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私语:《清明上河图》留下大宋繁华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长128米、宽6.5米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不仅被游客誉为中国馆“镇馆之宝”,而且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国政府特别批准《清明上河图》真迹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日本。当时出现万人争睹《清明上河图》的场面,离开幕式还有半个多小时,展馆外就已排起五六列40多米的长队。2015年,《清明上河图》在北京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轰动,参观者想一睹《清明上河图》真迹至少要排队6个小时。


以北宋东京(今开封)为蓝本的《清明上河图》缘何能名扬海内外,引起那么大的关注?《清明上河图》长盛不衰的魅力在哪里?
一幅画作尽览繁华盛景
在5000年灿烂的华夏文明中,不乏“大气磅礴、沉雄高古”的绝世佳作,更不乏“曹衣带水、吴带当风”的丹青妙手。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问世之后,它就像一颗光芒夺目的明珠,备受人们青睐。《清明上河图》是国家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时期宫廷画师张择端所画。北宋宣和年间,在大相国寺中聚集了不少以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位善画风俗画的画师,叫张择端。游学东京的张择端被繁花似锦的东京城所打动,立志要绘制一幅长卷为东京写真。由于初到京城,盘缠用尽,他寄宿在大相国寺,夜晚给寺院修补壁画,白天在寺内简陋的仓房里潜心作画。张择端被前来大相国寺的宋徽宗所赏识,宋徽宗将其招入皇家翰林图画院。张择端潜心绘制长卷,将东京城的繁华收入画中。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状况,主要是东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全图大致分为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生动的市井风俗画,全图以长卷形式细致地再现了东京城从宁静的郊外一直到热闹的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处处引人入胜。
毫无疑问,《清明上河图》最精彩的便是 “虹桥”这一段。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若飞虹。”这一描述与画卷中所绘完全相符。
细看《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在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卖祭品的“王家纸马店”也开始开门迎客。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河上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卸货。横跨汴河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个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忙碌着。桥上的人也探出了头,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在这幅画卷上,张择端画了800多个人物,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得细致生动,人物虽小不及寸,动作表情却栩栩如生,刻画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大到浩荡的河流、雄伟的城楼,小到招牌上的文字、舟车上的人物都能真实自然、和谐统一地交织在一起,画卷中的这一切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从这以后,中国市井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命途多舛的《清明上河图》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史上,拥有特殊地位的《清明上河图》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引发了后世帝王权贵的垂涎和贪婪,命途多舛的《清明上河图》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公元1101年, 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1127 年,北宋遭遇靖康之祸,《清明上河图》被金人掠到北方。1260年, 《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被官匠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被保管人偷售给杭州的陈彦廉。1351年,杨准从陈彦廉处购得,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跋,誉为“精艺绝伦”。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手里。明代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挖空心思向陆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陆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
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其府上装裱匠汤臣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此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被抓去饿死在狱中。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后来严嵩落败,家产被籍没,在明朝隆庆年间,《清明上河图》重新被官府收没,第三次归入宫廷。

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太监冯保使用伎俩获得此图,并将它带出宫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它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是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两人印记。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人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此图遂入清内府。
嘉庆皇帝对《清明上河图》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均逃过劫难,未曾受损。
后来,末代皇帝溥仪将此画作为赏品,交由其弟溥杰携出宫外。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清明上河图》曾被存放在吉林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3天,溥仪一行从长春逃至通化,准备乘一架小型军用飞机企图秘密逃往日本。飞机在沈阳机场短暂停留时被截获,溥仪携带的一批珍贵名画被收缴,其中就有后来被发现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1951年年初,刚成立不久的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开始着手整理、鉴定在解放战争中留下的文化遗产。在临时库房里,书画鉴定专家发现了被历代皇帝、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这件从溥仪处收缴的《清明上河图》气势恢宏,人物、景物栩栩如生,特别是其描绘手法无不体现出独特的北宋绘画特征,而且画卷上历代名人的题跋非常丰富、翔实,收藏印章更是琳琅满目。不久,这幅长卷被火速调往北京,由国家文物局专家作进一步鉴定,最终确认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真迹。1957年,该画经东北博物馆转存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堪称故宫的镇院之宝。
《清明上河图》被称作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被称为画苑“国宝”。对于这幅传世名品,后世评价颇多。《中国通史(彩图本)》评价说: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北宋东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流芳千古的传世名作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后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个版本。有关各种版本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专家比较认可的几种存世版本有宋本、明本和清院本。
宋本的作者是张择端,该版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明本又称“仇英本”,由画家仇英所作。仇英是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他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英本”也是后世众仿作之鼻祖,在明朝,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仇英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院本是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清宫画院5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是按照各朝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娱乐活动,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画上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或缺的材料。由于受西洋画风影响,该画作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清院本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的极品之作。这个版本现也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在创作《清明上河图》时,可能想到过他所画的景色、人物千年后会消失,但他不曾想到,近千年后,有人会按照1∶1的比例将这幅传世画卷在开封“复制”出来。
1998年10月28日,以张择端的千古画卷《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1∶1比例复原再现的占地350亩的清明上河园向中外游客张开了欢迎的臂膀。在这个园子里,活化了的历史一下子吸引了无数游客。
清明上河园浓缩《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与风情,将巨幅长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再现了北宋东京的繁华胜景。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用八阕经典宋词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历史画面,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现实演绎。如今,在清明上河园内,古色古香的建筑加上熙熙攘攘穿梭于街市的“宋人”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蕴含的那种熙攘之态、喧嚣之声演绎得生动逼真,宋风宋韵扑面而来,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2014年10月18日,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展出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亮相开封。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约是原作尺寸的30倍。在原汁原味保留原画风格和内容的基础上,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利用投影和动画的独特优势,将宋代东京繁华的夜市第一次依托《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上的东京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