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程盼盼,正泰博文青年教師,河南省高校語文教育研究基地專家組成員、周口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中心核心成員、真快樂作文專家團實踐教學名師,河南省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他2015年畢業於211、985國家重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2017年開始任教於正泰博文學校,2018年起擔任班主任。

程老師在教學中秉持“快樂學習”的方針,努力給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所帶班級每次評比都名列前茅,被學校董事會評為“文明班集體”

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第一次開慢車

新年寒假剛開始那天,老師們都在學校裡評改試卷。但程老師缺席了。原來,老師吃完午飯回來後,已經是十二點半,天上下著小雨。

這時,程老師看到學校門口還站著自己的學生,上前詢問,才知道他沒有和家長走碰頭,並且因為種種原因,這名同學沒聯繫到家長。

程老師瞭解情況後,先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繫,然後抱著學生的被褥,領他來到自己車上,開車把學生送到了家裡。

程老師後來說:“我平時開車很快,因為年輕氣盛;但唯獨這一路,是我最為小心翼翼的一次駕駛。”程老師之所以小心翼翼,大概不僅是因為路上溼滑,更是因為後面坐著一名學生。

“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

教師扮演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在陽光之下,最光輝的職業,莫過於教師。程老師雖然從教時間短,但他卻抓住了這條教育真諦。


第二個故事“問題女孩”

班裡新轉來一名所謂的“問題女孩”。

這一天,這名同學再次違反了紀律。女孩來到辦公室時,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錯誤,眼裡滿是不在乎,上來就是一句:“老師,我爸不管我,我媽在上海,你不用請他們,都過不來。我就是個差生,你也別白費心思。”程老師笑著讓女孩坐下來,然後嚴肅地對她說:“我不管你以前是什麼樣的、有沒有人管。今後,你是我的學生,我不會不管你。你犯錯九十九次,我就管你九十九次。因為你是我的學生,所以你也沒資格說自己是差生——我說你是、你才是,我不說你是差生,你就永遠不是。明白了嗎?”

從來沒有人給女孩說這番話。這番“霸氣”的話讓女孩大為震驚,只是呆呆地點點頭。

過後,程老師在日記中寫道:“我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我也不會放棄。我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高尚、多偉大、多有經驗,我只是覺得,應該給每一位學生帶來溫暖。這樣,等他長大時,至少對現在有過些許的溫情,而這些溫情足以鼓舞他們相信未來可期。”

這些耐心的交流收到了積極的成效:這名女同學的臉上漸漸有了笑容,也漸漸願意和同學們一起活動。

期中考試後,班級頒發獎狀。到最後一張獎狀時,程老師問同學們:“最近班裡有一位同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家知道她是誰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了這位同學的名字。上臺領獎時,她眼裡一直噙著淚水。她的媽媽後來告訴程老師,這是她第一次得到獎狀,一家人莊重地把獎狀貼在了顯眼的地方。

誇美紐斯說:“教師應該將一切知識教給一切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是平等的,它會均勻地投射到每一位學生身上。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是新時代教育的基本內涵。

第三個故事成長日記和照片牆

十六班分為八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緊密的整體。程老師給同學們買了一本厚厚的日記本,並約定:每天有一個小組保管這本日記,大家一起記錄當天發生的事,第二天早晨傳給下一組。

日記本里,男生多的小組,會認真地在上面寫滿文字;女生多的小組,會在文字中間畫上可愛的圖片。

班級的外牆上,有一片區域掛滿了照片。那是班級的“回憶錄”。程老師要求自己每天都要給同學們拍照片。這樣,既能讓他不斷尋找美好瞬間,又能記錄下學生的歡樂面孔。

每過一段時間,程老師會將這些照片洗出來貼在外面。每當學習之餘,同學們會三三兩兩地來到這裡,一起回憶那些時光。

程老師的電腦桌面上,有一個獨立的文件夾,名字是“程老師和孩子們的每一天”。裡面又有兩個文件夾,一個是“我的學生們”,一個是“成長記錄”。在“我的學生們”裡面,裝著他所教過的每個孩子的照片。在程老師的張片中,每一個孩子都在開懷大笑,自信地對著鏡頭;在“成長記錄”裡,是每一屆學生的成長日記。日記中,程老師細緻地記錄著班級每天的事。

宮崎駿的電影《歲月的童話》中有這麼一句話:“回憶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生活在過去,存在於現在,卻能影響未來。”

給學生留下充滿溫情的回憶,這其實也是教育的一方面。在這方照片牆的背後,是程老師春風化雨的教育。

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第四個故事“班主任專座”

十六班的後面,有一副單獨列出來的桌椅,那是程老師的“班主任專座”

程老師時常會坐在班裡面備課、看書、批改作業。越是快考試的時候,他會越多地坐在那裡。他說:“我坐在那裡,並不是為了監督他們,而是為了陪伴。只要同學們知道我在後面,他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

畢淑敏說:“人生中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溫暖的燈。”

對於一個群未成年人來說,班主任不僅僅是“管”他們的人,更是一盞光影溫柔的燈。知道他正和自己在一起,同學們的心中一定會有一股堅定的安全感。

第五個故事“網紅”標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每一天都應當充實孩子們的智慧、感情和意志。” 誠然,作為老師,要讓同學們在進入學校之後享受到新的歡樂,不能使認識活動變成枯燥的灌輸。

程老師每月初都會貼出來一些新標語。這些標語一改嚴肅的“話風”,比如“腰板挺端正、老鐵沒毛病”、“認真學習我和你、燃燒咱的卡路里”、“拜拜甜甜圈、垃圾食品去一邊”等等,程老師用這些幽默詼諧、貼近生活的語言,時刻提示著孩子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習慣。同學們不僅不排斥這些要求,反而特別期待,期待著程老師又會翻出什麼花樣。

班裡面,孩子們永遠是歡樂的。這是程老師的帶班目標:快樂學習。除了這些詼諧的標語,他還會重新設計彩色的課程表,讓同學們看課程表時感到愉悅;還會在班裡的角角落落裡擺上綠色植物,讓同學們的精神得到放鬆……

正是對這些細節的佈置,程老師的班裡永遠充滿了歡笑,一種表示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歡笑。

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第六個故事戶外的心理課


為了實現“快樂學習”,程老師會時常給同學們帶來小驚喜。例如,盛夏時節他會給每位同學買冰淇淋,早晨同學們背書累時他會塞給他們薄荷糖,哪位同學想家他會提供條件讓他和家人視頻聊天。

他還有一個“萬能”法寶:集體活動。程老師也深知,不能把上學變成沒完沒了的、表面熱鬧而實際空虛的嬉戲。所以,對待每次活動,程老師都會慎之又慎,以期達到積極的效果。

2019年的10月15日上午第三節,十六班是心理教育課,程老師對這節課籌劃已久。昨天剛下過雨,今天陽光明媚。程老師提前來到班裡。同學們迅速處理完事情,整齊地坐在班裡望著他。

程老師說:“待會兒,我們要去學校的後花園。”同學們一下子歡呼起來。程老師強調了幾點紀律後,又安排了一項任務:“每位同學要撿回來一片自己認為最好看的落葉。”後來活動結束回到班裡,同學們才知道,程老師要讓他們以組為單位,用撿來的葉子裝點教室。

這只是集體活動中的一個片段,程老師一直認為:“好的品質、習慣大多是通過集體活動來培養的。”

為了達到目的,程老師設計了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比如T恤設計大賽、投球比賽、歌詠比賽、掰手腕比賽

等等。

班裡幾乎每個周都會有一次集體活動,這些豐富的活動不僅使同學們的身心得以放鬆,更重要的是,同學們的紀律意識、集體意識、審美意識和環保意識都在不經意間得到了加強。

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第七個故事給程老師報喜

蘇霍姆林斯基說:“家庭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只有家校緊密合作,孩子們次啊會健康成長。程老師尊重每一位家長,誠懇地和家長交流,所以在家長眼中,程老師已經成為他們的朋友。

去年期中考試過後,恰好趕上國慶節放假。國慶節那天,程老師收到以前的一名學生家長的微信。微信上說:“程老師您好,給你報喜啦!孩子回來對我說,她班裡前三名的學生,兩個是你的學生,她是其中一個。謝謝您程老師。”原來,那名同學在新的班級裡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家長得知這個消息後,最先想起來的就是分享給程老師。

程老師說:“收到微信時,心裡很感動。家長把這份喜悅同我分享,足以說明我在他們心中的分量。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的工作會帶給這些家庭多大的影響。”


第八個故事十四字班規

周口語文教學名師程盼盼成長的十個故事

程老師的班裡,班規很簡單,只有十四個字。

開學之初,他讓大家暢想班級該有的樣子。經過討論,程老師總結出來五個關鍵詞:乾淨、自律、和藹、積極嘗試、不怕失敗

。他說:“從那以後,我們的班規就定了下來,就是這十四個字。”

何謂“乾淨”?

據說哈佛商學院做過一個研究,說:“幸福感強的人士,往往居住環境十分乾淨整潔。”乾淨整潔的場景會提高人們的幸福感。程老師培養班集體的首要任務就是讓班級乾淨整潔。

十六班講臺上有兩張桌子:長桌子的左側,整齊地放著四樣東西:無線鼠標、鍵盤、座次表和翻頁筆,其他沒有任何東西,桌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短桌子上放著一個木盒,裡面分格子放著粉筆和黑板擦。每節課後,都有同學自覺擦拭講桌、打掃講臺,並給講臺上的幾盆綠蘿灑水。

影視明星韓雪曾在一次採訪中說:“乾淨能帶來幸福感,生活層次會提高。”

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衛生意識,程老師在每一個大周剛開學的第一天,會負責起幾乎全天的講臺整理工作。同學們見班主任這麼愛乾淨,自己也就慢慢養成了乾淨整潔的習慣。

何謂“自律”?

12月16日是星期一,早晨,班主任工作群裡傳來劉超主任巡段時拍的照片。那是十六班,程老師因為頭痛臨時給段裡請假,班裡只有班長張瀟琪在講臺上,課代表已將今天的任務詳細地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沒有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激情地朗讀著。

這便是程老師要求的“自律”。

他要求班委在沒有老師時要自覺代替老師組織班級,要求課代表主動找老師要任務,要求小組長嚴格督促每一位同學,要求同學們在沒有老師時也要認真學習。

這些要求收到了應有的效果,或許一個細節就能證明:每天晚飯過後,十六班同學們回到教室,不論班裡有沒有老師、有多少同學,也不管其他班是什麼情況,都會拿起書大聲朗讀,心無旁騖。

自律,是成長成材的先決條件。同學們在今天養成自我監督的習慣,那麼將來走出校園,他們也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

何謂“和藹”?

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是他同別人的友誼。愛默生說:“因為有了友誼,藍天才廣闊無垠;因為有了友誼,玫瑰才火紅豔麗。”

“學會共處”已經終身教育理論的四大支柱之一。除了文化知識,教給孩子們共處的能力,也是教育的題中之義。

何謂“積極嘗試、不怕失敗”?

每天中午,同學們處理完所有的事情後,都會老早地趕回班裡。因為每天中午班裡都會有個小活動:小老師講大題。程老師要求以同學們的姓名拼音先後為順序,每天請一位同學在中午用五分鐘的時間來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道有難度的問題,科目不限。

通過這個活動,每位同學都能夠體驗在講臺上講課的感覺,既鍛鍊了同學們展示自我的膽識,又促進了學習,更促進了班集體的融合。

班裡的後牆上掛著一本“班級錯題集”,每個同學都可以把自己認為有挑戰性的題寫在上面,每個同學都可以試著解答。如果解答出來,就可以在題目下面寫上“某某已解答”的字樣;如果沒有答出來,可以和出題人一起討論。


程老師說:“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他們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挫敗。”程老師通過種種途徑,教會同學們要勇敢地體驗挫折、正確地對待挫折,增強了他們的“心理免疫力”。

第九個故事高聳的書架

俗話說:“愛好、愛好,愛它就要做好它。”對於一名班主任來講,如果只有愛,卻沒有應有的教學技能和組織引導能力,那麼他的愛就是空談。

剛來到正泰時,程老師每天主動去聽課,還會在網上找名師示範課,並做了完善的聽課記錄。現在,他當了班主任,又帶了兩個班的語文課,雖然很忙,但幾乎沒有落下任何一節聽評課、集體備課活動。

有時受學校派遣,程老師回去參加種種培訓會,比如2019年11月他去鄭州大學參加“全國教育名家論壇”舉辦的培訓會。程老師做了認真詳實的筆記,並寫了數篇深刻的心得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任何人如果不教育自己,他就無法教育別人。”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籍是人進步的階梯。

程老師的桌面上有一個高高聳起的三層書架,一層放著各種語文工具書,另一層放著教育專著和其他讀物,比如《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做最好的班主任》等等,並且每過一段時間這些書就會更新。

早晨,程老師捧著《韓非子》和同學們一起激情早讀;白天工作之餘,程老師會拿著《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坐在 “班主任專座”認真默看;晚上查完寢,程老師又會坐在辦公桌前,寫寫“程老師和孩子們的每一天”。

正是這種孜孜以求的精神,使程老師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成長著,每次考試,十六班都會名列前茅。


第十個故事道歉不僅僅只是“失誤”,更值得“品味”

程老師說,他有過一次很嚴重的失誤。

那是2018年剛擔任班主任時,班裡有一名女同學屢屢違反紀律,更嚴重的是總和老師頂嘴。有一天晚上,放學後,有幾個學生來到辦公室,說她又在自習課上吃糖,榴蓮味的,味道特別大。程老師很生氣,安排好同學們就寢後,又走到女生宿舍樓下,撥通了寢室老師的電話,讓那位女同學接。

那位女同學拿到電話後,聲音顫抖,很是害怕,喊了一聲“老師”。

程老師說:“我把那名將要就寢的女同學劈頭蓋臉罵了一頓。女孩無言以對,只在電話裡哭。我說你有什麼資格哭,接著又惱火地把那名女生批評了一番。掛了電話後,我在空蕩蕩的操場上一圈又一圈地走著。我想,剛剛的那一通電話,究竟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 後來程老師明白了: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一夜,程老師沒有休息好,他擔心自己的學生。終於熬到了第二天,程老師早早地來到教室。看到那名女同在讀書,終於鬆了一口氣。他把她叫到辦公室裡,誠摯地向自己的學生道了歉。

程老師就是這麼一個老師。有點年輕,也有不足,但他並不避諱這些錯誤。我們相信,在今後的成長中,程老師會將這份神聖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因為一切都還年輕。

老師是年輕的,我們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可能性,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可能性通過更年輕的學生來變為現實。

正泰博文是年輕的,他有鋼鐵一般的力量,帶領著我們開拓新的十年。

中國是年輕的,她有雨後春筍般的生命力,在新時代的大道上,會實現更加燦爛輝煌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