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後期濃綠水怎麼樣處理?

梁潤林3


對蝦後期濃綠水怎麼樣處理?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到了養殖中後期總會很易出現水質發綠的現象,不論是養魚還是養對蝦都很難避免,其主要原因還是在養殖過程中塘的底部慢慢積累不少有機質,等到了養殖中後期因水溫高,這時水體就很易變老。


那麼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塘裡的水質在養殖後期出現常綠水如何來處理好呢?對於這一問題踏火的建議是:


  1. 換水:這種是應急式方法或是在水質剛開始轉綠時用有效,也就是說當水質開始轉綠變老時及時換水,別外在平時多注意一下換水,如果因水過濃而出現水華的話,一定要想辦法在換水時將其放出塘外,否則這些死藻一旦分解對水質和蝦的影響很大。
  2. 減少投餵: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操作,當水質不良或過綠時,這時蝦的吃食量會減少,就算還沒減少也應該將投餵量降下來一點,否則會進一步加速水質變綠甚至是惡化,同時還可能引起蝦的健康問題。
  3. 增氧:對於綠水、老水的塘口可以在晴天的中午將增氧機開2-3小時,一個是讓上、下層水體中的氧氣達到平衡,以利於水體中有機質的分解,另一個可將水體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曝出來,從而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4. 改底:這個是終極手段,對於水質老化嚴重的水體,以上方法無法處理好的話,那就只有改底了,通常用的過硫酸氫鉀、芽孢桿菌、EM菌之類的均可以用,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後兩種來改底,在用藥的前後三天不能用殺菌和殺蟲類的藥物,否則作用會大減。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對蝦在養殖後期,經常會遇到水濃的現象,遇到這種問題我們到底該怎樣處理呢?

後期養殖水濃很正常,以穩定為主

其實,隨著對蝦的生長,飼料投入不斷增多,藻類會大量繁殖,特別是到了後期多數對蝦池塘都會出現藻類濃的現象,如果這時候水質指標都正常,就無需過分擔心,我們要保證的就是水質穩定,蝦養到合適規格就及早出蝦。

如果水質指標異常,可針對性採取措施

水質過濃,有時候水質指標也異常,我們要針對性處理。一般來說換水是最直接的,但是非常容易引起對蝦應激,所以要控制換水量以及換水的頻率,另外可以通過使用微生物的方法來競爭藻類的營養源,特別是光合細菌及硝化細菌等。


經常觀察藻類生長狀況,適當肥水

在養殖後期,很多人對肥水都很陌生甚至是不理解,其主要還是防止藻類倒藻,一旦倒藻對蝦將產生強烈應激,進而引發死亡,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藻相的變化,適當肥水。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是珠海禾蟲哥,歡迎點贊、轉發,交流討論。感謝有你!

珠海禾蟲哥


很高興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個人觀點跟經驗是:

養殖對蝦到後期水是綠色怎麼辦?我告訴你,只要不是對蝦造成發病或大批量死亡的,千萬不要隨意刻意去改變水質,只要你的水質在PH值標準水質範圍內不要過多的去憂愁。養蝦的危險期往往都是在前、中期,一旦渡過前面兩期,接下來後期就是繼續做好前期的日常管護為即將出貨做好準備吧!對養殖對蝦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區討論,在此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





邕州牧傅老二


你好,關於蝦塘水質變綠的原因,主要是蝦塘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中藻類大量繁殖引起的。如果是從淺綠色變成深綠色,就說明水藻已經開始大量死亡。

萬事皆有因果,既然是找到問題的結症,解決方法就容易的多。

養殖蝦時,為了水藻更好的生長,大部分養殖戶都會對蝦塘進行追肥,由於夏季高溫,藻類在高溫高氮低鹽的水體中快速繁殖,水質渾濁,透明度下降,再加上水體含氧量比重降低,藻類就會逐漸死亡。最後引起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蝦類死亡。

還有一種原因是投放食物過多,導致蝦沒有取食完畢,從而引起的微生物,藻類大量繁殖。

應對措施,水源方便的地方可以投放一定濃度的鹽水或者其他殺藻類藥物。最好配合解毒藥,防止波及到蝦類,然後換水。

水源不是很方便的,可以大量使用腐殖酸納(也是鈉鹽),開啟增氧機,最後可以在下風口,用泵抽掉死掉的藻類。


猴子搬格鬥


在淡水養魚或冬棚對蝦養殖中,特別是進入養殖後期,出現濃綠水的頻率比較高;在其他魚類的養殖中後期和高密度養殖中,濃綠水也比較多見。

濃綠水是怎麼形成的呢?濃綠水也出現在夏季魚蝦養殖中後期,特別是入夏後氣溫逐步上升,魚蝦規格也不斷增大,攝食量增加,此階段也是底部殘餌、糞便等有機碎屑快速積累的階段,進入水體和底泥中的有機營養,一旦超過了養殖水體原有的自我淨化能力,則進一步加劇有機和無機營養鹽的積累,同時加上夏季高溫,水體中藻類構成的品種簡單,從而導致水體中的綠藻佔據主導藻相,並快速增殖,形成大青水、老綠水、濃綠水,這些水體對養殖來說是極不穩定的。

濃綠水有什麼危害呢?

濃綠水是以綠藻為主的水體,藻類生物量高,在強光照、高水溫水體中的光合作用強度大,同樣相應地在夜晚或陰天時,其呼吸代謝量也大。導致水體的多種指標在一天24小時內大幅度波動,引起對蝦應激等危害。同時藻類的大量、快速增殖,對水體的營養鹽需求較高,當水體肥力不穩定或營養不平衡時,藻類常大起大落,生命週期短,倒藻頻繁,從而導致死藻毒素不斷週期性地釋放到水體,影響對蝦生長。一般情況其危害有以下幾點:

一,水體pH值波動幅度大:一般這種情況下PH值都偏高,常常達到9.2以上,白天的高pH環境對魚蝦鰓絲的滲透壓調節進行壓迫,容易造成鰓腫,並進而造成生理性缺氧。

二, 水體溶氧分層:上層飽和下層不足,尤其晚上藻類呼吸量大,嚴重時可引起魚蝦缺氧和死亡。

三,水體理化指標日波動大:易引起對蝦蛻殼異常、抵抗力下降等問題,續發急性偷死。

四,倒藻頻繁:因為藻類生物量極大,營養物有限,加上夏天強陽光的作用下,很容易倒藻,同時造成的副作用是有機物質累積過多,弧菌增多。

五,對蝦腸炎白便增加,倒藻後死藻、藻毒素持續釋放水體,對蝦誤食產生腸炎、白便等消化問題。

那怎麼處理濃綠水呢?我們可以採用如下措施:一,第一適當物理遮陽和絡合沉降:我們首先應該可以採用物理遮光的方法,來降低光合作用強度,例如外塘可用腐殖酸鈉常規用量遮光,冬棚可採用生物解毒潑灑劑有機絡合絮凝,提高透明度;

二 ,培育優質菌相:目的是最大限度減少水體富營養特別是總氮,然後促進藻相的多樣化,同時抑制有害病菌。培育的豐富的菌相,可以顯著降低水體富營養程度,從而有效減少藻相的濃度,競爭一部藻類的營養。更重要的是,象乳酸糞腸球菌等菌,可以促進藻類的多樣化,增加硅藻相的形成,使得藻相向多藻共存的生態環境發展,從而有利於形成黃褐色、黃綠色、翠綠色、褐色藻相。

⑶ 平衡水體營養:根據水體營養情況,補充互補營養元素,象這種濃綠水,除了總氮高,還有水體營養不平衡造成,如碳氮比,碳磷比,這樣平衡水體營養後,可以適合多藻種繁殖,還有就是保持水體持續肥力的補充,可保證藻類生長穩定,穩定水質,並形成穩定的水體藻相菌相生態平衡;

既然叫濃綠水,說明綠藻佔優勢,我們就必須特意以培育硅藻來補充水體藻相,如上所述,除了補充磷肥外,碳肥的補充往往是我們所忽視的一個方向,根據我們的經驗,用乳酸菌發酵劑來液態發酵的“發酵米糠液肥”和“麥麩(秸稈)發酵液”往往很容易形成藻類多樣化的藻相水,因為發酵液態水肥中含碳、氮、磷、硅、鈣都很豐富,且比例均衡,加上其中含有豐富的乳酸菌活菌,很容易形成硅藻水,所以,在這裡,發酵水肥,也是很關鍵的一環。大致就是這些方式,樓主可以諮詢更多有經驗的養殖人,得到更多高效的方式。




胖阿達


您好,都說養魚先養水,養蝦也一樣。一塘水的好壞,是養蝦是否能成功的關鍵。你的蝦塘水色好不好?

 

  優良水色

  1、黃綠色:為硅藻和綠藻共生的水色,人們常說“硅藻水不穩定,綠藻水不豐富”,而黃綠色水則兼備了硅藻水與綠藻水的優勢,水色穩定,營養豐富,此種水色養殖的水產動物活力強,體色光亮,生長速度快。

  2、濃綠色水(濃而不濁):這種水色的水質看上去較濃,多見於養殖後期,透明度在10釐米左右,水中的藻類以綠藻為主,水質較肥,但活、爽,水中懸浮顆粒少,有利於減緩動物對環境與氣候變化的應激反應。

  3、茶色、茶褐色:這種水色的水質較“肥、活”,施肥適量中,水中的藻類是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小球藻等,這些藻類都是水產養殖動物的優質餌料,此外還有圓篩藻,舟形等。生活在此水色中的養殖對象活力強,體色光潔,攝食消化吸收好,生長速度快,是養殖的最佳水色。

  4、淡綠色、翠綠色:這種水色的水質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釐米之間,肥度適中,水中的藻類是綠藻,常見的綠藻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綠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淨化水質,養殖動物在此環境中生長快,體色透明。

  異常水質問題處理

氨氮偏高如何處理?

  (1)氨氮超過1.0屬於偏高,對蝦類有毒害作用,需要進行處理。氨氮偏高的現象在採用地下水養蝦的早期、水源差的池塘、藻相不正常的池塘比較容易出現。造成氨氮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外源入塘的氮太多、藻類活力差、有益菌生長不好。

  (2)氨氮偏高處理方案如下:

  解毒抗應激:第一天上午先用有機酸400毫升/畝•米,兩小時後用葡萄糖5斤/畝•米;增氧改底:第一天晚上用過氧化鈣2.5公斤/畝•米,開足增氧機;補菌培藻:第二天上午用好旺農em菌1.5升/畝•米。

“黑水”如何處理?

  (1)“黑水”是池塘水出現類似醬油色或者煤炭色的現象,顏色看起來非常不舒服。這種水色一般在養殖中後期容易出現,高位池比土塘更容易出現。原因主要是“倒藻”或藻相異常。平時多注意調水、控制養殖密度、保持池塘水合適的肥度、提高水體pH值,能預防黑水。

  (2)藻相異常引起的黑水,處理方案如下:調節pH值:第一天使用生石灰5斤/畝•米,兌水等冷卻後再全塘潑灑;培養有益藻:第二天下活化過的好旺農EM菌2公斤/畝•米。

濃綠水如何處理?

  (1)濃綠水在養殖後期比較常見,說明水體老化,耗氧多,此種水色下容易造成“倒藻”。

  (2)造成濃綠水的原因主要是有機物濃度高、藻類密度高但活力較差。如果平時注重控制養殖密度、合理投餵,能預防水質過濃。

  (3)濃綠水處理方案如下:

  充足增氧:增氧機加到1畝1臺,晚上使用過氧化鈣1公斤/畝•米;

  雙效淨水:使用沸石粉5公斤/畝•米+EM菌2.5升/畝•米,二者混合均勻後全塘潑灑,隔天再使用一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