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代山東諸城地區是不是湖泊?為什麼那地方集中了大量恐龍化石?

仰望明月754


山東諸城被譽為“中國龍城”,境內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到目前全市已發現恐龍化石點多達30處,是我國重要的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出地,在我國乃至世界恐龍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諸城周邊農村地區,走在野外的丘嶺上隨處可見恐龍化石碎片。在平坦地區,土層下3——4米就能挖到恐龍化石。據當地人講,前些年還有一些村民以挖恐龍化石為職業,挖到得零散的化石以20——40元/斤賣出。



據有關資料記載,這一地區在遠古時代是海洋,這一說法顯然講不通。如果恐龍是生活在水裡的動物,在海水逐漸退去的時候恐龍會隨著海水一起退到海里,恐龍也不會滅絕,甚至能延續到現在。如果是陸地生物,也不會出現多種類、大規模的恐龍同時滅絕在這一海區的現象。

諸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地勢南高北低,自南而東為起伏較大的山嶺地帶,間有若干谷狀盆地,西部、中部及北部,系大片波狀平原,屬膠萊沖積平原南部的濰河平原,其邊緣有低緩山丘分佈。窪地、水面分佈於境內各地,相當於一個小形盆地。



就算是當今年代,諸城市區南邊的三里莊水庫一旦決堤,整個諸城市區就會被淹沒。如果諸城西南方向的牆夼水庫決堤,那麼整個諸城大部分地區都會受災,何況是在遠古時代,一旦遭遇洪水簡直無法想象。


在遠古時代諸城地區是低窪的小形盆地還是湖泊呢?如果是低窪的盆地,說明大部分恐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為攜帶大量泥沙的洪水淹沒了這一地區,大量恐龍被淹死,有些恐龍爬到高阜處,最終也沒有幸免於難,也有大量恐龍直接被淤泥埋葬,低窪處也被淤成平地。

遠古時代如果這一地區屬於湖泊,湖泊周圍一定植被茂盛,生活著大量陸地恐龍,湖內生存著大量水生恐龍,那麼這一地區一定遭遇過連年大旱,湖水乾涸,大量植物枯萎,恐龍因脫水而死亡,最終導致恐龍滅絕。


仰望明月754


諸城“巨大諸城龍”產地龍骨澗(言者青青拍照)

這裡所指的山東諸城地區遠古時代是白堊紀晚期,距今約6500萬年。

白堊紀晚期,諸城在地質史上稱“諸萊盆地”或“萊諸盆地”。這個盆地區域是諸城至萊陽,是當代人以諸城萊陽兩地命名的,簡稱“諸萊盆地”或“萊諸盆地”。

這個盆地呈東西走向。這在《地質學》上都有描述。因此,山東諸城地區在遠古時代(白堊紀晚期)是湖泊沼澤地帶的盆地。

既然是盆地,那麼,在這裡集中埋藏大量的恐龍化石是極有可能的。也可能是異地搬運,其範圍也是在“諸萊盆地”之內。

“巨大諸城龍”骨架(言者青青拍照)

從諸城產出的恐龍化石屬種發現:諸城地區產出的絕大多數是鴨嘴龍。

鴨嘴龍是兩棲性的爬行動物。它大多數時間是在陸地上行走,以後肢著地。它也在水中游泳,它的肢間有蹼。尤其是遭遇霸王龍侵襲時,它會很迅速的奔到水中逃離。

兩棲鴨嘴恐龍(言者青青從日本《巨型山東龍》畫報拍照)

“諸萊盆地”很適應鴨嘴龍在這裡生活。鴨嘴龍是素食動物,吃些植物樹葉和水中的小魚小蝦等。

為什麼食肉龍在諸城地區很少?這裡是湖泊沼澤地,不適應不會游泳的陸生恐龍生存,它們之所以到湖泊沼澤地的盆地中來,目的是想獲得食素恐龍。

以上條件促成諸城地區產出了大量的以鴨嘴龍為主的恐龍化石。造成這裡堆積如此之多的大量的恐龍化石,很可能恐龍遭遇火山爆發,洪水氾濫,從西北向往東南(從產出恐龍化石走向斷定)搬運,而諸城地區正是“諸萊盆地”邊沿,因此,大量的恐龍被搬運到這裡被盆地邊沿阻擋住了。

恐龍化石的形成是恐龍突然遭遇埋葬。其屍體被容易揮發掉的物質揮發掉了,剩下的是具有高鈣質的骨骼沒有腐爛,此時的骨骼湧現了許多“蜂窩眼”。這些“蜂窩眼”,被那些不腐爛的物質如泥沙填充,最終使恐龍骨骼演化成了化石。

總之,諸城地區遠古時代的晚白堊是湖泊沼澤地帶的“諸萊盆地”,這裡之所以集中埋藏大量的恐龍化石,是因為這裡是“諸萊盆地”邊沿,恐龍被搬運到此之後,只能在這裡滯留。


言者青青


山東諸城是著名的“中國龍城”,因為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山東龍、諸城暴龍、中國角龍等等。



山東諸城發現的恐龍生存於距今7200萬至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這些信息來自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層,也就是王氏組(Wangshi Formation)。王氏組地層屬於淡水湖相沉積地層,地層中含有紅色砂礫岩夾粘土及綠色砂頁岩,厚度在200米左右。

圖注:,在諸城發現的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咯


儘管是湖相沉積地層,並不代表白堊紀時期的諸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如同青海湖一樣的湖泊,畢竟恐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要是個大湖泊,恐龍從哪裡來呢?


在地質構造上看,白堊紀的諸城位於膠萊盆地的南部,這座東西斜向走向的盆地完全處於陸相沉積。白堊紀的膠萊盆地之中河流密佈、湖泊成片,繁茂的森林隨處可見,為恐龍的生存提供了最理想的棲息地。

圖注:白堊紀諸城的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咯


與今天相比,白堊紀時期諸城的氣候更加溫暖溼潤,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其相互交替,在地層之中還能夠找到印記。在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之下,諸城成了恐龍的樂園,在開闊地上能夠看到體長超過15米的山東龍、諸城龍,還有長著大腦袋和尖角的中國角龍,在森林中則生活著體型較小的諸城角龍、巧合角龍和微腫頭龍等恐龍。

圖注:體型巨大的山東龍,圖片來自網咯

圖注:長著大腦袋和頭盾的中國角龍,圖片來自網咯

圖注:霸王龍的中國親戚——諸城暴龍,圖片來自網咯


至於為什麼能夠在諸城發現這麼多的恐龍化石,那是因為恐龍在死後屍體被流水帶入湖泊之中,然後沉入湖底被泥沙等沉積物覆蓋,這樣更容易形成化石。在諸城發現的許多恐龍化石依然都是流水沉積造成的。

所以白堊紀末期的諸城有眾多的湖泊,而且這些湖泊對於恐龍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尤為重要。諸城地下是一座“白堊紀公園”,期待這裡能夠發現更多的恐龍!

圖注:目前在諸城發現的部分恐龍的體型對比圖,圖片來自網咯



古生物探索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地軸傾斜,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逆掩和順推形成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

大型的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烴降解掩埋了的古生物屍體形成了石油;如果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沒有掩埋這些堆積,油田則揮發形成“瀝青湖”;有的“瀝青湖”(在哥倫比亞)會產生古生物骨骼化石!

中、小型隕石坑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碳或碳酸鹽則掩埋古生物屍體形成實體化石。

諸城位於東海隕石坑衝擊波層流逆掩區域,“屁股”朝向西北流動的恐龍屍體被“高溫低壓槽”截住,掩埋形成骨骼化石(皮肉高溫熔融)。這樣,今天的諸城恐龍骨骼化石看到的是恐龍向“東南”奔跑的樣子!

事實上,諸城市北的峽山水庫西岸,既有骨骼化石,也有實體化石,還有生痕化石。








金童希瑞


那麼景芝離諸城那麼近,景芝在那個時代是什麼?景芝嶺上也有大片鵝卵石


大燕槓子精


諸城旁邊有火山,其實恐龍當時每個地方都有,只是諸城的恐龍骨頭保存好而已!


小平0536


山東省諸城市是恐龍之鄉,有一個叫恐龍澗的地方,陸續出土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

2009年8月,山東諸城白惡紀恐龍公園成功入列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目前積極參世界級記者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奇觀。



荊山視角


諸城是聞名遐邇的恐龍化石寶庫,恐龍化石資源豐富。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諸城的恐龍化石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挖掘。2008年的第三次科學發掘, 成績斐然。經中外專家證實,諸城地區出土的恐龍化石之久、歷史規模之大、種類之全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它是同時擁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的少有地區,已具有五個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地

——世界暴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

——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

——世界最大的鴨嘴龍骨架群

——世界最豐富的恐龍屬種產出地之一

諸城恐龍可追溯到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位於侏羅紀與古近紀之間,距今與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長達7000萬年,是顯生宙是較長一個階段。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

諸城市的恐龍文化博物館總共分為三大展園,分別是:諸城恐龍博物館、白堊紀恐龍博物館、臧家莊暴王龍博物館。

諸城市恐龍博物館建於諸城恐龍公園之內,建築面積約5400平方米,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它建築風格獨特,俯視似八條巨龍相互擁抱,給人以騰飛的動感;平視似古埃及博物館。館內設五廳一室,分別是報幕廳、標本廳、環幕電影廳和白堊紀展廳,現已全部開放。標本廳陳列有一具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恐龍化石——“巨大諸城龍”(高9.1米,長16.6米),被恐龍專家譽為“世界龍王”;同時還陳列有據說撫摸可以帶來好運的恐龍股骨(有“摸摸龍骨,一生幸福”之說)以及恐龍蛋等。


兩寬


應該是一片大海地理變遷得出的結論與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