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十幾年前賣3塊,現在還是3塊,難道它的成本十幾年都不漲嗎?

熊貓映畫


產品價格的定位大體上有以下幾個要素構成:

1.產品的目標群體定位。可口可樂,他是定位在大眾化的消費群體,價格不可能背離這些群體。飲料屬於大眾化產品,並不是賣方市場,如果價格偏離這個群體,將會失去市場份額。

2。要考慮市場競品的定價。可口可樂類似的競品,有雪碧,果汁,礦泉水等。如果競品的價格也是這個檔次,那麼,為了不失去市場,他也不可能提價。

3.從生產成本的角度。規模化生產,產量大了,成本是有可能降下來的。生產工藝提高,銷售渠道到成熟,都有可能導致它的成本下降。所以不漲價,照樣也能盈利。

總之,買了沒有賣的精,作為成熟的企業,和口可樂,他也不會虧本做買賣,在考慮市場佔有率,盈利能力,等綜合因素的基礎上,會決定最優定價策略!


風中的小雨


我記得我第一次喝可樂應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個時候我們縣城才開始出現可樂。那會兒就是3塊錢一瓶。

但銷量不是很大,那時候的健力寶才是主力軍。

我個人認為,當時3塊錢算是很貴了,但是有理由的。

為了全面的、無死角的佔領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前期的各種投入是不菲的。

比如,想進入中國,那得擺平相關的高管部門。想要完全普及,就得投入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以及給各個級別代理商和經銷商足夠的利潤。這些錢都得從消費者身上出。

而現在市場已經完全佔領,已經成熟了,相對以前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再加上現在市場上飲料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一旦漲價必定影響可樂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再說的明白點兒,再怎麼好喝也不過是一瓶水加了點兒料罷了。

只要保持銷量,利潤還是槓槓的。


用戶7083077698567


我說個我親身體會的事:我是做裝修刮灰的漆匠,一般都是包工為主,我2012年到南充這個地方開始,那個時候刮灰家裝13塊錢一個平方,建築面積乘3也就是說一百個平方建築面積乘3就是300平然後乘單價13塊,那就是一套一百平面積的房子工錢是3900塊錢,那個時候人工工資是130一天,那個時候質量要求沒有現在高,不需要單獨找角的工天,一套家裝一般8個工天可以做完,130✘8=1040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做一套家裝除開所有一切還是純利2700左右的樣子,然後我們來算算現在的家裝利潤,現在一百平建築面積只能乘2.6,單價14塊左右.人工工資230一天:100X2.6x14=3640塊,現在的標準比以前要高一點,一套家裝最少10個工天,工錢要2300,現在生活消費都慢慢提高偶爾還得給工人買水,中午還得買個快餐,一套家裝的純利潤不會超過一千塊了,這個對比賬是不是非常明顯了……不知你們看了有何感慨


山卡卡頭的農產品


可樂十幾年前賣3塊,現在還是3塊,難道它的成本十幾年都不漲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好好反思的問題。

除可樂之外,還有香菸,也基本處於這樣的格局。如萬寶路、三五等,幾十年前是十多元一包,到了現在,還是十多元一包。不像國產煙,動輒幾十、大幾十、百元一包。要不是有控價要求,一萬、幾萬一條的煙也就早在市面上風行了。即便如此,一條煙1000元,也比外菸貴多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道理很簡單,炒作,有錢人炒作,沒錢人跟著起鬨。實際上,所謂的高檔煙與低檔煙又有多大的區別呢?而飲料也是有明顯不同的,可樂幾十年價格變化很小,而我們有些飲料,味道不怎麼樣,甚至可能還藏有某些不可告人的東西,價格就沒有了邊界。但是,市場卻做得很差,甚至不要多長時間就退出市場了。

可樂並不是不考慮成本,關鍵在於,可樂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原本就沒有多大的成本,且因為其全球市場銷量太大,原材料供應商不敢擅自漲價。否則,就會失去最大的買主。這也無形中給了可樂更大的市場競爭空間,給了可樂幾十年價格不變的基礎。

這也意味著,能不能在其他同類產品都漲價的情況下,自己保持定力,還是要看產品的質量,看產品的品質,看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這項工作做好了,就不怕別人漲價。搞不好,別人的漲價會成為自尋死路的條件,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市場空間,帶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漲價,絕對是把雙刃劍,刺死自己的概率遠高於刺死對手。


譚浩俊


這個不難回答,我解答一下。一瓶可樂十幾年前賣三元,如今還賣三元,它的成本不漲嗎?當然要上漲,不過成本上漲的幅度遠遠小於利潤空間。

第一,一瓶可樂的成本。看可樂瓶標籤,成份是水,二氧化碳,白砂糖,焦糖色,磷酸,果葡糖漿,咖啡因,還有香料等等。水,居民水價是一噸兩元。一噸水1000升,可以灌2000瓶。這樣一算,一瓶可樂的水的成本才0.001元!優質白砂糖就算五元一斤,一瓶可樂用10克,費用是0.1元。至於其他配料用的更少,總費用能超過五分錢就不容易。這樣一看,一瓶可樂最值錢的不是飲料,而是瓶子。一支可樂瓶子就算三角錢,總成本也不會超過五角錢。加上稅,管理費用,營銷成本,總成本也不會超過八角錢。可樂說白了就是糖水加點二氧化碳,最值錢的是成份裡佔比不足0.5%的配方。相對於果汁飲料,它還是很有競爭力的,至少不用添加防腐劑,罐頭食品更和它沒法比。

第二,壓縮成本。如果你去過可口可樂生產工廠,你就會發現它全自動化程度非常高。一個車間裡,工人很少,甚至不足品控部人員的十分之一。即便勞動力成本上漲了,由於人員太少,上漲的成本對於一瓶可樂來說不足一分錢。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定價的人高明,早期三元一瓶有點小貴,但是時尚有面子。現在,三元的價格相對於果汁飲料等高成本的飲料同樣具有競爭力。賣果汁的從成本上來說,不大可能打得過賣糖水的。不比別的,就比降價一半,果汁廠家就會死掉百分之八十。

說句心裡話,咱們喝的可樂不能叫做可口可樂,應該就是白糖水。稍微上一點檔次,能稱得上可口可樂的應該是玻璃瓶裝的。你看北冰洋汽水,玻璃瓶裝的產品配料表不含防腐劑,而易拉罐的就有防腐劑。不過北冰洋絕對不會生產塑料瓶裝的產品,為什麼呢?大家思考一下。


雨默天邊


掃了一遍答案,沒一個說到點子上的。有分析成本的,有分析通脹的,都是建立在可樂沒漲價的基礎之上來說的。就憑這一點,你們都大錯特錯了。

誰說可樂沒漲價?確實過去賣3元現在還是3元。但早就漲價了,不光可樂,其他同類型的飲料都已經漲價了。只不過是變相的漲價,調量沒調價而已。

早期的可樂、雪碧、冰紅茶等一些飲料的塑料包裝瓶容量都是650ml的,聽裝飲料容量都是500ml的。現在你去看看,老早就縮小了。塑料瓶降到550ml,易拉罐降到330ml。對於這種以水為主要原料的暴利產品來講,這已經是漲了很大一筆錢。

你要先看到縮量這一點,然後再去分析它的成本。眾所周知,飲料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配方固定的,就那麼幾樣原材料,再怎麼漲價能漲到哪去?而且這麼大企業拿什麼貨價格都低的很。別說賣3元,就是再降1元飲料廠商也不虧。至於那些山寨廠商勾兌的飲料,成本就更低了。

所以說不是人家沒漲價,而是你被矇蔽了,說明人家的漲價策略是成功的。你以為飲料瓶上那些坑坑窪窪的設計只是為了好看?減少的100ml就是從那裡面一點點擠出來的,同時又增加了美觀,讓你看起來不會覺得瓶子變小很多。


齊跡


看到很多人的回答覺得很笨,沒有回答到點子上。說的更多的是講的它的利潤很高,所以就算不漲價也沒有什麼,實際上這就是扯淡。利潤高的東西就多了去了。比如說很多的奢侈品牌。包括抗礦泉水。利潤都很高啊,那為什麼他們會漲價呢?

你想想現在一瓶礦泉水都要三塊四塊的,最便宜的也要兩塊。礦泉水為什麼賣這麼貴不怕漲價呢?

可樂之所以不漲價的核心原因,是因為。它的人群在減少,因為碳酸飲料現在是夕陽產業。用戶群在每年大幅下降,他還漲價,那就是作死!所以他現在維持現在的這樣的一個毛利,因為它的成本極低,他的銷售數量擺在那裡,還是有很大盈利的!但是即使苟延殘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可以活好多年的。

畢竟還有好多人,就算對碳酸飲料批評的再狠,也有人不信邪繼續喝的。但整體而言,百事可樂,可口可樂,企業的整體利潤肯定是大幅下滑的,從他們的股票就可以看得出來,已經好多年走低了。



因陀羅indra


嘿,巧了,我職業生涯的初期就和可口可樂有很深的淵源。正好可以講講這個話題。當然,由於保密協議,我沒辦法說出太細節的東西,主要只能解讀一下公開資料。

首先,我先科普一下,可口可樂的體系是非常龐大複雜的。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可口可樂(品牌商),可口可樂裝瓶商以及可口可樂的銷售企業。

大家都可以翻開自己的可口可樂配方表,上面清晰的列明瞭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因為畫面太糊,我來翻譯一下

由“可口可樂”商標持有人可口可樂公司授權以下裝瓶廠出品:中糧可口可樂飲料(山東)有限公司。

實際上就是可口可樂拿著商標,授權給加工廠(中糧可口可樂山東、可口可樂裝瓶商東莞等工廠)加工可樂,再通過可口可樂與中糧或者其他合作伙伴的合資公司(例如中糧可口可樂山東等)對外進行銷售。


所以,你只看可口可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你會發現他的毛利很高,而且幾乎也不受到價格漲跌、成本上升的影響:因為他是收品牌費的,你可以把他當做廣告公司。當然這個品牌費可能不直接體現為品牌費,名字可能是“原液材料”、“技術使用費”、“諮詢費”等等。


然後各家可口可樂裝配商公司和銷售公司,他們的財務報表基本上是不公開的,所以你並不能知道成本上升對他們有什麼影響。不過,據我所知,的確日子是不好過的。但是有幾個辦法可以緩解成本上升的危機。


(1)成本優化

這個詞有很廣泛的含義,包括但不限於

1、部分朋友提到的,容量變小,600ml變成550ml再變成500ml。這部分可以節約液體和外包裝的成本

2、降低包裝用量,實際上包裝(瓶胚、塑膠模、瓶蓋)等成本可能佔到總成本一半以上。你會觀察到最近幾年可口可樂的瓶子越來月薄,這就是成本優化的結果

3、固定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在過去可口可樂銷量可能不大。一條一億元的生產線每年沒有飽和運作,只生產1億瓶可樂,現在飽和生產10億瓶,攤到每一瓶的生產線折舊費變成原來的十分之一

4、土地、廠房的攤銷完成。可口可樂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國公司,大部分土地、廠房可能都是在20、30年前完成,在今天大部分的廠房已經摺舊完畢,折舊壓力大幅度降低

5、削減人工,不斷改善自動化水平,減少使用工人。同時降低福利待遇,在1990年代進可口可樂工廠可以說福利很好,現在只能說非常一般了。


(2)收入優化

其實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可口可樂這幾年也在不斷推出新產品比如冰露山泉、雅哈咖啡、水動樂等等,這也是為了提升裝瓶商收入。


以上就是可口可樂(品牌方)以及可口可樂裝瓶商廠家為什麼不漲價也能過下去的原因。希望對您有幫助


辛苦創作不易,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財經多知道


可口可樂長期保持500ml瓶裝,3元每瓶不漲價,背後是有重大戰略目的做支撐的。

1.將可樂的平均毛利率保持在一個穩定水平,可以遏制潛在競爭對手進入。一旦提價,可能會拉高可樂毛利,導致資本擁入,出現其他可樂品牌,對可口可樂來說是不利的。

2.用3元價格帶,牽制替代品,即其他飲料。如果其他飲料比如說康師傅紅綠茶漲到4元每瓶,可能會因為價格高,消費者自動來選擇可樂。也有可能,礦泉水漲到3元每瓶,會把礦泉水的消費者引導到可樂上面來。所以,可口可樂不動價格,其他品牌也不敢輕易動價格。其他品牌如果漲價,可樂不漲,其他品牌漲價是不明智的。

3.如果漲價,一般不會直接在老產品上動價格。方法很多:比如說,減少容量,價格不變,也是在變相漲價。另外就是,推出新包裝,主打“無糖”或者其他價值概念,來提價。

4.可樂的原材料其實挺簡單的,汽水+焦糖+塑料瓶。 這三個原材料成本確實挺低廉的,過了十多年漲幅也不大,沒有很嚴重的影響到生產成本,所以可樂沒有考慮漲價。

關注老王,帶你深度洞察品牌背後的策略!



老王說品牌


可樂成本非常低,低到最貴組成部分是易拉罐,不然自助餐裡邊的可樂怎麼會隨便喝。儘管口碑不及可口可樂或者百事,但製作成本沒多大區別。以前可樂廠的員工喝可樂都是“我幹了,你隨意……”

言歸正傳,相比於十年前,水費幾乎沒漲。2.5元漲至3.15元,每噸貴了6毛錢,就算是商業用水,每噸也就4塊上漲到5塊,每噸成本成本增加一元。聽裝可樂330ml一瓶,一噸水可以做3030聽,分攤到每聽等於沒有成本變化。

可樂瓶,舉個直觀的例子就明白了。90年代,不論聽裝還是瓶裝,一個可樂瓶能賣1毛錢,那時候的錢可比現在值錢。而最近十年,價格最低的時候1毛錢3個。哪怕還是1毛錢1個,實際也等於瓶子的成本比十年前降低了,因為同樣價值的購買力在變化。

物流成本。在大家看來運費上漲,一定物流成本也高。其實不然,十年前,網商敢包郵的只有江浙滬,而現在多數包郵產品都是全國包郵。尤其大客戶大流量的,運費成本遠低於十年前。何況這還包括取件、派件等人工。而可樂公司都是自己的運輸車輛,員工是賺工資的,不是計件,因此物流成本遠低於快遞公司。就連油價都比2010年同期要低。所以可樂的物流成本實際也等於降低了。

綜上所述,食材成本、物料成本、物流成本都沒上漲甚至還降低了,疊加員工工資進去,每瓶也就增加幾分錢而已,有什麼漲價的必要呢?何況過去十年是國產可樂井噴期,大品牌想要保持競爭力,價格優勢必須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