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被确诊,我特别恐慌和焦虑,我该怎么办?

作为密切接触者,产生适度的恐慌情绪是正常心理反应,会促使自己和家人做好防护,如每天监测体温、家里通风、勤洗手、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等。多数密切接触者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生活正常,适应良好。而少数密切接触者却处于极度恐慌当中,是因为产生了灾难化的想法,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做好个人防护,保证正常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众、减少流动性。如有发热等相关症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

(2)适应“被隔离”的新角色。花点时间熟悉下“被隔离者”的身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隔离的生活安排等。当你完全驾轻就熟,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也会渐渐淡去。

(3)可能会感受到他人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感的变化。我们也需要站在没有被隔离的邻居或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只是有一点担心而已,也需要给他们一点时间适应,短暂的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感的变化是避免不了的,但你不必把别人的无知转变成伤害自尊的工具。

(4)减少关注疫情新闻和消息的时间。疫情严峻各种信息不停轰炸,消息层出不穷,各种自媒体信息不断弹出,比如有的消息相互矛盾让我们无所适从,徒然增加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影响自己心情。只关注必要的权威信息,不要轻易、更不要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

(5)坚定国家必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国家高度重视此次疫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在不远的将来疫情将会受到有效控制。事实上很多密切接触者都没有被传染,也没传染给别其他人,即使自己不幸感染了,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

(6)恰当的宣泄。可能会出现抱怨、愤怒,或者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这时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倾诉,相互鼓励、增强信心,唱歌,室内体育运动等。

(7)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持与外界的沟通。通过电话或网络找他人倾诉,录自己的生活日志。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即使在隔离的空间内,你也依然可能成为一个助人者,能够找到帮助其他人的办法。

当然,如果失眠、情绪低落、焦虑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务必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接受线上心理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