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墨花图卷》与工笔画表达的细腻感情相一致吗?

贝雷塔军


中国画自形成两千多年之久,形成诸多技法,工笔画和写意画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也是中国画里的主要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工笔画历史悠久,最早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了,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画家,如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等。到宋代,中国工笔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

写意画的出现要晚一点。写意画是从宋代的梁楷开始,他以“减笔画”著名,开创了中国画水墨写意画法的新局面,对后代写意画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到明代,中国绘画经历着摹古和创新两种意识的碰撞,写意画迅速发展,徐渭、八大山人达到了高峰。

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用的是加法,一个用的是减法。工笔画的创作是在做加法,加到没得再加;写意画的创作则是在做减法,减到没得再减,画得好都是一种极致。中国画讲究”境中有象,象外有境,境由象生”.无论工笔或写意均注重,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而工笔注重形似 写意注重神似!

工笔画笔法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工笔重彩就是指公整细密和敷设重彩的中国画。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写意实相对于工笔来说得。写意注重用笔,在笔墨中表达作者得情感,意也就是以形写神。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画的时候讲求随心所意,把所画的东西的意境体现出来,有豪放感。最直接的就是花鸟写意,里面的花瓣,鸟羽都是泼墨,很大胆很粗狂,颜色一般都不花哨,主要是以墨色的变化为主。

徐渭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在中国写意花鸟发展史上,徐渭是集大成者。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到乾隆时的“扬州八怪”延绵到晚清的赵之谦、吴昌硕乃至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无不受其影响。徐渭身后120年,郑板桥被其深深折服,自刻印章“青藤门下走狗”。

徐渭的泼墨写意画也是和他的一生的坎坷命运戚戚相关,徐渭自幼频遭不幸,精神上备受刺激,又加上成年后所遇到人生悲苦的精神创伤,中年渐患“脑风”头痛的毛病。41岁时,第八次乡试落榜,他的济世报国的强烈愿望也就此彻底受挫。人生抱负的幻灭,人情世故的险恶,清名的被钻污,不能被人理解的痛苦,种种不幸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终于使病症加重,精神难以自控。胡宗宪的死,更使徐渭精神压抑痛苦,在极度的思想矛盾中终于发展到精神失常的状态。形成了敏感狂放的性格,渴望自由却又不得不数次寄人禽下,不幸的人生境遇和狂放不羁的个性相冲突使他承受着炼狱般的心灵痛苦,这一切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都加在了徐渭身上,使徐渭释放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将心灵上的深刻创痛和精神上的巨大悲苦尽情地倾污和宣泄到作品中去。他的作品都是自己的独特创造,运用笔墨“横涂纵抹”“信手拈来”,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

艺术欣赏的定义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 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欣赏艺术,核心是欣赏艺术品,感受艺术家从作品里传达出来的情感。

引用严伯钧老师的话:Go back to the originals,也就是回归作品本身。这里主要有三个简单的步骤:

1.触及背景:搞清艺术家的生平、社会背景、科技水平以及政治环境等客观事实,在了解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再去欣赏艺术作品,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洞察。多读一些艺术家的书籍,对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很有帮助。

2.回归作品:直接聆听和欣赏艺术作品。最好的办法是回到作品本身,脱离艺术作品本身的是纸上谈兵。

3.亲身体验:多去感受,将这份感受结合艺术家创作的背景,这样对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去现场,感受艺术的魅力!

综上所述,徐渭的《墨花图》与工笔画表达的细腻的感情是否一致?就不言而喻了。

每个人的性格、生活阅历和文化素养的不用,在欣赏同一艺术作品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每个人都会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最后引用莎士比亚话:"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外旧闻说


用笔不是一个技法,不能相齐并论。

 徐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此幅《墨花图》卷全以水墨绘就,描绘雪中的苍松、劲竹、芭蕉、梅花、菊花、兰花、牡丹等,堪称杂花荟萃,其他空间加以奇石穿插。背景为淡墨渲染,烘托石上及杂花上所积白雪。此卷突出地显示了徐渭惯以草书入画的特征,潇洒灵动,水墨酣畅,挥洒淋漓,肆意纷飞。画卷后有徐渭大段题跋,以行书题就,矫健多姿,气概非凡,款署“天池山人”。在现存徐渭杂花图中,描写雪意的并不多见,此幅气韵超拔,墨分五色,各种植物的特征以寥寥数笔,简括写出,形神兼具,生动爽劲,览之如清风拂面。


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细腻情感一致,表现方式不同,徐渭用精深的笔墨写意方式表达。


用户3485408458747


这话等于没说!或是根本不懂中国画!或是有故弄玄虚之嫌!徐渭是大写意,工笔是极其细微的描画。二者是不同的技法。美术表达功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绘画语言”“表述”各自的美。


墨之客江南烟云1


书画作品,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只是先后而己,应该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