分享的對大家有用,歡迎就要討論!


Dc緣分槍神


今天去藥店面2瓶酒精,結帳時問有沒有會員卡,我當時就對收銀員說了,就煩這些沒用的東西,搞好服務,降低點藥價,生病了自然買藥,不生病誰沒事買藥吃。不知是誰想的這歪招,到城市的哪家藥店都叫辦會員卡,我就想問一下,不辦能買藥不?有些公司忘了為人服務的根本,去追求細枝末節。


陳敬東8


過去企業辦社會,員工把企業真正當做自己的家。為何?值得大家深思。現在企業只要求員工朝九晚九,或者多加班,為何員工不樂意幹?何也?因為企業沒有把員工當做自己人,也就是說都沒有股份等,員工也沒有安全感,只認為自己就是個打工的。不是嗎?為何現在大多企業都樂意招農民工、臨時工等?因為他們不樂意交那五險一金,還美其名曰讓員工要有上進心,甚至要求員工加班,或者實行朝九晚九。難道你們都沒有考慮到員工的感受?!是的。有的老闆說:中國三條腿的雞不多,兩條腿的人有的是,不願意幹可以走人!這就是有的企業幹不長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創新,每種產品等等都是有生命週期的,就象電視、手機等等產品換了多少代了?!你不重視人才的留用行嗎?當然,不一定高學歷就好。每個團隊要講究組合效應,各盡所能。否則,互相扯皮!!


趙飛龍32301572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內容:

阿里巴巴的使命:促進“開放、透明、分享 、責任”的新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的願景:1.分享數據的第一平臺;2.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3. 活102年。

阿里巴巴的價值觀:客戶第一,尊重他人,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接著我們看看華為的企業文化(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還有一句經典:不讓雷鋒吃虧。


咋眼一看,似乎這兩個偉大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其他企業的企業文化沒有什麼差別,好像都是由口號組成的。但細心的人不難發現,這兩個巨頭公司的企業文化都包含了兩個基本內容:為公司,為員工。

回過頭來,我們看一下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公司愛搞企業文化,給員工洗腦反而把員工洗沒了?我們一層一層簡單剖析一下。

一、企業文化絕不是老闆文化。

什麼是老闆文化?就是企業文化是一種單項文化,其企業文化的內容都是怎麼為企業服務,怎麼讓員工賣力,怎麼讓員工奉獻而不求回報,從來不在企業文化裡體現員工的利益,這樣的企業文化哪個員工會服氣?放在以前懵懵懂懂的企業文化時代,員工還真的容易被說服。現在的信息太透明瞭,加上員工已經變得越來越現實,如果企業文化還是以前那樣的“老闆文化(單項文化)”,每天面對鍋碗瓢盆、物價飛漲的員工們,當然會露出鄙視的態度。企業文化的內容應該站在公司的高度,把公司的利益和員工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談企業文化的內容。我們暫且把它叫做“雙向企業文化”,它既對企業有好處,又對員工有好處。看看阿里巴巴的“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和華為的“以奮鬥者為本”,就能明白“雙向企業文化”的內涵:阿里巴巴用企業文化告訴員工“你們要在一個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工作”,華為用企業文化明示員工“你只要能奮鬥,就能夠從華為得到巨大的好處,即便你是雷鋒,也不會讓你吃虧”。所以,在確定一個企業的文化時,在一開始的頂層設計上就要把員工的利益放進來。沒有哪個員工會認同“得不得自己利益”的企業文化,更不會在現實的工作當中把企業文化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二、企業文化的落地。

在企業文化的頂層設計上能夠體現員工價值和利益,同時又能夠為組織的利益服務,接下來就是企業文化落地的問題了。放眼看去,基本上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它們被掛在公司最顯眼的地方,甚至每個辦公室都有企業文化的標語,能夠宣傳企業文化的角角落落都別利用上,其目的就是想讓員工牢記企業文化,時刻不忘企業文化。問題是,企業文化必須實實在在體現在管理工作中,而體現在管理工作中的表現就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思想要植入企業的政策、制度、流程當中。反觀多數企業的企業文化,有一個致命的地方,就是企業文化是企業文化,政策是政策,制度是制度,根本與企業文化不沾邊,企業文化與政策、制度、流程是兩張皮。舉個例子:阿里巴巴的“幸福指數最高”的願景,體現在政策和制度上,就是“女性員工生了孩子,可以得到比國家規定的產假更多的休息天數”,就是“為員工配備按摩師,沒兩個小時按摩一次”......而華為的企業文化落在政策和制度上,就是“你敢奮鬥,我就敢給你百萬年薪、千萬年薪,我就敢給你分工”。有些企業文化說“尊重員工”,卻在制度裡寫著“請病假沒有工資”,而且制度中有無數的“不得”、“嚴禁”的詞語,比如“上廁所不得超過3分鐘”。那個鬧肚子的員工五分鐘沒拉完,就會被扣工資。這樣的企業文化,豈不成了員工的嘴裡的“笑料”,更別提讓他們弘揚了。

三、別把企業文化當口號天天喊。

企業文化當然要給員工理解並記住,但同時我們要掌握一個規律:多則生厭。肉好吃吧?天天吃、頓頓吃,吃上一個月就會恨上肉。一個人閒在家裡自得吧?在家裡閒上五個月,就會感到空虛和無聊,甚至可能會自殺。企業文化別天天喊,天天掛在嘴邊,尤其是老闆在講話的時候,張口閉口企業文化,當然會讓員工生厭。把企業文化的內容變成企業的行動、員工的行動,讓員工受益,才能讓企業受益,員工才易於接受。看看有些公司的晨會,把企業文化當口號喊,而且喊得震天響,但沒有用啊。員工越喊越反感,可不就這樣都被“洗腦”洗沒了。

小結:企業一定要明白企業文化的本質,要明白人性與企業文化的關係。企業文化既要讓企業得益,也要讓員工受益,而且還要把企業文化的內容體現在政策上、制度上、流程上和企業的行動上。員工一旦從企業文化裡嚐到甜頭,當然會雙手贊成。否則,就被員工把企業文化看作是畫餅、洗腦、騙人,這種情形下,員工不走,倒好生奇怪了。還有一條:企業的老闆不僅要建設企業文化,還要把企業文化的內容落在自己的行動上,即兌現承諾,建立信任,否則,還是別搞什麼企業文化了,那幾個企業文化的詞用腳都能想出來。


耕然夫


為什麼不能搞企業文化?員工收入工作強度都可以接受的企業,建立讓大部分員工都有認同感和儀式感的向心標識,增加核心人才競爭力。如百年企業,創新責任等。

壓榨員工的企業總會想出翔來噁心人,如996講奉獻等,企業文化只是擦翔的那張紙而已。


一個閒人在家


是老闆先被洗腦了

有些老闆被說動了心,自己就想也搞企業文化,把企業升級,甚至不惜花大價錢外請諮詢企業幫著做

不過,很多國外成功的案例,在國內起不到預想的效果。


木頭人小心


主要是人力資源系統為了迎合領導個人滿足感搞的形象工程,其次怕自己部門閒著被裁員所以忙一點,第三多點考評手段活動經費,增加部門存在感順便撈點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