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这个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腹黑的小忧郁王子璇


客观和主观其实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态度,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决定了意识,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意识决定了存在。到底谁是谁非?我认为永远也找不到证明的答案,它只是不同的世界观。其实,我个人认为几乎所有伟大的哲学家,首先他们都是唯心主义者,因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它只是我们的想象而已。就像王阳明“南镇看花”所讲的,当你来看花时,这花是盛开的,当你闭上眼睛时,这花是不存在的。有哲学家说:“世界是一种表象”,“世界是你的意志”,“万物皆备于我”。所以,我认为世界是主观存在的,更为贴切。


业余读书人


客观和主观其实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态度,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决定了意识,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意识决定了存在。到底谁是谁非?我认为永远也找不到证明的答案,它只是不同的世界观。其实,我个人认为几乎所有伟大的哲学家,首先他们都是唯心主义者,因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它只是我们的想象而已。就像王阳明“南镇看花”所讲的,当你来看花时,这花是盛开的,当你闭上眼睛时,这花是不存在的。有哲学家说:“世界是一种表象”,“世界是你的意志”,“万物皆备于我”。所以,我认为世界是主观存在的,更为贴切。


小冯点点滴滴


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②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只能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是客观的

②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的意识即主观,客观与主观是相对的

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

(一)在本体论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客观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对本体论范围内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用物质范畴加以概括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与之相对立的意识范畴则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17页)可见,在本体论领域,作为客观存在的只能是物质现象。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周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一些观点,就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客观存在”这一命题的。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的主观意识现象,无论是人类意识的整体,还是单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是“客观存在”本身。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说,只有物质才是客观存在的,才是世界的本原。如果把意识也当做“客观存在”,就会背离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导致唯心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前有一个绝对的、独立存在的“理”,这个“理”演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在实际工作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要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使实践获得成功,就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所谓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工作方法等主观的东西。与此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不是力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是从主观出发,用主观去剪裁客观,必然会违背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

显然,在本体论领域,在涉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同主观的意识现象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在这个范围内,别人的思想当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

(二)在认识论领域,“客观存在”除了泛指作为总体认识对象的物质世界外,还具有特殊的规定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认为,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一般原则,它回答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和出发点问题。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认识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上。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同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主体和客体作为一对范畴,它们在本质上是互相规定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

首先,认识的主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主观的思维和意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的、实践着的人,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作为社会基质的物质性的人同具有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精神性的人的统一体。

其次,同主体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客体,不再完全等同于与思维、意识相对立的客观物质现象,而是指同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心理因素、实践能力相关并在实际上进入实践过程的认识的对象。对认识的客体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由于物质世界的无限广大性、多样性、复杂性,由于一定阶段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性,物质世界不可能全部进入现实的实践过程而成为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能够成为认识的客体总是有限的。第二,同认识的主体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认识的客体,除了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物质现象外,还包括既定的社会事实,已经形成的人类认识成果、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和传统习俗等精神现象。既定的社会事实、已经形成的精神现象是人们面临的客观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们面对的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客体。在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思想相对于具体的认识主体而言,是一种客观的认识对象,马克思称之为“思想客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6页)。

把精神现象看成客观存在的认识客体的观点能够成立吗?当然能,因为实际情况本来就是这样嘛!比如,思想史一类的科学,诸如哲学史、文学史、经济学说史等,就是把已经形成的人类认识成果作为研究、认识的对象。虽然已经形成的人类认识成果本身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它们一旦形成,便又成为一种认识客体。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成为遍及全球的红学家研究的对象,你能否认它是认识的客体吗?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维科学是以人的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思维科学认识的客体当然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我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如果否认人们的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识而存在的认识客体,那么,这是从何而来的“实际”?总之,“思想客体”也是认识的客体,尽管它本身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现象,只要它在实践中同认识的主体相联系,就成为认识的对象,即认识的客体。就“思想客体”来说,人们接收它所储存的信息,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思想、观念、认识,其目的在于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认识论领域,在分析具体的认识过程时,我们可以把别人的思想看成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认识客体。

这样理解会不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路线呢?不会!我们已从本体论的角度同唯心论的先验论划清了界限。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就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而言,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的界限是不会也不容混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各自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范畴是对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概括,意识范畴则是对物质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即精神现象的概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但是,一旦进入认识论领域,进入对具体认识过程的分析,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就不再是绝对的了。列宁曾经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147~148页)超出本体论的范围,主观的精神现象就转化为客观的认识对象,转化为认识的客体,而“客观存在”也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和内容,即有了特殊的规定性。

在一定场合、一定范围为主观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范围则为客观性的东西。这表现了转化规律的普遍性。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矛盾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客观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同一事物,分析的角度不同,研究问题的范围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这正是我们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的内在依据。


王阳cium


应该说世界是主观的。

也有人说世界是客观的,无论世界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


蓝树叶875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看的见的,摸得着的,闻的到的这些,相互作用证明存在的如空气,磁场

世界是主观存在的,感受得到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爱恨情仇这些

所以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一般,世界以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并存存在着,有可见得,有不可见的,但都是存在的


夏都避暑圣地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人喜欢学习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或者西方哲学,但关于世界到底是主观还是客观,一直争论不休。其实这个问题都是围绕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来辩论的。我个人观点,世界不应该绝对的把客观与主观相对立起来。

首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有的人经常说这个世界上一切的现象,物质都是不真实的,如梦如幻的,是主观意识创作造出来的。但我想反问一句,你既然觉得世界是不真实的,像做梦一样,你为何不马上醒过来呢?还要坚持沉醉于梦幻之中?你每天呼吸空气,喝水,吃饭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感觉那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记得有一位挺有地位的教授也是在讲哲学课程的时候,跟他的学生说这个世界上一切物质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进入更高的智慧维度,而另一方面他的课程在网上收费却很高。难道收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得真实了吗?世界一切物质、现象的确在不停的变化,但宇宙物质不灭的实相是不变的。所以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客观的显现的物质和非显现的能量所构成,不同的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状态,条件改变,随之呈现的状态也会改变。

但我们并不能否定主观,因为任何物质形态的变化,状态,都是主观赋予的呈现。

比如我们建造的房屋,汽车,看到的电影,美术,都是因为主观的构思,想想才显现出物质现象的状态。所以,世界应该是客户与主观打造的共同体,相互之间影响,作用,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喜欢,感谢您阅读了我的文章。


边缘隐士


简单的说客观就是本身是什么样,主观就是你觉得是什么样,比如“指鹿为马”这个例子,这个动物本身是鹿,而赵高非要说他是马。再者说,中国历史悠久,人才犹如繁星,提出并且让人们觉得有道理的话太多了,有很多都是冲突的,已就是都有道理。所以,随机应变,就事论事。而我本人不太喜欢课本上学的哲学的表达,“世界是物质的……什么物质,什么意识的”不仅绕口,而且,物质是什么?都是一个个的名词,总是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名词来解释上一个。麻烦


沈塬


世界首先是物质的,是客观的。主观是精神的,意识的,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我们应该用正确的世界观,真实而客观的认识反映描写世界、国家和社会。但实际上很难做到,我们很多人头脑中的世界往往是主观的,不真实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因为我们往往不加思辨的接受了某些媒体对世界的不真实的描述。


其乐在衷


不要拿大问题来震场子,其实很简单——客人观的就是客观,主人观的就是主观[可爱]!



曰通俗悦管理


用辩证主义思维分析看是不是唯物主义者,这个世界有时候是主观有时候又是客观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