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何死后由军队送葬?

AnSon80610982


隋大业十三年二月,迫于形势压力,李渊与裴寂、长孙顺德、刘弘基、李世民等紧急商议后,决定起兵造反。他一边派人招兵买马,一边给远在长安的女儿和女婿悄悄送去消息。五月,李渊接连设计斩杀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七月,李渊发出讨杨广檄文,兵发长安。

九月,李渊顺利渡过黄河,兵入关中,他惊喜地发现,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高高挂起了唐军的旗帜,数万大军兵甲鲜明,欢呼雀跃地迎接他的到来。

大军中,甚至还有一支由女性组成的队伍,领头的正是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当然,此时她还不叫平阳公主,这个称号是在李渊平定关中以后,册封给她的封号。

原来,当李渊准备起兵的消息送达平阳公主手中时,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不无忧虑地说:“岳父举兵,我想前往助力,但咱俩一起离开动静太大,容易暴露。我要是自己走,又怕你又闪失,这该如何是好!”

平阳公主毫不在意,她说:“你赶紧走,我一个女人,想要藏身还不容易,你放心,我有的是办法!”

等柴绍走后,平阳公主才开始动身,不过她此行的目的地不是太原,而是鄠县,他们家在那儿有一座庄园。不过,平阳公主也不是过来逃难的,她将这座庄园,连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卖了。

平阳公主掐着白花花的银子,大肆采购粮食衣物,当然还有兵甲。她以赈灾为名,乘势将方圆百里的灾民都吸引了过去。“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

李渊刚从太原出发,她女儿已经在关中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就是靠着这支人数不多的队伍,太平公主像钻进铁扇公主的孙悟空,把关中地区搅得天翻地覆。

李渊给女儿送信,无非是让她早点离开,免得落入隋廷手中。可没料到,李家儿子是龙,女儿也是虎!平阳公主在家奴马三宝的帮助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几百人的队伍迅速扩充到七万人!

史书没有记载,平阳公主用了什么手段,也不知道马三宝的伶牙俐齿怎么那么大威力,反正主仆二人,平阳公主坐镇,马三宝跑腿,往来穿梭于关中的起义军中间,竟然先后说服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投靠了她,其中何潘仁一人就有几万人的武装!

几个“土匪头头”,不光投靠了平阳公主,还心甘情愿地听命于她。一个平时足不出户的女流,上演了一出蚂蚁吞大象的好戏。李渊以一座庄园,换取七万大军,他赚得噗嗤噗嗤的!

平阳公主还特地成立了一支由女人组成的队部,这支大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走上大街那是相当的拉风,被老百姓誉为“娘子军”。

李渊兵入关中,平阳公主将这支队伍交给了弟弟李世民,并协助他转战关中。两个月后,唐军攻克长安。

关中平定后,平阳公主“隐身幕后”,她回兵北上,驻守苇泽关,承担起了太原防卫的职责。太原是大唐的龙兴之地,李渊此举,等于将大后方的安全,全部交到女儿手中。苇泽关也因为平阳公主的事迹,从此改名“娘子关”。

在娘子关,平阳公主还留下了“米汤谜黑闼”的故事。刘黑闼乘太原兵虚,发兵围攻,平阳公主以米汤冒充马尿,灌入壕沟。刘黑闼一看壕沟里出现大量“马尿”,大吃一惊,以为援兵到了,吓得赶紧撤兵。

武德六年,年轻的平阳公主突然病故,高祖李渊下旨,以军礼安葬爱女。这一不合礼制的做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李渊说:

“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

意思是平阳公主本来就军人,且是以为前无古人的奇女子,军礼正合她的身份!并且下诏,给平阳公主上谥号“昭”。

这就是平阳昭公主的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她有非凡的勇气,敢孤身一人,在敌人的心脏里翻跟头。她有卓越的见识,知道眼下形势,只要有粮就能拉起队伍。她有超常的智慧,能让须眉为她折腰。她又不缺女性的美德,功成身退,善待百姓。军队送葬,表达正是民众对她的无限崇敬!


寻根拜祖


历史上叫平阳公主的人不少,有史记载的就有九个,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卫青的妻子平阳公主,不过题主提了一句死后有军队送葬,由此可知此平阳公主只可能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平阳昭公主,因为她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送葬的女子。

唐高祖李渊我们都知道隋朝末年的风云人物,大唐帝国就是他建立的。隋炀帝被害天下大乱后,李渊也起兵自立,他的第三女平阳公主没有像一般女子那样躲到幕后,相反她开始抛头露面为自己的父亲招募反隋兵马,仅仅三个多月就为李渊募兵四五万人,之后这支义军在她的带领下攻城抜寨,兵力很快突破七万,当时老百姓将这只兵力称为娘子军,可见世人对她的认可。




她的功勋还不只是如此,关中山西是李氏的大本营,为了扼守山西的入口苇泽关,平阳公主受命驻扎,结果平阳公主幸不辱命的完成任务,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她驻守的关口改名为娘子关。


女子善征战历史上虽然不多,但平阳公主也不是唯一,唯一特殊的就是在她去世后,李渊下令以军礼安葬她。史书载: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此即为她被称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

李渊用军礼给平阳公主下葬一来表达对这个女儿的喜爱,二来彰显平阳公主的功劳,以此来激励众将士,若是你们有无上军功,自然也可以为你们破例。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平阳公主可以算是大唐第一奇女子,在唐王朝建立过程立下大功,她死后按军礼下葬,是符合她的实际功绩的。

李渊如果不起兵反隋,平阳公主将是大隋一个相夫教子的普通贵族妇女

平阳公主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世民的姐姐,也是李渊和窦皇后唯一一个女儿。

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在长安生活,已经有了两个儿子。柴绍当时是个六品的中级武官,大隋如果不灭亡,柴绍这一辈子怎么也能混个三四品的高官,妻凭夫贵,平阳公主也将成为大隋的一个标准的贵族妇女。

李渊筹划反隋时,给柴绍夫妻写信告知了这个消息,这是把柴绍当嫡系看待了。当时李渊家族一大批人在关中居住,后来不少人被隋朝长安守军抓住关在牢中,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也死在隋军手下,李渊家的祖坟也被挖了。

当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夫妇商议如何应对,平阳公主说二人一起逃走目标太大,就让柴绍一个人去山西与李渊会和,自己带着家臣马三宝等人逃到郊区自家庄园当中。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在乡下的平阳公主清晰地判断出当时的局势,因为隋炀帝把隋军主力一部分留在洛阳,一部分一起下了江南,关中地区长安一代隋军力量实际上比较薄弱,更是无法控制整个关中地区。

于是,平阳公主变卖家产,招募平民和山中的亡命之徒,聚集了数百人,组建了一只反隋的部队。当时像这样的小势力很多,政治态度也都不清楚,有些甚至就是土匪强盗。平阳公主就对这些势力进行甄别,并派遣马三宝等人分别与这些势力交流,吸纳了不少反隋势力加入,并避开隋军强大之处,攻克了数个县城,声势大振,最多时平阳公主手下有七万人之多。

平阳公主招募反隋势力的过程,当时史书上用“名贼”这个新词来记录,毕竟这些势力都是贼人,头领是纵横一方的巨寇或大盗,但用“名贼”这个词,让人感觉与名士、名将、名医一样,档次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后人对这个词的评价是“大奇”。

平阳公主对这七万人并不是采取放羊式管理,而是严格军纪,并充分发挥了她在军事指挥方面的长处,避实就虚,不但攻破了数个关中城市,还数次击退了长安守备派来的讨伐隋军,在李渊进入关中之前,已经在关中控制了很大一片区域。

与平阳公主相比,同在关中起兵的李家其他人,包括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女婿段纶等人,也都聚集了万余人的队伍,三方协同作战。李神通是大唐开国公、郡王,死后追赠司空。段纶后来招抚蜀中归顺大唐,死后追赠郡王。而单纯从组织能力上看,平阳公主一个女子要强于李神通和段纶,如果平阳公主是个男儿,成就不在李神通之下。

李渊进入关中之后,平阳公主率领所部“娘子军”与李渊会和,共同聚集了二十万大军攻破长安,为唐王朝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正史当中对平阳公主征战过程就没有记录了,传说中平阳公主曾镇守娘子关,但按这段时间的中原局势以及唐王朝征战四方的过程来看,这个传说可能不实。

武德六年平阳公主去世,这六七年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平阳公主的任何事迹。李渊非常伤心,亲自决定平阳公主的葬礼安排,“前后部鼓吹、班剑四十人,武贲甲卒”。有大臣劝谏,根据礼法女子葬礼不能用鼓吹。李渊一句话回绝:“鼓吹,军乐也。公主亲执金鼓,兴义兵以辅成大业,岂与常妇人比乎!”

于是,平阳公主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也是第一位有谥号的公主,谥号为“昭”,所以平阳公主又称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手下的几员大将

马三宝是平阳公主手下第一大将,原本只是柴绍家的家臣或者僮仆,李渊入关中后授予他左光禄大夫的官职,之后曾随李世民征讨薛仁杲,随柴绍征讨吐谷浑,立下不小的功劳,最后官位大将军、开国公,死后谥号是忠。

何潘仁是平阳公主在关中招募的“名贼”之一,李渊入关中之后授予何潘仁正式官职和爵位,后来做到唐朝的上柱国、县公、右屯卫将军,武德二年战死。

“共引貔貅扫乱氛,平阳公主奏奇勋。凌烟阁上丹青手,画像应添娘子军。”平阳公主是初唐天空中一闪而逝的流星,足以称得上奇女子三个字。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历史上封号为“平阳公主”的皇室公主很多,但是以军礼下葬的唯有一个,即唐高祖李渊的嫡女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6世纪-623年3月14日)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史书上没有说她的本名(可能是没有),其丈夫为柴绍。

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并秘密召还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商议后决定以柴绍立即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公主自己留在关中。柴绍离开长安后,公主散尽家财招引反隋人士,以此响应李渊起义。先是招降地主武装何潘仁并攻下鄠县城池,随后又招降反隋的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部,部众人数达7万人,号称“娘子军”。平阳公主率义军相继攻下盩厔(今陕西周至)、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武功镇)、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等关中要地,史家称她“勒兵七万,威震关中”。

李渊进军关中后派柴绍率军接应,随后合兵围攻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军事将领,她的起兵牵制了隋军机动力量,为李渊西进关中夺取长安扫除了障碍。李渊称帝后,封她为平阳公主。军功赫赫加上身为李渊唯一的嫡女,李氏自唐朝建国之后被封为平阳公主。

武德六年(623年),平阳公主逝世并以军礼下葬,谥号昭,史称平阳昭公主。

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我没忘记home


历史上一共有两位平阳公主。

一个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封阳信公主,后来嫁给平阳侯曹寿,因此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去世后改嫁卫青。
(图为汉朝平阳公主照片)


另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嫁给武将柴绍为妻。平阳公主的胆识和才略都不逊于李世民等其他兄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给她举行殡葬的女子。


(唐平阳公主)

要说为什么由军队殡葬,那就要说说她的功绩了。

平阳公主在李渊起兵反隋之后,四处联络反隋义军。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招降了四五支义军,总人数有七万之众。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战功卓著。当年李渊攻克长安,就是平阳公主的功劳。

由于平阳公主战功卓著,死后由军队送葬。当时的礼官认为不和古制。李渊说:“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大致意思是“平阳公主打仗时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不是一般的妇人能够比拟的。按军礼送葬,有何不可”。

因此,平阳公主凭借卓越的战功,成为历史上唯一的由军队送葬的女人。


李論



125878215蜂獾


首先小编先确认是哪位公主,因为历史上被称为平阳公主封号不止一人,小编先说下历史上有平阳公主封号的人有哪些?

西汉,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刘奴 ,汉明帝刘庄的女儿,汉明帝永平三年(60)被封为平阳公主。刘奴下嫁大鸿胪冯顺。

完颜氏嫁徒单贞。皇统九年(1150年),丈夫徒单贞与哥哥海陵王杀害金熙宗。海陵王登基为帝,封她为平阳长公主,又称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晋武帝司马炎与皇后杨艳的长女。

平阳公主,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姐妹,下嫁刘昶为继室。

平阳公主元氏,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魏广平王元怀之女,北魏孝武帝元脩之妹,先嫁张琼子张欣,元脩杀张欣,后改嫁郑译堂祖父郑文宽,曾抚养过郑译。

平阳公主拓跋氏,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魏公主,嫁高肇,没多久后薨逝,后高肇改娶高平公主。

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所问的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为何由军队送葬呢?这就要讲一下其生平。

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自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起兵后,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平其先后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同年11月与柴绍一起,攻克了长安。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再次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

攻克长安之后, 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心周心长客91



唐朝平阳公主,即平阳昭公主(昭为谥号),俗称三娘子。

平阳昭公主的丈夫是后来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柴绍,他曾作过隋朝元德太子杨昭的千牛备身(高级禁卫武官)。

隋义宁元年(617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收到信息后经商议,决定让柴绍立即从长安启程赶往晋阳与李渊会合,夫人留下自寻出路。

如果是普通女子,父兄造反,难免心中惶恐,以避祸逃难作为上策;可这位未来的平阳昭公主接下来的举动,却是轰轰烈烈,让男人都刮目相看。

1. “勒兵七万,威震关中。”

夫君走后,她也离开长安,避居至鄠县(今陝西户县),用家财来招募山中亡命之徒,很快建立起数百人的队伍,以此来响应父亲的起义。接着又派遣家奴马三宝去招降地主武装何潘仁,两路合兵攻下了鄠县。

之后其他反隋武装,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部也纷纷归顺,平阳昭公主的部众最终达到了7万人。这支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下了盩厔(今陝西周至)、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武功镇)、始平(今陝西兴平东南)等关中要地,牵制了隋军力量,为李渊西进关中夺取长安扫除了障碍。

2. “娘子军”

李渊得知她的消息后喜出望外,派女婿柴绍渡过黄河,占领华阴以作接应。平阳昭公主率领精兵万余人在渭河北岸与李世民会师。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率军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十月初四,李渊引兵至长安与诸军会合,兵力达到20余万,平阳昭公主与柴绍分置幕府。

十月二十七日,李渊命诸军攻城,十一月初九占领长安。

3. 镇守娘子关

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首领,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苇泽关(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守卫山西屏障,防止敌人进犯后威胁中原与关中地区。因为平阳公主的缘故,苇泽关便改名为娘子关。

4. 芳华早逝

李渊称帝后,封她为平阳公主。因为她军功赫赫,又是李渊唯一嫡女,因此赏赐最多,诸公主不能与之抗礼。

武德六年(西元623年),平阳公主逝世,年仅20多岁,谥号为昭。李渊坚持不按传统礼制,在葬礼上加班剑、鼓吹等用作军人葬礼的仪仗。

(注:史书并未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黄易的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中为其取名为李秀宁。)



《旧唐书 列传第八 平阳公主传》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万里长空夜未央


提问者应该说的是平阳昭公主吧!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姐姐,也是李世民最尊崇的一位女将军,他夫君为柴绍,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柴绍投奔李渊独自留下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变卖李家在关中的家产赈济灾民很快聚拢了一支队伍,随着李渊起兵的消息传来平阳公主一边抵御朝廷军队一边招募起义军最终队伍扩大至七万人连续攻下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她所领导的部队也被称为娘子军!等李渊度过黄河时平阳公主已经为李唐皇室打下了一大片国土,又和其丈夫合兵攻打长安,为李唐王朝建国奠定了基础,随后李渊派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在与刘黑闼的战斗中用疑兵之计吓走敌人,更加是让平阳公主名声大振,此后历史对这位公主记录很少直到6年之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青春生活wdns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李渊起兵前,平阳昭公主与柴绍当时正在长安,李渊派遣使者秘密将他二人召回来之。柴绍对平阳昭公主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他的义旗,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昭公主说:“你应该赶紧离开,我是一个妇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

于是,柴绍立即从小道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平阳公主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指挥部)。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再次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因为李渊当时虽然拿下了长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稳定长安后,李渊立刻掉头对付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消灭。这几仗柴绍都曾参与。

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